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卻產生職業倦怠,我們的職業之路該走向何方?

2020-12-13 職場進階者

什麼是職業倦怠?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職業倦怠(burnout)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

個人覺得這個解釋是比較片面的,我們之所以會產生職業倦怠可能不僅僅是因為工作重壓,也可能是因為厭煩了工作的內容,交際,或者是工作的回報達不到預期等等情況下都有可能產生職業倦怠,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同的,導致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不同。

最近在領英上面看到這樣一篇大火的文章,讓我們看到了職業倦怠的普遍性,甚至很多年輕人都已經開始職業倦怠了。這是為什麼呢?小職覺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毒雞湯喝得太多了,感覺自己就是個廢物

隨著短視頻的行業興起,我們看到了太多人的美好生活,什麼年方20的總裁,剛畢業就年薪百萬等等。感覺到處都是牛逼的大佬,對比之下自己一事無成,明明每天累得像狗,卻仍然過得如此失敗。濃重的挫敗感會讓我們產生職業倦怠,思考自己是不是入錯行,但是卻找不到出路,無力和迷茫深深的困擾著職場人。

第二,沒有選擇的單行道,讓我們的生活枯燥乏味

最近看了一則訪談錄,985本科,北大碩博的學霸說自己沒有很多的選擇。她說:「其實我們都是正常人,在大家都不了解的領域內我跟你們的水平都是一樣的,我們在很早的時候就被畫下了軌道,單向學習著自己領域內的專業知識,所以,很多名校畢業的人可能在同齡人之間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但是他們跟很多普通人一樣也沒有很多的選擇,能幹的工作就是涉及自己專業的那幾樣,我們跨不出這條線。對於自己的未來,我也很迷茫。」

看到這裡的時候小職覺得感同身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知識面越來越窄,好像只了解自己工作相關的事情,一開始選擇這條路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喜歡,走到最後好像只剩下這條路了,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在每天吸收著同一類信息的時候,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慢慢的就產生了職業倦怠。

第三,巨大的生活壓力讓我們產生了逆反心理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是非常巨大的。車貸,房貸的壓力扼住了我們咽喉,使我們一刻都不敢鬆懈。高壓的工作使我們產生逆反,只想逃離現狀。

那麼面對職業倦怠,我們的職業之路該走向何方呢?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最終都會有不同的答案,畢竟每個人產生職業倦怠的外因不同,解決的辦法自然不盡相同。如果你此時此刻正在為職業倦怠所困擾,不妨嘗試以下調節方法。

第一,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很多人都會說,自己社畜一枚,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只會摸魚。但其實摸魚也是一種愛好,愛刷視頻的可以自己學習剪視頻,愛看小說的可以嘗試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愛打遊戲的可以約上三五好友一起痛痛快快開一次黑,如果你只想葛優躺的話,那就在一個愉快的周末拋開一切工作社交,舒舒服服的葛優躺吧。

第二,學會給工作留白

很多人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就是因為工作時間太滿,996,007連軸轉,讓自己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如果可以,請每天留出一小時,每周留出半天的時間,啥也不幹,簡單的喝杯咖啡,聽個音樂享受一下當前的時光吧。

相關焦點

  • 困頓與擺脫之路——職業倦怠症
    困頓與擺脫之路——職業倦怠症 2013-07-18 10:08 作者:朱步衝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29期
  • 職業倦怠期,我們如何度過?
    任何一個人,在長期從事某種職業的時候,都不可避免會漸漸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人們常在感情生活中感慨的「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也同樣適用。在一項對職場人員流動的調查中顯示,職場的新人平均在第三年、第五年和第八年時,選擇離職的概率最大。
  •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場倦怠了怎麼辦?
    日前,國內一人力資源服務商發布萬人調查結果,調查顯示:近80%的職場人感到精神緊張和壓力;2/3的職場人感到壓抑和焦燥;超過70%的職場人對工作產生倦怠,表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這,就是隨著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職場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來襲的「職業倦怠」。    關於職業倦怠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職業倦怠期具有階段性、周期性,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拖」――工作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非要等到最後一刻。職場人士到了35歲左右通常是職業倦怠的高發期,特別是工作上有了一定成就的「白骨精」尤為明顯。
  • 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
    當大學教師遭遇職業倦怠,有多少人動了離職的念頭?大學又該如何留住他們的心?日前,騰訊—麥可思針對大學教師職業倦怠展開問卷調查,為您詳解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之謎。此次調查收回在校教師有效答卷共10734份,其中本科院校教師7789份,高職高專院校教師2945份。
  • 當「職業倦怠」來臨時
    有人說,這是工作倦怠(Burnout)的年紀提前了,但對這群年輕人說,放慢腳步去體驗生命歷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希望的是,重新找回自我。  倦怠感不可怕,最糟糕的是,不願意承認問題的發生。「你需要一段時間,用心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小和說。  學著正面看待倦怠感  職業倦怠,英文為Job Burnout,提到這個字眼,很多人腦海閃過的是「蠟燭燃燒殆盡」的畫面。
  • 職業倦怠期了?矯情~
    用人上都是「非極致而不為」的理念,這讓整天羨慕別人家公司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面向30—40這個年齡段的員工開火,真是勇氣可嘉,要知道在很多企業這個年齡段的員工正是職業的黃金年齡,是很多傳統行業的中流砥柱。當然或許與行業性質有關,讓更多的網際網路企業用職場小鮮肉們挑起了工作的大梁。
  • 突然想起了「職業倦怠」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反正我是常態,就是要去上班前,手頭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原本是可以出門了,可是一看時間,好像離平常去上班的時間還早一點點,這麼說吧,平時上班是提前十五分鐘出門的,但這個時候還有二十分鐘,就覺得還太早了,換句話說,我們總是掐著時間踩著點去上班的,即使那十來分鐘在家裡並沒有什麼事可做了也要拖到那個點才去
  • 怎樣看待職業倦怠?我們可以做什麼
    本來職業倦怠就是很難被處理和消化的心理問題,加上這段時間COVID-19大流行對人們的心理健康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每天忍受口罩的悶熱和阻隔,一面還要賣力工作。長期承受職業倦怠,會造成工作效率降低和自身的心理問題。
  • 教師的職業倦怠感該如何自我消解?
    這位年輕教師之所以會辭職,是因為在他身上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職業倦怠感。說到職業倦怠感,很多人認為它只出現在入職時間較長的老職工群體中,且多從事的是一些機械、重複性的工作。但現實情況是,在教師這個群體中也有很多人出現了職業倦怠,且多是從教沒幾年的年輕教師。有研究表明,職業倦怠感更容易發生在參加工作的早期,尤其是小於30歲特別是入職5年左右的年輕教師身上。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忙活了一天也不知道幹成了什麼,一不小心還要加班,別人吃夜宵的時間,你才準備回家,心想,辭職算了,這樣的念頭大概動了一萬遍了…… 假如你也是這樣,很有可能是因為產生職業倦怠了,它有著最顯著「症狀」——不想上班。
  • 根治教育者的職業倦怠,我們一起來把脈
    即使學校的辦學方向有偏差,如果學校文化氛圍已經形成,整個教師隊伍的工作狀態也能左右學校的整體走向。所以,如果拋開辦學方向的問題,那學校教育中起到決定作用的就是教師,教師是否倦怠,就成為決定學校發展的絕對因素。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現在的工作已經不再適合我了,對於工作的厭煩讓我沒辦法更好的開展工作,我覺得還是先給自己點時間,歇一歇,放空一下大腦,然後再考慮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職業倦怠跟人的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在職業比較適合個人的前提下,如果一個員工工作三五年了,沒有新的挑戰,沒有升職空間,就很容產生現職業倦怠;而職業認可度低的人,一兩年甚至幾個月就可能會產生倦怠。
  • 職業倦怠症後果很嚴重,不是病,也得治(上)
    不再工作的我,先是在家做了近一年的全職家庭主婦,看書、喝茶、料理家務,確實很清閒,但內心又時常會有些許不安和淡淡的自責,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了,嫌棄自己年紀輕輕卻沒有了上進心。後來又鬼使神差、誤打亂撞的還做了一年直銷,結果可想而知。
  • 「職業倦怠症」怎麼治
    【摘要】職業倦怠是一種關於職業的消極情緒和態度,雖然極其容易在工作中發生,但並非不可以克服。將創造力植入工作的無聊狀態,以正念復原職業初心,以靈性促進個體生活的完整性,以工作環境建設和家庭環境建設完善個體情緒支持體系等,無疑是我們可以用來幫助那些陷入職業倦怠的個體的有效方法。
  • 直面服務行業的職業倦怠
    你有因自我懷疑而對工作產生過恐懼嗎?如果以上三條讓你猶豫了,那恭喜你,趕上了21世紀最流行的職場感冒-職業倦怠。但別擔心,據《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70%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倦怠,所以你是其中的一員也沒啥好奇怪的。在各行各業的調查中,服務型行業尤其是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行業,怎樣積極面對職業倦怠是我們的一大難題。
  •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教師該如何走出職業倦怠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下發「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育品質」六大行動計劃,包括精簡會議、簡化考核等舉措,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靜心教書。曾經,各種考核、檢查、評比增多,缺少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種種因素,使教師職業倦怠不斷蔓延。
  • 沒有職場人願意經歷職業倦怠期
    工作了3—5年之後,很多在蛻變中成長的職場精英慢慢會進入職場倦怠期。伴隨著職業理想慢慢成型到最終實現,努力貫穿著職業生涯之路,具備一定競爭能力也處於管理崗位。但面對社會和生活壓力,遭遇職場瓶頸很難有更大的突破。職業倦怠期是被一直關注的話題,也困擾著從業多年的職場人士。
  • 關注幹部的「職業倦怠症」
    【關鍵詞】基層幹部  職業倦怠  工作作風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會漸漸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職業倦怠症」。
  • 職業倦怠 job burnout
    你自己或者身邊有人出現「職業倦怠症」嗎?據調查,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職業倦怠症」正日益蔓延,而且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數據顯示,相當高比例的職員患有「職業倦怠」,這個術語出自上世紀60年代格雷厄姆•格林所著的《一個自行發完病毒的病例》,目前被定義為「情感耗盡、自我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狀態」。
  • 今天,我們累了,患上職業倦怠感」流行病」
    我們是獨自一人奔跑的勇者,我們是學校體育的實施者,是學生體質的促進者,同樣我們是別人眼中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我們一點作為就會推到風潮浪間,我們被質疑,我們被嘲笑,我們被諷刺,我們不被重視,不被理解和支持,慢慢的我們的心涼了,我們累了,漸漸地患上了職業倦怠感這一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