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封面顛覆認知!破解世紀之謎:首次揭秘人類活細胞中的DNA結構

2020-12-22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圖片來源Science

7月28日,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ChromEMT: Visualizing 3D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compaction in interphase and mitotic cells」的封面文章。在這一研究中,來自Salk生物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們揭開了關於DNA組織的長期生物學之謎。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活細胞的細胞核中實現了3D基因組成像。


圖片來源Science

1新染料與關鍵技術ChromEMT

如果伸展開來,我們體內所有細胞的DNA將能到達冥王星。那麼,每一個微小的細胞是如何將一個兩米長的DNA放入它的細胞核中的呢?

這一生物學謎題的答案是理解細胞核中的DNA三維結構如何影響人體生物學的關鍵,包括我們的基因組如何協調細胞的活動,以及基因是如何在父母和子女之間傳遞的。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提出了人類活細胞細胞核中染色質3D結構前所未有的視圖。

在這一傑出的成果中,研究人員鑑定出了一種新型的DNA染料。這種染料與先進的顯微鏡檢查技術融合成了一種稱為ChromEMT的新技術,能夠讓休眠期和有絲分裂階段的細胞的染色質結構被高度詳細的可視化。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Clodagh O』Shea說:「生物學中最棘手的挑戰之一就是弄清細胞核中DNA的高階(higher-order)結構,以及理解這些結構與功能之間的聯繫。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DNA的生物學相關結構決定了基因的功能和活性。」

通過揭示活細胞中細胞核染色質的結構,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改寫DNA結構的教科書模型。


Salk scientists see 3D structure of DNA in cells for first time.(騰訊視頻連結:https://v.qq.com/x/page/x0530auerxw.html)

2活細胞中染色質結構之謎

自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確定DNA的初級結構是雙螺旋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DNA是如何進一步組織,使其完整的長度能夠裝進細胞核中。X射線和顯微鏡檢查揭示了染色質組織的初級結構:包含147個鹼基的DNA纏繞著蛋白質,形成直徑約為11納米的微粒——被稱為核小體。染色質(染色質是間期細胞遺傳物質存在的形式。染色體是指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的特定階段,由染色質聚縮而成的棒狀結構)被認為是由一連串的核小體所組成。

一個問題是,此前,沒有人在還未破碎的細胞(指完整細胞)中在這些中間尺寸下(in these intermediate sizes)觀察到過染色質的結構。也就是說,事實上,在完整細胞中染色質高階結構的教科書模型仍未被證實。

為了解決在完整細胞核中可視化染色質的問題,O』Shea的研究小組篩選了大量的候選染料,最終找到了一個能夠被精確操作的,通過一系列複雜化學反應使DNA的局部結構和3D聚合物結構能夠在活細胞中被成像出來的染料。

隨後,O』Shea的團隊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顯微鏡學專家Mark Ellisman教授合作:通過將染色質染料與電子顯微鏡斷層攝影技術結合,他們創造了名為ChromEMT(chromatin dye with electron-microscope tomography,ChromEMT)的新技術。

研究小組利用ChromEMT技術對休眠人類細胞和分裂期細胞中的染色質進行了成像和分析。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觀察到任何教科書模型的高階結構(Surprisingly, they did not see any of the higher-order structures of the textbook model anywhere.)。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Horng D. Ou說:「從細胞核中提取,並在體外處理過的染色體可能不像完整細胞中的染色體。因此,能夠在體內直接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From left: Horng Ou and Clodagh O』Shea(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

3顛覆人們此前想像

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關於染色質結構的傳統看法認為,染色質是組蛋白包裹在DNA外面形成的纖維狀結構。直到1974年Kornberg等人根據染色質的酶切和電鏡觀察發現,核小體是染色質組裝的基本結構單位,提出染色質結構的「串珠」模型,從而更新了人們關於染色質結構的傳統觀念。

此前,這些核小體串珠(nucleosome 「beads on a string」)被認為是摺疊成直徑增加的(30、120或320納米等)離散的纖維結構(discrete fibers of increasing diameter)。(百度百科上關於染色質結構的描述是這樣的:串珠結構是染色質組裝的一級結構。不過在細胞中,染色質很少以這種伸展的串珠狀形式存在。當細胞核經溫和處理後,在電鏡下往往會看到直徑為30納米的染色質纖維。在有組蛋白H1存在的情況下,由核小體串珠結構螺旋盤繞,每圈6個核小體,形成外徑25~30納米,螺距12納米的螺線管。螺線管是染色質組裝的二級結構。)

然而,O』Shea的研究小組觀察到,在休眠和分裂的細胞中,染色質的「串珠」並沒有形成任何理論上所推測的30、120或320納米的高階結構。取而代之的是,它形成了半柔性鏈(semi-flexible chain)。這種鏈的長度在5-24納米之間連續變化,並通過彎曲和收縮實現不同的壓實程度。這表明,是染色質的組裝密度(packing density),而不是某些高階結構決定了基因組哪些區域是激活的,哪些區域是被抑制的。


A new technique enables 3D visualization of chromatin (DNA plus associated proteins)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within a cell nucleus (purple, bottom left) by painting the chromatin with a metal cast and imaging it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EM). The middle block shows the captured EM image data, the front block illustrates the chromatin organization from the EM data, and the rear block shows the contour lines of chromatin density from sparse (cyan and green) to dense (orange and red).(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

O』Shea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染色質並不需要形成離散的高階結構來適應細胞核。事實上,能夠改變和限制染色質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是它的組裝密度。」

據悉,研究小組下一步的計劃是調查是否染色質的這種結構在不同細胞類型和生物體中是普遍的。

相關焦點

  • 顛覆教科書!人類首次視頻捕捉到DNA複製過程,不少細節將改變已有認知
    近日,科學家首次捕捉到DNA複製的連續影像資料,再次試圖破解這個小小的雙螺旋裡的奧秘。與之前的認知不同,這個過程遠比我們認為的混亂,因此也再一次將細胞是如何預防突變這個問題推到我們面前。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Cell》雜誌上。
  • 《科學》封面研究解開世紀之謎:為什麼它們的腦子如此「簡單」,卻...
    圖片來源:123RF 儘管鳥類表現出了非凡的認知能力,有一個問題卻讓科學家困惑了一百多年:它們的大腦組織看起來是如此的簡單,與我們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無法相提並論
  • 破解生命之謎:遺傳物質DNA的發現及其實驗驗證
    生命是如此美麗、複雜而又神秘,每個人都想解開這生命之謎。一、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在1928年以前,人們通過推測和研究了解到:在生物的傳宗接代過程中,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具有能夠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的遺傳特徵。因此,人們對染色體有了在遺傳上起主要作用的初步認知。
  •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2020-09-29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首次實現活細胞RNA標記與無背景成像—新聞—科學網
    圖為《自然—生物技術》11月期封面圖片。 它顯示了利用螢光RNA可對單細胞中mRNA的翻譯過程進行定量研究。他們原創的系列高性能螢光RNA,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的螢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11月5日,該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螢光蛋白標記技術是蛋白質研究的巨大助力,其研究在2008年曾獲得諾貝爾獎。類似的,RNA研究也迫切需要這樣的顛覆性研究工具。
  • 物理界三大神秘理論,我們只要破解其中之一,將顛覆人類認知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物理學的出現和進步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未來我們會因此擁有更大的空間,對宇宙的探索和研究也將更上一層樓。不過時至今日,物理界仍然存在三大神秘理論,人類如果能夠憑藉有限的科學技術將其中之一破解,就將收穫足以顛覆自身原有認知的答案,對人類的宇宙探索進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其一,是平行宇宙的理論。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認為平行宇宙同樣有可能存在。
  • 我國科學家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之謎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之謎【摘要】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體賴以生存的基礎,對它的科學研究已持續了兩百多年,但仍有很多未解之謎。經過多年努力,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和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聯合攻關,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的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的三維結構。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首次在人活細胞中追蹤到DNA的四重螺旋結構的形成
    來源:CC0 Public Domain早在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首次揭開DNA的結構之謎。從那以後,DNA的雙螺旋結構便深入人心。近幾年,一種「四螺旋」的 DNA 結構如雨後春筍般地從科研界中「冒」了出來,這種結構通常被稱為G-四鏈體(G4s)。先前的研究發現,G4s在癌細胞內被大量檢測到,可能與癌症相關基因關係密切,並且推測G4s或許可以用作早期癌症診斷和治療中新的分子靶標。
  • 解旋酶打開DNA雙鏈過程破解
    原標題:解旋酶打開DNA雙鏈過程破解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溫安洛研究所近日發布公告稱,該所科學家和洛克菲勒大學合作,成功破解CMG解旋酶參與真核生物內DNA(脫氧核糖核酸)複製的結構過程,並首次觀察到其與DNA間的相互作用。
  • 中國科學家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消息,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體賴以生存的基礎,對它的科學研究已持續了兩百多年,但仍有很多未解之謎。記者21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團隊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獲得重要突破,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合作用超級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發表在最新出版(5月19日)的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首次在人活細胞中追蹤到DNA的四重螺旋結構的形成
    來源:CC0 Public Domain早在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首次揭開DNA的結構之謎。從那以後,DNA的雙螺旋結構便深入人心。近幾年,一種「四螺旋」的 DNA 結構如雨後春筍般地從科研界中「冒」了出來,這種結構通常被稱為G-四鏈體(G4s)。先前的研究發現,G4s在癌細胞內被大量檢測到,可能與癌症相關基因關係密切,並且推測G4s或許可以用作早期癌症診斷和治療中新的分子靶標。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核小體依賴性的cGAS抑制機制
    2020年9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確定了先天免疫系統中一種名為cGAS的關鍵DNA感應蛋白與核小體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其中核小體是細胞核內最重要的DNA包裝單位。
  • 人類細胞首次實現可控可逆變透明,顯示活細胞內部動態過程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日發表一項生物技術研究,一個美國研究團隊稱,首次在實驗室內成功將人類細胞可控、可逆地變成透明。這一成果有助於開發材料科學和生物工程的獨特生物光子工具,並極大推進人類對多種生物系統的透徹理解。
  • 【DeepMind重大突破】DNN具有人類行為,認知心理學破解黑箱
    來源:deepmind.com 等作者:DeepMind;Brian Mingus編譯:熊笑【新智元導讀】DeepMind 的最新論文稱自己「首次」將認知心理學方法引入了對深度神經網絡黑箱的理解研究中,並用認知心理學的方法發現了深度神經網絡存有和人類兒童在學習詞彙時也存在的「形狀偏好」的行為。
  • Science:利用基因相互作用圖譜確定蛋白複合物的整體結構
    每種複合物都是不同的,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來確定它們的結構,也沒有什麼手段可以加快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能夠獲得最精確結構信息的方法需要將蛋白複合物從其自然環境--細胞---中分離出來。因此,科學家們在觀察結構時,會面臨一個令人困擾的疑問:它是否真的反映了蛋白複合物的形狀?它是否真的反映了蛋白複合物在細胞中的形狀和工作機制?
  • 地球上獨一無二的3大事物,顛覆人類認知,多虧了大自然!
    地球上獨一無二的3大事物,顛覆人類認知,多虧了大自然!地球上存在太多神秘的事物,連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清楚,曾經人類的能力有局限,科技也不夠發達,遇到一些超乎認知的事物,大多冠以神秘的色彩。就拿鬼神之說,我們經常聽老人講述一些關於鬼的事情,例如鬼壓床、鬼打牆等等,其實這些都與人的心理有關,俗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到目前為止,人類都未找到關於鬼的身影,鬼到底存不存在,成為一大未解之謎。除了鬼魂之說之外,還有很多真實存在的神秘事物,每一個都刷新人類的認知,那麼究竟有哪些呢?地球上獨一無二的3大事物,顛覆人類認知,多虧了大自然!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人黏連蛋白通過DNA環擠壓摺疊基因組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奧地利維也納生物中心分子病理學研究所(IMP)主任Jan-Michael Peters及其團隊首次證實一種分子機器通過「環擠壓(loop extrusion)」主動地和有目的地摺疊DNA,從而在間期細胞中實現了多種重要功能。這種針對DNA成環(DNA looping,即形成DNA環)過程提出的新見解改變了關於基因組如何在細胞內組裝的舊觀點。
  • 揭秘宗教的起源之謎
    人類所有的宗教中,其中有部分就是人們看見了外星人,認為外星人就是神。   我們東方大國創造了玉皇大帝,西方國家創造了宇宙之神---宙斯和上帝。   穆斯林創造了真主安拉和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   渴望土地給自己帶來豐厚的糧食,東方的人們創造了土地爺,人們修了很多土地廟。    希望天氣風調雨順,人們創造了東海龍王。
  •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_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在哪下載?瘟疫公司破解版是一款以傳染疾病為題材的策略遊戲,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這款遊戲要去哪裡下載,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的下載地址以及遊戲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下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