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靜 實習記者 劉蘭2月13日,距離多數2020屆高三學生提前開學的日期已經過去14天,全國大中小學相繼宣布延遲開課,假期被延長。
14天裡,江西省高安市的劉偉每天在家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平均用時6-8個小時,而集中精力認真學習的時間可能只有3-5個小時。與正常在校學習12個小時相比,這個狀態,劉偉並不滿意,但他覺得自己可能做不到更好了。
劉偉就讀於江西省高安市高安中學高三年級,成績中遊、偏科嚴重,他的高考目標是能過一本線。放寒假前劉偉制定了一個學習和鍛鍊計劃,希望在短暫的10天假期裡培養一個好習慣,比如早起、跑步、英語和數學提升。
但在1月27日,為確保校園師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全國大中小學延遲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此後,各地教育部陸續宣布推遲開學時間,原定於1月31日開學的高三考生相繼延後開課。
對於6月即將奔赴考場的高三學生,假期延長、新學期被壓縮,讓接下來100餘天的備考時間顯得艱難。
高安中學高三年級班主任張建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開學時間被推遲,老師們只能隔著屏幕督促學生學習——鞭長莫及,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律與不自律將成為這屆高考生最大的分水嶺。
煙盒上打草稿
大年初一,劉偉和家人一起回老家拜年。
按照習俗,這一天要去到村莊各個叔伯家拜年,而除夕下午,村幹部挨家挨戶口頭通知,村內拜年取消了。更嚴峻的是,初一下午,一輛三輪車橫停在村口的單行道上,路口值守的村幹部說,「出去要登記,而且不能再回來。」
出村的路封了。
一開始想著在農村接觸人員更少、活動空間更大,相對更安全的劉偉父母沒有選擇回去,而是留了下來,這一待就是十幾天。
只帶了幾張試卷的劉偉此時也沒有想到就連開學也會被推遲,而這段被「封鎖」的日子或許會持續更久。在沒有小賣部的偏遠村落,他用爸爸的煙盒打了幾天草稿,直到拜託開廣播車巡護的村委會幹部帶回新的紙和筆。
比起劉偉,更早感知到學校將要延期開課的是湖北黃岡高三備考生張維民。
張維民在這個假期過得並不舒服。寒假之初,他還能夠每天和同學互相開開玩笑,但情況在1月20日出現了變化。
這一天,鍾南山院士在國家衛建委發布會上表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在父母的命令下,張維民只能每天呆在家裡刷刷手機看看書,「完全沒有心情學習」。
1月24日正月初二,張維民收到學校通知需要延期開學,這個消息著實讓他感到慌張,也夾雜著不用上課的小竊喜。
張維民成績在班裡還算可以。經歷過一次高考復讀的他,去年高考成績530分,差點過文科一本線,他認為自己在今年能考到580分。
「不想再做高五生了「,張維民感嘆道。
進入1月底,樓下人煙不再,父母每天焦急地看著新聞。很多人是憂慮的,也包括張維民和他的同學。「從來沒有感到這麼無力,可作為一個高三生,我能做什麼?」在反問過後,張維民認為現階段只能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跟緊老師的腳步,不落下每一節網課。
在家開學
1月26日,劉偉的班主任陳國強在家長群裡發了一段長信息,除了給家長拜年外,強調了有武漢接觸史、生病等情況要積極告知,並要求學生每天堅持7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
1月27日,陳國強在家長群組織填寫(高安中學)新型肺炎防控信息統計表,此後三天,各科老師相繼加群,並建立各科學習群以督促學生學習。
1月30日上午,陳國強讓家長把學生拉進群,並要求每天以表格形式匯報每天完成學習任務情況。按照高三年級組的安排,1月31日學生在家開學,應嚴格按照在校作息時間安排學習,6:30起床,7:30-7:30早讀,7:35-11:55學習,中途半小時鍛鍊,下午14:30-17:05和晚上19:00-22:30繼續學習。
這樣的作息安排對於「宅」在家裡的學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張建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開學時間推遲,處於一輪複習中的高三學生只能自己在家夯實基礎,因為開學以後很有可能直接進入第二輪複習,若高考不推遲,複習進度並不會等人,但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張維民就是這樣的,由於高三期間需要做大量試卷和習題,特殊情況下學校會安排相關電子版讓學生進行下載,再在紙上作答。「但只要拿到手機我就忍不住刷刷刷,照這樣下去,我肯定完蛋」,張維民說道。
自律是每一個高三生需要面對的問題,特別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張建國認為,延遲開學同樣是高三學生優勝劣汰的過程,自律與不自律將成為最大的分水嶺,如果這個時候還不重視基礎概念、知識和公式的學生在高考中肯定會被甩下來。
在家長群裡,陳國強每天早上六點半開始督促家長,叫孩子起床,拍照或者拍視頻反饋學生早讀情況;晚上九點總結學習內容和時長,詳細到了每一分鐘;第二天上午整理昨日的學習情況,他試圖以這種方式提醒在家的父母能夠監督學生學習。
「你我戮力同心,共同成就學生未來」——是他在家長群裡反覆提到的一句話。
何時開課?
為避免延遲開學帶來的影響,在2020年1月教育部發起「停課不停學」行動之後,雲課堂、網絡直播成為各地區與學校的選擇。
張建國這兩天不斷尋找合適的網絡直播平臺。
在參考了衡水中學抖音直播課,又打電話了解各個平臺的相應功能後,他將目光集中到兩點:一是能容納年級2000多人同時在線觀看,二是老師能夠在線監督查看學生學習狀態。
可在考察了一個頗為滿意的平臺之後,張建國發現硬體條件要求還是太高,平臺要求老師上課需要配備手寫板,尤其是理科老師,而如果學校統一配置八九百元一個的手寫板,又只使用一次的話,成本太高。
除此之外,假如只使用該平臺免費提供的一文一理兩個直播間,也意味著一個老師要面對2000多名學生上課,授課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張建國有點擔心。
按照張建國的計劃,開展網絡直播後,學校將會同時推進第一輪和第二輪複習,把基礎知識記誦、串聯與運用結合起來。在張建國看來,學生自主的一輪複習尤其重要,而網絡直播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幫助學生儘可能恢復正常作息。
「目前看,這個平臺可以在線監督學生,也不能因為幾百塊錢手寫板的錢就放棄它「,張建國說。
對於何時開學?張建國心裡沒底。儘管2月12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已經就何時開學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發布會上進行了回答,由各地根據當地疫情發展的情況來制定,實行錯峰、錯區域和錯層次開學。
但具體到個別學校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正常的上課進度以及用什麼樣的模式恢復,張建國認為還是只能等。現階段最主要的工作還是老師們布置好任務、檢查作業,關注學生和家長的反饋;學生要做的是把基礎性內容、基礎概念搞懂。
在張建國看來,「之所以強調基礎性內容是因為這個階段打好基礎的同學在未來面對高考的時候碰到容易的題目可以得分。碰到難題,開學後也能夠跟上老師步伐,不會出現太大失誤」。
疫區之內的張維民在經過「漫長「假期之後,同劉偉和眾多高三備考生的盼望是一樣的——希望學校能夠儘快開學。
「我媽媽經歷過非典時期,曾被當作疑似感染者隔離過。我也明白病疫的恐怖,不過我們都要相信一定會被平復下來,有強大的國家在為我們這些學生保駕護航,我們也有信心把學習搞好」,張維民說道。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張維民、張建國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