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信息化教育應打造概念教室

2020-12-25 網易科技
  

山東棗莊學院 張偉

  「我們正處在數據社會的黎明時分,當信息與智能成為計算機主宰時,社會更應當突顯人類情感的價值。」-Rolf Jensen.(哥本哈根學院未來學習研究者)

  計算機與Internet走進教育領域,給教育帶來多彩的陽光,同時也伴隨著陰影:隨著
信息化設備在個人生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信息的傳遞也越來越容易,面對面社會交往相應會減少,人因此越來越感到孤獨,常用手機、電話、Email、QQ、ICQ的人對此會有更深的體會。因此在相當多的人把遠程教育看成一朵花的今天,筆者堅持認為遠程教育只能而且最好永遠是面對面教育的一種補充,而不應該代替傳統教室中的面對面教育,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教室的信息化。

  另一方面,業界目前談論很火的遠程教育、信息化教育仍然在計算機、網絡互聯設備以及相關的軟體上大做文章,幾乎全部的想在信息化教育撈一桶金的IT廠商也是義無反顧地一腳踏進這早就競爭白熱化的市場,於是相當多的廠商感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其實圍繞信息化教育還有更多的埋著金子等著IT廠商們來挖的領域存在,很多有眼光的廠商已經在開始投石問路了(如前不久聯想集團推出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產品)。最近筆者看到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提出的概念化教室蘊含著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思想: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值得介紹與推廣,相信有些廠家會對此加以關注的。

  更「自由」的遠程教室

  在目前國內遠程實時視頻教育中,講課的老師們被限制在很小的範圍中移動,甚至在有些情況下老師只能呆板站在講臺上,一旦超出某個範圍,遠地的學生就看不到您了。但是在MIT提出的遠程概念教室中,老師們可以在教室中自由地任意走動,而遠地學生仍能實時地看到老師、聽到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這是因為演講者的脖子上戴著一個裝有微晶片的設備,使得錄相機如具有生命力的生靈一樣追循著演講者的一舉一動並「盡收鏡底」。

  更接近真正「面對面」

  我們大都是從教室教育中走出來的人,因此都有這樣的相同經歷:在大多數聽老師講課的時間裡,我們的目光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會落在老師的眼睛上,也就是說眼神的交流在教育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實時遠程教育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接收到某個問題,但是老師卻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學生提的問題,想想看在這種情況下是真正的「面對面」交流嗎?在MIT提出的概念教室中,用學生終端前提問按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無論學生處在何處,想向老師提問題時,只要按下眼前的提問按鈕,老師就會立即知道有人提問題了,同時攝相機立即轉向提問題的學生,能達到真正的面對面。

  教室中的桌椅設置在個性化學習環境中也發揮相當的作用。在當今國內的教室中一般情況下桌椅位置都是固定的,但是在MIT提出的概念教室中,桌椅的位置不但可以自由移動,而且其大小都是可以隨時調整,這使得學習模式在講授性、合作式、討論式學習模式之間可自由切換。

  在MIT提出的立體實驗室中模型中充分研究了常用的學習模式,以及如何合理安排空間來支持這些模式,其設設計思想如下:

  (1)學習即可發生在教室內也可發生在教室外,且每個學生都能為自己創建學習機會;

  (2)直接經歷左右著學生對事情的理解與掌握;

  (3)實驗能加強與鞏固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4)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模式、關係或聯繫建立與重組的過程

  (5)學習環境的改變能刺激學習。

  根據以上設計思想,MIT提出了立體實驗的CDIO模型,即把實驗室根據空間功能分為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驗(Implement)與真實操作(Operate)幾部分。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這幾部分在視覺上是連通過的,即學生處在任何一處,都能看到其它三處。

  TEAL教室的主要特徵是它的課桌不是平時所見的方型,而是圓形。每個圓形課桌直徑是7英尺,可坐9個學生,每個課桌在中心位置有三個數據接口,在其旁邊還有一個電子白板。老師戴著無線麥克風可在教室自由移動並可與每一個課桌上同學交談。在教室牆頂上放置多個投影儀,它們從電子白板上得到數據,使任一課桌的學生都可與其它課桌的學習交換思想。

  從以上可知信息化教室的設置還是大有文章可做,而目前致力於教育信息化的IT廠商還是對提供設備、技術、軟硬體產品樂此不疲,這種做法已被過去的實踐證實只提供產品與服務已經不行了,用戶需要的是針對用戶需求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與「交鑰匙工程」(當然方案的制定與工程的進行過程中少不了用戶的參與)。在目前遠程教育、E教育、虛擬教室雖然被經常提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教室為教育平臺的教育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佔據主流,甚至在百年之後仍然是主流,因此如何在教室信息化上做文章尤其有必要。



相關焦點

  • 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教室應如何建設
    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教室應如何建設 作者:子航 小鹽仔 發布時間: 2019-11-04 19:14
  • 智慧教室解決方案-未來新概念教室建設
    導讀 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之前提下,打造一間能綜合培養學生科技、藝術、創新思維的新概念教室,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努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
  • 盤點2018教育信息化智慧課堂、智慧教室經典案例
    早在2014年11月,北郵大召開了「以信息化帶動教學現代化」為主題的教學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通過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教學模式改革來「撬動」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全方位改革。這幾年,北郵大力加強智慧教室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推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等多種方式的教學改革,經改造,目前已有3間智慧教室正式落成。
  • 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深耕易耨階段
    未來學習空間 信息化時代,MOOC、創客教育、教育大數據、混合式學習、項目探究式學習等成為教育改革創新的新趨向。而放眼當下,一間間一模一樣的教室、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桌椅、講臺上高高端坐的老師、講臺下規矩聽講的學生,這種適合大規模化集中化教學的場景已不適應先進教育理念的順利落地。
  • 天水秦州區:打造教育信息化2.0,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年來,天水秦州區搶抓義務教育全面改薄項目的機遇,在2018年實現了全區各中小學班班通多媒體教室設備全覆蓋。為了進一步推進全區教育信息化2.0行動,深度推進各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11月20日,秦州區在天水市公園小學組織開展了2020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活動。
  • 吉利學院高標準打造智慧校 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吉利學院高標準打造智慧校園,為學生老師提供全方位智慧化教學、管理和服務。9月2日 -3日,吉利學院近200名新入職老師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智慧教室使用技能」培訓。以期讓校區已經完成部署的114間智慧教室,能更好地迎接新校區首批入校的新同學,做好「開課」準備。
  • 鶴壁示範區攜手科大訊飛傾力打造教育信息化2.0示範區
    映象網訊(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劉志強)近期,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經過多方調研實地考察,與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上市企業科大訊飛公司籤約,整體規劃設計教育信息化具體分為教育優質均衡、教學教研提升、教育示範創新引領、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教師信息素養提升五大主體工程,建立區域教育供給與治理體系,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區域教育質量有效提升;形成開放的教育生態體系,推進創新應用示範區的可持續發展。
  • 貴州構建教育信息化發展新格局
    貴陽南明區:打好師資提升戰,推動教育換擋提速   近年來,南明區十分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設。全區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1.2億元,「校校通」光纖網絡覆蓋所有公辦中小學。區教育局的思路很清晰:提升信息化水平,只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基礎。
  •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內容與意義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構成某一系統、某一領域的基本要素,並對該系統、該領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所進行的有意義活動的總稱。我們稱對信息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為信息技術。
  • 網龍助力固原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 打造閩寧協作教育名片
    閩寧協作又一教育成果落地!11月24日,由寧夏固原市教育體育局和福建網龍網絡公司聯合打造的寧夏固原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將輻射當地430所幼兒園,全面助力固原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升級。教育部門以及幼兒園管理者可以從平臺上獲取教學資源管理數據等,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今年9月,固原市教育體育局與網龍網絡公司達成合作,雙方本著「政企合作、優勢互補、支持教育、戰略共贏」的原則,以機制創新為引領,以網龍的人才和技術優勢為支撐,以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 天祝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
    近年來,天祝縣不斷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紮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著力加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在華藏寺鎮岔口驛小學五年級教室,一堂特殊的直播美術課正在進行天祝縣華藏寺鎮岔口驛小學教師 王守娟:像我們這樣的直播課已經開展了一年多了,因為個別小規模學校非常缺少音體美專業老師,所以我們通過這樣的直播課,讓中心校帶動周邊學校,讓更多的孩子們接受到這樣優質的教育。
  • 全州教育信息化調研座談會召開
    12月10日,湘西州教育信息化調研會在州教科院舉行,省政協常委、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應若平,副州長吳凌頻出席會議並講話。會上,相關負責人匯報了《湘西自治州多媒體教室全覆蓋攻堅情況》及《湘西自治州農村網絡聯校建設與應用情況》,省教育廳、省電教館相關負責人針對我州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了點評和建議。
  • 擁抱教育信息化2.0,希沃創造真正適合中國教育的信息化工具
    根據國家《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部署,以及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收官工作的要求,各地市應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不斷探索「網際網路+」條件下教育發展新模式。
  • 未來已來,教育信息化前景可觀
    在教育1.0時代,受建設「三通兩平臺」目標的指引,全國中小學購入大量教學硬體,帶動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上升。截至2018年,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通教室數333萬間,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終端數、學生終端數分別達到946萬臺、1372萬臺。
  • 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應注意什麼,看看這篇你就知道了
    提到教室,黑板+粉筆不知道承包了多少人對學生時代的回憶——老師在黑板上書寫文字、繪製圖形,學生在課堂上聚精會神,跟隨老師的板書獲取知識、掌握知識。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因為其書寫限制和粉塵傷害已逐漸被新的工具所替代,教學設備逐漸更換為高科技產品,傳統教室面臨著衝擊與挑戰。
  • 教育信息化有哪些常見的應用場景
    關鍵詞:遠程教育,教育信息化,polycom遠程教育解決方案隨著AI、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概念的興起,人們對教育信息化的認知邊延不斷擴大。那麼,有哪些常見的教育信息化應用場景被你熟知呢?① 遠程視頻互動教學受時空限制,傳統教育模式效率降低。一位優秀的老師,只能同時教授幾十人,最多幾百人的大課堂,難以面面俱到。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提升效率和體驗 高思愛學習驅動教育信息化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2.0」概念。其實質是以提升效率為中心,以「用」為出發,以數據為驅動,以提升效率和體驗為根本,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
  • 貴州京師城投: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教室該如何建設?
    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速了中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實際上,教育信息化並非簡單地將「線下」轉到「線上」、將傳統教學流程數位化和智能化,而是通過探索日常教學活動與技術的融合,讓技術充分為教育服務,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 一間錄播教室 達成四大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標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2015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從多個方面闡述了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標,對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覆蓋面和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都做了明確、量化的要求。
  • 天學網英語聽說智慧教室亮相第十九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
    天學網英語聽說智慧教室亮相第十九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 6 月 26 日- 27 日,以「智慧賦能·變革創新——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第十九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在煙臺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