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文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此語源自中華文化的源頭《易經·繫辭》。「太極」的意思一般釋為「道」;「兩儀」為「陰陽」;「四象」是「一年四季」之意,我們可以理解為呈現於四季的宇宙萬象。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是由《易經》的這句話闡發而生。這些語句講的都是萬物起源的規律或路徑,而我們站在已生萬物的這一端來溯源,就應抓住萬物之象的各種特徵來回溯探究其本源本質或寓於其中的規律、道理等,這才是正道,是謂「由象及道」。中華文化幾千年,最擅長的就是形象思維,即以象來觀道釋道,以象來載道傳道,如:以「象形」為基礎的「六書」造字法,以「髒象」「精氣」導引出「體悟」功能的中醫學,講究「觀象授時」的天文曆法,將「意象」作為審美追求的山水畫,等等。
因此我們將承載與詮釋中華文化的「語文」學科的學習探究的思維方式概括為「由象及道」只是為了以其「源」式思維來探究其源而已。
雅禮教育集團語文名師工作室成立至今已一年有餘。本人堅持工作室的命名應以「語文」一詞而非人名為中心語,原因即是:語文,即「語言和文字、文章、文學等」之意,不論何種解釋,都是中華文化的外象,是我們中小學師生藉以領悟中華文化並改善與提升自我的主要憑藉,它是工具,是共同「奮鬥」的陣地,是成長依賴的土壤。這是無論哪個人名都無法取代或遮掩得了的「聖名」。我們工作室也正是基於對「語文」的敬仰及對中華文化的敬仰而成立的,宗旨在整合集團語文力量,引領集團師生一道參語文眾象而悟語文之道、文化之道,努力實現理解與感悟、表達與創作的自由,從而實現心靈的自由。我們工作室三十來位核心、骨幹老師正是因為此志而聚集在一起,來搭建與創造我們心中共同的語文「王國」,成就集團每個學生心中的語文「王國」。
為了更好地踐行我們的宗旨,實現我們的目標,幫助我們的學生搭建心中的「語文王國」,工作室擬將「新課程下的課堂邏輯構建與活力生成」作為集團語文研究的主課題及開展各類語文教學活動所圍繞的中心。「王國」即是自由,自由即是以活力為前提,活力即是個性的彰顯或表達。當今我們的語文課堂,縱觀也好,「橫覽」也罷,有多少還有學生這一個「我」在,更多的是教師之「我」。這一個「教師之我」,我姑且將其解釋為「自我」「固我」「唯我」,也就是說當今語文課堂大部分(不,還是用「很多」一詞,免得犯以偏概全的思維病,從而犯眾怒)已淪為教師的語文課,教師「牢固」地彰顯著「自我」的陣地,有的甚至達到了「唯我獨尊」的至崇境界,從始至尾「一言堂」。那麼,請問,學生的「我」呢?活力當然無存或所存無幾,課堂之象更多是「死寂」之象,特別是高中課堂。此間自然有另一因,那就是應試,那就是鼻尖上的所謂的成績。但要知道:象不活,何來道之悟。中國學生不敢表達或失卻表達的欲望,從而自然失卻了創新的能力,與我們的課堂存「教師之我」而忘甚至是滅「學生之我」不無關係。
當然有人會站起來反對:我們還是有很多課堂是非常活躍的,你看從課首到課尾教室裡一片嬉笑熱鬧之象。活躍的課堂當然是有的,即使是用「大部分」這個詞也頂多只是涵蓋了其中三分之二。但我想那種熱鬧的活躍課堂是否全部真的顯出了活力?熱鬧是不完全等同於有活力的。熱鬧的內裡可能是喧鬧、吵鬧、雜鬧,這些鬧應該是與「活力」沒有多少關係的,活力之「鬧」應是「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它內裡涵蘊的是生命邏輯自然「演繹」下而彰顯出的如「春意」一樣的生機!活力是江河循江河的生命邏輯而奔湧向海的浩瀚之態與浩蕩之勢,而不是颶風狂攪之下的翻滾,這種翻滾可能是此時甚至是彼時的災難。我聽過一類課,老師把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學生任選某一段或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然後由每組學生先後暢談自己的理解,最後老師稍作總結,倉促「送走」了這一堂課。這樣的課堂之象肯定是熱鬧的,教師表面看起來肯定是沒有「自我」「固我」與「唯我」的,學生的「我」似乎也達到了極致。但這真的有「活力」嗎?此時活力在於此時彼時的生成,這樣的課堂真的能產生這樣的「生成」嗎?這樣的教師的「無我」之境是否有「懶我」之嫌,這樣的課堂的熱鬧是否有「喧鬧」之嫌?其間到底缺少了什麼?
這種喧鬧看似張力無限,其實是軟綿式的,這裡面缺的應是語文課堂應有的力量,一種在不知不覺中能蕩起學生的求索欲望及鮮活的生命漣漪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一縷風,以純自然形態顯示出來的風,這縷風就是課堂的邏輯之脈。
萬象皆自有其生命邏輯或規律,就如每一種生命都有其基因鏈。我們將這一生命邏輯,謂之曰生命之「道」,把握此邏輯,順道順勢而為,萬物必呈鮮活的萬象之姿。語文的課堂教學自然也是如此。語文的教學邏輯首先應遵循的是學生邏輯,如果我們真正做到將學生認知邏輯(還有情感變化邏輯等)與知識邏輯、教學的理性邏輯(還有詩性邏輯)、教師個性之我等很好地融貫到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中去,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以一邏輯之脈暗中貫之,不散漫、不一言堂、不高高矗在講臺上,那麼語文課堂必能活力自生,「語文王國」自成!
風因大地而生,而教師就是這一課堂邏輯之風的有意製造者。有意而來,而又化至無形中去。教師在以隱性的課堂邏輯來引領課堂、引領學生,成就「學生之我」中,並不是「懶我」,而是將「教師之我」即教師對此課堂所應教授的課文與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與理解及教與學流程的巧妙構想暗融其中,以外象無我而內裡有我的形式,將自己化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分子,與學生一起思考探究交流,從而讓學生之「我」之個性之生命活力盡顯。在學生面前,我們有點像寺廟大掃除時的掃地僧,與小和尚們一起掃除,成就寺廟之潔之淨,從而暗中引領弟子們參憚悟道。而實際上我們是這次掃除暗中策劃、引領的得道高僧。
順應新時代而制定的新課程標準最大的變化不是對整本書閱讀的強調,而是對教學方法的變革。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要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作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引領學生去主動體驗去積極合作去深入探究,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變革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為了更好地創設真實的情境,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做到活而不亂、有序而不死寂沉悶,課堂教學的隱性邏輯的構建尤顯重要。教師應有意識地把自己修煉成構建這一隱性課堂邏輯的「掃地僧」。
有人會慨嘆:說著容易,做起來難。這確實是教學藝術的至高境界,掃地僧幾人能為,又有幾人願為?但這至少應成為我們心中課堂教學藝術的那個高標,成為我們嚮往之而又不斷努力向之靠近的那座山,因為這才是課堂教學之「道」。正是基於此,它才有了我們去研究的價值。
少一些所謂的「技」,或者說不止於「技」,而多一些「進乎道」的努力,語文教學才能活力盡顯,才能真正成就一個個「語文王國」,也才能喝退「語文誰都可以教」的荒誕誑語。
因集團17校大部分是初中校,而初中校是集團高中的主要生源基地,因此工作室「新課程下的課堂邏輯構建與活力生成」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活動近兩三年重點放在集團初中語文教學上。其中,重點又在記敘文寫作教學。按記敘文寫作的知識與教學邏輯,我們將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研究與實踐活動暫時分為以下四大板塊——審題立意、素材擇取、謀篇布局、修改潤色,逐板塊展開探究,至今已初見成效。這裡要特別感謝中雅培粹金路老師、雅禮雨花劉蓉老師、南雅曾素雲老師、雅實金子靖老師為工作室教學研究已經和正在做出的所有努力!
為了全面了解集團初中寫作與教學現狀,從而更好地從「邏輯構建與活力生成」的角度研究初中寫作教學,從上學期三月開始,工作室策劃和組織了集團初中學校初一初二年級同題作文大賽。從活動的構想策劃到今天研究報告的最後生成,共歷時七個月,三個季節。本次參賽學校達17所之多,其中包括:南雅中學、北雅中學、雅禮實驗、雅境中學、南雅湘江、中雅培粹、怡雅中學、雅禮洋湖、雅禮雨花、懷化雅禮、雅禮天心、雅禮麓谷、嶽陽雅禮、西雅中學、株洲南雅、長雅中學、稻田中學(排名不分先後)。參與組織、評審的老師有320多位,參賽班級有398個,參賽學生人數有2萬多。這裡特別感謝參與大賽的可敬的老師們和可愛的同學們,因為有你們在,雅禮才更精彩,中國教育才會更輝煌!
競賽始自陽春三月,煒偉老師眼見滿園蓬勃春象,心盈盎然生機,滿懷激情地擬下了「我悟春意」這一競賽賽題。四月始。
兩萬青衿同題競,文思泉湧美釀成;
千篇錦繡生文苑,無限春機蘊其中。
為了更好地落實大賽服務於研究、服務於寫作指導,賽後工作室特聘專家、核心與骨幹等對此次參賽作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分組分角度寫出了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其中分工如下:
佳作賞鑑:徐昌才(特聘專家)
審題立意:劉煒偉、金路、陳豔輝、吳周密、金子靖
素材擇取:陳宏資、曾豔紅、張文芳
標題擬定:張妍、曾素雲、向麗
謀篇布局:周述喬、周翠平、謝旭梅
語言特色:劉智鋒、海霞、吳斌
可愛的學生們於春象中參悟春意春道,而撰就千篇佳作。而我們可敬的老師們,於弟子習作各象——情感之象、結構之象、素材之象、文辭之象、文題之象——之中,深研「春意」之作中的寫作之道,撰寫了近二十篇深度研究佳作,雖不能說字字珠璣,但絕對是:
睿智深研成佳作,哲思涵蘊著錦篇。
由象及道悟春意,潘江陸海起雅園。
謝謝可敬的老師們!謝謝可愛的孩子們!因為有你們在,我們的教育才更精彩!
2019年10月22日
(作者系中學高級教師,雅禮中學語文教研組長,雅禮教育集團語文名師工作室首席,長沙市卓越教師學科帶頭人)
主編簡介
劉昭文,長沙市學科帶頭人,雅禮教育集團語文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雅禮中學語文教研組長,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優秀教師,長沙市優秀共產黨員,長沙市優秀班主任,長沙市優秀教研組長,學校「楊譚」優秀教研組長。潛心課堂教學研究,精心打造「精準」教研,致力於「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邏輯構建與活力生成」的研究。著力集團語文學科系統化建設。曾參與「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等省市優秀課題的研究,曾在各級雜誌上發表過《有心有法,育人育魂》等十幾篇論文,曾獨著《班級管理系統構建及實踐》一書,曾彙編《高中實用硬筆書法》《夏令營語文素養培訓》《言海綴珠》及雅禮寫作輔助教材《考場佳作欣賞》等校本教材。曾多次代表學校在全國性研討會上做學術講座。
內容提要
本書是雅禮集團語文名師工作室出版的關於作文教學研究的書。我們對雅禮集團學子二萬多份同題作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角度寫出了系列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全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報告,分為:前言、審題立意、素材擇取、謀篇布局、語言特色、標題擬定、尾章。第二部分學生佳作,收錄了作文大賽學生特等獎作品;第三部分作文課堂教學研究,收錄了優秀教師的作文教學教學實錄與教學反思。本書對初中作文教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一線初中作文教學指導意義深遠,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策劃思路
作文教學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最薄弱,最值得研究的部分,本書對初中作文教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研究,既有學生優秀習作,一線教師教學實錄與反思,又有教師的理論研究,對學生的寫作,與一線教師的作文教學皆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值得推介和出版。
特色與價值
對初中作文教學進行了多角度的專業研究。2. 學生佳作具有典型的示範意義。3.緊密結合一線初中作文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研究。4.呈現雅禮語文的氣象。
(該書已上市發行,有意者可進天貓商城搜索書名或進「書山有路圖書專營店」採購)
【關於湖南讀書會】
湖南讀書會是由一群熱愛讀書的作家、學者、文學愛好者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學習型公益組織,秉持「讀好書,做好人」的活動宗旨,每年通過舉辦各類講座、沙龍、採風等活動數十場,致力於打造一個推薦作家作品、倡導全民閱讀的公益平臺,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與支持。目前湖南讀書會由瀟湘悅讀文化研究會具體運營,旗下還設立有湖南讀書會朗誦藝術團、瀟湘悅讀網、「瀟湘好書榜」數字閱讀平臺、圖書策劃出版中心等。作為長沙地區為數不多的正式註冊的民間讀書會組織,本研究會先後被湖南衛視、湖南經視、中國文化報、瀟湘晨報、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新湖南、紅網、星辰在線等媒體報導。2014年湖南讀書會獲中國圖書館學會「書友會」優秀案例二等獎。2016年被評為湖南省自媒體峰會「年度最受歡迎文化行業社群」稱號。2017年被評為長沙市文聯「一會一品」十大品牌項目。2018年開始被長沙市委宣傳部納入到「書香長沙」活動的一部分,並給予重點支持。
瀟湘悅讀文化研究會提供閱讀推廣與圖書出版服務,目前圖書年出版量達百餘種,已為數百位作家、專家提供代理出版服務,所有圖書可配送進全國數千家公共圖書館永久館藏。歡迎洽談,合作熱線:18973134248(張立雲)
喜歡就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