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與竹

2020-12-18 新民晚報

竹子存在於百姓的樸素生活,與吃喝拉撒干係密切。竹子中也不缺貴族,優雅天成,承載自然的韻味。

朋友幾年前送我一盆紫竹,今年抽出三顆筍芽,很快便拔出竹節。紫竹剛剛拔出嫩竿,呈綠色,慢慢長高,顏色逐漸轉深,最後紫到發黑。簡直就是墨竹。

想起北京有一處地名,曰「紫竹苑」。很詩意。記得有支廣泛傳播於吳語區的傳統小調叫「紫竹調」,經歷代藝人傳唱,不斷修改潤色,各地的《紫竹調》都加入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節的處理上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皆有濃厚之吳風。歡愉而好聽,有種雲淡風輕之感。紫竹與綠竹,顏色上發生變化,綠葉配紫竿,最適宜入畫。

竹子存在於百姓的樸素生活,與吃喝拉撒難脫干係。記憶中,家裡打油鹽醬醋,提一隻竹籃子,是奶奶的手工。很禁用,總也不壞,摔都摔不爛。竹碗竹筷竹飯鏟,夏日納涼時的竹躺椅竹床竹矮腳凳,雲南那邊的竹塔竹樓竹橋。還有什麼不能「竹」?

在我看來,用竹子精雕細琢,最具創意者要數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以一截竹筒製作花插,至今收藏在大阪藤田美術館。館內還有一件寶貝——元伯做的船形花插,也是一段竹子。這樣的花插插花,最符合茶道精神。樸素,意境頓生。竹子越用越潤,越好看,表面的顏色與光澤,隨歲月遊走,無聲無息中發生細微變化。人與竹耳鬢廝磨,塵世之喧囂隱遁,願時光靜好,現世安穩。

竹子到底有多少種?不清楚。可盆栽養殖的很多,龜背竹富貴竹羅漢竹佛肚竹觀音竹四方竹,無可詳述。我最喜歡「斑竹」,亦分多種。常見有鳳眼、梅簏、紅湘妃,俗稱「三大美人」。最動人非「蠟地紫花」湘妃竹莫屬。明清伊始,特別是民國時期,據說湘妃竹與足金等價——一把正宗的湘妃竹扇骨,可賣出幾十萬天價。想到那句「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濃鬱浪漫值千金,字裡行間,隱藏太多文學重墨。

我奶奶大字不識,不懂茶,枉論聞香品茗,卻常常喜歡剪一枝兩枝竹葉,插進空酒瓶。父親抿嘴偷笑,奶奶來一句,「花襲人,沒幾天紅,這個好哩。省得節外生枝!」

說起湘妃竹,讓人想到「瀟湘妃子」林黛玉。纖巧婀娜,弱柳扶風,不與群芳為伍,永遠清秀質樸。其實是種病態。它的美是受了真菌感染,慢慢生出斑斑點點。古人的意象往往令人詫異,翻看《博物志》——「舜二夫人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揮竹,竹盡斑。」於是有了湘妃竹。紅湘妃黑湘妃,前者之好,讓人一見鍾情,再難忘。湘妃竹之優雅,靠養。主人隨身攜帶,不時拿出來摩挲摩挲,像玩玉耍瓷,有「換骨奪胎」之說。時光更久,湘妃竹骨子裡之自然韻味,渾然天成。

紅湘妃是竹中貴族,少有大材,上好的紅湘妃罕見。我那天看電視,鏡頭中一個清代湘妃竹鎮紙,竟拍出幾十萬的天價。就那麼一片竹子!?(王瑢)

相關焦點

  • 寧化治平:畲鄉筍竹香
    周邊千餘名群眾齊聚於此,感受畲鄉筍竹香,領略竹海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賞竹竿舞】治平畲族鄉地處寧化西南部,是三明市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全鄉現有世居雷、藍、鍾三姓畲族992戶4265人,佔總人口的33.4%,其中9個村為民族村,有35個自然村村民全部為畲族。治平是毛竹之鄉,素有「竹筍之鄉、生態之鄉」之美譽。
  • 建甌:「竹子之鄉」奔向「筍竹之城」
    改革開放40年來,建甌不再固步於以賣原料為主的「竹子之鄉」,而是全力打造集筍竹加工、交易展示、信息交流、竹業科研、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新興「中國筍竹城」。隨著近年來一系列「高、大、上」的全國性、國際性的筍竹產業項目在建甌落地生根,建甌筍竹資源優勢正轉化為經濟優勢、品牌優勢,「竹子之鄉」奔向「筍竹之城」。
  • 中國筍竹城建甌:科技助推筍竹產業 興農富民
    過去,建甌的毛竹由於林密度稀,毛竹(筍、竹材)產量低,竹林經濟效益低下。為改善竹林結構,增加竹筍和竹材產量,提高毛竹林的經濟效益,林振清決定從推廣竹林豐產培育技術入手。  1989年,從福建林學院教師崗位調到建甌竹類科學研究所的林振清,開始從事竹業科研與竹業技術推廣工作。
  • 助筍成竹 法護花開
    2020年12月8日下午,「助筍成竹法護花開 反校園霸凌普法員培訓」項目負責人、合肥市廬陽區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程潔老師帶領的團隊:團中央「助筍成竹 法護花開 反校園霸凌普法員」應邀走進合肥市太湖路小學,為六年級四個班的同學開展了預防校園霸凌的宣教活動。
  • 小竹 筍(小山筍)的剝殼方法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提住尖尖的頭部,像繞線那樣將筍的尖頭繞在食指上,然後左手捏著捏部以食指為圓心,沿順時針方向旋轉。讓殼不斷地繞緊在食指上,直至筍殼脫落。把剝過一遍的筍轉至另一邊(轉180度),用同樣的方法將剩餘的筍殼去除。一般剝一根也就十秒鐘左右。對於會的人來說,真是說起來難,做起來的容易。剝完之後可能殘留一些嫩葉或嫩牙,都是可以食用的,可去可不去。
  • 《任之堂跟診日記4》聚沙成塔|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
    《任之堂跟診日記4》聚沙成塔|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 《任之堂跟診日記4》中令湖主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句話:「筍因落籜方成竹,魚為奔波始化龍」。(籜[tuò]:竹筍外層一片一片的殼)這句話來自《增廣賢文》,但是其中蘊含著無盡的深意。
  • 養竹必備《方竹養植寶典》
    同時:方竹筍肉厚質脆、味道鮮美被譽為「竹筍之冠」,是極好的筍用竹過去,都是採用傳統的成竹分根移栽方式種植方竹不僅成本高、勞動強度大還嚴重製約了方竹基地建設的速度和規模移植後走鞭慢要使方竹林能在4~7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並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九陰真經】第五式::管理方竹的經營主要以採筍為主
  • 「百筍宴」展示美麗「竹文化」
    4月26日,廚師在準備與筍有關的特色菜餚。當日,「美麗竹鄉,幸福味道」——2018杭州市臨安區「好家風百筍宴」暨中國臨安竹文化節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弘揚竹文化,傳承好家風,打造中國竹筍美食之都」。
  • 筍的種類多樣,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鮮過八珍」之筍背後的故事
    但你恐怕不知道,筍的巔峰美味,可不止是一盤油燜筍這麼簡單。早在3000年前,人們就開始食筍,關於筍的美味,各有所好;筍的種類,也多種多樣。拜倒在筍鮮味下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接下來,讓我們開啟一場以筍為主角的美味盛宴。
  • 安徽省竹產業發展規劃
    在挖筍期施尿素作筍穴肥。小徑竹筍材兩用林豐產技術與用材林培育技術措施基本相同,只是在挖筍和留筍養竹有所不同:筍材兩用林除了在出筍高峰期留養母竹10500~15000株,整個出筍期都可以挖筍。保持竹齡:筍材兩用林應保持四度竹;合理疏育竹、定量留養,提高出筍:對立冬前萌發的冬筍全部挖去並穴內施肥,冬至至清明前的出筍疏挖大半,清明穀雨留筍50%,未期筍則全部挖去,保留新竹筍竹兩用林
  • 「百筍宴」展示美麗竹鄉「竹文化」
    ↑這是「百筍宴」活動現場展示的與筍有關的特色菜餚(4月26日攝)。; 4月26日,「美麗竹鄉,幸福味道」——2018杭州市臨安區「好家風百筍宴」暨中國臨安竹文化節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弘揚竹文化,傳承好家風,打造中國竹筍美食之都」。
  • 東錢湖百筍宴 筍的一百餘種做法你知道嗎?
    品筍宴,百味競鮮城楊禮堂。鄉村盛會很是火爆,編竹籃、跳竹舞,讀經典、練瑜咖,唱甬劇、奏鼓樂……這一系列的賞心悅事,都在開幕式後一一呈現。到了正午,筍燜雞、雙筍蝦仁、春筍溜魚片……數道與筍相關的珍饈擺滿桌頭,惹人垂涎。
  • 筍因落籜方成竹; 魚為奔波始化龍 ——2019小語國培總結
    筍因落籜方成竹; 魚為奔波始化龍——2019小語國培總結邯鄲市涉縣龍虎鄉中心校 劉桔紅「筍因落籜方成竹
  • 助筍成竹 法護花開——團中央反校園霸凌普法員走進太湖路小學宣傳...
    中華志願者網安徽訊2020年12月8日下午,「助筍成竹法護花開 反校園霸凌普法員培訓」項目負責人、合肥市廬陽區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程潔老師帶領團中央「助筍成竹 法護花開 反校園霸凌」普法團隊應邀走進合肥市太湖路小學,為六年級四個班的同學開展預防校園霸凌宣教活動
  • 鞭筍:宜興方言裡的戧芽筍
    鞭筍也叫竹邊筍,是竹的地下莖。宜興山裡人稱之為戧芽筍,這個戧含有野蠻生長、逆生長的意思。我向山裡朋友詢問戧芽筍的寫法,他發來圖片說,橫著長的,長熗柄似的,可以叫槍芽筍。各位看官,你家鄉的鞭筍有怎樣有趣的俗稱?綠皮小南瓜裹上鹹蛋黃外衣很誘人,鞭筍炒毛豆子味道鮮美。這是宜興菜餚的創新做法,鞭筍是宜興美食的重要食材。
  • 四川與竹
    竹林靜啼青竹筍,深處不見惟聞聲(董志宇 攝)   筍,是四川人餐桌上常見的山珍  在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著稱的川菜體系中   筍的運用幾乎無處不在:   油燜春筍、幹煸冬筍、臘肉炒筍   竹筍炒肉、酸辣筍丁、竹筍燉排骨   就連家家都有的泡菜罈子裡
  • 旅遊途中住在安吉枕溪民宿,去戶外挖竹筍,體驗竹的文化
    躺在枕溪民宿的床上,窗外白茫茫一片,猶如林海雪原,竹梢上壓著薄薄的霜凍,仍覆蓋不了翠竹勃勃生機。梅根竹子下部都有一條竹鞭,順著竹鞭伸展的方向,筍就生長在竹鞭伸展的地方。如果有露水滴下,就看得更清楚,露水滴落的地方就是筍出土的地方。
  • 浙江江山發現野生方竹 屬於新竹類
    方竹黃井偉說,這片竹林面積約20平方米,共有600餘株。「竹林生長茂盛,竹體普遍粗壯健康,竹林裡還有今年新生長的幼竹,十分罕見。」據老農介紹,裡山寺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有寺時就有方竹了,繁衍至今至少也有百年以上。
  • 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
    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花木君整理我國古人稱竹有「剛、義、柔、忠」四德,凝聚了中華民族堅貞、謙虛、曠遠、高達的文化心理,反映了我們民族性格。幾千,竹很自然地被文人雅士當作遣懷寄興的媒介,愛竹、賞竹、慕竹、詠竹、頌竹、畫竹、刻竹的名人佳話絕。古代以竹伴居成風,用於名人的字、號更是不計其數。
  • 安吉「天下第一素食百筍宴」,是以「筍」為食材的200多道菜式
    安吉的竹子以大毛竹為主,依山傍水,竹連山,山連竹,滿目蒼翠,是一副層層疊疊的竹畫長卷。安吉,刻骨銘心地記著老祖宗的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安吉人做足了「竹」的文章。「中國竹鄉」、「第一生態縣」「最美鄉村」的美譽早已名揚中外。在這裡竹子幾乎全身是寶。當春風解凍,萬物復甦,竹林裡就萌發了「雨後春筍」,它們在清新的泥土裡被拔出來,奉獻給人類的餐桌,成了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