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2021-02-23 天天學佛平臺
























































本文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一、素食的意義為何?

   世間上的生物,都要靠飲食來維持生命,就是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也需要陽光、空氣、水土作為營養,才能存在。

   有的生物是肉食,有的是素食。獅虎熊豹屬於肉食,牛羊馬象屬於草食,人介於肉食、草食之間。中國古代就有慈悲護生的思想,儒家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佛教為了愍護眾生,倡導不斷大悲種,包含了素食的精神意義。但佛教的流傳,以人為本,因應各地風俗,對飲食並沒有強烈的要求。

   今日素食漸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在印度,鐵路餐廳皆以素食為主;在美國,有的鄉鎮不準葷食進入。這些國家不是以宗教的立場,而是站在人道、健康的觀點倡導素食。

   1.培養慈悲。

   2.有益健康。

   3.比較衛生。

   4.維護生態。

   5.增加耐力。

   6.促進和平。

二、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佛教徒不一定要素食。譬如西藏、日本、泰國等佛教國家,囿於當地的風俗習慣及地理環境,有很多人並非素食者。然而素食合乎儒家的仁愛和佛教的慈悲,所以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師也有素食的。中國佛教倡導素食是為了實踐慈悲的精神,信仰之後,能吃齋茹素是最好的,倘因家庭或工作上無法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日,或六齋日吃素,或平日只食肉邊菜、三淨肉亦可。

三、素食者可以吃蛋嗎?

   吃蛋是否殺生,素食者可否吃蛋?此有二種說法:一說現代的飼雞產的蛋,並未受精,不能孵小雞,因此可以吃;一說佛教戒律中有一條譏嫌戒,是為避人譏嫌。若吃雞蛋時,逢人便要解釋,為避譏嫌,因此乾脆不吃。其實吃與不吃並不是很嚴重,只不過說明一個人持戒嚴不嚴謹、清淨不清淨而已。西藏佛教的喇嘛吃牛肉、羊肉,南傳、日本的僧人也吃魚肉,對某些人而言,吃未受精的雞蛋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因此,對於認為可以吃的人,我們不必批評他人犯戒;主張不可以吃的人,也毋須刻意自我標榜,或渲染讚美。

四、寺院道場為什麼不食用五辛?

   五辛是味濁之食,寺院道場裡所以不吃五辛的原因,乃五辛氣味渾濁,且易令人生起亢奮、不淨之想。佛教講清心寡欲,尤其道場是香花素果、清淨莊嚴之地,為免擾亂大眾修行,所以不吃五辛。

五、吃植物是殺生嗎?

   殺害動物是斷其命根,動物顯現出來的是心理反應的恐懼,是一種情識活動;摘食植物之後,可以再播撒種子,延續生命,植物所表現的是物理現象,二者不同。

六、不如法的素食觀念有那些?

   素食的意義,在培養慈悲與柔和的性格,因此正確的素食觀念,是素食者必須具備的。一般常見不如法的素食觀念有:不願與葷食者同桌共餐,不肯食用別人所給予的蛋糕、餅乾,排斥使用煮過葷食的鍋盤,造成他人的難堪、不便。甚至有人批評素菜製成雞鴨魚蝦的形狀,殊不知這是為接引初機者吃素,漸離肉食,不造殺業的方便之門。

七、為什麼有的素菜要做成雞鴨魚蝦的形狀?

   素菜做成雞鴨魚蝦的形狀,對於有心素食者而言是一種方便,一方面是為了藉此逐漸適應素食的習慣,另一方面,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素雞、素鴨等可以代替葷食,滿足一般家庭祭品必求豐盛的心態。然而對於修行人而言,素食的精神主要在於培養慈悲心,因此,為了避免遭人譏嫌,製作的形象及味道不宜太像,以免失去素食的意義。

八、日本、藏傳諸佛教國家為什麼不素食?

   佛世時的出家弟子因應當時的風俗習慣、氣候變化,過的是託缽的飲食生活,他們沒有任何飲食方面的禁忌,也不揀選託缽的對象。今日日本、西藏、泰國等南傳諸佛教國家仍恪守佛世時的古風,信徒供養什麼,就吃什麼。這是日本、藏傳、南傳諸佛教國家所以主張不吃素食的原因。

九、長期素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

   古代的高僧大德長期吃素,不但耐力充足、毅力堅強,而且還十分高壽。

   現在許多外國人也吃素,一切生活正常,並不影響工作。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界早已極力提倡減少肉食,因為肉食容易造成血管內積聚太多的脂肪與膽固醇,導致血管硬化和阻塞的病症,而素食則有益清除體內的毒素。因此,吃素不僅不會營養不良,反而有益健康。

   至於有些吃素的人顯得瘦弱、體力不支的樣子,主要是對素食的觀念不正確,或因烹調不當,或因飲食不均,或因生活作息不當所致,並非長期素食所引起。


至誠感恩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感恩頂禮三寶佛法僧摩訶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訶薩!

在此, 我祈願,今生今世所有眾生都能聽聞佛法,離苦得樂!

如果您是佛子,請給更多的人看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自己和家人積福!

願天下所有眾生離苦得樂!!

相關焦點

  • 解密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佛教為了愍護眾生,倡導不斷大悲種,包含了素食的精神意義。但佛教的流傳,以人為本,因應各地風俗,對飲食並沒有強烈的要求。今日素食漸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在印度,鐵路餐廳皆以素食為主;在美國,有的鄉鎮不準葷食進入。這些國家不是以宗教的立場,而是站在人道、健康的觀點倡導素食。總而言之,素食有下列六點意義:1.培養慈悲。2.有益健康。
  •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一般人經常會將佛教與素食劃上等號。對於學佛是否一定要吃素的疑問,大師開示:「學佛不一定要吃素,但是吃素確實比較接近道德,也可增加慈悲心、柔軟心、耐力。」並表示:「素食是一種生活習慣,吃素的重點並不在於吃菜或吃肉,擁有『素心』,心能清淨、慈悲才是最重要。」    很多人對素食及素食者充滿好奇,也很想嘗試吃素,但是不知如何入門。大師特別針對一般人對素食的疑問作了詳盡的解答,內容包括:為什麼要吃素?為何素食者不能吃動物,卻可以吃植物?素食者可以食用五辛、雞蛋、牛奶嗎?何謂清淨素食?素食有什麼好處?對素雞、素鴨的看法?
  • 漫談佛教素食習俗
    《拾德玉府》專注和田玉10年,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我國後,1000多年來,其素食習俗深入民心,並對我國民間的飲食習俗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佛教宣傳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力戒殺生。由於教規教義的緣故,佛教徒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素食,民間俗稱「吃齋」,「素」是潔白、粗略之義,素食就是不雜魚肉滋味的食物。佛教許多經文中列有反對飲酒、吃肉、吃五辛(蔥、蒜、韭、興渠、薤)的條文。
  • 素食文化:論壇臺北閉幕 展現臺灣素食文化_佛教_鳳凰網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式在臺北舉行,臺灣各佛教教團與逾五百間寺廟共襄盛舉,展現教內高度的團結與重視。世界佛教論壇臺灣地區執行長覺培法師表示,這是佛教界一大盛事,各方面準備已經進入倒數階段。為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主辦方在飲食方面研究出一套具臺灣特色的菜譜,藉此展現臺灣素食文化「軟實力」。
  • 素食文化:無盡悲心永恆大愛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觀
    中國人向來最講究吃的藝術,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餚,身體卻依然是百病叢生;有人雖是粗茶淡飯,反而身體健康長壽,因此本文將從佛教的觀點,對素食做一番探討。就佛門而言,尊重生命是素食的一個重要觀念。大自然的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個體,任意傷生害命,或是砍伐山林,浪費資源,都是與尊重生命嚴重違背的行為。
  • 惟賢長老:佛教對中國素食傳統的深遠影響
    佛教與素食(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慈悲是學佛的根本,此根本一斷,即不能發菩提心,也不能證得佛果,可見戒殺和素食,在佛教教義中的重要。 三、素食之風在中國 我在上面談到,素食不只是佛教提倡的,從古到今的哲學家、科學家、人道主義者,許多人都主張素食。而在佛教,根據其教義和修行方法,極力宣傳戒殺吃素,有其獨特的精神,為廣大群眾所崇拜。
  • 佛教飲食符號:素食與齋戒,漫談唐代佛教文化中的特殊元素
    在如今我們的日常飲食中,素食的比例是相對比較少的,人們往往將素食當作一種飲食的調劑,偶爾才會去專門的素食餐廳中嘗試一次。然而,在唐代時,素食是許多普通百姓日常飲食中的一種常態。之所以如此,與佛教在唐代的巨大影響是分不開的。唐代的人們,無論是最高的統治者皇帝,還是普通的百姓,都常常食用素食和進行齋戒。
  • 中國大乘佛教僧人提倡素食的由來
    中國大乘佛教提倡素食的由來往往有人一旦說自己吃素,馬上就會讓人聯想到是不是信佛了,究其原因是人們對素食概念的混淆造成的。確切的講素食是對五穀雜糧的泛稱,中國古時的方士餐風飲露,中醫治病都提倡素食。而素齋才是遠離葷腥的漢地佛教飲食傳統,它與素食的根本不同在於其中還有五辛的忌諱,五辛即:蔥、韭菜、大蒜,小蒜(一種類似韭菜的野生蒜,根莖均可食)、興渠(此物只有印度有,中國並無)。佛經中記載食用五辛的人常為龍天護法所嫌棄,會遠避之。出家人吃齋在佛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早期的佛教僧人三衣一缽,不起爐灶,以託缽乞食為生,別人布施什麼就接受什麼,所以只能隨緣。
  • 佛教素食有兩大種類 你更喜歡哪一種?
    編者按:大家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一大特色就是素食文化。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及當代高僧大德也對漢傳佛教僧侶也要求「僧衣、獨身、素食」,將素食文化定格為漢傳佛教僧侶的基本行為標準之一。寺院裡嚴格要求素食,連蛋類也不會在齋堂裡出現。叢林裡專門設置了「典座」一職,專司僧人素食的營養調理與搭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仿葷素食」也出現在了餐桌上。太倉同覺寺方丈曙提法師做客《師父來了》時,談到仿葷素食的問題。
  • 素食文化:佛教的素食觀對於改善生態的巨大價值
    佛教素食觀的生態價值佛教素食觀對生物多樣性和資源保護的價值1、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佛教認為,眾生平等、眾生皆可成佛,動物有靈性和善良的感知,要得到保護;眾生在六道輪迴,眼前所見的眾生有可能是人死後轉生而來,動物是我們的親友,是有關係的,何忍將它宰殺烹煮?
  • 素食文化航母啟程: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20日,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戰略合作籤字儀式在北京舉行。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航者,在佛教傳媒及素食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對素食文化的普及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 學佛必須素食嗎,古今僧人的素食有何區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僧人必須素食的話題開始在坊間流傳。對於素食與學佛的關係,你肯定也有很多疑問,這篇文章就來談談「吃素」這個話題。學佛必須吃素嗎?儘管素食文化由來已久,但直到清朝末年,才出現了一本系統記載素食食譜,兼具論述素食觀念的書籍。此書是由宣統時期的翰林院侍讀薛寶辰所撰寫,書名《素食說略》。
  • 素食團體吃素和佛教的吃素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把這種吃素也等同於佛教裡面的講的吃素。其實這樣的理解有點片面了。很多剛剛接觸佛教的人經常問我,為什麼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的部分僧人可以吃肉,而漢傳佛教卻不允許吃肉?問這些問題的人實在是不理解吃素的含義。
  • 素食助人延年益壽 素食不為人知的九大好處-美食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吃素食有哪些好處  素食的好處1:延年益壽  經常吃素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根據營養學家研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長命。巴基斯坦北部的渾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都是原始的素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令人稱羨。佛教的僧人也因素食而享高壽。
  • 在一座城,和一群人,做一件事——且看杭州素食文化節九大亮點!
    一座城市,能不能把素食文化弘揚好,首先要尋根,如果歷史上本身素食文化豐富,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那弘揚素食文化就是一種對優良傳統的繼承,這是順理成章的。而杭州,恰恰如此。佛教鼎盛時期,西湖山水之間有300多家寺院的晨鐘暮鼓,還有隨之星羅密布的寺廟素齋、民間素食店。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人們覺得在杭州舉辦素食文化節乃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這座城,素食文化是有傳承的。
  • 印把雞肉列為素食 哪些食物屬於素食
    至於這位議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提議,還不知道其中原因,但是這樣的提議被大家認為是荒謬的,印度是一個佛教國家,很多人信佛崇尚素食,在佛教裡對素食有嚴格的要求,那我們也來了解一下哪些食物是素食?  蛋奶素食:  這種對素食的定義有了寬鬆,依然不能吃任何的動物肉,但是可以吃雞蛋或者喝牛奶。
  • 重慶一素食館誠聘素食廚師
    重慶一素食館誠聘素食廚師 2010年07月19日 10:13:00 地藏緣論壇 點擊:0次 末學代一位師兄所發:有位學佛師兄準備在重慶渝北兩路西南政法大學附近開一家素食館
  • 廣州大佛寺首家高檔素食自助餐廳開業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國堅)開光活動儀式在大佛寺普覺樓負一樓素食自助餐廳舉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國堅)(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國堅)鳳凰網佛教通訊員李國堅廣州訊:2018年2月13日,由廣州市大佛寺主辦的廣州首家高檔素食自助餐館隆重開業。
  • 素食新說:古代素食含義 為何初一、十五要吃素
    「素食」在中國古代的含義並不等於「不吃肉」。漢語「素」字本義是指白色、乾淨和質樸。有專家作過考證,素食在中國古代有三種含義:一是指蔬食,此義與我們現代意義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種瓜果植物,與現代意義上的天然純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區別只是現代人已很難吃上他們理念中的「天然純素食」;第三指無功而食祿,那已是社會學領域中的事,與本文之旨無關。
  • 素食地圖:臺北街頭素食小吃味美價廉
    編者按:鳳凰網華人佛教新版上線之際,素食欄目開通「素食地圖」網友來稿,歡迎網友和我們一起來做吃貨大偵探,共同展開菜館美味大搜羅,每月評選的優秀來稿將會獲得我們送出的精美小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