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五十裡,修竹半其間」。這是明朝甘元鼎筆下的安吉,最美竹鄉。連白巖松也曾讚譽:可能在不了解安吉的情況下就已經愛上了安吉。安吉竹鄉主要是以大竹海為軸心向四面輻射的,所以這裡就有了「中國大竹海」之稱。安吉的竹子以大毛竹為主,依山傍水,竹連山,山連竹,滿目蒼翠,是一副層層疊疊的竹畫長卷。安吉,刻骨銘心地記著老祖宗的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安吉人做足了「竹」的文章。「中國竹鄉」、「第一生態縣」「最美鄉村」的美譽早已名揚中外。在這裡竹子幾乎全身是寶。當春風解凍,萬物復甦,竹林裡就萌發了「雨後春筍」,它們在清新的泥土裡被拔出來,奉獻給人類的餐桌,成了美味佳餚。
當然作為每個吃貨的秉性都帶著貪婪的業障,每到一地不去尋麼當地美食小吃,就跟沒來過一樣。到安吉吃什麼?筍呀!竹筍,在南方基本有兩種,一種就是這種毛竹生長出來的筍,它在冬天時就是冬筍,冬筍在冬天沒有被挖掉到了春天就變成了竹筍在當地稱之為毛筍,毛筍長大後就成為竹子。
竹鄉安吉就地取材,形成了以筍為主要原料的特色菜。其實筍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筍的脂肪和澱粉含量很少,是一種低脂肪、低糖、低熱量的食材,同時由於筍中含有豐富「刮油」作用的纖維素,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發酵、助消化和促進排洩等功效,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視作生活的佳品。
杭州人做筍,喜歡換著花樣,煎炒煨燉,百般佳妙。大概是骨子裡有種清淡平和,超脫世俗的文雅,杭幫菜裡的筍,不會叫別的味道喧賓奪主,看重的是一個「鮮」字。既然在這初春五月 那就來安吉嘗嘗「鮮」。
作為竹鄉,用筍烹飪美味佳餚基本是每個本地人家中常菜。百筍宴作為浙江安吉傳統的特色名宴,它可不是把一百個筍放在一起做一份菜,而是吸取了千百年來安吉當地人燒筍的經驗,運用現代烹飪手藝運用現代烹飪手藝,即炒、蒸、熘、煮、煎、爆、燜、燴等多種方式,或只用竹筍烹製,或輔以各種葷素原料配合成菜烹飪出以「筍」為食材的200多道菜式。醃篤鮮、芥末河蝦筍、腐衣筍乾卷等200多道筍菜,有熱菜也有冷盤。其營養價值也被烹調行家譽為「天下第一素食」。
曾經百筍宴的創始人曹位均先生就帶著他的筍菜菜譜登上了央視,這位72歲的老爺子是安吉廚藝江湖的大佬,在1990年開始就記錄各種筍菜,然後不斷進行創新和加工。現在的安吉竹筍宴已有160餘款菜餚。有幸在這春筍萌芽時節品嘗這場非同尋常的百筍宴。精美的擺盤視覺上帶來的美感比未嘗及美味來得更直接。因是百筍宴,每道菜都是各式各樣的筍主輔相間而成。筍具有極強的包容性,不論作為主材還是與其他食材相配,都能表現出獨特的滋味。
除了安吉,大概是吃不到這麼豐滿的筍菜席面了。愛竹食筍如今是安吉人的生活方式,是從小到大的記憶。這種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山珍是安吉人得以傲嬌的寶藏。竹子在我們的文化中被賦予了一種氣節,這是它最高的文化形象。有這樣一群人,因為安吉的筍,創造出一道又一道令人意猶未盡的菜餚,每一道都是用心的作品,每一道都有家的味道。不過「冬筍雖美味,採挖勿過渡」,因為來年春天這些竹根是要生長春筍的。遵循自然的法則,才能享受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