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這樣的事情你可能也在經歷

2020-12-22 半島晨報

最近,有網友在武漢某論壇發帖

隨貼附上了

# 初三男生被家長扇耳光跳樓 # 事件後

博主 @迎十裡發的文章

讓大家有感而發的起因,是 9 月 17 日,武漢江夏區一中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令人惋惜。當天下午,該同學因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請家長,後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後乘人不備跳樓。

悲痛的同時,

這件事讓許多網友感到唏噓。

而對於孩子的做法,

網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類似的事件並不止這一件。

去年,上海的 17 歲男孩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在高架橋上面對母親的批評,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迅速跳橋,母親眼睜睜看著孩子跳下橋,捶地痛哭。

這個男孩年僅 17 歲,但在跳橋那一刻,沒有半分猶豫,整個過程,不到 5 秒。

2019 年 7 月 5 日下午,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孩,突然從南京三汊河大橋跳下,雖然警方全力營救和打撈,女孩還是不幸身亡。

當天下午,南京三汊河大橋下,一對頭髮灰白的男女在岸邊悲痛欲絕,現場留有一雙鞋子和帽子。

雖然警方全力營救和打撈,女孩還是不幸身亡。而就在前一天,在三汊河大橋上,一名 20 歲左右的女孩想跳橋,附近小區一名保安正好路過,將其救下。

隨後,民警將女子帶至派出所。女子表示她因不滿父親對有輕微抑鬱症弟弟的過度看管,與父親爭吵無果後便想以自殺的方式讓父親後悔。而這名女孩穿著的衣物,和 7 月 5 日下午女孩跳橋前脫下的鞋帽非常相似,疑似是同一個人。

有的人說孩子的行為過激,是因為他們心靈太脆弱,現在的孩子承受能力低,受不了什麼挫折;有的人說孩子的心理教育比文化教育更重要,父母不應該忽視。

這些事件中的父母不知道,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到底是什麼。

"我打你,我罵你,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我是為你好。"這句話可能許多人小時候都聽過。在許多中國家長的傳統教育思維中,當你是為孩子好的時候,打罵就變得合情合理。當然除了打罵之外,還有很多語言冷暴力。只是家長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而言,有多大的影響。

有網友說:"我認為打孩子,罵孩子,美名其曰是為孩子好,只是大人沒有辦法控住自己的情緒,等到在孩子身上發洩了自己的情緒後,很愧疚,然後自我催眠,我都是為了你好,是因為你不聽話,或者做錯了事,我才打你,罵你的,你要明白我的用心良苦啊。

教育孩子的方式那麼多,為什麼偏偏選擇打罵這個暴力的方式呢,是因為這個暴力方式最簡單,表達最直接,見效最快吧。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再不聽話,打兩頓,總有一天,會打到孩子聽話,會打到孩子臣服。

可是這樣長期下去,暴力環境下的孩子會長成什麼樣的呢?"

蘇蒂小騎說:

許多育兒方式刨到深處,都是想要贏孩子、讓孩子聽話的。在這個核心上談一些更美好的方法,並不能改變其本質就是利用了彼此的強弱懸殊。可以閉上眼睛想想,十幾年以後,希望自己和孩子是什麼樣的關係。想讓孩子聽話的時候又會怎麼處理。

打孩子?對不起你那身板兒未必打得贏了。

罵孩子?腿在他身上,罵急了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給食物?誰要吃你做的飯,人家可以點外賣。

不給錢?身邊好兄弟哪裡不能借,打零工也行啊。

我不愛你!不愛就不愛,我有自己的靈魂伴侶。

現在的招兒,到那時都不再好使了。你說慘不慘 ?

誰都希望自己總贏,承認這一點並不羞恥。但,對方又憑什麼願意總輸?經營好一段關係,不應該只琢磨著靠手段去贏對方,而是彼此尊重和理解。總贏的,那是老闆;有輸有贏,才是朋友。

管教孩子就好比大禹治水,他選擇的並不是堵而是疏。

有時候父母的失控的情緒,甚至把孩子最後自我治癒的機會也一併剝奪了。

一次次的爭吵與打罵,如同炮火般一次次地摧毀孩子的內心世界,把一顆渴望愛與安全感的心變得支離破碎。

孩子與其說是生命的延續,不如說是思想的碰撞和火花。是你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未來新世界撞擊出來的新的意念和想法,是獨立的存在的個體。

養育一個孩子,不只是讓他吃飽穿暖,家長要做的事情是教育。而教育這個詞,家長在其中要學的有太多太多。

來源:湖北經視綜合得意生活論壇、江蘇新聞等

相關焦點

  • 「我都是為你好」:你給我聽好!我不需要!
    01 親人間最大的騙局是,我是為你好才罵你熱播劇《小歡喜》中,話題度最高的一句臺詞是父母對孩子們說的那句:「我都是為你好」。想當年體驗過或正在體驗這句話高溫蒸烤過的你,一看到這句話,有沒有引起生理極度舒適的反義詞?反正我承認我有!
  • 「打你罵你,是為你好」,這句話是「毒藥」,會讓孩子充滿負能量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曾經,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同學,每次老師提問,他都不敢回答,畏畏縮縮,戰戰兢兢,吞吞吐吐半天,最後老師無奈讓他坐下。同學聚會,他從來不參加,小組討論,他也不發言。我們都以為他不愛學習,冷僻,是一個不喜歡和人交流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 「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你是否還記得這句讓你無法反駁的話。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父母說過的那句「我都是為你好」?你是否覺得那是一句讓你無奈卻無從反駁的話?我怎麼會害你,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還不是為了你好。是啊,多麼熟悉的話,多麼高明的情感綁架,讓你想到了什麼?你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這個不許動,那個不許碰,要麼怕碰著,要麼怕磕著,以關心的名義實際上束縛了孩子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身心發展,以至於孩子大一點只要不合大人心意就會是這樣的發聲:都是為了你好,你懂不懂啊?為了他/她好,實際上確是親手「毀了」他們!
  • 你聽見的每一句「我是為你好」,背後都是在滿足別人的需要
    分享你的故事,讓我做你的專屬樹洞,陪你淌過情感低谷!下班回家,在小區裡看見鄰居在陪孩子跳繩;孩子看上去很累的樣子,有點耍賴不想跳了,鄰居上手就是一巴掌打在屁股上:「要鍛鍊才有好的身體,我這是為你好,繼續。」看著孩子快哭的樣子,我從他們身邊走過,打了個招呼:「這麼晚了,還在鍛鍊啊?」
  • 「你女兒罵我媽,打她活該,」「離婚,你就是給你媽遭罵的?」
    看到這一切,張燕是惱羞成怒,她連忙把李輝拉開,對他好一聲埋怨,在指責的過程中,她罵了李輝幾句,這下李輝惱了,我管教孩子,你還罵我,他就把張燕給打了。張燕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於是她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回了娘家。
  • 全世界最噁心的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孩子,媽媽這麼做全是為了你好我是為你好,所以你應該考個公務員;我是為你好,快去相親結婚不要再做單身狗了;我是為你好……這段《我是為你好》的演講,也許會深深地戳中你的心窩(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你如果真為我好,不要用這種態度跟我說話,不要命令我,不要把我當白痴
  • 你女朋友天天打你或者罵你,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俗話說得好:只有在意你的人,才會對你又打又罵;不在意你的人,才會對你不理不睬。我有一個朋友給我說,他每次找他女朋友的時候,不管是吃飯,還是逛街,他女朋友就會說一句「嗯「」哦「了事,從不在意他的感受。我知道,他們這樣是不會長久的,一個人特別的想對心中那個她說會話,但另一個人卻不能夠認真的聆聽。這樣的感情遲早會有一天爆發出來,而結果就是分手。就拿我來說,我和她是異地戀,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很長時間才能夠見一面,但我對她的感情很認真,她也對我特別的好。分隔兩地的時候,我們每天最少一個視頻電話,即使再忙,也會打一個,問問她這一天的時間都做了什麼?
  • 男人這樣「罵你」,不是心裡沒你,而是愛你到了極致
    一位讀者留言:「我很喜歡和他聊天,怎麼聊都聊不夠,有很多時候,都想和他聊到天亮,可他好像不願意和我聊,一到十點多鐘,就對我說晚安,我該怎麼辦呢?」我問:「男人平時對你好嗎?你們頻繁吵架嗎?白天願意和你聊天嗎?」
  • 女生「罵你」這4類話,其實就是暗戀你的表現,等同於向你表白
    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從小到大沒少挨過父母的罵,但父母的初衷就是讓我們深刻記住這次教訓,免得以後再犯,這是關愛之情。而小時候還受過老師的批評,讓人覺得很氣憤、沒面子,但老師通過責罵是為了你能在以後避免,這是教導之情。
  • 為什麼我打你罵你兇你,你還要粘著我?寶寶的回應讓媽媽淚崩了
    我是個暴脾氣的人,火上來了,完全控制不住!娃不聽話的時候,我很生氣,一生氣就容易失控。我們家大寶二寶都被我打過、罵過、兇過。我第一次動手打二寶的時候,二寶才10個月。那時候我工作上遇到了重大的打擊,心情本就不好。白天上班又忙了一天,回到家還要照顧兩個娃。
  • 恩比德到底罵了啥?球迷唇語分析:我把你屎都打出來
    恩比德與米爾頓之間的互噴在今天成為了社交媒體討論的焦點,但二者到底說了什麼,所有人都只能靠猜。
  • 囂張的女兒:打你罵你又如何房子必須是我的
    在唐山開往長春的高鐵上,罵母親女子的視頻,被推上新聞熱搜。視頻文字整理如下:女子:天天沒個頭了,你死了得了,你想作死是吧。母親:還想像那時候打我,是吧。「你還像那時候打我,是吧」「我那房子,我給別人我都不帶給你的,」「我給傻子我都不帶給你的,你放心吧」視頻中老人的聲音中,充滿傷心絕望的憤怒和抗爭。女子馬上以「你放心吧,沒人敢要,誰敢要我告他,知道吧」的囂張言詞高調覆蓋上去。女子為什麼這麼囂張?她認為老人是她的母親,她無論用什麼樣的態度對母親,這是她對她的母親,不關別人啥事;她母親的房產就該是她的,這是天經地義,別人沒有資格要。
  • 「都這樣了,你沒想過離婚嗎」真正為你好的人,不會隨便勸你離婚
    聽完她這些控訴之後,群裡一個未婚的朋友小圓說:「都這樣了,你沒想過離婚嗎?」小圓說完那句話還分析了自己的理由,說男人不給你買禮物,總是說自己忙,也不關心你,還會忘記你們的紀念日,都不是真的愛你,愛你就是什麼時候都把你放在心上都有時間陪你。
  • 女生在大學不能做這3件事:如果被你爸知道,不僅罵你還會打你!
    本來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是一般考的大學都是在異地,所以父母平時也管不了孩子,最後就偶爾通個電話,而有些女生可能在大學就會好奇一些新鮮的事物,從而開始嘗試,但是被父母知道了,不僅會被罵還會被打,下面帶大家來看看女生在大學不能做的三件事。
  • 女生在這3種情況下罵你,說明她很在乎你,男生別誤會!
    導語:每個女人愛一個人表達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女人可能會表現很溫柔,而有些女人可能會表現不溫柔,但是這都是個人的習慣而已,表現不溫柔不能代表她是不在乎你的,她可能真的很在乎你,只是她這樣的表達方式很容易讓男生誤會是不在乎自己的,甚至會覺得她很討厭自己,其實不然,她可能早已把你當作家人那樣看待
  • 中國式教育:一句簡單的「為你好」到底有多可怕?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和父母之間的交流被無休止的責罵代替了,而我們卻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無法抽身。我是為你好,你應該感謝我!知乎上曾有過這樣一個問題:從小動輒挨打被罵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心理問題?有一個答案看的令人心碎,從4歲到12歲,平均一個星期挨兩頓打,挨打的原因很多,上廁所時間長了,回家晚了半個小時,分別的時候沒有和父親的朋友說再見,成績考差了,反駁父親的觀點了,都有可能成為挨打的原因。
  • 別讓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毀了你和孩子一生的幸福
    是不是父母曾經對孩子說過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看似是愛意滿滿,其實這背後是一種控制和道德綁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即使是愛,也要互相體諒和尊重,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一味將觀點強加給對方。
  • 育兒路上最可笑的強盜邏輯:打你罵你是愛你
    裡面有這樣幾句歌詞 我有一個好爸爸哪個爸爸不罵人哪個孩子不挨打/不害怕打是親來罵是愛哪個不是好爸爸爸爸 爸爸打你罵你很平常,打你罵你是好爸爸——這有毒吧?從理論來講,這首歌「有毒」!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擊打或者言語辱罵,會給他們內在帶來巨大而難以處理的恐懼感。
  • 「你為啥生氣?」「你家人在朋友圈罵我,你給她點讚了」
    生活中難免經常會看到一些家庭矛盾,就好比一些常見的鄰裡糾紛歸納為兩口子期間的不足道,家庭教育中的棘手無奈,人與人相處中的冷暖,婆媳之間的嘮嘮叨叨,妯娌期間的嘀嘀咕咕。這種種的矛盾或許都會成為一個人路上的絆腳石,與人為善一直都是我們最友好的相處方式。我結婚十年了,現在有一對子女,在家庭生活上還過得挺愜意的。
  • 《爸爸去哪兒6》楊爍式育兒引熱議: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打你罵你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我說不行就是不行!」有沒有感到一陣熟悉的窒息,打壓式教育成為父母們習慣的教育方式。不禁想起剛剛開播的《一起出發吧》(《爸爸去哪兒》第六季),一開始網友們便吐槽楊碩對待兒子的教育方式太嚴格,說一不二,完全服從,從不違抗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