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來的空間立體感,幾何學的基礎培養

2020-12-12 GameDot

一般小孩到了初中就要學習幾何,如何培養空間立體感,成了解題的關鍵性問題。孩子的空間立體感較差,就很難理解幾何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培養空間立體感其實很簡單,空間立體感都是玩出來的,推薦以下幾種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立體感。

木質積木

小時候最常見的玩具就是木質積木,木質積木有各種幾何圖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是常見的積木中的一種類型,在孩子接觸幾何圖形之前,讓孩子在玩積木的過程中,對各種幾何圖案有一個大致了解,到了需要學習幾何的階段,自然積累了一定的幾何圖形的經驗,讓孩子的空間想像力有一定的提升,幾何學就會更加的簡單。

樂高

樂高是風靡全球的一種積木,樂高的年齡範圍很廣,可以從小玩到大,樂高可以拼出來的物品多種多樣,通過玩樂高,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空間立體感,樂高的適用範圍很廣,小到車和動物,大到房子都可以搭建,孩子可以通過搭建樂高對幾何有一定的了解,樂高可以製作出很多不同的東西,讓孩子在玩樂高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幾何圖形有著一定的了解。

插珠積木

插珠積木比較貼近幾何教具,可以對點、線、面有一定的了解,插珠積木是用小棍插入圓珠,可以拼接成正方體、長方形、多面體、可以讓孩子在玩積木的過程中,提前對立體幾何圖形有著全方位的了解,插珠積木的內容很簡單,只需要孩子手動操作,就能了解立體幾何圖形包含的元素,為日後上課打下牢固的基礎。

聰明棒

聰明棒的材料也很簡單,使用長棍,圓形,方形的線框作為基礎,可以搭建出各種理想的內容,小到車、船、鞦韆,大到摩天輪、房子,都可以使用聰明棒搭建,聰明棒可以讓孩子對從線條到拼制幾何立體圖形的過程,有著深刻的了解,可以使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空間立體思維能力,讓簡單的線條變成立體圖形。

培養空間立體感,需要以生活中的元素作為基礎,這些基礎就來自於平時孩子們玩的玩具,所以從玩具中培養孩子的空間立體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可以為以後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因為孩子接觸過該類型的物品,就有一定的經驗,學習也是通過經驗的積累而成的。

以上是本期內容,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讓照片具有立體感,空間感
    但也一定常常聽到各式各樣的攝影圈裡在說照片有立體感、空間感等等詞彙!那麼如何讓看似平面的照片能讓觀賞者有立體感的錯覺,那到底有什麼方式可以產生這種效果呢?今天就要跟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構圖與光影讓照片充滿立體感!影響照片立體感的因素實際上是有很多的,比如是所用的鏡頭焦距的不同,這些都是影響照片立體感的原因。
  • 小時候幾何學得還好嗎?燒腦的空間思維訓練書,值得擁有
    所以別看從小玩積木,搭樂高,真正要深入學習和訓練,如果只是背口訣、按照圖紙找零件,那可能並沒有玩出」空間思維能力「,因為這麼玩,對空間感的意識建立是幫助不大的,當然了,今天介紹的這套新書,是兒童空間思維力訓練的利器,說它是空間感培養的神器也不為過。書很強大,還不貴,缺空間思維訓練書的,基本可以閉眼入。老少皆宜!
  • 非歐幾何學是怎麼從歐式幾何學的夾縫中誕生的?
    2000多年前的歐幾裡得大師,憑藉五條最最基礎的公理,經過一系列嚴謹的邏輯推演證明,最終得出了博大精深的幾何世界。歐幾裡得第一次用幾何的語言來描述我們的世界,也讓人第一次見識到了邏輯證明的魅力。於是人們開始領悟到,也許這第5公理,只是在歐式幾何世界裡的一個特性,並不是幾何學的全貌。如果我們創建一個別的第5公理,也許就可以推演出一門全新的幾何學,也就是非歐幾何學。
  • 幾何學遠不止歐幾裡得這麼簡單,非歐幾何才是現代幾何學的重點!
    幾何學包羅萬象,分支眾多,其分類其實並不是絕對的,我們從幾何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將它分為歐氏幾何與非歐幾何,非歐幾何又分為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仿影幾何和拓撲幾何等.,幾何圖形的性質可以歸結為方程的分析性質和代數性質.總體來講,歐氏幾何的幾何結構是平坦的空間結構背景下考察,沒有真正關注彎曲空間下的幾何結構.歐幾裡得幾何公理本質上是描述平坦空間的幾何特性,特別是第五公設引起了眾多數學家對它的質疑.由此,人們開始關注彎曲空間的幾何即非歐幾何.
  • 設計中的空間立體感!如何創造?
    文/張銳 在平面設計中,對二維空間進行合理的編排與組合,利用這類空間相互的疊加與切割,從而形成帶有立體效果的空間立體感。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運用一些平面元素來構成具有立體感的透視空間,例如:將平面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面積進行排列,依據該排列趨勢為元素搭配上相應的色彩,結合這兩種手法,從而構成具有透視感的立體空間。
  • 喻德生:一門獨立的幾何學——有向幾何學
    一維空間的有向距離,二維空間的有向面積,三維空間、乃至一般的N維空間的有向體積等都是這種幾何量的例子。一般地,我們把帶有方向的度量稱為有向度量。「有向度量」並不是數學中一個全新的概念,各種有向度量的概念散見於一些數學文獻中。但是,有向度量的概念並未發展成為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有向度量的應用僅僅局限於其「有向性」,而極少觸及其「可加性」。
  • 喻德生:一門獨立的幾何學——有向幾何學
    一維空間的有向距離,二維空間的有向面積,三維空間、乃至一般的N維空間的有向體積等都是這種幾何量的例子。一般地,我們把帶有方向的度量稱為有向度量。「有向度量」並不是數學中一個全新的概念,各種有向度量的概念散見於一些數學文獻中。但是,有向度量的概念並未發展成為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 素描:立體感和空間感的表達
    在物質世界中,立體即是空間,空間也是立體存在的形式,在素描造型中,立體感與空間感表現總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都是形體塑造的重要因素。立體感是指物體自身三維空間的體感表現,所以立體感又稱作體積感,一件物體不同方向體面透視縮形,不同方向所表現的明暗變化物體的投影,都是物體自身體積空間的表達。
  • 泛函分析:n維空間到無窮維空間的幾何學和微積分學
    泛函分析的產生19世紀以來,數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出於對歐幾裡得第五公設的研究,引入了新的幾何學——非歐幾何;出於對於代數方程求解的一般思考,建立並發展了群論;;在20世紀30年代,泛函分析成為數學中一門研究無限維線性空間上的泛函數和算子理論的獨立學科。
  • 畫法幾何學基礎:投影的類別
    畫法幾何學是研究平面上用圖形標示形體和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科學。也是投影理論的基礎。它的創立者就是法國大數學家蒙日,直接推動了空間解析幾何的獨立發展。首先簡單了解下基礎的投影類別。這裡繪出投影線垂直於投影面π的情況,投影面和空間投影線的位置是不起決定作用的,只有投影線和投影面的相對位置,這些投射線必須垂直於投影面。
  • 現代數學之幾何學的變革
    1823年,羅巴切夫斯基的一篇《幾何學原理》包含了非歐幾何學的新思想,但在俄羅斯科學院審讀時被否定了;三年後他在喀山大學的一個學術會議上闡述了論文,同樣未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又是三年,羅巴切夫斯基已是校長,他在《喀山大學學報》上發表《論幾何基礎》。此時,一門新的幾何學誕生,儘管其影響力十分有限。直到高斯去世,他的非歐幾何學筆記本被公之於眾,人們才開始將注意力放到這一門新的學科上來。
  • 三大核心領域之幾何學範疇
    初等幾何作為一門課程來講,安排在初等代數之後;然而在歷史上,幾何學的發展曾優先於代數學,它主要被認為是古希臘人的貢獻。  幾何學捨棄了物質所有的其它性質,只保留了空間形式和關係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因此它是抽象的。這種抽象決定了幾何的思維方法,就是必須用推理的方法,從一些結論導出另一些新結論。
  • 陳省身——什麼是幾何學
    大家希望我講一點幾何學,題目是《什麼是幾何學》。我雖然搞了幾十年的幾何工作,但是很抱歉的一點是,當你們聽完演講後,不會得到很簡單的答案,因為這是一門廣泛而偉大的學問。在最近幾千年來,幾何學有非常重要的發展,跟許多其它的科學不但有關係、有作用,而且是基本的因素。講到幾何學,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歐幾裡德。
  • 基於幾何學構建本科生構造地質學實習課內容體系,看看長見識!
    構造幾何學應含製圖學[1]。運動學是指巖石作為整體或其內部各部分從形成至變形期間所經歷的過程和發生的運動,是由巖石或巖層中的原生構造、次生構造所揭示。運動學含定年學和GPS技術[1]。動力學是指產生構造的力、應力和力學過程,其目的是查明變形應力的性質、大小和方位,常以應變分析和流變分析為基礎。上述三個方面中,幾何學是構造解析的基礎,也是最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2,3]。
  • 學生課後玩積木玩出新花樣 老師:立體幾何學的不錯!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仔細品味還是有那麼幾分道理;比如說從小孩子玩的玩具就能看出他的興趣所在;有的小孩子喜歡玩飛機大炮;而有的小孩喜歡玩毛絨玩具;還有的小孩喜歡玩積木。從小玩飛機大炮玩具的小孩,長大以後會對軍事比較感興趣;有的孩子成為了軍人。而從小玩毛絨玩具的孩子,心思可能會比較細膩,可能會從事像教師這樣需要耐心的職業;而喜歡玩積木的孩子;長大了可能會成為理工男、工程師。
  • 幾何學的發展與代數化
    如果我們在世界數學發展的範圍內考察,就會發現,空間形式的數學思維發展最先形成較完整的體系,並對世界數學產生重大影響的,當屬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它使空間觀念的發展大大超越了同時代的數量觀念的發展。當古希臘的幾何學成為一門獨立的數學分支時,代數還沒有形成與幾何學相同的較嚴謹的邏輯體系。從公元前3世紀到後來的中世紀,幾何學在西方數學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代數則處於從屬地位。
  • 丘成桐:現代幾何學與計算機科學
    也許人們沒有想過幾何學對計算機科學的影響會如此之大,如果要更上一層樓,應該學習更高深的數學知識。我很榮幸受邀來到中國計算機大會上演講。我本人主要從事微分幾何等基礎數學領域的研究。但最近十多年來,因為我的學生,美國石溪大學顧險峰教授及其他朋友的緣故,我進行了一些與計算機科學有關的研究。通過研究我發現,純數學尤其是幾何學在計算機科學中大有作為。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空間感到底有多重要?
    尤其是學了數學,出現各種各樣的空間思維題型的時候,孩子的空間想像力薄弱的問題就越來越明顯地暴露了出來。「空間感」又被理解為「空間想像力」,空間感穿插在各科學科中,有了空間感能分清主次,有秩序感,能理清脈絡,層次等等。而且空間感體現在音樂、繪畫、律動、整體性以及規則性等多方面的能力。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歷時11年
    微分幾何學起源於 17 世紀,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以分析方法來研究空間(微分流形)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歐拉、蒙日、拉格朗日以及柯西等數學家都曾為微分幾何學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在微分幾何學領域,陳秀雄和王兵團隊的研究方向是 「裡奇流」 的收斂性。
  • 三分法構圖,讓你的照片富有空間立體感和縱深感!
    今天講解三分法構圖,三分法構圖是指把畫面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會有一個視覺點,形成近景,中景,遠景的視覺效果,讓照片形成空間感和縱深感。三分法的運用,可以讓照片行程層次分明的空間感和縱深感。同樣的場景,三分法的運用,到底會對畫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比如海岸上這個雜亂的場景,我走近這棵樹,用三分法構圖,把部分樹葉作為前景,海灘上人群作為中景,遠處日落作為遠景,照片就有了空間縱深感。我繼續走進人群,這時候缺少樹枝作為前景,沒有運用三分法,照片就變得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