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竹狂魔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2020-12-20 花匠說

差一點我們就擦肩而過了!

有趣、有用、有態度,花兒讓生活更有激情!

---------------------------

竹子,自古以來就是氣節的象徵。著名文人蘇東坡還曾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來讚美竹子的高潔之氣。如今,片片竹林雖罕見,但與竹有關的綠植,卻悄然潛入了千萬家。

水竹

水竹好養又耐看,清秀瀟灑,雅致挺拔的姿態,是裝飾客廳,點綴書房的一大好物。若再搭配假山奇石,必然相映成趣。加上,水竹又是水性植物,在風水學中,水能生財,所以水竹也有招財納福之意。

寓意:堅強勇敢,招財納福

日常養護:春夏秋三季宜水養水竹,冬季可盆栽水竹。水竹喜水,水養時,保證盆面有5㎝左右的水。水竹喜酸,微酸性水質最能刺激水竹的成長。通常而言,北方水分含鹼性,北方花友在養護水竹時,每月可加入一次0.2%濃度的硫酸亞鐵。

百合竹

百合竹葉片嫩綠又富有光澤,葉片中間的金黃色條紋,是百合竹一大特色。家中養護一盆百合竹不但能帶來財運,而且還會化解不良風水。更為關鍵的是,百合竹還能吸收二手菸,直接淨化室內空氣。

寓意:富貴吉祥,好運滿滿

日常養護:百合竹喜光但忌暴曬,有散光且通風的環境是百合竹最佳生長空間。百合竹適應性較好,腐葉土與煤渣摻和而成的基質,有利於百合竹肥美葉亮。

竹柏

竹柏小巧又清麗,適合養護在辦公桌上。單從外觀來看,竹柏葉片像竹,樹幹像柏,看似小小的一盆綠植,卻能抵消電器輻射,淨化室內空氣。而且,竹柏還能結出種子,有著「發發發」寓意。

寓意:富貴、圓滿

日常養護:竹柏不耐寒,疏鬆透氣的土壤最有利於竹柏生長,待深秋後,就要將竹柏搬進室內養護。竹柏喜陰耐溼,日常養護時,多朝葉片噴灑水分。竹柏能結出種子,利用種子,方便親手栽種。

棕竹

枝葉繁茂,四季青翠的棕竹,頗有幾分熱帶風情。棕竹不但瀟灑俊秀,而且還有保平安寓意。加上,棕竹比一般與竹有關的綠植高大,所以愛竹之人更願意將棕竹種在房前屋後,以祈求平安幸福。

寓意:平安順利、聚財旺財

日常養護:夏秋是棕竹生長的旺盛季節,每10天需追加一次液肥,冬季需停止施肥,並將棕竹養護在散光充足的環境中。棕竹耐陰忌暴曬,即使在光線較暗的空間,棕竹也能正常生長。澆水需遵循見幹見溼原則,春秋兩季每隔10天澆一次水,夏季一周澆兩次水,冬季一個月澆一次水。

除此之外,文竹,武竹,觀音竹也都是美觀好打理的觀葉綠植。如果喜歡,不妨種植一棵。

==========

花匠說 - 用花妝點生活

分享養花護花乾貨,讓花匠君陪你一起裝飾多彩的家居世界!

相關焦點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肉,我所欲也;竹,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肉而取竹者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出自蘇東坡的《於潛僧綠筠軒》。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春。蘇東坡出任杭州通判時,從富陽、新登,取道浮雲嶺,進入於潛縣境「視政」。於潛僧慧覺在於潛縣南二裡的豐國鄉寂照寺出家。寺內有綠筠軒,以竹點綴環境,十分幽雅。蘇軾與僧慧覺遊綠筠軒時,寫下了這首《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那得看多愛吃肉!
    如果別人發此言,分量不一定足夠,但由頂級老饕、美食大咖博主蘇東坡說出來,就顯得十分擲地有聲了。畢竟他是為了吃肉肯拼命的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說著豪氣,其實裡面是有內在邏輯的:對「居竹」(精神追求)志向高度的判定,取決於其人「食肉」(物質享受)欲望的高低。倘若本就不喜肉食,或者索性是素食主義者,那所謂「愛竹」便顯得輕飄飄毫無重量。
  •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百姓卻說門前不栽竹,誰說的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是農村俗語,而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詩中的一句話,我給大家貼出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 「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堅韌、挺拔、四季常青,被視為君子的象徵。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楊萬裡贊:「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竹經雨洗顯得秀麗而潔淨,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殘,一定可以看它長到拂雲之高。這是杜甫赴好友嚴武家宴飲時同題之作。本就是一首應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對主人的一番讚頌,以竹盛讚嚴鄭公高潔的情操。
  • 農村老話說門前不栽竹,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何解?
    可同時,我們還會聽到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吃飯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卻不能沒有竹子。這就會讓我們感覺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會有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先說門前不栽竹,轉臉又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究竟是讓人門前栽還是不栽?究竟要鬧哪樣?到底哪一句是有道理的?
  • 從一首五言律詩說起,看古人為何「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最美詩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出自宋代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表達了蘇軾對竹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這首五律描寫了竹挺拔頎長、四季常青的姿態,清逸瀟灑、淡雅脫俗的韻味,寧折不屈、傲雪凌霜的品格 。古往今來,人們喜愛竹的原因大抵如此。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竹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所以蘇東坡才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說法。可見古代文化人,已經把竹當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 農村老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是「門前不栽竹」?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乃是農村俗話「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與蘇東坡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間的PK。究竟哪個更有道理?一起來看。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各自是什麼意思:「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意思是寧肯不吃肉,居住的地方也要有竹子做伴。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為何如此愛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竹懷古致,有高格,文人心頭之愛。中國文人愛竹成性,甚至到了「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地步。他們因愛竹而詠竹、畫竹。 廣東省文史館國畫院副院長、書畫家莫各伯就對畫竹情有獨鍾半世紀,而他筆下的「五彩竹」自成一格。 玉龍華彩 莫各伯
  • 農村老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這兩句農村的老話,不是自相矛盾,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一個是喜歡竹子,一個是怕竹子離家太近,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下面我詳細的說說。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詩人蘇東坡曾經寫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出自清代鄭燮《竹石》,寫竹子的詩句很多,竹子能得到如此多的美譽,也許你也自然而然地就會喜歡竹了。我也曾經寫過一篇散文《綠竹精神贊》在萬全的植物中,我鍾情於竹,我喜愛竹子。
  • 啟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啟功大師的「啟體」書法可謂名滿天下,同樣他筆下的竹子也充滿清雅的書卷之氣,並有自作詩一首:喜氣寫蘭怒寫竹,叢蘭葉嫩竹枝長。漫誇心似沾泥絮,喜怒看來兩未忘。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由此可見,竹子是高雅的象徵,是提高人們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樣的紫砂壺你有嗎?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一直以來,竹都被認為是高潔、雅致的代表,歷來受到文人激賞,宜興又有竹海之稱,在紫砂的發展過程中,其也與竹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裡面的第一句雖然提到了很多景物,「林」「山」「蟬」「池塘」等,但是整篇下來其實「竹」才是那個「眼」,去映襯那個「杖藜徐步」「又得浮生一日涼」的老者。縉雲山竹林我們曾經提到過,蘇軾是一個「吃貨」,從東坡肉、東坡湯到荔枝,沒有他不愛的。
  • 「寧可食我肉,不可居無竹」 我們的理解,都並非東坡先生本意
    實際上,關於竹子我們耳熟能詳的莫過於蘇東坡先生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也就是說哪怕嘴上將就一點,也要講究居住品位。試想一下,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因為不能「居無竹」,而情願意「食無肉」,這是需要一點決心和毅力的。這樣理解也無不可,實際上這並非「坡仙」本意。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生活區種竹子的注意事項
    蘇東坡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徵,無懼東南西北風,更可以成為家居的風水防護林。自古以來,竹子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吃飯用的竹筷到坐臥用的竹椅竹床,從晾衣服用的竹竿到遮風擋雨的竹鬥笠,可謂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但是種竹子和風水息息相關,他的方位、多少、搭配可是會影響主人的運勢和健康的庭院裡種竹子的種種門道,你都知道嗎?竹子的美好寓意,為家居風水更添吉祥如意,黃竹象徵這財源廣進,錢財無憂,是生活富足安康的寓意。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夏季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有點招蚊子,去院子裡面一定要塗防蚊液,要不然一整個夏天,胳膊腿就沒一塊好肉。
  • 10首描寫竹的經典古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1、竹 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為何如此喜歡竹子?
    竹,禾草類植物,木質莖,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曖溫帶地區,廣泛生長於東亞、東南亞、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種類繁多。竹有枝幹挺拔修長、四季青翠、欺霜傲雪等特點,位列"梅蘭竹菊",又與"梅"、"松"並稱"歲寒三友"。竹,人取其幼芽筍為食。
  •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竹」自古作為一種特色文化載體,就肩負著傳承與發展歷代文化作品的重任。可以說「竹文化」是在人們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發展並逐漸興起的。因竹子特殊的生長狀態所以,內空、不易折斷、成活率高等生長特點。經常被世人比喻成美好節操,並在詩文中佔據一方沃土。
  • 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講的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出處是來源於蘇軾,原文: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i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句話要講的意思,是生活中寧願沒有肉可吃,也不能讓家中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