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家素食館百年不衰 佛教高僧茗山長老親為素菜起名

2020-12-24 騰訊網

綠柳居菜館始建於民國初年,因座落於秦淮河畔綠柳之中,故名「綠柳居」,以經營正宗素菜和精美清真佳饌聞名遐邇。

民國年間,崇尚素食的孫中山先生,及注重美容的宋氏姐妹,經常光顧綠柳居,國民黨軍政要員,蔣介石、白崇禧、孔祥熙等人均為綠柳居常客,不過這些也導致解放後,綠柳居在南京一度銷聲匿跡。

1963年,綠柳居由秦淮河畔移址至南京市太平南路,並邀烹飪名廚陳炳鈺領銜掌勺,經營正宗素菜至今。

綠柳全素宴的名菜。

發財羅漢齋

相傳,古時候有一寺廟方丈曾派遣18名和尚外出化緣,眾人歸來時都各自帶回一樣果蔬,有蓮子、紅棗、香菇、木耳等。於是,老方丈命人將這18種原料放在一起燴成了一大鍋,當眾和尚看到這道色澤鮮亮,五彩斑斕的雜燴菜時,均不忍下箸,紛紛圍觀,故名曰:羅漢觀齋。

製法:根據季節變化,選取西蘭花、西紅柿、口蘑、筍、木耳、香菇、紅棗、蓮子、板慄等18種蔬菜原料,切成大小一樣的丁,入鍋用熱水加熱燙至半熟,去處蔬菜的異味,撈出瀝乾後,另起鍋放入素高湯中燴制,加入調味料淋上芡汁,噴上麻油即可。

點評:口感豐富,色澤亮麗。

雙味長江刀

每逢江南桃紅柳綠之時,正是刀魚肉嫩味美之際,綠柳居的傳統名菜「素刀魚」以豆腐皮、土豆為主料,輔以魚筍絲,紅綠辣椒絲精製而成,不僅色澤誘人且外形和口味均與真刀魚不相上下,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食客也能一享長江三鮮的美味。此菜餚獲「中國名菜」金獎稱號。

幹切素火腿

此菜是用精製豆腐皮卷扎後在香滷中浸泡用文火煮燉而成。民國時期,蔣介石、宋美齡一次在眾人陪同下到綠柳居用餐,隨從向蔣宋二人推薦這道菜,蔣介石品嘗後點點頭說:「味道不錯,就像我們浙江金華的火腿。」素火腿由此得名。此菜餚獲「中國名點」稱號。

秘汁大鮑魚

此菜是綠柳居的傳統葷名素菜的代表作之一,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宴請香港客人,請綠柳居的廚師為他設計一桌檔次高的素筵,這道菜就是這桌素筵的主菜,宴會後趙樸初對它讚不絕口,其營養價值不輸真鮑魚。

宮廷酥脆鱔

《金陵野史》中記載:榮國府宴中,賈母信佛,不能吃葷食、王熙鳳為了討好賈母,命廚房想辦法出花樣,有記載的就有「茄夾」和「仿鱔」,原材料其實就是香菇,很考驗廚師的刀工。

雲霧藏經卷

這道菜是用海苔裹著豆腐皮絲、香菇絲、胡蘿蔔絲等精緻而成、營養豐富、口感爽滑。1997年,佛教協會茗山長老品嘗這道菜餚時說:此菜讓我想起了藏經樓內的經書,就叫「捲軸藏經」吧,故名。

製法:將豆腐皮、胡蘿蔔、金針菇切成絲,將豆腐皮下油鍋煎炸,瀝乾油後,放入切好的胡蘿蔔絲和金針菇絲加入調味料,炒製成餡心。取一張燒海苔,將餡心捲入,用麵粉糊封口,改到切成1.5寸長左右的段,將海苔段炸至成熟,淋上調好味的芡汁即可。

點評:酥脆芳香,營養豐富。

白果滑雞丁

銀杏雞丁最早是一道寺廟菜。南朝梁武帝蕭衍,信奉佛教早晚到寺院禮佛,講演佛經。一生多數以素食為主,「雞丁」其實是經御廚和民間多次改良的油麵筋,銀杏具清談止咳、溫肺益氣,定喘的功效,改善心腦血管之循環,降低膽固醇、改善高血壓等症狀。綠柳居在創建初期就將這道菜餚重新發掘整理出來。

素菜包

製法:將麵粉加入溫水製成麵團,擀成原皮。漿青菜燙熱切碎,加入香菇、黃花菜、木耳等製成餡心,將餡心包入麵皮中捏成包子的形狀,上蒸鍋蒸熟。

點評:麵皮鬆軟,青菜餡心碧綠,回味香甜。

素什錦

製法:選取時令的黃花菜、筍、黃豆芽、胡蘿蔔、香菇、木耳等10種以上的蔬菜,切成絲,根據原料本身的質地分別下下鍋炒製成熟,燴制拌勻,淋上麻油即可。

點評:營養豐富,清爽可口。

來源:新餐飲講習所、《map城市指南》

感恩轉發

相關焦點

  • 漫談佛教素食習俗
    佛教宣傳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力戒殺生。由於教規教義的緣故,佛教徒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素食,民間俗稱「吃齋」,「素」是潔白、粗略之義,素食就是不雜魚肉滋味的食物。佛教許多經文中列有反對飲酒、吃肉、吃五辛(蔥、蒜、韭、興渠、薤)的條文。
  • 「綠柳」依依 「素」冠金陵——南京首家素食老字號品牌的前世與今生
    風雨變遷,綠柳居素菜館幾經易名,更了地址,換了主廚,卻在百年歷史中,吸收中華素食文化真諦,匯集各派素食烹製精華,形成集宮廷、寺廟、民間素食及精美清真家饌於一體的餐飲品牌「老字號」。
  • 棲霞寺法宗長老百歲壽誕 海內外高僧出席恭賀
    法宗長老為50名兒童合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馬江洲) 4月17日上午,南京棲霞古寺舉辦法宗長老期頤壽誕,江蘇佛教協會副會長,南京佛教協會會長隆相大和尚率兩序大眾向長老賀壽, 此外,江蘇尼眾佛學院、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全體師僧、法宗長老故鄉之親人以及好友也參加了本次活動。 為恭賀法宗長老百歲壽誕,送賀禮賀聯的高僧大德有:臺灣善導寺住持了中長老;香港鹿野苑超塵長老;香港觀宗寺住持宏明大和尚;香港東蓮覺苑住持僧徹大和尚;新加坡雙林寺住持惟儼大和尚。
  • 南京素菜館悄然興起 目前已達20家最貴人均消費200元
    南京有句俗話叫「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吃些羊肉、雞湯滋補過寒冬。可是記者發現最近一些素菜館生意卻紅火了起來。不少人吃素是出於健康原因,現在不少年輕人也開始認可這種新式生活方式。素食館在餐飲競爭激烈的南京情況如何呢?
  • 順德素食館「雨後春筍」,順德廚藝添色
    近日,又一家連鎖式的素食館在北滘新城開業,而接下來的這周,該餐館旗下另一家連鎖店又將進駐北滘碧江。  順德城市網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素食館在順德出現,平均每個鎮街都有為數不少的素食館。有素食館負責人表示,素食的盛行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覺得素食為養生帶來幫助。
  • 惟賢長老:佛教對中國素食傳統的深遠影響
    近代高僧如太虛、虛雲、弘一、印光諸法師,都是身體力行的茹素者。其中虛雲法師禪功很高,活到120歲。他平生愛護生物,在廣東曹溪講禪時,有老虎皈依、受戒的傳說。弘一法師的弟子豐子愷,曾有《護生畫集》印行,宣傳素食和戒殺放生,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 佛教素食有兩大種類 你更喜歡哪一種?
    編者按:大家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一大特色就是素食文化。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及當代高僧大德也對漢傳佛教僧侶也要求「僧衣、獨身、素食」,將素食文化定格為漢傳佛教僧侶的基本行為標準之一。寺院裡嚴格要求素食,連蛋類也不會在齋堂裡出現。叢林裡專門設置了「典座」一職,專司僧人素食的營養調理與搭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仿葷素食」也出現在了餐桌上。太倉同覺寺方丈曙提法師做客《師父來了》時,談到仿葷素食的問題。
  • 資金不夠人手緊張 這家免費的公益素食館遇困擾
    吉妮 攝和溫州其他的素食館不同,位於市區全坊巷的「荷合素菜館」免費對外開放,無論你是流浪人員、保安、環衛工人,還是上班族或經過的路人,都能在這裡用餐。該素食館開張兩年多,卻面臨著人員缺乏、資金緊張等問題。昨天,該素食館負責人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支援。
  • 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佛教徒不一定要素食。譬如西藏、日本、泰國等佛教國家,囿於當地的風俗習慣及地理環境,有很多人並非素食者。然而素食合乎儒家的仁愛和佛教的慈悲,所以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師也有素食的。中國佛教倡導素食是為了實踐慈悲的精神,信仰之後,能吃齋茹素是最好的,倘因家庭或工作上無法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日,或六齋日吃素,或平日只食肉邊菜、三淨肉亦可。
  • 南京素食小店天天爆滿 都市人掀起吃素熱
    在餐廳的自選菜區域,有青椒土豆絲、白菜燉粉條、小炒豆腐、油燜茄子等,全都是素菜。主食則有米飯、麵條、饅頭等。「我們這裡是自助餐,每人只要10塊錢,隨便挑選,但要保證拿走的菜得吃完。」店員焦金枝說。焦金枝告訴記者,店老闆是素食主義者,所以開了這家素食館,目前基本上是虧本的,但老闆不在乎,希望給素食愛好者提供吃飯的地方,也賺足了人氣。
  • 解密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三、素食者可以吃蛋嗎?吃蛋是否殺生,素食者可否吃蛋?此有二種說法:一說現代的飼雞產的蛋,並未受精,不能孵小雞,因此可以吃;一說佛教戒律中有一條譏嫌戒,是為避人譏嫌。若吃雞蛋時,逢人便要解釋,為避譏嫌,因此乾脆不吃。其實吃與不吃並不是很嚴重,只不過說明一個人持戒嚴不嚴謹、清淨不清淨而已。
  • 超過100家素菜館,什麼激發了上海素食風潮?
    素食還被正式劃分為三種類別,分別是「宮廷素食」、「佛教素食」與「民間素食」。儘管在菜品上有所不同,但究其烹飪手法還是有大量相似之處。《素食說略》為清薛寶辰,記述了清朝末年比較流行的一百七十餘款素食的製作方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資源的愈發豐富,這些傳統素食漸漸成為了一種小眾的飲食方式,默默在城市之中為小部分食客們服務著。
  • 還在為胖發愁?「素菜之王」——功德林上海素食館放開吃不會胖
    現在的女性都是以瘦為美,不少人還為了減肥節食,甚至有的人不吃飯以達到減肥目的。今日小編就要告訴你一個好地方,讓你能夠大吃一頓,又不容易長胖。它就是功德林上海素食館。功德林的素菜以淮揚風味為基礎,兼容了釋菜及民間素菜的精華,結合了北方人的口味,確立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張洪山,功德林的廚師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曾說過「現在素食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有些貴的素菜館,走高級西餐路線,擺盤精緻、秀色可餐,但一個人300元還不一定能吃飽,這樣的事情『功德林』不會做。」
  • 吃素的最高境界,這家創意素食將素菜做出肉味來
    今日宜吃素,平時吃慣了大魚大肉,不如來點素食調劑一下,清清腸。臺南三杯猴菇,孜然風味串,這家開了十年的老牌素食富德林將素菜做出肉味來,可謂是吃素的最高境界。菩提,自在,這家富德林很佛系,讓人不自覺的靜下心來。
  • 素食文化:千年美食百世傳承 略說中國素菜文化
    歷史淵源中國素菜的歷史可追溯到西漢時期。相傳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為素菜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豆腐不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也是素食中的優質蛋白。因此,豆腐的發明不僅大大豐富了素菜的內涵,而且在營養學方面使素食主義有了更加強有力的說服力。
  • 棲霞古寺百歲法宗長老登座親傳臨濟宗法卷
    ,現場鐘鼓齊鳴,諸佛生歡喜,龍天降禎祥,在兩千多賓客、信眾的見證下,棲霞古寺百歲長老上法下宗禪師,授予南京定林寺心融智定、清涼寺理海智峰、清涼寺理圓智證、弘覺寺開封智揚、海安護國古寺果定智通、南京金光禪寺道生智成、徐州茱萸寺法榮智盛等禪人為臨濟宗第四十九世法子。
  •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圓寂:出家不代表不理塵俗事
    覺光長老從1939年到港弘法,曾出席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籤署儀式,並擔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曾長期致力於爭取佛教在香港地區的合法地位,並爭取到佛誕生日為香港公眾假期。覺光長老以香港為基地弘揚佛法,每事都親力親為,以世界和平為願景,致力於國際間推廣佛教。       1970年代,覺光長老便聯同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孔教等五教領袖,組成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每年舉行會議及活動,關心社會議題。覺光長老生前對香港公共事務有諸多言論,他認為出家人剃度成僧,並不代表從此不理塵俗事。
  • 覺光長老的十大功德與十則開示
  • 開一家素食館 源於母親的心願
    這是一家為了母親而開的素食館。一年前,陳海波和姐姐,以及哥哥弟弟一起,把老家的房子改為一家素食館,取名「徳星樓」。他說,開素食館是75歲的母親劉玉輝的心願。近日,記者來到徳星樓,採訪了陳海波與劉玉輝,了解這家素食館的創辦故事。童年之味青蒿的清香和南瓜的甘甜陳海波小時候,他的父親身體不太好,母親劉玉輝很早就成了家中主心骨。
  • 中日佛教高僧聯合舉辦法事 為地震受災民眾祈福
    8月25日,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中日兩國佛教交流源遠流長,近年來,佛教交流在兩國民間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佛教協會前任會長趙樸初長老曾經提出「黃金紐帶」的理念,中日兩國佛教界秉承這一精神,交流日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