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攝影的照片是2D平面。但也一定常常聽到各式各樣的攝影圈裡在說照片有立體感、空間感等等詞彙!那麼如何讓看似平面的照片能讓觀賞者有立體感的錯覺,那到底有什麼方式可以產生這種效果呢?今天就要跟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構圖與光影讓照片充滿立體感!
影響照片立體感的因素實際上是有很多的,比如是所用的鏡頭焦距的不同,這些都是影響照片立體感的原因。只是今天我們不談器材產生的立體感,而是要談談拍照時如何創造的立體感。拍照時能創造的立體感不外乎跟視覺焦點、線條、透視感、與光影有關,其實只要掌握這幾個條件就能輕易讓自己拍得的照片有立體感。
我先來說說第一個:視覺焦點
所謂視覺焦點就是利用淺景深讓主體這個焦點清晰而讓背景虛化,讓主體明顯跟背景有分離感,從而讓照片具有立體感。這個也是眾多人購買單反和微單這類交專業相機的理由之一。
淺景深手法也是最方便讓照片有立體感的方法,因為只要有大光圈鏡頭或是逼近主體(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和較長的焦距就可以虛化背景,讓主體有種從背景跳出來的感覺,使得照片擁有立體感。
當然除了前面提到虛化背景創造立體感之外,我們還可以用虛化前景創造立體感,這也是利用淺景深創造立體感的方法之一。
說完第一種方法,我們來說說第二種:線條
學過攝影和了解攝影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點、線、面是構圖三元素,是構圖的基礎。其中線條就具有延生和引導的作用。線條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運用得當就可以增強照片的視覺衝擊力。線條除了可以增強照片的立體感,也可以增加照片的情緒。經由視覺引導,讓照片更有層次。
在運用線條構圖時,建議讓線條指向畫面中想要表達的主體,透過視覺引導讓觀賞者直接注意到主體,來增強畫面的衝擊力。
現在來聊聊第三種:透視感
除了上面提到的線條與視覺焦點之外,透視也能產生立體感。象是運用超廣角鏡頭獨有的變形效果(近大遠小),或是適當安排的前景、中景、遠景也可以讓照片具有空間感。在使用超廣角鏡頭營造強烈透視感時,如果能逼近主體就儘量逼近主體,儘量壓榨「近大遠小」的變形透視,可以讓照片的透視感更強烈。
超廣角鏡頭秘訣:儘量逼近前景就對了。
風光攝影要訣:前景+中景+遠景=豐富的層次。
最後一中:光影
攝影顧名思義就是捕捉影子,說明影子在畫面中是扮演這相當相當重要的角色。沒錯,影子是增加物品立體感的重要元素!影子怎麼製造的?當然就是光線照射下才會產生嘛!當一個物體經過光的照射下,顏色鮮豔,接著物體背後就會產生影子,這都是環環相扣的!
光線真的變化萬千,每秒的光線都不同!但在眾多變化中,可以大致分為逆光、頂光、側光、順光,到底那種影子比較容易創造出立體感呢?這個答案因人而異,因為每種光線都有屬於它的立體感,就看你要怎麼操作,以及影響想表達什麼感覺!
逆光照射巖石,讓巖石更有戲劇性。
如果你問專業人像攝影師,人像攝影最重要的技巧是什麼?大家都會告訴你一定是光線運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7個關於人像攝影光線控制的法則。看似複雜,但如果你本身已經有了一點基礎,或者看過我們以前的原創文章《光線三部曲》就可以加深你對「柔光與硬光的取捨」、「光源的位置」、「色溫」三種元素的效果及背後原理的了解。
一、光源越廣,光線越柔和,反之亦然
廣闊的光源可以柔化陰影、降低對比度和柔化被攝物的紋理,較窄的光源則相反。背後的原理是當光源越廣,射在物體上的光線擴散的方向就越多,這樣會令場景整體更明亮,並減輕陰影的強度。
小提示:好好利用自然光,可將人像主體安排在一扇不受陽光直射,又大又明亮的窗旁邊,窗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需要影樓燈你亦可得到柔光的效果。
二、光源越近,光線越柔和,反之亦然
原理是當光源離被攝物越近,對被攝物來說,光線的來源就越大越分散;當光源離被攝體越遠,光源相對就越小越窄。以陽光為例,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本應是個很闊的光源。但太陽距地球9300萬公裡,只佔我們天空很少的一部分,因此當晴天陽光直射在物體上時,光線就會很硬。
小提示:如在室內用影樓燈拍攝,可以通過改變光源與被攝物之間的距離,來控制光線的柔和度。
三、遮擋能令光線變得更廣、更柔和
以雲做例子,原理是當雲遮擋陽光時,被照物的陰影會變得不太明顯。而當雲層再厚一點,陰影甚至會消失。雲和霧,都會使光線分散射擴散向四周。在陰天和大霧時,光源會變得非常廣而不集中,天空中的水氣就像一個巨型的柔光箱,將陽光柔化。
小提示:半透明的塑膠或白色織維物料,都可以用來柔化強光。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樓燈前加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陽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來柔化光線。
四,側光可以強化被攝物紋理
人像攝影師通常會將光源正面射向被攝者的臉,這樣被攝者的皺紋就不會那麼突出了。風景攝影師更喜歡用側光來強化巖石、沙石和葉子的紋理。一般來說,光線方向和被攝物之間的斜角度越大,主體的紋理就越明顯。
小提示:如果想拍攝出你寵物毛茸茸的毛毛,時最好將光源由側面打落,這樣比採用正面光源更好,可令毛毛更明顯。
五、陰影可令被攝物更有立體感
陰影是攝影師在平面相片上令被攝物更立體。側光、頂光和底光等各種光線,都能在物體上投射出深長的影子,從而製造出立體感。靜物、商業和風景攝影師喜歡使用不同角度的光線來營造不同的氣氛和效果。
小提示:你可以嘗試使用「蝴蝶光」,來拍攝充分戲劇性的人像作品!方法是將頂光置於主體正上方稍偏移一點點的位置,再調整燈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陰影落在人中稍偏下的位置上。
六、背光可以作為柔光的光源
很少有被攝物僅僅靠背光照亮。如果一個人站在明亮的窗戶前,他面向的牆壁會反射部分光線落在他身上。如果一個人在戶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陽光,正面也會有來自天空的光線照射。你可以使用反光板,將背光反射回被攝物的身上增加其曝光量。
小提示:太陽的背光也是一個很好的光源,在室外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創作出充滿陽光感的照片,不過要注意主體容易欠曝。
七、光線是有色彩的
儘管有的時候光線看前來像「無色」,我們將光線的色彩稱其為色溫。只是我們的眼睛和大腦會自動調整和感應,令我們難以察覺。但數位相機和菲林則會記錄我們看不到的色彩。
清晨和傍晚的陽光擁有溫暖的色調,中午陽光投射的陰影則很藍。對於數位相機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來消除或強調光線的顏色。例如可以增加風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調。
小提示:晴天拍攝的相片,特別是陰影部分會非常藍,這時將相機的白平衡設置為陰天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黃色,等於在鏡頭前加了一片暖色濾鏡。
綜觀剛剛提到光影立體感的部分,現在相機科技與計算機修圖非常方便!天底下太陽只有一個,光永遠直線進行!在修圖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光的特性。另外象是高反差場景大家愛用的HDR或是黑卡控制反差等等,在運用時還是要依循大自然的定律,有適當的反差,照片才會有立體感,也會讓照片更耐看!
只要時時注意生活周遭,就能找到有趣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