「抖音」為何讓人上癮 背後的心理機制來了解一下!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18-04-25 06:3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董小易

「像一顆海草海草海草海草,隨波飄搖……」每天晚上寢室熄燈前,出生於2000年的大一學生小陸都會躺在床上,打開一款名為「抖音」的音樂短視頻軟體,緊盯手機屏幕上輪番轉換的視頻,頻頻用手指滑動和點擊,不時笑出聲來。原來只想看個十幾分鐘就關掉,沒想到短視頻好看到令人無法拒絕,雖然一再告誡自己要早點休息,但每每一回神都已經到了半夜……簡直有毒!這恐怕代表了不少時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今天,我們就邀請了浙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胡健波醫生,來分析一下,為何「抖音」讓人慾罷不能?

胡醫生告訴我,這些APP背後,都是通過一個強大運營團隊,以專業的消費心理學作為支撐,用目前流行的大數據進行「算法」推算,在各種心理學、組織行為學、認知神經科學等原理下設計出來的。如果你發現自己「上癮」了,那麼恭喜你,你就這樣被悄無聲息地「算計」了。

1、我們是怎麼入了「抖音」的坑?

·15秒有訣竅!

胡醫生說,抖音的時長設計是15秒,從工程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剛好是人的專注力最能集中的時長,如果太長,注意力的聚焦度就會減弱,而15秒的時間,剛好能夠讓人形成片刻的印記,產生強烈的願望,想要再看一遍,或者看下一條。而短短的15秒,正好為你創造一個虛擬空間,來消磨你的零碎時間!

·給你最具衝擊性的片段!

文字、圖片、語音的衝擊性,都沒有視頻來得大。抖音的視頻、音樂的呈現形式,抖音的視頻,都非常「吸睛」,用到的音樂,基本都是音樂排行榜前幾名的音樂的副歌部分,非常具有衝擊性。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多種全方位模式,一段一段最精彩部分的連結,能讓人看得停不下來。每個人長期被這種「高刺激閾值」包圍,習慣了輕而易舉的獲得大量愉悅感和滿足感,他們就會慢慢對現實中那些愉悅感少、付出更高的努力的行為,比如學習、閱讀思考等失去原有的專注和興趣。

·大數據算法精準推送!

同時,抖音會根據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不斷調整推送方向,比如用戶最喜歡看生活常識,那麼用戶的推薦欄裡,就會出現生活常識類目裡點擊量最高的一些內容。不斷給予用戶這些高刺激高強度的愉悅感,用戶本身還會通過不斷刷更高強度、更持續、更深入的刺激來強化自己的行為。

2、迷上「抖音」,本身就是一種大眾的心理「剛需」

胡醫生說,用消費和行為心理學來分析這個產品,就會發現,它是大眾的心理「剛需」。

·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抖音的本身的內容以輕鬆、搞笑為主,符合社會壓力大需要快速放鬆、消遣的現代人。幾分鐘的時間,連跟朋友在微信上聊天都不夠,但是,在抖音上,就能快速地獲得放鬆。

同時,短視頻也能讓現代人利用碎片時間來進行消遣。

·現代人精神的空虛。

現在的信息爆炸,訂閱號根本看不過來,抖音很快捷地把所有的熱門話題都融入進去了。

·貼近普通人。

相比明星的遙遠,這些由草根分享的生活,無疑拉近了用戶和分享者的距離,迎合了平民的心理需求。

·心理「退行」。

胡醫生說,我們在抖音上會發現,不少人在正常生活裡不能做的事情,比如一些幼稚、不符合自身身份的內容,他們會在抖音裡呈現。因為在抖音裡,幼稚、搞怪是能夠被接納的,這也讓很多成年人釋放了內心裡做幼稚行為的欲望和本能。這種需求得到了一種釋放。

·被關注、被肯定的需要。

在網際網路的平臺上,一段短片會得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用戶的點讚、認同,對上傳者的價值感、認同感是相當大的提升和強化。

·滿足了人類的原始欲望。

為什麼抖音上「老公老公抱抱」這樣女生發嗲的視頻會非常火?因為人的原始欲望,就是認為女孩子應該發發嗲啊。

·獵奇心態。

很多人刷了一個視頻,發現很好玩、有趣,得到了大腦的衝擊,就不斷想尋找更多的衝擊,總想找到更獵奇的內容。哪怕中間有一些不是那麼有意思的內容,但只要馬上又有很衝擊的視頻出現,這種不好的評價馬上就得到了抵消,強化了繼續往下刷的行為。

·犒賞機制

有一些犒賞機制的存在,獎勵、評價用戶,強化他們的成癮性。

3、抖音的「紅與黑」

在胡醫生看來,抖音有其好的一面,比如能夠讓人快速地獲得信息,收穫一些生活常識類的知識,迅速地得到放鬆、消遣;但負面作用也很多,如果不能有效監管,就會走向歪路。

尤其是對青少年來說。青少年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型,他們的價值觀還在形成之中,而在『抖音』等軟體上,會有很多價值觀被歪曲的現象存在。比如有人炫富,倡導『有錢就是好』的觀念,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就有可能被歪曲。這些平臺缺乏健全的青少年保護機制,往往容易讓他們模仿抽菸喝酒、喊麥社會搖以及早戀早孕等不良行為,並且在平臺上被很多人點讚而合理化認同。

這種「唾手可得」的高刺激,讓孩子們失去專注力和思考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精神,缺乏對某個問題的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這也是目前手機一族的現代人,很難停下腳步,「專注」的去做事情。

4、怎麼防止沉迷?

胡醫生給出了建議:首先,使用迴避法,也就是所謂的環境隔離,惹不起躲得起,一旦發現有沉迷苗頭,斬斷源頭誘惑。

其次,分析自我。對於有些人來說,「抖音」是他的「剛需」,卸載了還是會重新安裝回去,因為根本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所以,如果你一旦沉迷了,一定要問問自己:

我們沉迷「抖音」的「點」都在哪兒?比如經常看人「秀恩愛」,那麼是不是情感上比較缺失,就應該在現實中尋找解決的方案,多參加一些現實的聚會,把生活落到現實裡。戒掉這類產品或者防止沉迷,還是要去真正地解決內心的需求。

最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會比成年人弱,不能完全禁止他們去玩抖音,但父母一定要替他們控制好時間。父母還可以利用好「抖音」,比如給孩子拍攝一些彈琴、練琴的視頻,去發現和正強化孩子的好的行為。

1524609405000

相關焦點

  • 多半是上癮機制在背後搗鬼,3個方法幫孩子歸正途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手機成了普羅大眾幾乎人手一部的電子設備。網絡科技的發達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捷之處,但是我們也能看到那些電子產品、電子APP高度使用的背後,也暗藏著一些弊處。比如孩子使用手機的頻率過高,導致玩手機上癮現象,讓孩子誤入網絡歧途。
  • 「抖音」為何如此讓人慾罷不能?內容又是何等讓人堪憂?
    我們都知道,抖音憑藉著搞笑有趣的視頻內容,全屏沉浸式的觀看體驗,讓無數用戶被它所吸引。以至於拿起了手機就刷個停,以至於上癮,產生依賴感,拿得下放不下。而這其中也就包括了「行為上癮」的主要構成因素。為何讓人沉迷?
  • 3種快樂,讓你明白刷抖音是怎麼上癮的
    編輯導讀:刷抖音已經成為了人們最常做的休閒娛樂之一,不管是萌寵還是美食,或是搞笑,用戶總能在抖音上找到自己喜歡的視頻。為什麼刷抖音會這麼讓人上癮呢?針對這個問題,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 孩子遊戲上癮,你會怎麼做?| 了解上癮背後的原理
    我覺得是遊戲可以適當的玩玩的,畢竟遊戲裡的及時獎勵讓人既興奮又刺激,這可以成為快點完成作業的動力。以前孩子一局就放下,自制力還可以,可最近總是念叨著要充值買皮膚,如果家長沒有提醒他的話,一局之後自己會偷偷再玩一局。這是個不好的苗頭。這個時代,快樂容易,上癮也很容易。而他正在從快樂到上癮的路上。
  • 打通「行為上癮」臺前幕後,生活中輕鬆避坑,更點燃孩子學習熱情
    同事帶著放寒假的兒子來上班,一來,孩子就拿著手機來我們科室刷抖音,一刷一個上午的上班時間。期間,我們試著跟孩子聊聊天,拿零食給孩子吃,可都調動不起孩子的興趣,明顯抖音更有吸引力。下班了,孩子媽媽在窗口喊孩子吃飯,孩子也是無動於衷,等他媽媽進科室奪走手機後,孩子才不緊不慢地跟著去吃中飯。​
  • 孩子「咬指甲」上癮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心理黑洞」,父母要懂
    那位醫生朋友告訴他們:"孩子咬指上癮,不但是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也有可能是隱藏著心理黑洞,比如:你們平時要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孩子內心缺乏愛,都會引上起這樣的行為。"兒子咬指甲成癮,了解原因後,父母都沉默了。
  • 孩子"咬指甲"上癮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心理黑洞",父母要懂
    那位醫生朋友告訴他們:"孩子咬指上癮,不但是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也有可能是隱藏著心理黑洞,比如:你們平時要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孩子內心缺乏愛,都會引上起這樣的行為。"兒子咬指甲成癮,了解原因後,父母都沉默了。
  • 洞悉行為上癮的心理學秘密,讓上癮的機制為我們服務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類似上癮的行為,其實是有著心理學機制的。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學秘密,讓我們跟上癮一樣對某種行為欲罷不能呢?我們又該如何擺脫行為上癮呢?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本《行為上癮 拿得起放得下的心理學秘密》,將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案:根據上癮原理進行行為訓練來擺脫上癮行為,最後利用上癮機制提高積極主動性。
  • 抖音推薦機制算法,抖音算法推薦模式,抖音算法機制流程圖
    因此,作為內容創作者,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帳號定義個標籤, 讓系統清晰地了解你製作的內容是屬於哪一個類別的,這樣系統才可以準確地把你製作的視頻推薦給喜愛觀看這一類內容的用戶。舉個簡單的例子,平時如果你只對娛樂搞笑類的視頻感興趣,那麼,系統就會一直為你推薦娛樂搞笑的視頻, 這就是頭條系產品能夠取得成功的算法優勢,同時,也是抖音短視頻「上癮原理」的底層邏輯。
  • 手機為什麼讓人停不下來?揭秘手機上癮的機制!
    在過去,人們瀏覽網頁時需要點擊翻頁並且等候稍許才能進入下一頁,然而現在所有的科技產品,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抖音都不是這樣。它們就像是哆啦A夢的口袋,只要你的手指還在滑動,各種新聞和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無論何時,只要當你瀏覽到頁面的底端,下一頁的內容就會自動加載上來,用戶可以一 口氣不停歇地向下滑動手指來瀏覽信息。
  • 抖音的人工智讓全世界上癮
    深度原創,歡迎關注抖音五分鐘,人間兩小時。玩過抖音的人都知道:會!上!癮!年青人痛訴:該死抖音,毀我青春,費我時間。原以為只有國人會這樣,但是最近我們突然發現,老外也沉迷抖音(Tiktok)了?在印度,抖音在爭議被封殺又解禁,原因是超10億次下載量,超3億用戶,太受歡迎了,內容安全性難以控制。在印尼,抖音一個月收三千份舉報,印尼政府不得不封殺抖音。當然,現在已經復活了。在谷歌搜索抖音上癮(Tik tok addition),能出來399萬條結果。還有人專門到Quora(國外的知乎)問:為什麼抖音如此讓人上癮?
  • 了解上癮心理,避免過度沉迷
    人是會上癮的動物,有的人有菸癮、酒癮,也有的人有網癮、遊戲癮。深陷網癮、沉迷遊戲的人,一旦形成了心理依賴,雖然明知道不對,也無法自拔。「再玩一局」的興奮刺激,與「又浪費時間」的空虛自責交替上演,走向惡性循環。有些人因此過度沉迷,甚至到了荒廢學業、對身邊事務不管不顧的地步,不能不讓人反思警醒。從積極的方面說,上癮其實是一種濃厚的興趣。
  • 人為何會上癮?專家:上癮與道德無關,而是大腦在作祟
    很多人的一生一直在和自己的癮作鬥爭。上癮如此常見,年輕人喜歡的吃雞遊戲,消費狂熱愛爆買,一刻離不開手機的上網達人,還有那些菸鬼、酒鬼和總愛躺在被窩裡一個人手淫的癮君子們……時代所引發的成癮現象越來越普遍,是我們的自制力變得越來越差,還是大腦中的某種物質改變了我們?上癮背後,究竟是什麼讓「癮」欲罷不能?
  • 上癮症的評估及身心根源
    上癮行為的轉化通常都很困難,很多人甚至陷入上癮、暫停、再度上癮的惡性循環。如何深入了解上癮行為背後的身心根源,以及更有效地轉化這些行為,我們下面將深入討論這個問題。03 上癮症的身體機制當我們對某種物質或行為上癮時,我們就陷入了一種自動化的狀態,這時候我們人生的方向盤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們進入了一種自動駕駛狀態,進而可能駛向痛苦的深淵。了解這種自動化反應是如何發生的,將有助於我們擺脫其強大的慣性,進而跳出上癮症的怪圈。
  • 抖音的算法和推薦機制,你都了解嗎?
    文章目錄:一、算法的概念二、抖音的算法和推薦機制三、其他概念和現象很多人做抖音喜歡一通亂搞。什麼也不懂,就開始去發視頻。結果可想而知,播放量很低,完全做不起來。百度有百度的算法、微信有微信的算法、頭條也頭條的算法,算法是任何平臺必不可少的機制。 今天森哥就來跟大家深度剖析一下抖音的算法和推薦機制。
  • 「能靠抖音掙錢為何要上學」女生:我做違規詞語,抖音查不出
    醫生了解到,雯雯主要發布一些「字體特效製作」的視頻,她說:「如果字體一套賣100元,能保證日常開支,為什麼還要上學?」「醫生,如果你能讓我媽媽每天給我時間玩抖音,我就接受治療。」杭州市七醫院學業壓力門診主治醫師徐鷗沒想到,眼前這個文靜內向的小姑娘,一來就語出驚人,跟自己談起了條件。
  • 沉迷打遊戲的人會變「醜」?揭秘沉溺網路遊戲的上癮機制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遊戲也有一套上癮機制,一步一步讓人們沉浸,遊戲的運營有一套全面的運營思路和kpi,主要還是結合了心理學和一些產品設計,專門展開可以寫成一本書,今天僅僅從最簡單的心理角度略微概述一下,首先,我們要了解心流體驗這個概念,心流(Flow)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當人們達到心流時
  • 「行為上癮」的時代,我們真的可以擺脫嗎?
    原創 Bubble 外灘教育 看點 數字時代,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代都更容易讓人上癮。《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一書,向我們揭示了行為上癮背後的生理、心理原因。
  • 六分鐘讀完《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
    這本書就通過大量的科學事實來帶你認識這一切背後的機制:行為上癮。舉個例子!但是從長期看來會對人造成傷害的行為,讓你忽視時間的流動,一心沉迷於重複的簡單行動,就是行為上癮。讓我們再來看看奇怪的34號大鼠。研究人員在大鼠腦內植入了一個微小探針,當大鼠按下金屬棒時,探針就會向大腦傳送一道電流。正常的大鼠受到電流後都會立刻跑開,遠離金屬棒。
  • 抖音運營機制有哪些?這三條機制你必須懂!
    哈嘍大家好,我是昊哥隨著時代的發展,抖音越來越深入每個人都生活,成為了每個人生活的娛樂,同時也已經成為了網紅,企業和網際網路創作者的必備自媒體技能。在自媒體的時代,抖音所帶有的巨大流量,廣泛的受眾群體,魔性的音樂和讓人上癮的特點,讓它非常受歡迎,這無疑彰顯了抖音的實力。現在,在抖音上一條千萬級別的瀏覽量作品,能夠賺取上百萬的廣告費,這無疑說明了抖音的流量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很多網際網路創作者都爭相創作內容,吸引流量,但是卻收效甚微,屢屢受挫沒有基礎沒有資源,如何玩轉抖音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