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清晰或模糊的圖像區域,是一種非常多樣化的構圖方式。由於清晰的圖像區域必然會吸引觀賞者的視線,所以在視線引導中一定要利用這一點。然而,模糊可以弱化次要圖像區域的作用,精確的清晰與模糊構圖能賦予照片一種空間效果,而且能夠將圖像層次區分開來。
清晰還是模糊?
人眼看所有事物都是清晰的,因為我們的眼睛在不斷地調焦並會將許多單獨的清晰印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清晰圖像。因此,只有在靜止的圖像中我們才能看到模糊,但是經過強烈的調整我們會感覺這些模糊是正常的。也就是說,大多數觀賞者都期望圖像中至少能有一塊清晰的區域,使眼睛可以觀賞和休息,同時至少也應有一小塊模糊區域。完全沒有模糊區域的圖像很快就會變得不再迷人,因為貫穿整張照片的清晰很少能夠引起觀賞者足夠的關注;在現實中,一場大雨過後乾淨、清新、無塵的空氣以及飽和的色彩和明朗的輪廓,才會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每張照片都必須有模糊的區域,正如清晰聚焦的區域只是作為拍攝的最低要求一樣。完全清晰或模糊的主題效果會非常強烈,具有引人注目的魅力:清晰的照片看起來很真實,而模糊的照片則更具藝術氣息。然而兩者都需要藉助其他有效的構圖方式以及觀賞者感興趣的內容,使觀賞者忽略圖像中清晰與模糊的「錯誤」分配。此外,對於完全模糊的圖像能被接受到何種程度,觀賞者的態度也很重要—一些保守的學院派攝影者常常會將模糊視為技術上的錯誤或者構圖上的缺陷。
對於沒有明顯模糊區域的照片,還有很多內容可供觀賞者欣賞,因為他們可以從中發現足夠多的細節。哪個細節重要、有多重要,都由觀賞者自己決定—這就像一頓自助餐,你可以自己決定吃些什麼。但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些食物都不合你的口味或者食物的供應量遠大於你的胃口。在這兩種情況下你或許期望能有一份每日菜單,廚師已經替你做好了選擇—你只需選擇食物的口味。
光圈值2.8
光圈值2.8
光圈值4
即使完全模糊的照片也有其特殊的魅力,但是它並不一定符合每位觀賞者的口味。在有針對性的錯誤對焦時,請確保圖像中沒有清晰的元素。任何情況下,圖像效果都是抽象的、匿名的、普遍的以及難以辨認的。面對這樣的照片, 觀賞者不會欣賞很長時間, 因為照片中缺乏清晰的區域作為錨點。
景深預覽鍵
為了保證儘可能明亮的取景圖像,拍攝時單眼相機的光圈要完全打開,並且在按下快門釋放鍵或者景深預覽鍵時光圈要符合攝影者預先設定的值。景深預覽鍵可以讓攝影者在實際拍攝前就能直接在相機取景器內對景深進行判斷,同時按下此鍵後射入相機的光線會減少,從而使取景器中的圖像變得更暗。因此你可能需要經過一些練習才能輕鬆地判斷景深,然而景深預覽鍵無疑會很快成為你對景深進行預測時的有力助手。
大景深
將圖像中清晰與模糊的部分統一在一起,可能是這種構圖方式最常見的方法,攝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照片的首要主題或者圖像氛圍對這兩者在照片中佔據的區域進行衡量:較多的清晰區域需要較大的景深,而較多的模糊區域則需要較小的景深。前者能夠表現主題和環境的所有細節,只有很少的部分是模糊的,圖像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可以辨認的。
對大部分區域都清晰的照片來說,我們要運用其他的構圖方式來給觀賞者留下這樣的印象:這種完全的清晰其實是攝影者有意識、有針對性選擇的風格,而不是由於失誤或者極小的相機傳感器以及較大的景深造成的結果。
光圈值8
光圈值5.6
光圈值11
對那些具有豐富細節和充滿樂趣的圖像來說,大景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模糊區域的細節會消失。在傳統意義上,旅遊、建築和城市景觀照片都屬於這一類。
景深區域較大的照片看起來非常真實、細節豐富,並且能夠讓觀賞者的視線在其中長久地「漫遊」,因為圖像沒有給眼睛提供明確的聚焦點。這種情況可以使觀賞者有一種開放或者不確定的感覺,因為攝影者沒有對圖像進行明確的清晰度劃分。這種效果究竟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圖像的主題:如果照片足夠有趣並能夠使觀賞者著迷,那麼照片的清晰度就恰到好處,比如時尚攝影或美容攝影就屬於這種情況,此外還包含各種植物的風景照以及純粹的留念照。在景深極大的照片中,輕微的過度銳化會使整張照片有一種超現實的感覺,使其散發一種高層次的、技術上的刺激和魅力,從而吸引觀賞者的注意。
相反,具有較大信息空白區域的照片以及主題相對較小而環境色彩或圖案較醒目的照片則需要較小的景深,以降低這些區域的視覺優勢。
光圈值4
這張照片正是因為景深才會有此效果—觀賞者的眼睛會從一個細節轉移到另一個細節,這樣他們就能看到的每個角落。這樣的場景能夠深深地吸引觀賞者。
光圈值2
光圈值2
景深較小時,觀賞者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模特的眼睛上,這樣的照片看起來非常主觀(上圖),而在模特的雙眼處於同樣的拍攝距離時,下圖卻實現了均勻的圖像效果(下圖)。
小景深
模糊會降低圖像元素的視覺優勢,因為觀賞者的視線會被清晰的圖像區域牢牢吸引,從而忽視模糊區域。景深越小,這一效果越強烈,同時照片的結構也越粗略,甚至會面目全非。輕微的模糊並不會影響觀賞者分辨精細的圖案和低對比度的圖像區域。極度模糊的區域會提高清晰主題的辨認度,因為這樣可以使主題與周圍的模糊區域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一來,圖像層次也得以突出—甚至通過清晰度的分配就已經直接表現出來了,這反過來又增強了照片的空間效果。
光圈值2.0
光圈值2.8
光圈值4.5
有選擇地設定清晰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突出單獨圖像元素並吸引觀賞者關注的方式。比如,想在眾多花卉中突出某一朵單獨的花時,這種方式尤其適用。此外,極小的景深可以增強照片的清晰印象,使清晰的部分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加清晰—這是通過清晰與模糊的極端對比形成的。如果還有其他形式的對比,那麼將更有利於觀賞者對清晰度的感知。當然,模糊既可以位於前景和中景,也可以位於背景中,這要根據不同的主題來確定。構圖的一種有效形式就是將較小的清晰元素置於一個圖像層面,而將較大的模糊元素置於另一個層面。在正確的平衡下,兩個主題部分具有同樣的視覺分量,觀賞者的視線會在兩者之間來回遊蕩。
你越喜歡玩模糊,就越值得投資一個通光率高的定焦鏡頭,這樣在光圈比較小的時候依然可能實現較小的景深。
通過很小的、有選擇性設置的景深,照片會獲得一種清晰的空間感,這樣觀賞者的目光就會被吸引到最重要的圖像元素上,從而能夠更快地辨認出照片的主題。然而這些優勢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劣勢:照片缺乏細節,觀賞者的視線不會在照片中停留很久。
光圈值2.8
光圈值5
焦平面並不總是位於照片的前面,模糊區域也並不總是隱藏在照片的後面。前景中的模糊會迷惑觀賞者並引導其去尋找主題,這樣一來照片就會變得更引人注目。
微距攝影中的清晰度
研究微距攝影的人很快就會發現,景深在這裡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在微距中攝影者不容易將其擴大—微距的特色之一就是極小的景深。
當然,最終圖像中的清晰區域在微距攝影中也會受到焦距、光圈、與主題的距離以及傳感器的大小這4個因素的影響,但是其影響範圍是有限的,這是因為主題與鏡頭之間的距離非常近。
光圈值4
光圈值3.5
光圈值2.8
你在拍攝時所用的焦距是有限度的(一般是固定焦距或者變焦範圍中的長焦端),所以這時你就要考慮到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對景深的影響。這一距離是指被拍攝物與相機之間最小的可拍攝距離。一般情況下,短焦距下的最近對焦距離比長焦距下的要短。因此,要通過更小的最近對焦距離來擴大景深,就要更換焦距更小的鏡頭:焦距較短時,鏡頭就可以向主題靠得更近,同時由於短焦距下的較大像場角,主題的成像就可以更集中(否則這一點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此對較大的景深區域來說,長焦距和與主題的距離對構圖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作為可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傳感器尺寸也只有在理論上是可變的,哪位攝影者會帶著不同尺寸傳感器的多個相機呢?
因此,光圈作為最後的有效因素在微距攝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光圈值越大,景深就越大。但是我們要考慮到,較大的光圈值在不可變的拍攝環境下會延長相機的曝光時間。另外,較長的曝光時間會增加拍攝抖動的危險,因此在微距攝影中攝影者應該考慮使用一個穩固的三腳架。
在微距攝影中,圖像平面與焦平面之間的距離對景深的影響最大。微距鏡頭藉助其內部特殊的光學結構,可以更接近拍攝主題。
光圈值2.0
光圈值2.8
光圈值3.5
這樣一來,景深區域就會非常小,可能只有幾釐米或幾毫米—這種方式可以突出單獨的圖像層次。由於這個圖像層次後面的區域非常模糊,所以可以產生完全抽象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