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生活區種竹子的注意事項

2020-12-17 撲通街坊

蘇東坡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徵,無懼東南西北風,

更可以成為家居的風水防護林。

自古以來,竹子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吃飯用的竹筷到坐臥用的竹椅竹床,從晾衣服用的竹竿到遮風擋雨的竹鬥笠,可謂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但是種竹子和風水息息相關,他的方位、多少、搭配可是會影響主人的運勢和健康的

庭院裡種竹子的種種門道,你都知道嗎?竹子的美好寓意,為家居風水更添吉祥如意,黃竹象徵這財源廣進,錢財無憂,是生活富足安康的寓意。佛肚竹象徵大肚能容天下不平之事、玉韻竹象徵金玉滿堂、小葉龍竹象徵事業龍騰虎躍、觀音竹象徵福祿安康。竹樹,因為竹樹青蔥脫俗,它是平安的象徵,故俗語有「竹報平安」之說,有「生旺」之效。在庭院有效位置種植竹子,寓意宅主節節高升,虛懷若谷(因竹子是空心的),如能遮擋宅外的不利煞氣更是錦上添花。

竹子的品性,讓周邊環境高雅。竹子四季常青、青翠挺拔,有生機旺盛、生命力頑強的象徵意義;竹子中空,表示謙虛;蓬勃向上的身姿,則具有「寧折不彎」的豪氣和「中通外直」的度量;竹子有節,寓意節節高升;「未出土時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的評價,竹子受之無愧。即便是在嚴寒的冬天,竹子也與松樹、梅花一起,傲然挺立,展示著勃勃生機,「歲寒三友」之稱謂,足見人們的喜歡、景仰之情。

門前種植竹子可以擋災化煞,要是門前有被河流或者尖利的建築衝著,可以種植竹子擋災化煞,竹子疏而不密,鬱鬱蔥蔥,既不會影響大門前旺氣的進入,又能擋住煞氣的到來,這是風水中擋災化煞的好方法。

設計要點

1.品種的選擇

毛竹不太適合家庭院落裡種植,因為毛竹的體量比較大,長得也比較快,種植幾年後可能會對院牆及房屋的安全造成威脅。院落裡比較適合種植湘妃竹、鳳尾竹等體量較小的竹類。

2.數量的控制

竹子不可以多種,因為竹子太多圍繞在家內外,遮擋住陽光,家中的陰氣就回很重。另外,竹子招蛇,蛇類特別喜歡在竹叢中生活,很容易驚嚇到老人小孩。湘妃竹是瀟湘二妃眼淚化成的竹子,是陰生植物,象徵這幽怨和悲哀,在家中庭院不要種植湘妃竹。

3.風水禁忌

從風水的角度來說,竹子屬陰,應種在朝南偏西方位,西南屬火,可互相中和;竹子種好後,應將生長方向偏向門外(寓意出門步步高),儘量少遮蓋房屋,避免陰氣過重;最好在另一個花壇種桃花,可以和竹子互相配合,陰陽調和,風調雨順。

相關焦點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打造庭院怎麼能少的了寧折不彎的竹子呢
    常言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如果你有一方庭院,不妨中上一片竹子,竹子因為竹報平安、節節高升的寓意和四季常綠寧折不彎的氣節,從古至今就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都會在庭院裡種上一些。竹子不僅造型美觀,終年常綠,能夠起到點綴環境的作用,還能夠起到淨化空氣的功效,那麼在庭院種植竹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適合家庭種植的竹子品種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同時也要根據自己庭院的大小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小庭園建議挑方竹、紫竹、唐竹、鳳凰竹、日本矮竹、內門竹等嬌小的品種;大庭院則可種方竹、唐竹、葫蘆竹、金絲竹、人面竹等景觀竹。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肉,我所欲也;竹,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肉而取竹者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出自蘇東坡的《於潛僧綠筠軒》。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春。寺內有綠筠軒,以竹點綴環境,十分幽雅。蘇軾與僧慧覺遊綠筠軒時,寫下了這首《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的一生)
    它即是「歲寒三友」,也是花中「四君子」竹子身上有太多迷,但這些迷卻讓我們更加喜愛它當世界森林面積不斷縮減時竹林的面積卻在擴張成為第二森林我國是竹子的原產地,國內竹種多達40屬500種>因為擁有像樹一樣堅硬的軀幹竹子獲得了和樹比肩站立的資格能夠快速佔領制高點,獲得充足的陽光蘇軾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農村老話說門前不栽竹,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何解?
    竹子這種植物其實會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因為這東西四季青綠,讓人看著就莫名心情好。但是,農村卻有老話說「門前不栽竹」,意思是很明顯的,就是門前儘量不栽竹子。可同時,我們還會聽到有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可以吃飯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卻不能沒有竹子。
  •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竹」自古作為一種特色文化載體,就肩負著傳承與發展歷代文化作品的重任。可以說「竹文化」是在人們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發展並逐漸興起的。因竹子特殊的生長狀態所以,內空、不易折斷、成活率高等生長特點。經常被世人比喻成美好節操,並在詩文中佔據一方沃土。
  • 農村老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這兩句農村的老話,不是自相矛盾,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一個是喜歡竹子,一個是怕竹子離家太近,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下面我詳細的說說。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代詩人蘇東坡曾經寫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出自清代鄭燮《竹石》,寫竹子的詩句很多,竹子能得到如此多的美譽,也許你也自然而然地就會喜歡竹了。我也曾經寫過一篇散文《綠竹精神贊》在萬全的植物中,我鍾情於竹,我喜愛竹子。
  • 農村老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是「門前不栽竹」?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乃是農村俗話「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與蘇東坡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間的PK。究竟哪個更有道理?一起來看。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各自是什麼意思:「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意思是寧肯不吃肉,居住的地方也要有竹子做伴。
  • 「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堅韌、挺拔、四季常青,被視為君子的象徵。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楊萬裡贊:「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詩面寫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哪裡都可以清高自立。《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唐·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 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什麼意思?農村裡面有很多的俗語,不管是小孩子還是老人都知道不少的俗語。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有的俗語蘊含著很多的「道理」,教會人們為人處世,而有的俗語則是說天氣的。
  • 啟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啟功大師的「啟體」書法可謂名滿天下,同樣他筆下的竹子也充滿清雅的書卷之氣,並有自作詩一首:喜氣寫蘭怒寫竹,叢蘭葉嫩竹枝長。漫誇心似沾泥絮,喜怒看來兩未忘。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
  • 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講的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出處是來源於蘇軾,原文: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i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句話要講的意思,是生活中寧願沒有肉可吃,也不能讓家中沒了
  • 農村俗話丨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
    農村俗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有矛盾嗎?農村老話雖然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放在不一樣的場合使用,就不矛盾了。表面看起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這兩句話互相矛盾,但透徹的理解它,卻不矛盾。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蘇軾竹子作為園藝的搭配,是很多園藝師設計庭院的時候都會用到的素材。烘乾烤制之後的竹子可作為院牆進行分割區域。竹子製作的景觀水系。園林小景觀,用竹子作為欄杆,為藤蔓植物攀爬提供附著點。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種哪個品種的竹子當圍牆好呢?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是最好的園林或圍牆植物,如果住宅四周有竹林,碧綠青翠,清幽秀麗,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受。那麼,種哪個品種的竹子可以當圍牆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2、種植在圍牆上,可以與水竹等不同顏色的竹子混合種植,色彩絢爛,甚為好看。3、紫竹既可以做藥材(治療被狗抓咬傷、風溼病等,特別是它的根和葉,有利於消腫止血等),又具有食用價值,可以加強機體免疫力、開胃、補充蛋白質,讓消化得更快等。
  • 愛竹狂魔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子,自古以來就是氣節的象徵。著名文人蘇東坡還曾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來讚美竹子的高潔之氣。如今,片片竹林雖罕見,但與竹有關的綠植,卻悄然潛入了千萬家。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為何如此愛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說起竹子,它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又與梅、松合稱為歲寒三友。竹懷古致,有高格,文人心頭之愛。中國文人愛竹成性,甚至到了「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地步。
  •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百姓卻說門前不栽竹,誰說的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是農村俗語,而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詩中的一句話,我給大家貼出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由此可見,竹子是高雅的象徵,是提高人們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世上最美的竹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 農村老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門前不栽竹,這有矛盾嗎?
    比如有句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人們的理解是寧可吃飯時沒有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沒有竹子。意思是不管門前還是院裡,栽點竹子很重要,也很美觀。但同時,還有一句話叫「門前不栽竹」。這就讓人納悶了,究竟是栽還是不栽?為啥會有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