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媽語:
繪本專題又來啦,上一期我們聊了開啟親子閱讀最重要的5個準備,群裡的媽媽們都反饋收穫不小,還積極的提出了很多問題。為此小璇老師在文末特別增加了家長互動小課堂的內容,歡迎大家多多參與互動啊!
或許很多家長會說,讀繪本有什麼難的,照著文字讀就行。其實繪本的閱讀要點、閱讀技巧、閱讀方式和閱讀延伸等等還是大有學問的,小璇老師後續會在出發吧肥皂公眾號定期做乾貨分享,一起期待吧!
繪本中的小秘密
親子閱讀,閱讀的是繪本,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繪本。繪本一般由封面、封底、書脊、蝴蝶頁、書名頁、內頁幾部分構成。
繪本封面的文字信息有三個,書名、作者名以及出版社,這三個信息一般也會出現在書脊上,親子閱讀之前,請一定把這三個信息用手點讀給孩子聽,敲黑板,這很重要!
這個小細節,可以讓孩子逐漸建立起對某位作者和出版社的偏好,可以幫助他們對即將閱讀的繪本留下最初印象,特別是對「漢字」的印象。當孩子帶著對書名的疑問聽你讀下去,慢慢就會了解故事內容和書名之間的聯繫,幾次閱讀之後,Ta會在某一次選書時指著封面對你說:「媽媽我要聽《月亮的味道》!」這或許不代表Ta已經認識漢字,但一定會為Ta後期的識字悄悄奠定堅實的基礎。
說到識字,父母們也不要過於著急,孩子的視覺印象和認知需要大量時間。除了封面之外,儘量不要將繪本書等同於識字書,將內頁文字也一一指讀,那樣會扼殺掉孩子對於圖畫的興趣,也會扼殺掉孩子最初的想像力。
目前圖書市場上的封面圖案,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封面與封底圖案相對獨立,一類是封面和封底是一整個圖案。
繪本封底的文字信息比較多,一般是推薦人及推薦語錄、繪本內容的主題概括,和角落位置的條形碼與定價。
蝴蝶頁,繪本封面打開之後的前兩頁和封底之前的兩頁,因為形狀對稱狀似蝴蝶,所以叫做「蝴蝶頁」。大部分繪本的前、後蝴蝶頁內容一樣,是與繪本內容相關的圖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也會凝結在這兩頁。
書名頁一般在蝴蝶頁之後的右側頁,顧名思義,會有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講完封面、蝴蝶頁之後,再明確的讀一下書名頁,會再次加深孩子對書名的印象。
內頁,是繪本的主要內容,主要由繪圖和文字組成,繪圖為主,文字為輔,大篇幅的圖案繪製,可能只有寥寥數語,但每一個字都是國內外繪本大師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感悟;甚至有的繪本一個字都沒有隻有圖案,也叫做「無字書」,我們後期會做特別文章和大家共同探討。
小璇老師為了方便大家能快速get到繪本閱讀要點,簡單編輯了一首兒歌,希望能夠幫到各位:
親子閱讀不要怕,小璇老師有辦法;
閱讀之前要平靜,封面信息要指讀,
書名作者出版署,全部講到不要忘;
蝴蝶頁,很美麗,帶著問題看下去;
故事開始爸媽忙,演完老虎扮小羊,
故事講完不要慌,封底還有秘密藏!
了解了繪本的構成,我們再看家裡的繪本,是不是會覺得親子閱讀的準備更充分、心裡更有底啦。乾貨分享就到這裡,今天我們舉範例來講講親子閱讀中的繪本應該怎麼「讀」。
繪本小課堂-月亮的味道
本期出鏡嘉賓是《月亮的味道》,此繪本屬於情感故事類,適讀年齡2—8歲,作者:麥克·格雷涅茨,1955年生于波蘭,1996年以《月亮的味道》獲得日本繪本獎,現居日本專門進行繪本創作,被家長們熟知的《彩虹色的花》也出自麥克·格雷涅茨之手。
很多人會忽略書的封面,往往拿起一本書直接翻看內頁,但封面其實是作者傾注心血最多的位置,也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的第一步,相比色彩搭配,排版可以說是封面的精華。
狹小的底部空間裡,只有一隻長頸鹿的小腦袋,因為長頸鹿最明顯的特徵是脖子很長,作者通過長頸鹿的頭部和月亮之間的位置與空間對比,悄悄地在告訴孩子,月亮距離我們非常非常遙遠。
這本帶有滿滿童趣的書,講的是一群小動物很想嘗嘗月亮的味道,於是想方設法、互幫互助,最後終於成功嘗到月亮味道的故事。
故事的畫面非常簡潔,只有深夜的野外和出場角色,看似簡單的畫面卻深藏了很多人生哲理,比如每當到了夜裡,小動物們都想要嘗一嘗月亮的味道,最後卻只有小海龜下定了決心去做;比如小海龜因為太小夠不到月亮,但它甘心做大家的墊腳石,幫助別的小動物;比如每次增加一個動物,月亮也會往上跳一次,雖然總是吃不到,但小動物們依然努力沒有放棄;再比如小老鼠體格最小,也正是這個特點,才能夠爬過所有動物最後幫大家吃到了月亮……
此處敲黑板!爸爸媽媽們請注意!以上這些道理不要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隨意發問,也不要主動和孩子提起,繪本故事是一粒種子,它經由你們的聲音種到孩子心裡去,至於這粒種子會發出什麼樣的芽,開出什麼樣的花,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感受,父母不著急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理解,會直接關係到孩子在成長中是否擁有自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變身小動物-聲音有技巧
下面我將繪本中實操性最強的「動物聲音模仿技巧」,與大家分享。
本書一共出現了9種動物10個角色,建議將旁白和月亮作為同一個聲音出現,因為這個故事的基調是溫暖與力量,尤其睡前閱讀時,旁白更適合以柔和的聲音出現。
第一隻是最有好奇心的小海龜,海龜動作慢吞吞,聲音也要往慢靠攏,但它依然是一隻「小」海龜,所以動物寶寶的稚嫩聲線不能少;
第二隻是大象,大象體型巨大,聲音也要透露出力量的龐大與沉悶;
第三隻長頸鹿,因為脖子很長,所以模仿它時要像從高處往下說話,家長們可以低頭和自己的腳說話嘗試這種感覺;
第四隻斑馬,斑馬體態居中,先賦予它一個性格,開朗或者沉穩,家長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聲音更好駕馭;
第五隻是獅子,獅子和大象都是大型動物,但兩者聲音有明顯區別。大象是因為自身體型原因造成的寬厚聲線,而獅子,生而為王,雄渾張狂,模仿它的聲音一定要帶有森林王者的自信,甚至可以加上手部的動作強調,尤其是男寶家長,模仿同時用肯定的眼神注視孩子,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認可與肯定;
第六隻是狐狸,狐狸的聲音尖細,大部分故事裡的狐狸都是自作聰明、油滑狡詐的化身,而在《月亮的味道》裡,這些標籤都沒有出現,狐狸就只是一隻願意幫助大家的狐狸,所以用正常的女聲慢速即可;
第七隻是猴子,猴子動作靈活,它的聲音選擇輕快、調皮,或者熱情都可以;
第八隻是為大家帶來月亮的味道的小老鼠,沒有臺詞,但建議家長讀到分吃月亮時,拿起孩子的手,在說到的每一隻動物身上輕輕點一下,「分享」這一個概念的啟蒙,順勢就萌發在這個瞬間。
最後一個小動物是水裡的小魚,它的臺詞很特別,它認為月亮就在水裡,呆萌不解的聲音相信爸爸媽媽們都不會陌生,模仿起來肯定如魚得水。
關於動物聲音的模仿,以上技巧不止適用於該繪本,大家也可以舉一反三,用到其它動物角色的繪本故事中。比如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李歐·李奧尼經典繪本系列、《好餓的毛毛蟲》、《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等等,如果你的書架裡沒有這些書也不需要著急,只要是動物角色的,都可以嘗試用這些模仿技巧為孩子讀書。
小魚的話雖然呆萌好玩,但也指出了一個自然現象——倒影,月亮怎麼會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可以吃嗎?還有什麼樣的影子?讀完繪本,我們就可以挖掘它的延伸活動了:水中倒影、牆上投影、圓月亮怎麼樣變成彎月亮,是不是可以用食物代替月亮去表示呢……單單一個月亮,就可以玩出十多種創意,期待家長們的精彩嘗試哦!
最後一定不要忘記展示封底:被小動物們團結協作吃掉了一大半的月亮。月食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暫時還無法理解的天文現象,但是作者麥克·格雷涅茨,卻能用一個溫暖有趣的故事,給孩子們帶來天文知識啟蒙。這,就是繪本的力量。
聽完繪本的孩子,雖然我不建議大家主動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但是正確的引導式思考是要有的,如果是小齡寶寶,讀完繪本可以直接玩延伸遊戲;如果是大齡孩子,可以問問他們,你還記得故事裡出現了哪幾隻小動物嗎?小動物們用什麼辦法去嘗月亮呢?你也想嘗嘗月亮的味道嗎,那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這些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既鍛鍊了孩子的專注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最重要的是對孩子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封存了與爸爸媽媽一起共讀時的溫暖回憶。書有了溫度,孩子的小小人生也有了溫度。
家長互動小課堂
上一篇文章發出後,獲得了出發吧肥皂讀者們的大力支持,感謝每一位用心的讀者。有很多媽媽提出了疑問,今天開始,每期文章都會增加「家長互動小課堂」,用以解答媽媽們的疑問,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Q1:讀者旺多媽媽提問,小璇老師,我們家娃現在22個月了,自己睡前和睡醒後會主動看書,但就是自己隨便翻,不太聽我講呢。
Q2:讀者思思&樂樂媽媽提問,閱讀是孩子一生最有意義的事。我家有對龍鳳胎,現在剛滿一周歲,請問小璇老師,選擇什麼類型的繪本閱讀合適?在親子閱讀的時候,除了環境,還有什麼注意事項?
A:不到兩歲的寶寶睡前睡後就能有閱讀行為,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媽媽要繼續幫他保持下去,為這個媽媽點讚哦!
隨便翻與孩子的年齡特徵有很大關係,兩歲寶寶好奇心重、好動,專注力在10—15分鐘時間,建議這個階段家長不要對寶寶有過高的要求,找到合適的方法慢慢引導,將孩子的專注力時間逐步提高。「翻」說明孩子喜歡動手,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洞洞書、翻翻書等立體繪本,這類繪本特點,本身就能與孩子互動,書身上製作了非常多的小機關與特殊材質,睡醒後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起來,在玩的過程中釋放孩子動手的生理需求,提高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延長孩子「讀」繪本的時間,增加孩子下次閱讀的興趣。
睡前,建議媽媽可以選擇光線聲音適宜的環境,為孩子低聲朗讀故事情感類繪本,畫面不一定讓孩子看到,主要是熟悉媽媽的聲音,語氣語調儘量和平時朗讀區分開來,放慢速度,降低音量,為孩子營造心理安全的睡眠氛圍。也希望這個年齡段寶寶的父母們,都能多多關注孩子本身,針對孩子性格與特點,慢慢摸索,找到孩子喜歡的閱讀方式和閱讀時間,不要強硬介入,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文章所有圖片及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同意轉載,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