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命之謎:遺傳物質DNA的發現及其實驗驗證

2020-12-25 遨遊科普

生命是如此美麗、複雜而又神秘,每個人都想解開這生命之謎。

一、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

在1928年以前,人們通過推測和研究了解到:在生物的傳宗接代過程中,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具有能夠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的遺傳特徵。因此,人們對染色體有了在遺傳上起主要作用的初步認知。

染色體及其物質的構成

而對於染色體的組成成分蛋白質和DNA,誰才是遺傳物質呢?

當時人們更傾向於蛋白質是遺傳物質,主要因為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組分較DNA(核酸)多、結構也複雜。

組成生命體的細胞化合物佔比

那麼,後來科學家是怎麼推翻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原結論,一步步發現DNA才是遺傳物質的呢?又是怎麼最終確立和證實的呢?

生命體的遺傳物質DNA

二、實驗「查找」遺傳物質

遺傳物質是1928年生物學家的一個實驗:肺炎雙球菌轉化試驗「找到」的。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電子顯微鏡下的肺炎雙球菌

1928年,英國生物學家弗雷德裡克-格裡菲斯(Frederick Griffith)以肺炎雙球菌株系中的無毒雙球菌(R型)和加熱滅或的有毒雙球菌(S型),進行了下面四個獨立的實驗:

格裡菲斯的肺炎鏈球菌試驗

結果發現:當R型與滅活S型兩種菌株混合後注入小鼠,可致小鼠死亡。

實驗結果顯示:無毒的R型與滅活後有毒的S型雙球菌混合後,形成了有毒致病性菌株,致使小鼠死亡。

R型球菌與S型球菌的區別

這表明滅活後的治病S菌株中釋放出了繼承了其毒性的物質,即遺傳物質。是該遺傳物質侵入了無毒R型菌株體中,使之實現了向致病菌的轉化,從而使小鼠染病死亡。

英國生物學家格裡菲斯

此實驗確立了遺傳物質的真實存在後,激發了人們繼續對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及結構等的近一步深層次研究。

三、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確立

1.艾佛裡等人的實驗

1944年,美國微生物學家艾佛裡(Avery)和他的同事Colin MacLeod、Maclyn McCarty通過實驗發現DNA是格裡菲斯轉化實驗的關鍵,證實了活性的遺傳物質是DNA。

AveryColin MacLeod

實驗:從S型細菌中分別提取DNA、蛋白質、多糖、脂類等物質,然後將它們分別加入培養R型細菌的培養基中培養。

結果發現:只有加入DNA的培養基中,R型細菌轉化成了S型細菌,而加入其它物質的培養基中,R型細菌不能發生轉化。

Avery確定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

艾弗裡的轉化實驗首次提出DNA是遺傳物質,但是很多學者提出質疑,認為他提純的樣品不一定純化到只有DNA,還很可能混有微量的蛋白質,因此不足以說明實驗中發揮轉化作用的只有DNA,或許蛋白質也在起作用。

2.噬菌體試驗

1952年,Alfred Hershey(赫爾希)和Matha Chase(蔡斯)通過同位素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實驗,證實DNA才是遺傳物質。

赫爾希和蔡斯
噬菌體及其侵染細菌的過程

實驗:T2噬菌體培養在含有P-32的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培養基中,使這些噬菌體體內的DNA含有放射性元素。

接著將噬菌體用來感染細菌,再將細菌與噬菌體外殼利用離心機分離。

結果:發現放射性元素存在於受感染的細菌體內。

以S-35硫的放射性同位素進行上述的同樣實驗,得到的結果同P-32。

結論:由於噬菌體將帶有放射性物質標記了的遺傳物質植入到細菌體內,因此DNA才是這些噬菌體的遺傳物質,而蛋白質則無此功能。

這一實驗結果很快被人們普遍接受,甚至被當成了DNA是遺傳物質的最後證明。

上述的系列實驗只是證明:決定生命體遺傳特徵的物質只有DNA,而不是蛋白質或其它物質。

那,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隻有探索出DNA的微觀結構,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尋找答案了。

四、DNA微觀結構的探索

自發現DNA是遺傳物質以後,科學家們開始逐漸轉向破解DNA結構的秘密。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照片51號」。它是1952年5月由富蘭克林及雷蒙-葛斯林共同拍到的一張B形DNA的X射線晶體衍射照片。被譽為「幾乎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張X射線照片」。

照片51號:DNA晶體照片
英國化學家富蘭克林

依據這個照片及沃森和克裡克進一步的研究,於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裡克終於在《Nature》上發表了那篇註定要名留青史的論文: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核酸的分子結構——DNA的結構)。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克裡克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克裡克的論文

當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的這一刻,關於遺傳物質的爭論便徹底結束。

DNA的雙螺旋結構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是20世紀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和相對論、量子力學一起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三大科學發現。

DNA複製之謎

1956年,美國生物學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用無細胞的細菌抽提物證明了DNA的合成和自我複製。

科恩伯格

隨後科恩伯格進一步證明催化DNA前體元件的連接需要特定的聚合酶,也證明了DNA是合成自身的直接模板。

至此,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知以及DNA為什麼是遺傳物質的謎底終於有了完美的答案。

相關焦點

  • DNA是遺傳物質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DNA是遺傳物質。本節課的關鍵問題,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中國有一句古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一般情況下,生物界親代與子代之間不會發生太大的差異。那麼聯繫親代與子代之間的遺傳物質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已經學過,在生物體的細胞核內儲存著一定數量的染色體,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那麼遺傳物質是DNA、蛋白質還是兩者都是呢?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由上題實驗中能得到的結論是()     A、控制鼠毛顏色的遺傳物質是染色體     B、DNA是鼠的遺傳物質     C、基因是有特定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D、遺傳信息主要儲存於細胞核中     3、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表述基因、
  • 遺傳物質的確定
    由於發現從一種特定的蛋白質中總是分離出數量以及種類大致相同的胺基酸,所以人們認為,蛋白質具有確定的、可重複的結構。20世紀20年代,超速離心法表明了蛋白質是大分子,具有確定的大小和構成。蛋白質的結晶現象表明了它是非常純的物質。然而,對核酸的研究卻走上彎路。1921年提出的關於核酸組成的「四核苷酸」假說,這一假說嚴重阻礙了核酸研究達30年之久。
  •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_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
    瘟疫公司漢化破解版無限dna在哪下載?瘟疫公司破解版是一款以傳染疾病為題材的策略遊戲,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這款遊戲要去哪裡下載,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瘟疫公司無限dna破解版中文的下載地址以及遊戲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下載吧!
  • 《自然》公布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破解挑食之謎,壓力為何會使...
    (也稱為 CP 對稱)的可能發現。在 T2K 實驗中,位於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穿過地球 295 公裡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實驗測量了μ中微子到電中微子轉換的振蕩概率,結果在 95% 的置信水平上排除了 CP 守恆,這可能是宇宙中物質 - 反物質不對稱性起源的最早標誌。原始論文:Nature 580,339-344(2020)。
  • 拿DNA當遺傳物質的,除了地球生物,還有外星人?
    我們最好通過什麼信息來告訴外星人地球生命的信息?一些科學家認為,根據現有知識,物理規律在整個宇宙中都是一致的,因此,可能決定著我們生物學基礎的物理規律,在外星人身上同樣適用。而我們體內的遺傳密碼,或許可以作為人類和外星人相互理解的信息基礎。如果外星人來過地球並了解了地球生命,它們會驚訝於地球上有這麼多物種,卻享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嗎?
  • 解旋酶打開DNA雙鏈過程破解
    原標題:解旋酶打開DNA雙鏈過程破解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溫安洛研究所近日發布公告稱,該所科學家和洛克菲勒大學合作,成功破解CMG解旋酶參與真核生物內DNA(脫氧核糖核酸)複製的結構過程,並首次觀察到其與DNA間的相互作用。
  •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破解挑食之謎,壓力為何會使頭髮變白
    在 T2K 實驗中,位於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穿過地球 295 公裡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實驗測量了μ中微子到電中微子轉換的振蕩概率,結果在 95% 的置信水平上排除了 CP 守恆,這可能是宇宙中物質 - 反物質不對稱性起源的最早標誌。 原始論文:Nature 580,339-344(2020)。
  • 近日,化學家們發現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謎!
    分子誕生了地球上的生命,RNA似乎是一個核心參與者但是分子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它可以將遺傳信息存儲為DNA,並像蛋白質一樣加速化學反應。現在,一個研究小組首次表明,一組可能存在於地球早期的簡單起始材料可以產生所有四種RNA的化學構建塊。
  • 淺談生命的起源-----從米勒實驗說起
    這個可大可小的問題,少數人-科學家、哲學家或者只是一個有仰望星空、關心根源的情結的普通人,視之為最重要的事絞盡腦汁去思考,甚至耗盡畢生也不放棄;多數人則毫不觸及或者忙於俗世生活避而不談。筆者認為這一基本科學難題對於人類意義重大,因為真正了解過去才能明白未來,在此問題上,畢竟聖經的創造論與漫無目的的物理世界將賦予生命很不同的意義。
  • 中外科學家破解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身世之謎」
    中外科學家破解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身世之謎」 2020-06-13 14:52:45 「身世之謎」。南古所  古生物學界認為,動物起源領域一直是演化發育生物學的理論研究佔據主導地位,直到埃迪卡拉紀甕安生物群中發現了大量動物胚胎狀化石後,這一局面才開始發生變化。  當前,甕安生物群中動物總界類群的演化發育在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剛剛起步,其中仍有大量系統分類位置不明的疑難化石,其中有一些疑難化石和動物胚胎狀化石外觀非常類似——甕安旋孔蟲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 科學網—科學家破解水星「黑面」之謎
  • 或破解地球生命起源之謎
    近日,科學家從樣本中獲得小行星存在水的關鍵證據,地球生命起源之謎或將破解!隼鳥號樣本容器中共有1500多顆小行星塵埃粒子,每顆粒子直徑僅為1/1000毫米,大約是人類頭髮寬度的一半。這些粒子採集自花生狀小行星系川中部的摩西海。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2019年10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生命分子存在纏繞的現象。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
  • 詳細的北緯30度之謎與破解嘗試
    北緯30度之謎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謎團,其中包括地理、歷史與人文的諸多奇觀與事件,吸引了無數人的好奇與探索。人們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位於北緯30度這條線附近的奇觀、事件,但未必知道得全面。這裡為此做一下全面的羅列,並嘗試破解這一謎團。北緯30度之謎的奇觀、事件大致分布在北緯25—35度之間,涵蓋地理、歷史和社會人文的諸多方面。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3.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第3章 基因的本質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練習與應用(P47)一、概念檢測1.枯草桿菌具有不同類型DNA2.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表明( )A.DNA是遺傳物質B.遺傳物質包括蛋白質和DNAC.病毒中有DNA,但沒有蛋白質D.細菌中有DNA,但沒有蛋白質
  • 谷歌最新驗證系統又雙叒被「破解」了,這次是強化學習
    機器之心報導 機器之心編輯部 自推出以來,谷歌的 reCaptcha 驗證系統就被頻繁破解,因此谷歌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迭代升級。現在,reCaptcha 已經升級到了 v3,由原來的用戶交互直接升級成了給用戶打分。
  • 六年級上《宇宙生命之謎》:宇宙生命之謎,培養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六年級上《宇宙生命之謎》:宇宙生命之謎,培養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一、學習目標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哪些科學知識。通過了解宇宙生命之謎,培養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熱愛地球、保護環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 沙漠發現1歲「嬰兒」古屍,提取DNA後,專家:至今還是千古之謎
    在1985年的時候,新疆且末縣的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具「嬰兒」乾屍,這個發現讓在場的考古學家們都非常的驚訝,這實在是太罕見了。通過研究,考古學家們發現,這是一具有著3000年歷史的嬰兒乾屍,這名嬰兒的年齡在1歲左右。除了這名嬰兒,考古專家們在且末縣的地下還找到了一大片古墓群,出土了14具乾屍。
  • 隨著科技的進步已被破解的十大世界未解之謎
    目前,美國媒體列舉出了科學家近年內揭示的十項科學發現,將這些之前的「未解之謎」的謎底向世人揭曉,其中包括:蜜蜂的飛行之謎、具有科幻傳奇色彩的水晶頭骨之謎、鯊魚處女產子等。1、水晶骷髏之謎許多人對水晶頭骨的認識源自電影《印地安那-瓊斯和水晶頭骨王國》,該電影中水晶頭骨是神秘外星人的頭骨,這些外星人締造了遠古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