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領導首先要了解是他一個人不開心,還是財務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緒,如果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緒就要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問題,要及時找出原因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如果只是這一個人有這種想法,就要跟她本人溝通造成這樣想法的原因。是工作不能勝任,形成壓力不開心,還是工資沒有達到員工的心裡目標還是覺得自己能力很強在這裡沒有得到施展,找出原因後在根據情況進行解決,如果是因為自身能力而感受到壓力領導應該反思給這個員工安排的工作是不是遠遠超出他的能力,然後工作調整,如果是員工能力很強,而外面同等水平的人工資遠遠高於目前公司的水平,那就要提請公司進行調薪,如果是你能力強而沒有安排合適的崗位,那做為領導就要考慮有你沒有合適的崗位給這個員工安排,如果暫時沒有可以就考慮公司根據今後發展是不是需要這樣的人,如需要的話還是要留下,讓員工好好工作,提高能力,有機會的話一定給他安排合適的崗位,如果還是不行就讓他走人,一個已經留不住的人在呆在財務部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士氣
作為財務部門負責人首先要對部門工作了解、熟悉,並基本都能操作,這樣才能在員工不爽辭職不負責交接工作時完全被動。其次若發現員工有此動基,要對員工工作儘量儘快多掌握,同時也可找員工談心,解決問題,若不能解決,也可減輕員工牴觸情緒,方便工作交接
對於財務人員辭職,我們一般更關注前期的工作安排,一般都有一個儲備人員,至於財務人員辭退職,一是工資問題,二是內部工作環境(包括上升空間、內部人員溝通等等),工資問題就看她的價值了,值得就留,,工作環境,只是上上課了,本人實在覺得完全不能適應環境,也不強留了。
財務人員最好能定期輪崗,每個崗位都不是只有一人才能做,大家也可以學到更多技能,了解其他人的工作,互相配合的更通暢;另外作為負責人要熟悉部門所有人的工作,這樣有人離職時不會出現被動
說實在的,別看我們當中做財務的有十幾年的,二十幾年的人這麼多, 我覺得在財務規劃方面精通的應該不是很多,一般的就是老三樣,記帳、報表、報稅的居多
真正的去規劃一個完整的企業的財務中心,還是需要能力的
如何去規劃一個完整的財務中心,具備管理運營職能的,是考驗一個職業經理人最基本的能力
人們常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所以心態很重要,特別是在這個浮燥的時代!
要和老闆坦誠交流,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進行規範管控,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
首先,要看是否是自身的問題,會不會是自己在溝通方面有待提高,還有待人處事方面要加強,能融入大家,另一個就是工作啦,這個工作你出現的什麼樣的問題,自己能不能獨立解決的,或者你需要同事給你什麼樣的幫助,可以讓你順利完成工作,如果是在大家工作的習慣有存著弊端,可以和主管提及這個弊端,大家爭取改掉
反思自己,在反思環境
財務人員工作做得不開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任務過重,工作壓力大
2、主管給小鞋穿,處處挑毛病
3、領導不重視財務,工資待遇總是上不去
4、部門與部門之間配合不好,數據難取,會計核算總處於被動狀態
5、個人自身素質差,內部關係僵化
6、知識匱乏,所學的理論知識不能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7、……
本人觀點,有持反對意見的,歡迎拍磚!
解決的辦法:
1、找好合適的單位,及時跳槽
2、努力搞高自身素養,積極充電
3、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再補充一點:不要總是好高騖遠,要學會看菜吃飯!
有些人,自己就那點水平,但在工資待遇方面卻總是向高標準看齊
如果我是小學生,開我1000塊一個月我也做得開開心心的
一個人,心態很重要!個人覺得:薪酬待遇應該與工作量成正比
一是工作量,二是職位
工作態度和人品是相對的,你如果在一個企業能夠兢兢業業,雖然暫時可能得不到那麼多回報,但是你所做一切可以得到的不是一個人的認可,一傳十,十傳百,這樣自會有人找你,挖你,還怕別人不重用你?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堅持原則,腳踏實地,不敷衍了事,別人憑什麼不認可?
有時,做好自己事,未必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只是,不能改變別人的時候,只有改變自己,努力學習
任何單位都會有居心叵測的人,只要你的工作態度和人品老闆是認可的
做會計就要有心理準備,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訴苦但是不能自苦,要學會自己減壓!
醒目
我前面這位要走的會計就是工作的不開心不爽辭的
我這兩天跟他交流後總結她的特點如下:
1、優勢:熱情、勤勞、愛思考、對工作認真負責。
2、劣勢:不是中級、財務知識有一定欠缺;靈活度不夠;好心辦壞事;對自身工作自信度不夠。自己沒搞清楚狀況前與老闆交流太多。
我遇到了被人嫉妒,還到處講我的情況。我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被人嫉妒說明你還不夠優秀。那自己有嫉妒心時,就要有強烈超越的心理,多努力學習。財務最神奇的地方就是理論和實際是一模一樣的……
大部分不爽辭的財務人,基本都是平移到了其它的公司,也許待遇稍許提升,但是做的事情和辛苦程度並沒有減少,雜事累活都是你的,而升職加薪又都和你無關,沒過多久,又要辭職。
財務人「不爽辭」?你只會越辭越不爽
「工作做得不開心怎麼辦?」
「辭職唄,安安心心過個年,過完年一大批公司要招人,到時候還不是隨你挑。」
這樣的對話,小編最近經常能聽到。不禁想起前幾日一位朋友的吐槽:「不爽辭」才是工作的正確態度。
不少人都認為「不爽辭」是明智的選擇,是因為自己的對工作環境、公司前景和個人需求的期待無法得到滿足,往遠了說就是不符合職業規劃;或是覺得工作中充滿了不公平,於是決定辭職。這簡直是一種追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職業發展的「英勇」行為,怎能不被肯定?
但是,根據研究顯示,有這樣心態的職場人69.2%是處於職場底層的位置。也就是說,有這種「不爽辭」想法的人,大多是在職場裡無力往上爬的人。
小編一位大學同學在一家大公司做會計三年,時不時就在聚餐時抱怨工作難做、收入低、自己沒有發展。「不辭職,這日子就沒法過了。」她常說。但是她剛入職時的師父總是勸她再熬一熬,對此她也不反對,一邊吐槽著,一邊工作著,一邊還為了轉移注意力,去考了不少會計相關的證書,甚至搜羅了一堆資料後,報了個CPA的周末班。
再後來,她升了職,到了管理層,再吃飯的時候她就開始吐槽從前同事們告訴她這個位置也沒什麼發展、沒有錢,但是真的成了財務管理者之後才發現光收入就是從前的兩倍,更不用說每天接觸到的工作內容和人的檔次了。
真正接觸到「傳說」的等級之後,才更加明確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未來追逐的是什麼。
引用那句已經爛大街的雞湯,就是「終於遇到你,還好沒放棄」。
其實冷靜下來想一想,讓你辭職的都是些什麼人?
按同學的經歷來說,「勸辭」的要麼是同事,要麼是混得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要麼是根本什麼都不知道的那些親戚朋友。他們拿那些風言風語蠱惑著,說財務工作沒有前途,說這家公司沒有活路,說做得不好不如跳槽,反正財務去哪兒都有飯吃。但是跳槽了之後,真的就能吃上好飯了嗎?
大部分「不爽辭」的財務人,基本都是「平移」到了其它的公司,也許待遇稍許提升,但是做的事情和辛苦程度並沒有減少,填單子、貼憑證、打個雜,雜事累活都是你的,而升職加薪又都和你無關,沒過多久,又是要辭職的節奏。
為什麼別人辭職能越跳越好,而你始終在「不爽」?因為無論是你,還是周圍勸你跳槽的人,都不了解上一層是什麼樣子的,不知道上司們做的是什麼、思考的是什麼、憑的是什麼本事站在你的上位。一群loser裝名媛,只能裝出城鄉結合部的風味,永遠不得其真諦。
同理,你不知道辭職和跳槽到底是為了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辭職是另謀出路,什麼時候辭職是自尋死路,自然跳到哪兒都是繼續「不爽辭」的路子,徘徊於底層,鬱郁不得志。
首先,財務人要正確看待工作中的挫折和不公。
財務職場的矛盾從本質上來說和生活中出現的矛盾是相同的,歸結為欠缺溝通導致誤解、過於強調自己的自主性或性格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以及在利益的轉移過程中出現了令人感覺不快的問題等。
而往往,很多財務人遇到這類事情都不會尋找合理的發洩渠道,一口氣憋著,自然會難受極了。此時若你可以通過興趣愛好、適當運動、朋友吐槽,或者索性找機會說開了,情緒自然迎刃而解。
其次,多了解別人的領域和苦衷。
我們覺得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別人更加不快樂。比如你苦於要整理一大堆的數據,滿心是火,可其實你的主管正在疲於應對上司們的各項預算指標要求,還要給你們合理安排任務,最後自己加班到半夜。這樣一對比,整理完了數據就可以毫無牽掛下班的你就幸運多了。
當然這種「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辛苦之上」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了別人領域中你所不知的、無法解決的事情,你才能明白,原來自己的能力不過爾爾,才會願意接受自己的平凡甚至無能,進而安於工作、自學提升。
最後,往上發展的通道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到達。
有改變現狀的心,也需要匹配改變現狀的行動才能達成。這種行動不是指「不爽辭」本身,而是你為「不爽辭」做的努力。財務這個工作,如果能力平平,那就是去哪兒都是做一樣的事情,你的辭職就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因為只要都在底層,你遇到的委屈和不公就都是差不多的。
別人隨口鼓勵辭職容易,但為辭職準備的事情卻要你一天天堅持。誰都知道想要好工作要麼有好文憑,要麼有好關係,要麼就是有好能力、好證書。財務人的工作無非這麼些。而你如果有好文憑、好關係,就不至於在基層那麼些年不得志了,所以,就衝著能力和證書去堅持吧。比如多參與一些大的項目,都是不錯的選擇。
每一個勸你的人,都是坐在臺下的觀眾,而臺上的你,做出最後決定的你,才是影響職業發展走向的關鍵因素。別讓「不爽辭」成了別人擺布你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