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狀況的和持續發展戰略

2020-12-14 師哥汽車匯

語言規劃視野下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狀況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作為一門新型的學科,語言戰略與語言政策學已然成為外國語言文學下屬二級學科中一匹奔騰著的黑馬。與此同時,語言戰略與外語教育的研究也逐漸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焦點。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沒有相關部門制定專門的外語教育政策和規劃,外語教育政策本身和外語教育政策指導下的外語教育現狀呈現了一些弊端和問題,鑑於此現實狀況,筆者著手從語言規劃的視域出發來淺談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的現實狀況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我國外語教育的現實狀況:   (一)大、中、小學外語教育缺乏銜接   21世紀初起始之年,國家開始建設從小學到研究生階段完整的外語教育國家課程體系且一直實踐著不間斷的、連續性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連續性似乎缺乏內在的邏輯關聯。據調查,相當多的大學英語教師認為中小學根本沒有完成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學生到大學階段對於英語學習依舊處於茫然失措的狀態,也有相當多的高中英語教師認為學生初中階段基礎沒有掌握牢固,與此同時也有為數眾多的初中英語教師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英語起步學習時,英語就沒有學好。而此調查的重要發現就是:英語教育必須加強階段性銜接。上海外國語大學戴煒棟教授和王雪梅教授在《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體系》一文中從理論研究層面、教學實踐層面以及教育管理層面提出了外語教育人才培養的系統性需要加強。

  (二)外語教育語種生態失衡、學習起點連續性差   外語教育生態失衡、學習起點連續性差主要體現在語種規模小、語種結構不合理及語種連續性差三個方面。首先,我國通用的外語語種為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而其它非通用語種的應用規模很小,對國際外語交流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語種結構不合理也清晰可見,英語在整個外語教育體系中佔有絕對的地位和優勢,英語地位無人堪比,這就勢必會助長其文化霸權的囂張氣焰,造成外語語種結構不合理現象的存在,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學生漢語文化思想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從而阻礙漢語文化的國際傳播。再次,學習起點存在嚴重不連續現象,比如有些高中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學過某一小語種,而到了大學階段還要從頭開始學習,這就會出現外語學習重複進行的現象,勢必出現耗時費力做無用功的現象。

  (三)外語教育課堂教學模式被強制化   十年前迅速席捲全國的「杜郎口教學模式」如旋風般在經媒介傳播後一期接一期的瘋狂推銷炒作,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全國各個學校爭相朝拜仿效的聖地,幾乎也是在一夜之間各個中小學校長強行推出自己學校的「高效課堂模式」,雖然各自的教學模式上都冠著自己學校的名字,但內容上都是大同小異。每一個響亮的「高效課堂模式」後面都有一個霸道獨裁的校長,一手遮天的強迫教師按照其套路操作。

仿佛原來的被人們奉若圭皋的各種外語教學方法一無是處,外語教學法在「神藥」般的高效課堂模式之前似乎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而藥方就是按照他們的套路去做,歷史上一代代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者花了大量心血所發現的外語教育教學規律,在諸如高效課堂般的課堂上被褻瀆得一塌糊塗,誠然,外語語言的學習如果單純的、一味的照抄、照搬一種教學模式的話,外語教育將進入死角,沒有任何未來可言。

相關焦點

  • 期刊好文 | 韓國非通用語發展新戰略評析——韓國《特殊外語教育振興相關法》對我國非通用語教育的啟示(文/汪波)
    本文將首先介紹《特殊外語法》頒布的背景和過程,然後通過分析《特殊外語法》系列法令中的相關內容以及近年來取得的進展,評析韓國通過發展非通用語來提升國家外語能力的新戰略,最後揭示其對我國提高非通用語教育水平方面的借鑑作用。
  • 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
    她指出,在國際交往日趨頻繁、國際影響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入,中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國家迫切需要能夠參與全球治理的有知識、有技術、有專業、有語言能力的人才,語言已成為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魯昕表示,職業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發展任重道遠。
  • 可持續發展戰略:長纓今在手 輕舟過重山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1994年3月,中國政府編制《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首次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再糾結經濟增速快一點還是慢一點,而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抓手,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說。
  • 專題丨2015年後各國教育發展規劃與改革進展(四):《語言連接——2017-2026年愛爾蘭教育中的外語戰略》探究
    在《戰略》中,愛爾蘭教育和技能部希望達成一個社會願景:每人都擁有學習和使用至少一門外語的能力,以實現外語對個人、社會和經濟的內在價值。但是,愛爾蘭在開展外語教育方面還面臨一系列挑戰。如鼓勵僱主、工業發展部門、企業協會與愛爾蘭中學進行緊密合作,特別是加強在過渡年項目、職業畢業證書考試課程和應用型畢業證書考試課程中的聯繫;鼓勵有明確語言需求的僱主與所屬地區的高等教育局在課程和項目設計方面進行合作;鼓勵僱主與學生及教育培訓機構接觸,為學生提供需要使用外語的兼職工作機會;鼓勵愛爾蘭中小型企業實施適合市場發展的語言管理戰略。
  • 探索新時代外語學科發展新路徑
    與會學者圍繞新時代外語期刊與外語學科協同發展這一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對我國外語學科和外語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回應時代需求,促進外語學科和外語期刊發展是當前外語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出路
    我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現狀自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中國對外開展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的需要,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開設外語專業的院校越來越多,對各專業人才學習外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資源支撐。
  • 人民日報: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有重要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紮實實施教育惠民舉措,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促使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知識貢獻。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公平狀況不斷改善,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
  • 中國外語教育發展論壇在京舉行:回顧40年發展歷程
    南京大學王守仁教授回顧了外語教育從改革開放初期至今經歷的重大事件,以史為鑑,展望未來:首先,要學會主動「調適」,以適應國家社會發展大勢,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其次,要掌握外語教育發展態勢,順勢而為,保持生機;第三,要兼容平衡外語專業的工具性和學科性,不能偏廢;第四,外語教育要堅持內涵式發展,培養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跨文化意識。
  • 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改善
    基於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藍皮書對2019年中國國家、省及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數據驗證分析。該《報告》認為——    第一,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況穩步得到改善,經濟發展較為平穩,2010—2018年總指標整體上呈現先降低再逐年穩定增長狀態。
  • 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持續改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記者:從剛才李主任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持續改善,能不能再詳細介紹一下改善比較明顯的方面有哪些?
  • 我國小學外語教學的形勢和前景
    一些人認為目前我國大、中學校的外語教學在這些方面尚有不足,外語教學效益和教學水平還處在「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狀況,小學的外語師資參差不齊和教材種類五花八門,所以一些地區尚不具備開設小學外語的條件,主張不要急於在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開設外語課程。
  • 教育部舉行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桑標介紹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發布年度《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並回答記者提問。
  • 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三大戰略目標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徵求意見稿)第二輪徵求意見工作已於2月28日開始了。這個指導我國未來十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怎樣的背景下出臺的?從國內國際方面應如何看待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三大戰略目標?
  • 語言規劃視野下,未來外語教育發展方向
    (一)成立外語戰略研究機構,大、中、小學外語教育走「一條龍」外語教育模式   國家可以成立外語戰略研究機構,吸納精通語言規劃學、政策學、外交學等方面的研究人員來一起開展外語教育政策的研究與規劃,多維度把我國的外語教育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中去發展和進行理論研究。
  • 泰國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發展狀況分析
    在「一帶一路」視域中,從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國際傳播角度,通過分析泰國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的發展動力、組織結構、教學特點及發展趨勢,充分認識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國際傳播所面臨的形勢。 泰國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東南亞漢語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泰國總人口為6900萬,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100萬。
  • 深化南海海洋科學研究是我國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關鍵詞 海洋科學,國防安全,資源環境,戰略需求,南海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著陸地資源的日益減少,通過研究和開發海洋尋求解決當今人口、資源和環境三大問題的途徑,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成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 劉治:食品工業發展狀況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分析
    活動期間,高研班邀請的培訓嘉賓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為本期學員做了《食品工業發展狀況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分析》主題講座。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增長5.6%,食品製造業增長8.6%,酒、飲料和精製茶增長7.2%。從「十二五」期間食品工業發展狀況來看,食品工業規模效益穩定增長、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區域食品工業協調發展、對外貿易總體水平發展較快。
  • 外語院校,為什麼要發展中文學科
    ●外語專業的專業性,需要有特定的專業課程學習。缺乏人文學科視野、基本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結構,孤立地進行「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訓練,很難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專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潛力。
  • 外語和二語思維定式折射不同教學理念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1)提出要確立基礎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堅持基礎教育優先發展。在這一發展進程中,我們發現還有很多矛盾需要解決,特別是外語教育以什麼理念、如何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需要認真處理好。在我國,英語是外語,而非廣義的二語,外語學習是靠學得而不是習得,其根本原因是由我國的國情、教情和學情所決定的。
  • 十字路口的我國公共外語教學
    這是新時期國家外語教育政策的一個重要變化,這對幾乎每個高校都有的公共外語課程來說,是一件喜事,它很有可能扭轉公共外語日益邊緣化的頹勢,提升公共外語在高等教育乃至國家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應當看到我國的公共外語教學發展正處在後大學外語四、六級考試時代(即取消外語四、六級考試與畢業學位脫鉤),或準確地說處在迷惘的或探索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