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規劃視野下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狀況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作為一門新型的學科,語言戰略與語言政策學已然成為外國語言文學下屬二級學科中一匹奔騰著的黑馬。與此同時,語言戰略與外語教育的研究也逐漸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焦點。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相關部門制定專門的外語教育政策和規劃,外語教育政策本身和外語教育政策指導下的外語教育現狀呈現了一些弊端和問題,鑑於此現實狀況,筆者著手從語言規劃的視域出發來淺談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的現實狀況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狀況: (一)大、中、小學外語教育缺乏銜接 21世紀初起始之年,國家開始建設從小學到研究生階段完整的外語教育國家課程體系且一直實踐著不間斷的、連續性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連續性似乎缺乏內在的邏輯關聯。據調查,相當多的大學英語教師認為中小學根本沒有完成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學生到大學階段對於英語學習依舊處於茫然失措的狀態,也有相當多的高中英語教師認為學生初中階段基礎沒有掌握牢固,與此同時也有為數眾多的初中英語教師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英語起步學習時,英語就沒有學好。而此調查的重要發現就是:英語教育必須加強階段性銜接。上海外國語大學戴煒棟教授和王雪梅教授在《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體系》一文中從理論研究層面、教學實踐層面以及教育管理層面提出了外語教育人才培養的系統性需要加強。
(二)外語教育語種生態失衡、學習起點連續性差 外語教育生態失衡、學習起點連續性差主要體現在語種規模小、語種結構不合理及語種連續性差三個方面。首先,我國通用的外語語種為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而其它非通用語種的應用規模很小,對國際外語交流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語種結構不合理也清晰可見,英語在整個外語教育體系中佔有絕對的地位和優勢,英語地位無人堪比,這就勢必會助長其文化霸權的囂張氣焰,造成外語語種結構不合理現象的存在,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學生漢語文化思想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從而阻礙漢語文化的國際傳播。再次,學習起點存在嚴重不連續現象,比如有些高中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學過某一小語種,而到了大學階段還要從頭開始學習,這就會出現外語學習重複進行的現象,勢必出現耗時費力做無用功的現象。
(三)外語教育課堂教學模式被強制化 十年前迅速席捲全國的「杜郎口教學模式」如旋風般在經媒介傳播後一期接一期的瘋狂推銷炒作,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全國各個學校爭相朝拜仿效的聖地,幾乎也是在一夜之間各個中小學校長強行推出自己學校的「高效課堂模式」,雖然各自的教學模式上都冠著自己學校的名字,但內容上都是大同小異。每一個響亮的「高效課堂模式」後面都有一個霸道獨裁的校長,一手遮天的強迫教師按照其套路操作。
仿佛原來的被人們奉若圭皋的各種外語教學方法一無是處,外語教學法在「神藥」般的高效課堂模式之前似乎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而藥方就是按照他們的套路去做,歷史上一代代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者花了大量心血所發現的外語教育教學規律,在諸如高效課堂般的課堂上被褻瀆得一塌糊塗,誠然,外語語言的學習如果單純的、一味的照抄、照搬一種教學模式的話,外語教育將進入死角,沒有任何未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