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

2020-12-19 榆木齋

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

花木君整理

我國古人稱竹有「剛、義、柔、忠」四德,凝聚了中華民族堅貞、謙虛、曠遠、高達的文化心理,反映了我們民族性格。幾千,竹很自然地被文人雅士當作遣懷寄興的媒介,愛竹、賞竹、慕竹、詠竹、頌竹、畫竹、刻竹的名人佳話絕。

古代以竹伴居成風,用於名人的字、號更是不計其數。魏晉時的阮籍和嵇康七人,因愛竹而常在淨美清幽的竹林中聚會,談文論世,號稱「竹林七賢」。唐代「竹溪六逸」常以竹林為家,賦詩吟嘯。蘇東坡著名的《於潛僧綠筠軒》中有句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清代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將一生寄託於畫竹之中。

喜愛竹子,但是北方適合什麼竹子呢?一般來講種植比較多的有紫竹、青竹、金鑲玉竹、黃槽竹(玉鑲金竹)、早園竹、剛竹等。

紫竹為傳統的觀杆竹類,竿高4-8米,稀可高達10米,直徑可達5釐米,幼竿綠色,竹杆紫黑色,柔和發亮,隱於綠葉之下,甚為綺麗。此竹宜種植於庭院山石之間或書齋、廳堂、小徑、池水旁,也可栽於盆中,置窗前、几上,別有一番情趣。紫竹杆紫黑,葉翠綠,頗具特色,若植於庭院觀賞,可與黃槽竹、金鑲玉竹、斑竹等杆具色彩的竹種同植於園中,增添色彩變化。多栽培供觀賞觀稈色竹種,為優良園林觀賞竹種。

;

紫竹陽性,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寒,能耐-20℃低溫、耐陰、忌積水、適合砂質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對氣候適應性強。好光而喜涼爽,要求溫暖溼潤氣候,年平均溫度不低於15℃、年降水量不少於800毫米地區都能生長。垂直分布高度與緯度、經度、地形有密切關係,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肥沃、溼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最宜,過於乾燥的沙荒石礫地、鹽鹼土或積水的窪地不能適應。竹鞭的壽命可達10年以上,1-6年為幼、壯齡階段,以後逐漸失去萌發力。

紫竹不是南方品種,它是黃河流域河南、山東和淮北一帶的特有地產品種。另外許多北方的大山裡也自然生長野生竹子,只不過沒有南方的粗壯高大不能成材而已。

紫竹;

金鑲玉竹為竹中珍品,其珍奇處在那嫩黃色的竹竿上,於每節生枝葉處都天生成一道碧綠色的淺溝,位置節節交錯。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條上鑲嵌著塊塊碧玉,清雅可愛,故古海州志中稱其為「金鑲碧嵌竹」。杆高4-10m,徑2-5cm.新竹新竿為嫩黃色,後漸為金黃色,各節間有綠色縱紋,有的竹鞭也有綠色條紋,葉綠,少數葉有黃白色彩條。該竹竹竿鮮豔,黃綠相間故稱為金鑲玉,非常引人注目。有的竹竿下部之字型彎曲。

金鑲玉竹;

金鑲玉竹

黃槽竹竿高達9米,粗4釐米,在較細的竿之基部有2或3節常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白粉及柔毛,毛脫落後手觸竿表面微覺粗糙;節間長達39釐米,分枝一側的溝槽為黃色,其他部分為綠色或黃綠色;竿環中度隆起,高於籜環。筍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花期5-6月。宜栽植在背風向陽處,喜空氣溼潤較大的環境。

黃槽竹變型;

早園竹:又稱早竹、雷竹、燕竹,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竹種,是一種優質高產筍用竹種。早園竹稈高6-8m,徑2.5-5cm,中部節間長10-20cm,不勻稱,常一側腫脹,新稈深綠色,節紫褐色。在年平均溫度15-17℃,最低溫度-13℃,年降水1200mm以上的地方均適宜生長。喜溫暖溼潤氣候。早園竹杆高葉茂,生長強壯,耐旱力抗寒性強,能耐短期攝氏零下20度低溫;適應性強,輕鹼地,沙土及低洼地均能生長,是華北園林栽培觀賞的主要竹種。

早園竹;

剛竹:別名打雷竹、燕竹(安徽)稈高4~7m,徑3~4cm,幼稈亮綠色,分枝凹槽部位帶黃色,光滑無毛,無白粉。籜鞘淺紅褐色,微被白粉,具褐色小斑點,上部稀疏,下部較密,上部邊緣紅紫色,無纖毛;無籜耳及遂毛;籜舌暗紫褐色,先端拱起或近於平截,邊緣具短纖行,背部有直立粗硬毛;籜葉綠色,邊緣黃色,長披針形至帶狀,外翻,先端及中部以上皺褶。筍期3月下旬。

;

剛竹稈高挺秀,枝葉青翠,是長江下遊各省區重要的觀賞和用材竹種之一。可配植於建築前後、山坡、水池邊、草坪一角,宜在居民新村、風景區種植綠化美化。宜築臺種植,旁可植假山石襯託,或配植松、梅,形成「歲寒三友」之景。

剛竹;

種植時間:

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開始發筍,多數竹種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長,並抽枝長葉,8~9月大量長鞭,進入11月後,隨著氣溫的降低,生理活動逐漸緩慢,至翌年2月,伴隨氣溫回升,逐漸恢復生理活動。

根據這一生長節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應該是在10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陽春」最好。冬季11~12月種竹,儘管雨量少,天氣乾燥,但此時竹子的生理活動趨弱,蒸騰作用不強,栽竹成活率也較高。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嚴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種竹無時,雨後便移」。如果採用容器竹苗,則南北地區均可四季種竹。

叢生竹:一般3~5月竹稈發芽,6~8月發筍,且叢生竹不耐嚴寒。所以叢生竹種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最好。同樣,如果管理條件好或採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種竹。

混生竹:混生竹生長發育節律介於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5~7月發筍長竹,所以栽竹季節以秋冬季10~12月和春季2~3為宜。

種植地整理:竹子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100cm(中小徑竹50cm即可,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100cm)。北方種竹子,花木君建議種黃杆京竹、黃槽竹,因為這兩種竹子耐寒性強,可以在零下20幾度存活,栽種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竹子不論種在什麼地方都要連根帶泥土一起移栽,這樣存活率高些,還有就是,若是做盆景的話要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但是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若是種在庭院綠化的話,就要在陽光下栽種,也不要在太空曠的地方,反正栽種竹子就是存活率高,但是在栽種任何竹子的時候都要連根帶你泥土一起移栽。

巧妙造景:為了創造美妙的景觀,觀賞竹的種植應與園林造景相結合,大致可採用如下幾種方法:一是在亭、臺、軒、榭之旁種植修竹數竿,使建築物掩映於翠竹之中,倍添情趣;二是在牆邊角隅疊石作假山,在旁種以竹子,或以粉牆為背景,種竹數竿於洞門或方框窗之畔,都能造成清幽環境;三是在石徑兩旁種竹數行,造成修竹夾道,使人有曲徑通幽之感。若條件許可,這幾種方法可同時採用,使之成為最佳最美的景色。

培育管理:觀賞竹栽種之後應經常進行培育管理,竹子周圍的雜草應及時清除,出筍以後應選優留養,過於細小的嫩竹應及時清除掉,老竹要定期擇伐,特別是生長不良或年齡過老的竹更要及時伐除。有條件的地方在秋季或早春應追施肥料,主要施發酵過的餅肥,也可追施氮肥,使新竹勝過老竹,增加觀賞性。

榆木齋出品

傳播精彩文化,打造精緻生活

相關焦點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打造庭院怎麼能少的了寧折不彎的竹子呢
    常言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如果你有一方庭院,不妨中上一片竹子,竹子因為竹報平安、節節高升的寓意和四季常綠寧折不彎的氣節,從古至今就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都會在庭院裡種上一些。竹子不僅造型美觀,終年常綠,能夠起到點綴環境的作用,還能夠起到淨化空氣的功效,那麼在庭院種植竹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適合家庭種植的竹子品種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同時也要根據自己庭院的大小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小庭園建議挑方竹、紫竹、唐竹、鳳凰竹、日本矮竹、內門竹等嬌小的品種;大庭院則可種方竹、唐竹、葫蘆竹、金絲竹、人面竹等景觀竹。
  • 愛竹狂魔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著名文人蘇東坡還曾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來讚美竹子的高潔之氣。如今,片片竹林雖罕見,但與竹有關的綠植,卻悄然潛入了千萬家。水竹水竹好養又耐看,清秀瀟灑,雅致挺拔的姿態,是裝飾客廳,點綴書房的一大好物。若再搭配假山奇石,必然相映成趣。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生活區種竹子的注意事項
    蘇東坡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徵,無懼東南西北風,更可以成為家居的風水防護林。自古以來,竹子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吃飯用的竹筷到坐臥用的竹椅竹床,從晾衣服用的竹竿到遮風擋雨的竹鬥笠,可謂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但是種竹子和風水息息相關,他的方位、多少、搭配可是會影響主人的運勢和健康的庭院裡種竹子的種種門道,你都知道嗎?竹子的美好寓意,為家居風水更添吉祥如意,黃竹象徵這財源廣進,錢財無憂,是生活富足安康的寓意。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蘇軾竹子作為園藝的搭配,是很多園藝師設計庭院的時候都會用到的素材。烘乾烤制之後的竹子可作為院牆進行分割區域。竹子製作的景觀水系。園林小景觀,用竹子作為欄杆,為藤蔓植物攀爬提供附著點。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的一生)
    >因為擁有像樹一樣堅硬的軀幹竹子獲得了和樹比肩站立的資格能夠快速佔領制高點,獲得充足的陽光蘇軾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纖維的發現,又使竹成為了造紙的主要原料,以竹為偏旁的漢字就有200多個。墨竹是製造笛、蕭等管樂器的最佳材料以竹為原材料的生活用品也是層出不窮竹子的堅硬足夠建造房子?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肉,我所欲也;竹,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肉而取竹者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出自蘇東坡的《於潛僧綠筠軒》。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春。寺內有綠筠軒,以竹點綴環境,十分幽雅。蘇軾與僧慧覺遊綠筠軒時,寫下了這首《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當竹與泉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水花?
    竹泉古村,因竹而有韻味,因水而有靈氣。其位於山東省沂南縣北部,距縣城12公裡,面積1800畝,元明時期叫泉上莊,清朝乾隆年間改名竹泉村。古村背倚玉皇山,中有石龍山,左有鳳凰嶺,右有香山河,前有千頃田,是中國傳統的風水寶地,村中有一泉,在景區的核心部位,半畝見方的一個池子,中間有個泉眼,汩汩地冒著清冽的泉水,引來眾多遊客在此品嘗泉水,水邊多竹,故名竹泉。
  • 從一首五言律詩說起,看古人為何「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不可居無竹」,出自宋代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表達了蘇軾對竹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這首五律描寫了竹挺拔頎長、四季常青的姿態,清逸瀟灑、淡雅脫俗的韻味,寧折不屈、傲雪凌霜的品格 。古往今來,人們喜愛竹的原因大抵如此。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竹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所以蘇東坡才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說法。可見古代文化人,已經把竹當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 中式庭院,非竹不可!
    為什麼說中式庭院非竹不可?專業的庭院設計人員都知道,中式庭院必不可少的設計三元素是:假山、流水和翠竹。竹子是三要素中唯一的綠植,你想打造中式庭院,怎麼能缺少竹子呢?為什麼中式庭院裡一定要有竹子?竹,四季常青,纖細柔美,神韻秀逸,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竹的韻味最配中式庭院,重詩情畫意,意境創造,貴於含蓄蘊藉,格調清新高雅。春天雨後春筍,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季鬱鬱蔥蔥,造就了竹林綠蔭的清涼之感。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為何如此愛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竹懷古致,有高格,文人心頭之愛。中國文人愛竹成性,甚至到了「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地步。他們因愛竹而詠竹、畫竹。 廣東省文史館國畫院副院長、書畫家莫各伯就對畫竹情有獨鍾半世紀,而他筆下的「五彩竹」自成一格。 玉龍華彩 莫各伯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種哪個品種的竹子當圍牆好呢?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是最好的園林或圍牆植物,如果住宅四周有竹林,碧綠青翠,清幽秀麗,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受。那麼,種哪個品種的竹子可以當圍牆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②母竹選擇健壯的1-2年生竹,枝葉茂盛,分枝較低,無病蟲害的母竹,並選胸徑在2-3釐米左右母竹挖取,防止損傷杆基筍芽,鬚根應儘量保留,不要劈破或撕裂杆柄、杆基,應儘可能多帶宿土。母竹挖起後,在竹杆約2米平切。母竹應隨挖隨運隨栽。如一時不能栽完,應放在陰涼避風處,或打溼後蔭網覆蓋,定時澆些水。遠距離運輸需帶土打黃泥漿包紮,防止根芽乾枯。
  • 農村俗話丨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
    農村俗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農村老話雖然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放在不一樣的場合使用,就不矛盾了。表面看起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這兩句話互相矛盾,但透徹的理解它,卻不矛盾。
  • 啟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啟功大師的「啟體」書法可謂名滿天下,同樣他筆下的竹子也充滿清雅的書卷之氣,並有自作詩一首:喜氣寫蘭怒寫竹,叢蘭葉嫩竹枝長。漫誇心似沾泥絮,喜怒看來兩未忘。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樣的紫砂壺你有嗎?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一直以來,竹都被認為是高潔、雅致的代表,歷來受到文人激賞,宜興又有竹海之稱,在紫砂的發展過程中,其也與竹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 農村老話說門前不栽竹,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何解?
    可同時,我們還會聽到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吃飯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卻不能沒有竹子。這就會讓我們感覺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會有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先說門前不栽竹,轉臉又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究竟是讓人門前栽還是不栽?究竟要鬧哪樣?到底哪一句是有道理的?
  • 「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堅韌、挺拔、四季常青,被視為君子的象徵。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楊萬裡贊:「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詩面寫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哪裡都可以清高自立。《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唐·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 農村老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這兩句農村的老話,不是自相矛盾,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一個是喜歡竹子,一個是怕竹子離家太近,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下面我詳細的說說。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詩人蘇東坡曾經寫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出自清代鄭燮《竹石》,寫竹子的詩句很多,竹子能得到如此多的美譽,也許你也自然而然地就會喜歡竹了。我也曾經寫過一篇散文《綠竹精神贊》在萬全的植物中,我鍾情於竹,我喜愛竹子。
  • 農村老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是「門前不栽竹」?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乃是農村俗話「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與蘇東坡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間的PK。究竟哪個更有道理?一起來看。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各自是什麼意思:「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意思是寧肯不吃肉,居住的地方也要有竹子做伴。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那得看多愛吃肉!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說著豪氣,其實裡面是有內在邏輯的:對「居竹」(精神追求)志向高度的判定,取決於其人「食肉」(物質享受)欲望的高低。倘若本就不喜肉食,或者索性是素食主義者,那所謂「愛竹」便顯得輕飄飄毫無重量。
  • 10首描寫竹的經典古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1、竹 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