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手媽媽們常常會聽到類似的話,「孩子在6個月之前都不要給他餵水」,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決定寫這個話題,是因為再次看到一位月子裡的寶寶生病出院後,卻因照顧不周一直沒好全,體重不增反減,令人疼惜。
如今,正是異常乾燥的秋季,還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也正因這句話而受罪!
1
兩年前,女兒出生第15天,因為我盲目相信「孩子在6個月之前,不要餵水」,讓女兒在月子裡得了中度肺炎住院一周。
新生兒肺炎發病原因複雜,發展速度快,家長照顧不周十分容易加重病情。
辦理住院手續的新生兒比較多,我們在NICU住院辦理窗口前等待的時候,剛好碰到熟臉的一位護士。
她看看孩子黏黏的口水和醫生寫的病例,說道:「人多沒那麼快,先給孩子餵點水。」
聞言我本能的回答:「不是說孩子6個月前都不能喝水嗎?我們都不餵水。」
護士整張臉瞬間拉長下來:「誰告訴你的?現在這種季節,是誰教你們的?」
我被護士噎得說不出話,也不敢說實話。
「未滿6個月嬰兒不需要餵水,不能餵水」的言論,是我從幾個微信公眾號大號上看到的,他們的粉絲數都是百萬級別。
和我一樣相信這說法的還有家裡其他人。
家裡姐姐和我不同,她是從知名育兒和醫生微博大號上看到這些說法的,並且一直深信不疑。
2
當初,我為什麼會相信這話並導致孩子受罪呢?
除了這些大號粉絲量龐大、讓人有信任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普及的知識「言之鑿鑿」。
其中,被反覆提到的原因有:
l 6月齡內的寶寶腸胃小,裝了水就沒地方裝奶了。喝水後寶寶的飢餓感減少,導致奶量攝入過少,長此以往寶寶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l 母乳裡80%~90%都是水,配方奶的含水量也超過85%,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奶,都完全可以滿足寶寶對水分的需求。
l 這是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的。
這些理由,足以嚇唬住一大片的新手父母們,以至於盲目地相信。
女兒住院期間,老同學正好輪崗到NICU上班。我帶著滿滿的焦慮和疑惑問她:「這麼小的孩子,不是不能餵水嗎?」
老同學問了一樣的問題:「誰告訴你的?」
我再次被噎住,不敢說實話。我能說,我是百度出來的,微信搜索出來的,或者微博搜索出來的嗎?
老同學讀懂我的心事般,嗤笑一聲:「要是什麼都能上網百度解決,還要我們這些醫生幹什麼?」
喝水,從不看年齡,看的是身體需要!
那些言之鑿鑿的數據和百分比,不是不喝水的絕對理由!
關於喝水,還曾有另一個「專家之言」:一個人一天需要喝7大杯水。
這話曾風靡一時,甚至不少人奉為準則。然而,不少人按標準喝水後,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喝水過多導致頻繁上廁所、身體虛弱無力、食欲不振……
他們在用自己的身體,驗證了專家之言是錯了。
因為「副作用」明顯,後來衍生出這句話的牽強解釋有很多,比如,「這七大杯水中,包含了蔬菜、水果、米飯等食物裡含有的水分。」
這樣的說法,是不是都似曾相識?
如果6個月以內的寶寶能開口說話,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未滿6個月嬰兒不需要餵水,不能餵水」也不會蔓延的這麼嚴重。
3
女兒去醫院確診前口水有點黏,我參考幾篇帶有「孩子在6個月之前都不要餵水」言論的文章裡的建議,「覺得孩子需要喝水時,給她喝奶就可以了。」
但事與願違。
每次當我覺得寶寶口渴就給她餵奶時,寶寶都很抗拒,剛塞到嘴巴裡就被吐出來,堅決拒絕喝奶。
我百思不得其解,卻在媽媽過來看望寶寶時,被她的操作震驚了。
媽媽看到寶寶口水很粘,立即倒水給孩子喝。
我剛想制止,就看到一直拒絕喝奶的女兒,正在用力的允吸著奶瓶喝水。
媽媽狠狠地瞪著我:「孩子口水這麼黏是內熱,缺水了,你怎麼都不餵水?」
我有點底氣不足:「喝奶也能解渴。」
「誰告訴你的?!口渴的時候,喝奶越喝越渴!」
媽媽這句話沒人告訴我是不是正確答案,因為寶寶還不會說話。但我看到一個事實,寶寶拒絕喝奶,卻接受喝水。
也是這一天,媽媽看孩子口水粘的厲害、臉色不對勁,匆忙叫我們抱孩子看醫生,然後確診中度肺炎,住院。
孩子引發肺炎的原因有很多,也很複雜。不喝水不一定是主要原因,但一定會加重肺炎,尤其是抵抗力非常弱的新生兒。
等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我猛然回想起來,在寶寶出生住院那幾天,兒科醫生每天例行檢查都有提醒一句:「可以給寶寶餵點水。」
護士還好心地解釋:「現在秋季乾燥,要喝點水。」
那時候,我們什麼也不懂,全身心地信任醫生,孩子什麼問題也沒有。
等到出院後,新手父母的我們一摸黑啥也不懂,著急的百度、微信搜索,聽從年輕媽媽的意見,甚至還覺得老人的意見都是老古董不適合直接採用……結果反而越弄越糟。
4
經歷這件事後,我又看到一個微信公眾號大號新推送一篇關於「6個月內嬰兒不能餵水」的文章。
當時我心情很牴觸,直接轉發朋友圈,呼籲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然而,我發圈沒多久,就有很多人在朋友圈下留言:「這個說法是對的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同事為此和我爭辯很久。
她說:「我家小寶去體檢時,醫生都說不要餵水。我們一直在深圳這邊做體檢的。」
深圳、深圳的體檢醫生,是她最有依仗的論據,而且她也是這麼過來的。
當時我心灰意冷,也曾因此一度動搖自己的信念。
一位是深圳一線大城市的醫生,一位是我們老家三四線城市的醫生,即使當時我聽我們小城市醫生的話讓孩子全好了,但我仍然猶豫了。
後來有一次,我帶寶寶去遊泳時,和其他寶媽聊起來。
其中,兩位3個月大的寶寶,和女兒一樣也是小小就需要餵水。
兩位寶媽們搖頭苦笑,他們也曾因為不餵水,被醫生訓斥。
人需不需要喝水,看的不是月齡和年齡,而是看人的身體需要。
有人對水的需求量很少,但有人對水的需求量卻很大。
寶寶不會說話時,如何確定他需不需要喝水?
方法很簡單:聽從孩子生存的本能。
當我們給孩子餵水時,如果孩子需要水,他會認真的喝下去;如果他不需要水,會排斥的吐出來。
這是孩子生存的本能,也是孩子天生的自我保護。
這一次,我終於完全堅定我的立場。
5
我們都不懂孩子,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給予他一定的幫助。
孩子有自我生存發展本能,家長順應地加以引導和幫助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
這也是蒙臺梭利和RIE育兒法都提倡的:所有的孩子,哪怕是剛出生的嬰兒,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和需求,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如果成人不加幹涉,只是提供保護和幫助,那麼孩子自己就能走的很好。
現在的專家很多、調研機構很多、信息諮詢平臺也很多……面對眾多的信息來源,作為新手父母,我們要擦亮眼睛,學會甄別真正有用的信息。
照顧孩子,需要從孩子本身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大號、達人、專家、最新研究等的言論出發,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