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彬:詐騙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
何嘉銘: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研究員
很多人會不解,為什麼跟律師聊天也要收費,不就簡單地問幾個問題,又沒有委託律師介入案件,哪用得著付費呢?更有甚者,聽到律師說諮詢要付費後,大罵律師黑心、貪錢!不少律師卻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筆者認為,當事人有這種想法其實情有可原,因為如今網際網路技術發達,當事人只要通過很多網絡平臺,動動手指就能夠獲得免費的法律意見,所以很多人認為直接諮詢律師哪還需要付費。律師也無需歸咎於當事人摳門、沒有付費意識,畢竟「付費法律諮詢」的確仍未形成社會大眾的共識。不信?我們對比一下百度搜索的結果數量——
且不說搜索「付費法律諮詢」的結果,仍由相當一部分是「免費」的連結,光是「免費」的表面結果數量已將近是「付費」的七倍,數量差距之大甚至可以用懸殊二字形容。網上的輿情,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社會上的主流觀點仍認為:諮詢律師是無需付費的。
另外,筆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從搜索結果來看,有相當數量的當事人都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我家裡經濟不好,我希望律師免費代理我打官司,贏了再付款,有律師可以免費幫忙給我法律意見嗎?」
針對類似的問題,筆者在這裡可以負責任地統一給個答覆:沒有!
相信肯定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急,筆者細細道來——
首先,我們要清楚律師的性質:律師是一個職業、一份工作,是法律服務市場上提供有償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士。換句話說,市場上的律師法律服務是服務於私人的付費產品,而非政府提供的免費公共服務。
有人又會說:「法律援助就是免費的啊!」這話沒錯!因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確實能夠申請到法援律師免費的法律服務,然而當事人不支付律師費並不意味著律師義務勞動。事實上,法律援助免費的原因,是國家為律師提供一定的法律援助補貼,相當於國家替當事人付了律師費。
其次,你知道律師提供免費服務,是被國家明文禁止的嗎?《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業務推廣行為規則(試行)》第十條第(八)項是這麼規定的「律師、律師事務所進行業務推廣時,不得有下列行為:(八)不收費或者減免收費(法律援助案件除外)」。免費法律服務構成了對同行的不正當競爭,恪守職業操守的律師是不會免費提供法律服務的。
有人又會說「我諮詢了做律師的親戚朋友,人家不也沒收我的錢嗎!」這話也沒錯!因為你在這次的諮詢中,消耗的不是金錢,而是人情。這次律師免費給了法律意見,下一次當事人也不會突然就想起付費,而人與人之間的人情是有限的,不斷地向親友律師免費諮詢只有一個結果:人情耗盡。人情耗盡也就意味著決裂,作為分秒必爭的律師,這個人情實在耗不起。
再者,專業有價才是市場規律。律師提供的產品是專業知識和工作時間,知識和時間就是財富,有限時間內律師選擇為一個當事人提供諮詢就意味著不能為另一個當事人提供諮詢,免費諮詢意味著當事人無對價地從律師身上獲取財富和時間,這與社會常識、等價有償的市場規律是相悖的,付費諮詢既是對律師和專業知識的尊重,同時也是當事人與律師之間的等價交換。
所謂專業有價,其必要條件就是專業。以刑事律師為例,中國有四十多萬,專門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僅有千餘人,從事個罪化、類罪化辯護的律師更是鳳毛麟角。專注意味著專業,個罪化、類罪化刑辯律師在其專業領域內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與實踐,取得比普通刑事律師更多的理論成果和成功案例,在處理本專業領域的案件時,與普通律師相比必然更加遊刃有餘。類似於物以稀為貴,個罪化、類罪化刑辯律師極少、專業水平更高、法律服務更珍貴,其費用也相應地會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才能體現專業知識、以及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的價值。
最後,免費諮詢只能「僅供參考」,付費諮詢才能量身定製。免費得到的法律意見,往往只停留在很基礎的層面,根本無法切中要害地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帶來更大的代價和損失。可能這麼說沒人理解,筆者舉個醫生行業的例子,便好理解了——
一個病人看到路邊有免費體檢的攤位,便上前體驗,經過一番體檢故弄玄虛,加上對方不斷的花言巧語,最終卻花費幾千上萬元,購買了無名保健品一個療程,非但沒治好病,還損失了一大筆錢。也許,這位病人萬萬沒想到,其實只用花幾塊錢一個號,就能在正規醫院掛到三十年的老專家,再花個百十塊開個藥,便能藥到病除。
同理,一位身陷法律糾紛的當事人,聽到律師信誓旦旦能取得無罪或是緩刑的結果,以為這次免費諮詢佔了大便宜,殊不知後續會被坑取成千上萬來購買這個所謂的「勝訴」刑事辯護法律服務。也許,這位當事人也萬萬沒有想到,與其耗費高昂的委託費用委託一位保證「勝訴「的「免費「律師,不如諮詢類罪化、個罪化律師提供精準化的法律專業分析與應對方案服務,對當事人來說,後者在服務價值上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根本無需大費周章將問題「升格化」。
所謂的量身定製,其價值就在於只適合當事人自身。法律服務本身屬於無形的產品,所以律師的付出往往是在於當事人看不到的地方。盡責、專業的律師提供量身定製的法律應對方案前,必須充分審閱證據材料、了解具體案情、檢索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司法案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這些絕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是需要付出大量智力勞動的。看似輕巧的磨磨嘴皮子,實際上是律師多年實務工作沉澱的累累成果。
十年寒窗,專業有價。如果律師和醫生都免費服務,那世界上也不會再有優秀的律師和醫生,大家的生命、自由、財產權益誰來保護?筆者希望律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能夠得到社會的尊重與理解,我們將以專業的法律服務,回饋當事人的支持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