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各大高校會在五六月份提前公布夏令營通知,要參加夏令營,根據招生簡章報名並提交材料,經過主辦方審核通過後,方能被錄取為參營人員,現在夏令營的時間一般為2—3天左右,在此期間,學校對營員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查與評定,也有專門的筆試或面試。
最後根據營員的各項考核結果,決定是否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當然,也有一些學校可能不會直接告知錄取結果,而是給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該加分可累計入九月份的研究生推免成績或者考研成績。
其中,關於夏令營申請材料的具體內容,高校之間雖有部分出入,但基本都涵蓋了以下五項:學分績及排名;外語相關證書;專家推薦信;獲獎證書;科研成果。
一般說來,能夠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大部分是能夠獲得本校推免資格的,所以學分結排名都處於前列。外語證書一般要求英語六級,有些學生為了證明外語水平,也會參加託福或者雅思考試。同時,專家推薦信及各類獲獎證書大體都有,差異不會過於懸殊。考慮到這些,很多有志於夏令營推免的學生會考慮如何在科研成果上有所突破,琢磨怎樣「弄" 好論文。
我了解到一些學弟學妹們,或因對科研論文撰寫無所知而垂頭喪氣,或由於誤解夏令營要求,粗製濫造論文,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寫出一篇好的論文也不是那麼難。
首先,在論文的靈感上,課堂上老師提出的理論爭議點和時事熱點,都可以給我們啟發。例如老師在課上提出的問題或者講解的案例,也許就會成為我們一篇論文的靈感來源。同時現在發生的疫情、國際政治經濟熱點等,都可以為撰寫論文提供靈感。
選題技巧並非無跡可尋。通常可挑選熱門話題,能夠反映目前制度中存在的某些問題進行研究。我建議,選題不要太小眾,因為在查找資料和實地調研中會出現困難,缺少實踐支撐的論文在內容上會顯空洞。例如,我之前在進行大創時,在選擇新話題中出現了資料不足的問題,這個時候就可以結合相似案例或者利用原理去推導。
寫論文時,會感覺自己積累的知識還是挺匱乏的,很多時候不知道怎樣用學術語言去表達,修改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挺幼稚的,但這也恰恰說明了自己正在提高。要把論文寫好,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例如下載知網上的相關論文學習借鑑,也可以利用圖書館的各種書籍,還有就是向老師們請教。
本科生撰寫論文的另一大難題是文章寫不長。確實,本科階段要從一個角度深挖相當困難,相對而言,多角度的同時有所側重會讓文章內容更加全面。我們可以先從概念入手,然後從歷史、邏輯、實踐等角度思考,分析合理性與合法性,可接受性和可預測性等等,儘可能地去全面思考。
在這裡分享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寫作模式:先大概形成觀點,再去查找資料,然後比較不同觀點的差異,最後反思自己的觀點是否成熟。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寫論文是要注意文章格式的具體要求,用專業語言去表達,忌口語化;要注意文章結構,整體邏輯論證很重要,在自圓其說的基礎上創新。
論文的寫作就像一項大的工程,需要購買原材料,需要設計好圖紙。「原材科」 相當於我們所能檢索到的文獻資料,在研究某個問題時我們需要先看看別人對此問題持有什麼樣的觀點,他們通過思考獲致了怎樣的結論,他們的結論是否合理,是否還有值得完善和補充的地方, 諸如此類工作,我統稱為文獻梳理工作,文獻梳理工作屬於提前準備工作,但必不可少,而且應扎紮實實地完成。
「圖紙」相當於寫作提綱,提綱是論文的重要枝幹,它起著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結構的作用。在寫論文之前需要我們擬出基本的寫作框架,包括一級標題二級標題等,提綱擬成後, 成文就相對容易了,再結合具體的思考將各個部分進行完蓋。提綱確保了論文寫作的層次性和邏輯性。
在我們完成了一篇文章初稿後,切不可急於投稿,應反覆打磨文章,大到文章標題摘要結論小到注釋引用、遣詞造句、標點符號,都不可馬虎,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改出來的,當初稿寫成後,往往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時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先把初稿擱一擱,待腦子冷靜下來再去修改。
或者將稿件交給其他的學長學姐修改,傾聽不同的聲音,修改的過程,也是不斷得升文章學術性規範性和可讀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術規範,若是引用別人的觀點不加注釋,或者斷章取義,歪曲別人的觀點,看似方便了自己,實際上為日後投稿埋下了一個個「地雷」。修改的過程也考驗著我們對文章的排版能力,簡潔得當的排版脫令人賞心悅目。
論文的選題、寫作、修改,是一個較長的周期,可能會持續一兩個月,發表的話也得兩三個月時間,如果學弟學妹想要在夏令營前發表,就要提前做好規劃,安排好時間。最後如果沒有發表出來也沒關係,論文的作用就是錦上添花,只要收到錄用通知或者當做參營論文效果也是一樣的。
最後,當你對科研真正熱愛到骨子裡的時候,在任何過程中,你都能感受到自我價值實現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