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小學「霸凌事件」引關注 聽聽各方說法

2020-12-20 環球網

北京市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引關注 校方稱該事件構不成「霸凌」 有人稱不要對「校園霸凌」過度解讀,降低入刑年齡,不利於保護未成年人

對於孩子的保護怎樣才算適度和最佳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李肖肖

記者王喬琪訾利利

近日,北京市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在網上被傳得沸沸揚揚。校方昨天終於發聲,稱這件事情構不成「霸凌」。

「校園霸凌」有沒有明確的界限和定義?對於孩子的保護,怎樣才是適度和最佳的?

熱點

北京市中關村二小

稱該事件構不成「霸凌」

2016年12月,一北京家長爆料,就讀於中關村二小的兒子被同學扔廁所垃圾筐,尿和擦過屎的紙撒了孩子一身。

隨後,家長在網上發文,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12月13日凌晨,北京市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了為何學校「聲明」之後沒有發聲:「為了保護孩子,我們不希望家長矛盾升級,這件事情上,一個孩子受到了傷害,另兩個孩子也同樣受到了傷害。」

同時,楊剛表示,通過學校掌握的信息和情況,這件事情構不成「霸凌」。

因此,學校無法認同家長提出的「讓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等訴求。「我們與家長無法協調的關鍵在於對事件的定性。對方一直要求定性為『霸凌』,我們無法滿足家長的這個訴求。」

在鄭州市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庭長劉文琳看來,「校園霸凌」或者說是「校園欺凌」,法律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標準,一般觸及犯罪的,最終上到法庭上的,就屬於校園暴力了。

也有人說,「霸凌」是一方對固定另一方長期的、持續的欺凌。劉文琳說,在她看來,更多是指某個孩子行為比較霸道,發生行為的人是固定的,對象可能不是固定的。

親歷

被脫光上衣拍照

傷害真的很難忘記

說起校園暴力,王琳(化名)的媽媽感觸頗深,「事情已經過去5年,我仍忘不了,對我女兒傷害太深了。」

王琳12歲時與同校高年級女生發生了口角,上體育課期間,她被兩個女生拖到學校操場的樹林裡毆打。

「她倆讓我女兒跪在地上道歉,女兒不願意,她們就把孩子衣服扒了,還用手機拍下了照片,威脅她不能告訴老師、家長,否則就把照片放在網上。」王琳媽媽說。

王琳不敢告訴家人,直到她開始拒絕上學、晚上總是做噩夢,家人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隨後,王媽媽帶著王琳報了警。由於都是未成年人,最後警察也只對打人的兩個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學校也開除了涉事的兩名學生。

馬曉斌是中學資深班主任,在他來看,初中階段的校園暴力事件比其他階段的要多。「高中學校管得嚴,學生過了青春期,身上叛逆、戾氣少了。」

「不過,學生之間的摩擦、打架也是有的。」馬曉斌說,他會先了解情況。該校的《校風校紀「八條禁令」》規定,校園暴力事件包括:1.拉幫結派,敲詐勒索,以強凌弱;2.打架鬥毆;3.惡性頂撞、辱罵老師等。根據具體的情節,作如下處理:1.停課三天,記記過處分;2.停課五天,記留校觀察處分;3.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事件主要責任人可直接勸退。

聲音

不要對「校園霸凌」過度解讀

劉文琳長期接觸未成年人案件,平時致力於未成年人法律的科普和進校園推廣。在她看來,這個事有「過度解讀」之嫌。

她認為,對於校園欺凌現象,社會、學校等都要負起責任,但是最需要負責的是家長。

一般來說,實施「霸凌」的孩子,往往背後沒有一個正常的、溫暖的家庭。

有些不負責任的家長,把孩子教育交給了學校和社會,孩子在身心發育過程中缺少人關心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霸凌」這個渠道,固定在學生中的地位身份。

「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或者是家庭中有暴力的時候,才會對同齡人實施這種行為。」

「很多時候,一個問題孩子,可能會傷害到一個正常家庭的孩子。所以說,每個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對這個社會負責。」劉文琳說。

觀點

降低入刑年齡不利於保護未成年人

現在有些觀點提出降低入刑年齡,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我國的法律是不是對未成年人太過寬容了,讓一些孩子無所顧忌?有些孩子的行為雖然很嚴重,但因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最終還是批評教育完事。真的需要降低入刑年齡嗎?

劉文琳說,個人觀點並不贊成降低入刑年齡。

「很多人認為國外類似事件處理得比較重,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國外主要是少年司法制度比較完善,他們的未成年人實際上得到的有效保護更多,如德國的《未成年人福利法》。很多國家把犯罪年齡定在十四歲、十六歲,與我國差異不大,一些發達國家更側重對罪錯少年的保護。」

劉文琳認為,真正應該做的是,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同時要強化家庭和監護人的責任以及注意對未成年人法律意識的培養。

律師

學校沒盡到及時發現欺凌並監管的責任

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李華陽律師說,同學之間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例如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都可以認為是欺凌。

他說,今年4月28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學校應當積極做好預防,及時調查、發現校園欺凌事件,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

而在本次事件中,該校並沒有及時發現欺凌事件,在家長反映情況後也沒有積極處置、不夠重視,有失職的嫌疑。

根據國務院的通知要求,學校作為教育機構,也是未成年人在校期間的臨時監護人,應當盡到積極引導預防、嚴肅處理的職責。

相關焦點

  • 日本校園霸凌引關注,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在日本,校園霸凌是沉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2018年度校園霸凌問題報告,2018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超過54萬件,平均每一萬名未成年學生中,就有409起校園霸凌事件。讓我們通過一位個人信息需要被保護的受害者A君的經歷,一起來關注一下日本的校園霸凌問題。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2019年,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揭開了校園霸凌事件的惡劣性質,引發了全民對於校園霸凌的關注與討論。2020年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百度發布了《加強知識科普,讓孩子遠離侵害——2020世界兒童日搜索大數據》報告。
  •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一周年
    http://file.caixin.com/images/jnr_logo.jpg【紀念日】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一周年 2016年11月24日,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二小學,兩個同班同學欺負了明明。
  • 來聽聽孩子們的感受,他們眼中的「霸凌」或許與大人不同|科通社
    分享獲25元知識紅包中關村二小風波引關注,學校並未認定「霸凌」,但爭議遠未平息。中小學生們感受與大人有何不同?如何才能釐清「霸凌」定義?而事件一切後續的發展似乎都圍繞著「霸凌」二字,那麼孩子們眼中的「霸凌」是什麼樣的?他們又會如何應對「霸凌」?在一次學生活動中,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記者對三名來自北京的學生以及三名來自山東的學生進行了隨機採訪。北京科技報:你們都聽說過前段時間關於中關村二小學生的「霸凌」事件嗎?★學生(6名全部):聽說過。
  • 日本校園霸凌引關注 需多方聯手保護「少年的你」
    央視網消息:在日本,校園霸凌是沉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根據日本 文部科學省 發布的2018年度校園霸凌問題報告,2018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超過54萬件,平均每一萬名未成年學生中,就有409起校園霸凌事件。
  • 日本校園霸凌事件數量創新高
    新華社東京10月23日電(記者姜俏梅)日本文部科學省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19財政年度在日本全國公立及私立的小學、初中、高中等學校被認定為校園霸凌的事件高達61萬多起,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根據這一名為「問題行為及不去上學」的調查,從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日本中小學發生的校園霸凌共計61.2496萬起,比上一財年增加6.8563萬起。其中,造成重大身心創傷的校園霸凌有723起,同比增加20%。2019財年,在小學發生的霸凌事件共計48.4545萬起,比上一財年增加5.8701萬起。2019財年,發生過霸凌行為的學校佔上述學校總數的82.6%。
  • 霸凌事件不斷 盤點那些年曾被霸凌過的明星
    近日,北京一所中學的男學生在廁所被人強迫吃糞便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關注,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可能很多人會感覺到:最近幾年好像霸凌事件特別多。其實「霸凌」這個詞是個舶來品,是英文bully的音譯,bully的中文意思是:倚強凌弱、仗勢欺人。
  • 美國「校園霸凌」現象引關注 華裔學生常被欺負
    近日,隨著案件細節的披露,有關「校園霸凌」的話題引發了全美的關注與激烈討論。4月12日,美國《世界日報》刊登系列報導,揭露校園霸凌現狀。其中,不乏華裔學生遭欺凌的案例。  移民、少數族裔學生常受欺負  去年秋天,從愛爾蘭移民來美的普林斯,因為在學校兩度短暫地與兩個高年級男孩交往,惹惱了一些心懷妒忌的女同學。
  • 如何處理校園霸凌事件,這些雷區你踩過嗎?
    儘管公眾早已對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見怪不怪了,但發生在北京延慶二中的這起欺凌殘疾學生事件,還是激起了網民廣泛關注和義憤。
  • 校園霸凌事件頻出誰之過?那些被霸凌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校園霸凌屢見不鮮,屢禁不止。本該是最天真、最青春的年紀,在書香滿園的校園,學習,積極向上。可是當一件件觸目驚心的霸凌事件被暴出時,我們甚至都不敢相信,這些未曾被殘酷社會浸染過的天真面孔,怎會做出如此惡劣行徑? 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嗎?我們常見的霸凌事件,大多發生在初高中,青春叛逆期。
  • 校園霸凌事件重演,一名孩子當場暴斃,網友:活該!
    校園欺凌事件一直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很多家長老師都覺得,這就是學生之間的小打小鬧,可是他們沒想到,被霸凌者長期忍受著精神折磨和肉體踐踏,這些即使是成年人都很難接受,更別說是孩子了就在河南就發生了一起霸凌事件的「命案」不過死的不是被霸凌的孩子,而是帶頭欺負別人的孩子
  • 蒙頭毆打、用刀具劃、磚塊砸,是什麼讓霸凌事件惡劣到如此地步
    近日,網絡曝光一起惡性霸凌事件,手段殘忍,性質惡劣,令人髮指。陝西大荔縣官池鎮石槽中心小學一名6年級學生小明(化名)近半年的時間遭遇了噩夢般的欺凌,被蒙頭毆打,潑冷水、刀具劃、磚塊砸,連被子上都是血跡。因為害怕,一直沒有告訴家人,獨自忍受,要不是哥哥發現,這個噩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醒。
  • 北京市政協委員關注校園霸凌:明確法律界定
    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讓「校園霸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就如何向校園霸凌事件說NO,也在今年的本市「兩會」上成為部分委員關注的話題,大家紛紛支招,為避免這類事件發生「開藥方」。「校園霸凌需要一個清晰的界定,學校、社會、家長都要有所作為。」市政協委員、延慶區第四中學教學副校長徐紅梅表示。
  • 為什麼校園霸凌中,好學生很少會成為「目標」?聽聽老師怎麼說
    學校應該是一個安靜祥和、充滿快樂的地方,但是,近幾年學校卻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霸凌問題。雖然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不希望學校霸凌事件的發生,但是它卻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相信大家也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校園霸凌事件,甚至很多家長的孩子就是霸凌事件中被霸凌的孩子。
  • AOA霸凌事件,金雪炫新劇遭韓國網友攻擊,稱不配演警察!
    權珉娥粉絲請求警察徹查「AOA霸凌事件」!金雪炫新劇引韓網爭議:不想看旁觀者演警察! 繼權珉娥發文控訴申智珉、金雪炫和FNC娛樂代表韓成浩之後,她的粉絲站出來再次發聲,希望警方出面徹查此事,想要了解更多韓娛韓流明星愛豆最新動態資訊,不妨點擊上方關注一下吧!
  • 美"科倫拜校園事件", 令美國成世界上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最好國家!他們是怎樣做到?(附紀錄片)
    最近,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事件引起了廣泛的圍觀,尤其是中小學家長群體更是極度關注。
  • 幼兒園餵藥事件引關注 兒童用藥須家長知情同意
    幼兒園餵藥事件引關注 兒童用藥須家長知情同意   「西安幼兒園餵藥事件」被媒體披露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進行網絡數據調研發現,24%的網友認為應當「加強幼兒園兒童安全保護」。  對此,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師鄭倫認為,學前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外部監管機制,主管部門除了要對孩子安全環境經常性地檢查之外,也要建立諸如進藥審批制的制度,加強對幼兒園使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情況的監管。
  • 中國媽媽親歷加國小學校園霸凌:孩子一周內在學校被打兩次!
    最近,我的孩子經歷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校園霸凌,而我也平生第一次以母親的角色與校方就此類性質的事件進行溝通。幸運的是,校方的態度積極而主動,溝通的過程順利而愉快,對事件的處理結果還算圓滿。這件事情讓我感受到加拿大社會及教育界對於校園霸凌事件的高度重視和成熟認知,也逐漸了解到其為應對校園霸凌現象所制定的一系列預防及處理流程。我的兒子於2016年9月升入加拿大渥太華市一所公立小學就讀一年級。剛開學不久,孩子就提到班上新來了一個很頑皮的男同學A。
  • 關於校園霸凌,有話想說……
    因為在律所工作,社會新聞、熱點關注的比較多,長此以往,對於很多時間總有些敏感。近日,校園霸凌進入了我的視線。相較於校園霸凌這一現象來說,可能我們對於校園霸凌的界限並不清晰。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七歲女童眼睛被同學塞入幾十張紙片,視力受損嚴重,母親接近崩潰,引發網友熱議。大家都在說:「這麼小的孩子就這麼大獸性。」,「學校為什麼不管?」「家長為什麼隔了那麼久才發現?」云云,而學校對於此事件說法是「承認是有此類現象並表示七八歲的小孩沒有惡意,就是在一起玩。」
  • 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對校園霸凌說不!
    口語補、空間補,和孩子討論為何說出要殺人這句話時,建議可預先和孩子說等會要聽聽為什麼,換言之;就是給孩子思考等待的空間,不要急於馬上要孩子說出原因,等待是調整雙方情緒的良方。視覺圖像佳,美麗舒服的環境讓孩子有安全感,要談此事件,建議選擇在公園等環境美麗平靜的地方,平緩的情緒是吐露心事的最佳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