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竹雀到素竹——金元磁州窯瓷枕「竹」紋傳承演變

2021-01-14 考古匯

北宋至元為磁州窯盛期,主要產品瓷枕上出現了形態各異的「竹」紋。這些竹子出現在瓷枕不同位置,或獨立出現,或與其他意象形成組合,體現出逐漸變化的時代動機。本文梳理此期「竹」形象的傳承與變化,剖析其中微妙而細膩的精神所指。


金代瓷枕的「竹」形象


金代中後期磁州窯觀臺、冶子、東艾口等主窯場的瓷枕枕面上,出現了三類以「竹」為創作元素的畫面。一是諧音畫面,如「花燭」,畫面是一簇竹葉捧出「花」字(圖1),「祝壽」,畫面竹葉託底,上書「壽」字。



圖1「花竹」八角枕


圖2 竹雀紋腰圓枕


圖3 折枝花鳥紋如意枕


圖4「大定二年」枕


二是「竹雀圖」畫面。金代盛世期瓷枕「竹雀圖」極常見,寥寥數筆,簡單傳神,頗具文人畫意趣,趙學鋒先生認為有宋代「宮廷繪畫作品的影子」,如磁州窯博物館藏竹雀紋腰圓枕,磁州窯藝術館藏竹雀紋腰圓枕(圖2)、八角枕等。此期「竹」並非唯一與鳥雀組合的植物類型,海棠、荔枝、桃花等均有存世,甚至雀鳥站立的枝梢,還能夠看出嫩芽枯葉,春秋代序。同時,畫面中鳥雀品類繁多,姿態各異,或仰頭啁啾,或聚睛蟲豸,或回首顧盼,或瑟縮避寒,充滿生趣(圖3、4)。花鳥圖圖式為旁逸斜出一折枝,鳥雀立於枝上,中鋒拉出長而穩定的細線條,渲染亦用中鋒,葉間脈絡則用留白的形式,鳥雀較植物更為突出。可見,枕面「竹雀圖」應是當時流行的「折枝花鳥」圖中的一種類型。



圖5 竹雀紋虎形枕枕面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一方竹雀紋虎枕值得注意,枕面竹葉交錯,構成了類似「平安」的文字形態(圖5)。虎形枕是金晚期磁州窯類型新產品,此枕面仍沿襲金代盛期折枝竹雀,但文字狀的竹葉折射出一個問題:清雅的折枝花鳥最終落腳在了民間企盼的「竹報平安」上,不具備「平安」意象的其他植物可能將淡出畫面。



圖6 竹紋八角枕


三是折枝素竹。故宮博物院藏一方八角枕(圖6)枕面僅有素竹,不見鳥雀。在流行種竹、賞竹的金代磁州窯地區,工匠在枕面創作素竹是可能的,也有可能來自愛竹人士定製,但缺少鳥雀的畫面並不受大眾歡迎,存世量較竹雀圖枕要少得多。


瓷枕「竹雀」圖像溯源


金代磁州窯瓷枕「竹雀圖」為折枝構圖,枝上單只(個別一對)鳥雀,無土地、水雲等背景,有時可看到繪製的筆觸,與繪畫領域的水墨畫接近,以下就範式來源進行探討。


中國花鳥畫成熟於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記載衛憲畫「雀竹」為「希代之珍」,邊鸞「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然並不可就此推斷唐代便有折枝竹雀。在較早期竹、雀共生的繪畫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黃居寀《山鷓棘雀圖》,遼法庫葉茂臺7號墓《竹雀雙兔圖》,兩幅構圖皆全株全景,未脫唐代屏風畫、裝堂花窠臼。北宋中期,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詩中描述:「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低昂枝上雀,搖蕩花間雨,雙翎決將起,眾葉紛自舉」,畫以折枝為構成方式,枝頭繪製鳥雀,且其中一幅便是竹雀,可惜此期折枝竹雀圖未嘗傳世。



圖7a碧玉雙棲


圖7b翠篠喧晴


圖7c 白頭高節


圖7d淇園風暖


傳世品宋徽宗趙佶水墨《寫生珍禽圖》中,有四幀竹雀作品(圖7a—d),與磁州窯枕折枝花鳥範式接近。北宋末年,城市經濟的興起促進了繪畫商品化。《東京夢華錄》記載多處市場有固定書畫買賣,酒肆茶樓熟食店也常以掛畫布置房間。米芾雲程坦、崔白、侯封等人的畫:「皆能汙壁茶坊、酒店,可與周越、仲翼草書同掛」。折枝花鳥畫的流行應與此時繪畫買賣有關,可以大膽推斷,面向市場的繪畫作品畫面線條必不繁複,以降低繪製時間成本;渲染必較清淡,以降低繪製原料成本;主題之雅俗必為各階層喜聞樂見——折枝花鳥畫是符合上述要求的。



圖8北宋剔花葉形枕


範式一旦確立,必然影響到其他領域。北宋時期,磁州經濟發達,且與北京大名府地理位置接近,流行圖式傳播也不應滯後。至少在北宋後期,磁州窯工匠在枕面上創作的剔花折枝花鳥已非常老道,日本出光美術館剔花葉形枕,枕面老枝橫斜如閃電,上立八哥鳥炯炯有神,為瓷枕中年代較早的折枝花鳥圖像(圖8),畫面如此成熟精彩,必是學習了當時已成熟的繪畫圖式。


隨之的戰亂(始於1125年)使磁州窯生產出現了低潮,但對工藝傳承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日本藏「趙家造」款綠釉文字枕上,書「……聞金兵南竄,觀路兩旁,骨肉滿地,可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只有作枕少覺心安。餘困居寒城半載,同友修枕共二十有餘。時在紹興三年清和望日也」,佐證了金初磁州窯生產情況。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年)與南宋和談成功,大定七年設修內司甄官署負責燒制瓷器,磁州窯終於迎來了發展黃金期——此期折枝花鳥大行其道。


金代盛期瓷枕上繪製的折枝花鳥圖藝術水準如此之高,以章宗為代表的主流文化功不可沒。金章宗崇拜北宋文人高雅文化,詩文書畫身體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金代詩文可以看出,章宗朝文風工麗,講究情趣,後趙秉文拉「復古」旗幟反對「尖新」文風,仍以高潔、意境為上,與折枝花鳥畫的氣質還是吻合的。此外,自金代文宗王庭筠及其弟子趙秉文蟄居磁州一帶以來,此地形成了文人聚居區,區域性的文化風格和高度也是磁州窯折枝花鳥圖興盛的重要原因。


素竹之變及其精神指向


金代末年,竹雀圖式發生了變化,一是如本文之前所述,出現竹葉組合文字的情況;二是雀鳥畫面中所佔空間變小,線條變細,色彩變淡,形象不似金盛期的神採,小小一雀廁身竹葉中,「主角」地位不保(圖9),預示了意象主題與審美圖式的轉變。



圖9故宮博物院藏「竹雀」枕


元代磁州窯瓷枕多為長方形箱式枕,枕面、枕壁大都開光,枕面主題畫面題材豐富,四壁裝飾相對簡單的程式化圖案:兩側多單朵花頭,前後側壁(前後往往不同)飾竹、芍藥紋,也有竹雀、童趣、獅虎等,個別還有山水、故事繪畫。具體來看,側壁前竹後芍藥(或牡丹)為成熟期流行樣式,其他圖案存世較少,恐為形成過程的探索性形態,竹雀紋便是如此。上海博物館藏「漁父圖」枕(圖10),旅順博物館「山水圖」枕(圖11),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柳毅傳書」枕(圖12),磁州窯藝術館「唐明皇梨園導戲」枕,安陽博物館「蕭何月下追韓信」枕等,枕前壁均為竹雀圖。



圖10上海博物館「漁父圖」枕


圖11 旅順博物館「山水圖」枕


圖12 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柳毅傳書」枕


元代磁州窯瓷枕花鳥圖變化有三:一是位置變化,由主體畫面退居長方形瓷枕前側;二是題材縮小,僅擇取了其中「竹雀」形式,幾乎不見竹以外的其他植物,雀鳥僅為麻雀類小雀;三是主體轉變,雀鳥不再是畫面主要對象,竹葉卻越發葳蕤起來,最終結果為雀鳥消失,折枝竹獨秀,「筆端隨意長清標,疏葉風生翦翦飄」的素竹成為了之後幾十年箱式枕前壁的流行圖式。


形式之變的內驅力來自於審美主體追求的改變,即瓷枕消費群體的生活理想與願景發生了變化。金代瓷枕折枝花鳥無題名文字,僅能從喜鵲、白頭翁、竹子等形象推斷圖像中可能的寄託,而畫面本身的自然生機與小品情趣可能更是民眾所喜聞樂見的,即枕上折枝花鳥圖是作為生活裝飾出現的——與寄託性相比,更重裝飾性。元箱式枕選取了折枝花鳥中「竹雀」形式,並在「竹」、「雀」的比重上進行了調整,後來乾脆捨去雀鳥,枕前壁一簇素竹的圖式最終完成。


關於磁州窯瓷枕素竹的內涵,孫機先生認為是「竹報平安」,元顧安有「竹」主題繪畫《平安磐石圖》傳世,此解已形成共識。然而,民間圖案的諸多常見形式,往往並非單純意象,磁州窯元代「竹」圖現存至少有三解。其一,竹在元代有「多福」意,出於吳鎮《多福圖》,圖中竹石枯木,逸筆草草,題詩云:「長憶古多福,三莖四莖曲,一葉動機舂,清風自然足」。進一步追問便知,此詩源自杭州多福和尚,僧問:「如何是多福,一叢竹?」師曰:「一莖兩莖斜」,曰:「學人不會」,師曰:「三莖四莖曲」,師於此開悟。禪宗機鋒杳冥,不得細究,然由此可見,此圖非指「多福」,實為參禪體悟。其二,竹「象徵漢人不仕蒙古政權的節操」。其三,竹「指向了文人的喜好及氣節」。第二、三種說法均取竹之有節,一是民族氣節,二是品德高潔,二者的邏輯關係是:以民族氣節為主要內涵的竹子必定同時具備品德高節的意義,而以品德高節為主要內涵的竹子未必同時有民族氣節指向,這便是元代磁州窯瓷枕素竹畫面需要澄清的內涵問題。磁州附近文人為了生計繪製瓷枕,其他地區文人為了抒發胸中義氣繪製圖畫,本文通過對文人畫竹的代表性個案分析,力圖證明瓷枕素竹的精神指向。


元代畫竹文人群體蔚為大觀,李衎便是其中翹楚。李衎生於蒙古乃馬真後稱制四年(1245年),薊丘人,五代十國以來,薊丘所屬的幽州便落入遼人轄區,金中期又成為女真政權都城,北宋王化從未至此。李衎出生時河北全境成為蒙古穩固的新附區已20年,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滅南宋,大都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此時李衎34歲。在李衎成長過程中,以北宋為文化正統是可能的,但故國悲憤情感恐怕並不存在。李衎出身貧寒,從小吏做起,死後追封薊國公,諡文簡,通過自身才能與努力,完成了文人「學而優則仕」的理想。其著述《竹譜》開篇:「蓋少壯以來王事驅馳,登會稽,涉雲夢,泛三湘,觀九疑,南逾交廣,北經渭淇,彼竹之族屬支庶,不一而足,鹹得遍窺」,語氣中對「王事驅馳」尚顯比較得意。從這些材料看來,說李衎竹畫標榜的是潔身自好、不仕蒙元、念懷故國等情感,是不準確的。另一方面,元統治者對李衎竹畫亦很喜愛,葉三寶曾舉三個元明筆記中例,一是元蘇天爵的《慈谿文稿》:「公翰墨暇餘,善圖古木竹石,庶幾王維、文同之高致,而達官顯人掙欲得之,求者日踵,公弗厭也」;二是吳師道跋李衎《墨竹》記載:曾奉詔為宮殿、寺院畫避,「上當天意,寵譽赫奕」;三是張光弼《李息齋平章畫著色竹御屏》詩句「煌煌薊丘公,描寫登畫圖;丹青照屏帷,如對古大夫;乃知廟堂上,一日不可無」。21若竹畫僅承載漢族遺民的民族氣節,元統治者的態度是不會如此的。


從歷史情況看,磁州窯地區在金滅亡前的蒙太祖二十一年(1227年)便有生產恢復的記載:「再朞土墾農勸,土集貨通,滏陽一郡熙熙然為樂郊」。元世祖中統年間任用郭守敬治理漳河、滏陽河,促進了當地灌溉農業與經濟的發展。從磁州窯情況看,蒙古人對擁有一技之長的手工業者相對較優待,《元典章·戶部》記載,「磁窯二八抽分」,即官收二成,一定程度調動了窯戶的生產積極性。此外,元代磁州窯外銷興盛,且燒制供宮廷內府的用瓷。從瓷枕本身看,前壁素竹的瓷枕大都繪製傳神,製作精良,為磁州窯高級產品,購買者應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消費群體,因此,瓷枕竹子畫面的意象所指應為「平安」、「高潔」,而非不仕蒙元,感懷故國的民族氣節。


結論


1.金代磁州窯瓷枕「竹」形象包含有三種類型,一是取其諧音,與「壽」、「花」等文字形成組合;二是作為折枝花鳥圖一種類型的「竹雀圖」;三是獨立的折枝竹。


2.瓷枕「竹雀圖」圖式源於北宋,流行於金代盛期,上承北宋審美雅趣,也受到了金章宗審美品位的影響。


3.元代箱式枕前側繪有竹雀圖的多為早期產品,畫面加重竹枝比例,雀鳥無神採,漸趨隱退。金代「竹雀圖」追求審美趣味,元代則轉向突出竹子的內涵與品德。


4.元代瓷枕前壁流行一簇素竹,內涵主要是「竹報平安」,以及彰顯士人高潔虛心等品德理想。「不仕蒙元的民族氣節」一說有待商榷。


(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2016年11月15日)


相關焦點

  • 藏雲雅集,素竹之作,與君共賞.
    林建華,福建人,一位痴迷素竹創作80後小匠人,福建藏雲堂在上海工作室的創始人;
  • 雞腿瓶瓷器的器形演變,生活在變化中進步
    隨著不同朝代的更替雞腿瓶器形也在演變。雞腿瓶器形最早出現在遼金時期,細長很容易攜帶,符合馬上民族的習慣,所以流行於草原民族。但是這個器形怎麼出現的呢?雞腿瓶起源於宋代早期梅瓶任何一種器形都不會憑空出現,都是有跡可查的,雞腿瓶跟宋代早期梅瓶非常相似,因為北方少數民族是遊牧民族不善於手工藝,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跟北宋交換的,而雞腿瓶流行於北方民族,而且要符合遊牧民族的實用習慣,只能借鑑宋代瓷器,所有說雞腿瓶起源於宋代早期梅瓶,通過下面宋代磁州窯梅瓶和金元時期的雞腿瓶
  • 以竹而聞名天下 素有「中國竹鄉」之美譽 還有一個「竹類大觀園」
    安吉一直以「竹」而聞名天下,素有「中國竹鄉」之美譽。一直覺得江南一帶的城市應該都是水鄉小鎮 而在安吉竹子卻成為了主角。沿途全是重重披著綠衣的山巒,全是顏色或濃或淡的竹林,不愧竹鄉的名號。作為中國第一竹鄉,到安吉必到竹博園遊覽。這裡有世界上散生、混生竹種最為齊全的安吉竹博園,有「竹類大觀園」之稱,收錄了人類五、六千年的竹文化史。
  • 青葉吊竹梅有什麼特點,青葉吊竹梅怎麼養
    青葉吊竹梅是吊竹梅裡的一種,但是具體的養殖方法也是有不一樣的地方。本次就會給大家詳細講解青葉吊竹梅有什麼特點?應該怎麼養殖會比較好,家裡有養殖青葉吊竹梅的小夥伴也可以通過本篇文章更好的學會應該怎麼合理科學的養殖青葉吊竹梅。
  • 山水紋飾前半生:由紙絹到瓷器,文人筆墨的「自娛」與「娛人」
    所謂「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相較於龍鳳紋的皇權森森、人物紋的市井煙火、動物紋的天真爛漫、植物紋的細膩多情,脫胎於山水畫的陶瓷山水紋,自有一番闊達疏遠,閃耀著內化而自省的人文精神。雖然陶瓷技術的發展總是桎梏著山水的表達,但時間總會磨平藝術與技術的鴻溝,突破高雅與世俗的界限,最終將文人山水借瓷器之承載,送入尋常百姓之家。
  • 宋金時期,磁州窯虎形枕,為何引領百年時尚?只因有保健功能
    1.瓷枕具有明目功能古人清洗枕頭,不像現代人這麼麻煩!古人用的瓷枕,直接洗刷,既乾淨又省事。宋金時代,社會上流行瓷枕,各地窯口用陶瓷製作各種枕頭。最常見的有長方形的,也有人物動物的,中外聞名的宋代白瓷孩兒枕,正是這種流行的寫照。
  • 為什麼古人要睡在不舒服的瓷枕上?其中一功能是為了方便女性
    其實枕頭從瓷器到棉花的變化,在人類發展中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在遠古時期,古人已經使用枕頭睡覺了。最早出現的枕頭是用石頭或者木頭做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出現了有字有畫的瓷枕。據考證中國最早的瓷枕出現於隋朝,唐朝時期瓷枕頭已經開始流行,而宋朝則把瓷枕頭推上了巔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習慣用瓷枕頭!
  • 「知竹.樂居」第二屆竹建築竹生活高峰論壇在安吉舉辦
    肖巖院長以「竹結構與竹建築」為主題,發表了演講。肖巖院長首先介紹了關於竹膠合技術改進和優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認為從工程師的角度,以竹材代替木材,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成績。但對於建築師來講,以竹代木,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發掘更多竹元素,加入到設計當中。他表示竹子在中國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從事竹材領域的研究和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
  • 他們把香竹背出深山,烤出了這一筒瀕臨失傳的香竹茶
    比如在普洱茶中小眾到不行的:香竹茶。 由於香竹特別稀有,工藝又相當古老,連在茶友小圈子裡都不夠分,市面上更是幾乎找不到。 限時活動價:230元起 香竹,是唯一能分泌芳香油的竹類,用它入茶,竹香最是清幽和暢,是市面上大部分的竹筒茶(如甜竹茶,甚至以次充好的普通竹茶)所完全不能比的。 然而如今別說市面上,就連很多專業茶人都沒喝到過香竹茶。
  • 竹木牙角,竹在先——實心竹
    實心竹別名木竹、實中竹、印材竹、滿心竹、肥滿竹、不具竹,與原變型區別在於下半部實心或接近於實心,有的稈基部少數幾個節間不規則地縮短腫脹,是一種稀有竹種。實心竹分布在浙江、江蘇、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其主產地在雲南,生長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深山雪域地帶,因其質地堅硬、極富韌性、耐腐性強,它一直被當地少數民族當作箭和弓來射殺獵物,用它製作的箭可以穿透熊皮,當地人稱之為"尖削竹箭"。
  • 寧德市威泰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攜蒸吉祥品牌:傳承傳統手工藝竹蒸籠
    而我們對竹籠裡冒著煙的食物不止是聞到久遠的飄香,好像總有一種牽掛著的時光的味道,歷久彌新,心心念念,心連著胃一起懷舊。傳說竹蒸籠是漢高祖時期,韓信將軍行軍時所製作出來的,可以避免炊煙暴露軍營位置。竹蒸籠發展至今製作工藝也越來越細緻了,從選竹開始層層把關,最終到了我們手中。
  • 四川與竹
    「竹」夢天府,築夢幸福   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素有「竹子王國」之稱,四川省是全國竹資源大省。日前,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意見》,竹產業的轉型發展,將使之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 雲華竹旅:仿真竹編龍蝦紅了產業 竹編文化傳承富了百姓
    立體逼真的仿真竹編龍蝦樣品四川新聞網消息(餘文 文/圖)今年9月,四川省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榮列第十批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最重要的經營主體,是助力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成績的取得是近年來雲華竹旅獨具匠心創新品、產業文化齊發力的生動回應。
  • 筍與竹
    紫竹剛剛拔出嫩竿,呈綠色,慢慢長高,顏色逐漸轉深,最後紫到發黑。簡直就是墨竹。想起北京有一處地名,曰「紫竹苑」。很詩意。記得有支廣泛傳播於吳語區的傳統小調叫「紫竹調」,經歷代藝人傳唱,不斷修改潤色,各地的《紫竹調》都加入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節的處理上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皆有濃厚之吳風。歡愉而好聽,有種雲淡風輕之感。
  • 25集:豬詩兄有話說之——你有素漢堡,我有如夢令·香蕉竹
    我保證:任何人在海洲,任何時間吃到的同款素漢堡都不完全相同哈哈,這件見面禮,你們喜歡嗎?反正小編讀完,只有一個大大的問好。豬詩兄這麼多年來,到底是吃什麼吃胖的???肯定不僅僅是素漢堡。好,那就請豬詩兄繼續推薦他吃過的美味。
  • 竹纖維襪子好處 竹纖維襪的優缺點
    其竹纖維獨特的多孔結構,具有吸溼放溼性強,柔軟彈性好,天然高強度的抗菌、抑菌、防黴、除蟎的特殊功效,有效的去除異味,使腳部全天后的清新舒爽。告別腳臭的煩惱,給腳有一個新鮮的環境。竹纖維襪子很使用、洗滌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 竹纖維是什麼面料?竹纖維面料特點
    竹纖維是什麼面料?竹纖維面料特點 2016-06-30 10:36:5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竹纖維是什麼面料?
  • 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
    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花木君整理我國古人稱竹有「剛、義、柔、忠」四德,凝聚了中華民族堅貞、謙虛、曠遠、高達的文化心理,反映了我們民族性格。幾千,竹很自然地被文人雅士當作遣懷寄興的媒介,愛竹、賞竹、慕竹、詠竹、頌竹、畫竹、刻竹的名人佳話絕。古代以竹伴居成風,用於名人的字、號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