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紗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稱丟了官兒叫丟了烏紗帽

2021-02-23 風俗說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在人們的口頭語中,有一句話叫「小心你的烏紗帽」。就是說,對於那些欺下瞞上的官員,那頂「烏紗帽」,隨時會被摘掉。那麼,這「烏紗帽」一詞是怎麼來的呢?

「烏紗帽」的由來

帽子原是指少數民族地區或者沒有開化的地方人們頭上所戴的東西,曾被看作「野人之服」。漢族文化區稱頭部佩戴物為冠、冕、弁、巾等。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有文獻記載:烏紗帽最早出現在東晉。東晉成帝時,凡在宮裡做事的人,都要戴上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叫做「烏紗帽」。

不過,當時還沒有「帽」這個稱呼,而是叫「烏沙」。這頂「烏沙」,當時只是僕人們的穿戴。後來,晉朝的貴族們都是戴著高高的白色紗。

到南北朝時,上層社會人士和下層百姓才普遍以戴帽子為時尚,人們製作了各種各樣款式奇特的帽子,烏紗帽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南朝宋明帝時,建安王劉休仁創製了一種用黑紗抽邊的半透明帽子,亦稱「烏紗帽」。這種帽子很快就在民間流行,無論官民貧富都可以戴服。

由於,王休仁戴著自製的帽子在街上走的時候,引起了大家的興趣。由於材料便宜,製作簡單,樣式大方,所以人們開始仿製著戴起來這種帽子。這就是「烏紗帽」的由來。

「烏紗帽」為何成為官員的代名詞

隋朝統一中國以後,烏紗帽就風行天下了。當時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喜愛烏紗帽。當時的天子戴的是白紗帽,其他人戴烏紗帽,帽子或者像捲起的荷花,或者有下垂的帽沿,或者有兩個長長的「耳朵」。

為適應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隋朝用烏紗帽上的玉飾多少顯示官職大小:一品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裝飾玉塊了。

到了唐代,幞頭是最常見的頭部佩戴品,但烏紗帽還是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睞。《唐書·輿服制》記載:「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可見當時的烏紗帽既是一種公服,又是一種常服。

到了宋朝時,烏紗帽的形狀有了改變。據說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議事時朝臣交頭接耳,就下詔改變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有一尺多長,並裝飾不同的花紋以區別官階高低。

如此一來,朝臣們只要腦袋一動,軟翅便會隨之擺動,皇上居高臨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這樣一來,大臣們想要說悄悄話就不那麼容易了,一不小心把帽子碰掉了可就丟人了,由此大殿的紀律好了很多。

不管帽子的形式如何改變,但是烏紗帽作為一個官員的標誌,一直流傳了下來,所以現在來說,人們仍然習慣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誌。因此,丟了官也就常說丟了「烏紗帽」了。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故事:烏紗帽鳴冤
    其實烏紗帽只要不是讓朝廷給摘了,丟了也不是什麼大事,再製作一頂也是可以的,要是朝廷給摘了,就是丟官了,但畢竟丟烏紗帽與丟官意思相同,蔡知縣發怒,原因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天,捕役魏忠等人,奉命去北門外某村拘拿罪犯,剛剛出城二裡,來到名叫大坪的地方。河州雖然地處西北,但也是蒼茫大地,綠色覆地,林蔭蔽天,水脈旺盛,阡陌縱橫,是個山水多姿、如詩如畫的地方。
  • 古代是一個帽子的世界——烏紗帽是如何成為「官帽」代表的?
    中國自古以「衣冠禮儀之邦」稱於天下。中國古代首服與服裝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不僅是中國服飾禮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清代方以智《衣服》一書開宗明義地稱「古分冕、棄、冠,然亦通稱。猶漢、晉來,分幘、巾、帽,而亦通稱也。」古代中國人的首服種類繁多,我們簡單可分為冠、帽、巾,那麼烏紗帽是怎麼從眾多首服中脫穎而出成為古代官員的官帽?
  • 加長的烏紗帽,道出了趙匡胤的心酸,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01芴板不過在古代上朝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早晨上朝的時候,為什麼大臣的帽子兩邊突出長長的兩條,並且,大臣人手一個長長的牌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我就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首先說一下牌子。這個牌子是有專屬名字的,叫做芴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
  • 「烏紗帽」原本只是普通帽子,為何後來卻成為官位的代稱?
    建安王劉休仁(南朝宋),根據鮮卑族服飾特點,發明出一種帶有四條黑邊的烏紗帽。 《宋書·五行志一》:「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烏紗帽,反抽帽裙,民間謂之『司徒狀』,京邑翕然相尚」。 這種帽子能包裹住額頭與後腦勺,不僅外形美觀,樣式也比較好看。在這一時期,幞頭演變成烏紗帽,已然成為當時上流貴族的必備品。
  • 清朝價值數百萬的頂戴花翎,為何輸給了明朝造價低廉的烏紗帽?
    在很多影視劇中,不少犯下過錯的官員都曾說過這句話:這下,我的烏紗帽怕是保不住了。那麼,關於烏紗帽,你又了解多少呢?影視劇中的烏紗帽今天就帶大家走近烏紗帽,走近明朝官帽。烏紗帽最早的烏紗帽其實起源於東晉,在明朝以後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比起清朝的官帽,明朝的官帽確是在設計上更加簡潔圓潤。
  • 古代官員佩戴的烏紗帽有何寓意?它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自夏開啟了「家天下」以來,歷代統治者為了加強封建專制、君主專制,都喜用服飾來對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進行劃分,藉助允許統治階級使用某些服飾,而禁止被統治階級使用某些服飾,繼而加強被統治階級的服從心態。烏紗帽,所謂「烏紗帽」,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由黑色的紗織品製作而成的帽子,它最早出現在東晉成帝時期的文獻記載中,當時在東晉皇宮中做事的僕人都會帶戴一種用黑紗做的抽邊半透明的帽子,謂之「烏紗帽」。不過此「烏紗帽」非彼烏紗帽,它並非是後世,我們所熟知的那種烏紗帽。
  • 清朝頂戴花翎價值不菲,卻輸給了明朝的烏紗帽,其原因是什麼呢
    大家看過的古裝劇應該不少,那麼對這樣一句話應該都非常熟悉,是這樣說的:「這次,我的烏紗帽是保不住了?」那麼關於這句話中明朝官員們帶的烏紗帽,大家大概了解了多少呢?那麼今天,我就來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明朝官員所佩戴的烏紗帽。
  • 揭秘烏紗帽的歷史淵源,最初只是便帽,直到這個朝代才被定為官帽
    烏紗帽,顧名思義就是指用黑色的紗質材料做成的帽子,不過在現如今的我們看來,「烏紗帽」卻和當官緊密聯繫在了一起,當官了就叫「戴了烏紗帽」,被革職了叫做「摘掉烏紗帽」,以至於《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都是「古代文官的一種帽子」。
  • 《清平樂》烏紗帽為何有兩條左右平伸的長耳朵 細探古代官帽演變
    趙匡胤藉由「陳僑兵變、黃袍加身」當上皇帝後,對於從龍功臣相當猜忌,因此設計出帶有超長帽翅(烏紗帽後面,有彷佛像翅膀般伸向左右兩邊的造型)的烏紗帽,只要一轉頭,長長的帽翅就會上下顫動,皇帝也就能隨時注意到百官的動態,有效避免其在朝堂上私下議論的風氣。長翅帽為「烏紗帽」的其中一種樣式,到底烏紗帽為何會變成古代百官穿著標配呢?這要從中國人戴帽的歷史說起。
  • 魯王九旒冕:19歲命喪黃泉的「荒唐親王」的「烏紗帽」
    這魯王九旒冕到底是怎麼被發現出土的呢?還要從上個世紀說起。漂浮在地宮的珍寶1969年,山東省鄒縣尚寨村的村民在九龍山挖防空洞時,發現了一個墓道。除了竹、藤篾製成的,由於明代官帽有不少是用染成黑色的紗作的,所以也稱「烏紗帽」。當了官叫作「戴了烏紗帽」,革職的稱「摘去烏紗帽」,這些說法就源於明代,其他朝代的官帽不限於黑色,「烏紗帽」是明代特有的。而現存於山東省博物館的明魯荒王九旒冕是唯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實物,也因此被稱為史上最牛烏紗帽。
  • 清朝頂戴花翎造價百萬,為何卻輸給明朝造價很低的烏紗帽?
    明朝官員頭戴有兩個翅子的烏紗帽,而清朝官員的紅頂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最早的烏紗帽其實起源於東晉,在明朝以後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比起清朝的官帽,明朝的官帽確是在設計上更加簡潔圓潤。更重要的一點是,清朝大臣官員頭上不是頂著紅寶石就是翡翠之類,而明朝官帽不僅更加注重實用性,而且看起來也比清朝官帽顏值高了太多吧。
  • 用摺紙DIY一款烏紗帽,今天我們就是「九品芝麻官」!
    在古代,官員都分等級的,最高等級是一級,一般都是顧命大臣,當朝宰相,最小的是九品,和現在的鎮長差不多,而且當官的都要帶一頂帽子,這就是所謂的烏紗帽,我們今天就來用摺紙DIY一款烏紗帽,體驗下當官的樂趣!
  • 男愛豆被指不尊重歷史文化,用鴨舌帽作烏紗帽,其中原因令人哭笑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來,左葉飾演的是錦衣衛,憑藉著身高和顏值,左葉是很適合這個角色的,但是左葉由於找不到烏紗帽,只能將鴨舌帽扣在頭上,這樣看起來不僅有點搞笑還有點想讓人吐槽,不得不說這個形象太讓人出戲了。有網友進行評價,說節目組真的很窮嗎?
  • 小夥帶祖傳「烏紗帽」鑑寶,專家拿光一照手哆嗦:敢問祖上何人?
    詩中所寫的烏紗帽,就是古代官員的官帽。但這小小一頂烏紗帽,裡面講究卻不少,不同等級的官員所佩戴的官帽也有許多不同的細節。俗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在生活條件逐漸變好之後,人們對古董這類老物件越來越感興趣,前些年在這樣的趨勢下,就衍生了很多鑑寶節目。當時家裡有祖傳寶貝或者在外淘到寶的部分古董愛好者,都想鑑定一下自己的寶貝真不真。
  • 桂花開,丟丟來
    大家給它起名叫丟丟。翠花是我收養的一隻流浪狗,四年了,仍然膽小怕事,遇到別的狗總是繞著走。沒想到,丟丟見了翠花,卻如臨大敵,丟盔棄甲,一騎絕塵不見蹤影。翠花備受鼓舞,立馬奮起直追,雖然總追不上,回來後卻精神煥發,一路小跑,十分歡快。此後,翠花愈戰愈勇,一見丟丟,即狂追不舍;丟丟總是佔據一個高地,遠遠瞭望到翠花,聞風而逃。
  • 護照丟了怎麼回國 護照丟了怎麼補辦 護照丟了籤證怎麼辦
    今天齊裝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護照丟了怎麼補辦以及護照丟了怎麼回國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有需求的小夥伴,順便來了解一下護照丟了籤證怎麼辦的知識。一、護照丟了怎麼回國1、在發現護照遺失後,向當地警察局報告護照遺失情況,並獲得護照遺失證明,一般情況當天可以辦理。2、之後必須去所在國的中國大使管理局和領事館重新發行護照,出示警察發行的護照丟失證明書、護照複印件等文件。
  • 理財- 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辦銀行卡丟了怎麼補辦?
    農業銀行的用戶們,相信這其中有不少人丟過農業銀行卡。那麼,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辦呢,小編整理了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辦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辦?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辦呢?1、掛失銀行卡:掛失分為臨時掛失和正式掛失,具體關於農業銀行卡怎麼掛失,小編這裡寫了一篇文章,名叫《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掛失》,不知道怎麼掛失的小夥伴直接點擊就可以進入閱讀,相信你能找到滿意的答案。銀行卡丟了怎麼補辦2、補辦銀行卡:這個過程是必需在掛失完後才可以進行的,具體關於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補辦,《農業銀行卡丟了怎麼補辦》,該文章內詳細介紹了補辦的措施。
  • 丟火車名字不吉利是怎麼回事?丟火車不吉利是什麼梗
    近日,丟火車名字不吉利引起不少網友調侃,原來最近某市為慶祝高鐵開通舉辦了一個音樂節,丟火車樂隊卻因為名字被pass了,消息曝光讓網友們爆笑不已,來看看!丟火車名字不吉利  11月13日,丟火車名字不吉利登上熱搜,丟火車是一個樂隊名字,但最近卻因為不能參加某音樂節引起網友熱議,事情是這樣的,11月12日,丟火車樂隊發文稱,某市為慶祝高鐵開通舉辦了一個音樂節,主辦方找到己方聊合作,在安排完行程馬上要籤合同時卻被pass了,理由是領導說丟火車這個名字不吉利。
  • 臥槽我鎖丟了是什麼意思 我鎖丟了梗怎麼來的出處介紹
    最近在鬥魚看直播的時候經常看到有彈幕在刷「臥槽 我鎖丟了」這句話,可能還有部分觀眾不知道這個梗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個我鎖丟了的新梗的相關意思吧。  臥槽我鎖丟了梗怎麼來的出處介紹  指的是鬥魚的主機區大主播寅子在一天和水友將故事的時候,說自己有一天做生意賺了點小錢,然後請朋友去網吧通宵,在網吧門口將自己的電動車和朋友的單車鎖在了一起,通宵完之後,出來發現自己的電動車不見了,想和自己的朋友說自己的車丟了,這個時候寅子的朋友說了一句「臥槽,我鎖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