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
其實兩種意思不同的農村老話,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或者說是陽光白雪與下裡巴人不同的觀點,具體是什麼意思?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下。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講的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出處是來源於蘇軾,原文: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i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這句話要講的意思,是生活中寧願沒有肉可吃,也不能讓家中沒了」竹子「,用兩個字來形容:「高雅」。這是比喻一個人做人做事,不為五鬥米折腰。
以前文人將竹子,當成了四君子,竹象徵君子的謙遜虛中,高風亮節。當時的文人最講究的就是氣節了,如果一個文人沾上了俗氣,是會惹人恥笑的。所以他們寧可窮的沒有肉吃,也不願意失去了竹子(氣節)。
另一種說法是,以竹來比喻一個家庭的為人處事這方面。這裡的竹子對應的是主意,有主意的意思。
比如以前有句農村老話也講到,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書讀多了就胸有成竹,在決定做某件事情時,很快就會做出,好像竹子一樣不偏離道德的主意。
門前不栽竹
門前不栽竹,這句農村俗話要講的是另外一種文化,那就是陰陽學也就是俗稱的風水學。風水學和那些文人墨客觀念是不一樣的,文人墨客講的是氣節,高雅的東西,風水學講的是是生活上的忌諱。
風水學涉及的是一個人,一生當中無論是建房起居,行程的安排,死後的安葬等等,都有其相對應的講究。
門前不栽竹,講究是什麼呢?
農村栽種過竹子的人都會明白,竹子生命力旺盛,根系發達。只要在家中栽種一棵竹子,在若干年之後就會成林。因每年竹子下面都會長出竹筍來,這是竹子的自我繁殖方式。竹子長得也很高,在竹林形成之後,就會影響到家中的採光。
而缺乏光線的房子,在風水學中講,這房子是屬陰。門前不栽竹,主要意思是講竹子成林,會擋住陽光,讓房子看起來不陽光,有些陰。
而農村農民們沒有文人的高尚情操,他們更相信風水的說法。不管有沒有道理,反正照做就是了,畢竟很多人對於玄學上的忌諱,都是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綜上所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是文學人對竹的偏愛,將竹意寓成做人的道理。竹子,象徵著高風亮節,做人也需如此。
有矛盾的是,門前不栽竹,這句風水學上所講的老話。
門前不栽竹,這種說法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這是迷信的行為。現在很多農村家庭都會在家養富貴竹、龍竹、觀音竹等,以前老祖宗也講過竹報平安,生活富」竹「等等,與竹有好的意寓的說法。因此,說門前不栽竹,本身就是很荒謬的一種說法。
在生活中,特別是南方的農村,有不少家庭房前屋後,都會栽種竹子,因此,有些農村俗話,並不能當真。特別是那些涉及到迷信之類的俗話,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經不起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