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學習或考試中有時會出現這種現象,一些很容易的題目,答案就在嘴邊盤旋,但就是寫不出來,也就是考試中突然忘了。迎面碰見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感覺特別熟悉,但就是想不起來;考場上,一個問題明明記得很熟,就是答不上來;跟別人聊天,說起一個地方,明明經常光顧,就是說不出來。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這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經歷,主要是因為在回憶信息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的遺忘,是一種短暫的記憶性受阻。這種感覺與徹底遺忘是不同的。有時候你明明知道自己能想起來、應該想起來,卻偏偏在即將湧現的時候,大腦臨時斷了網。你知道它的味道或者形狀,甚至能感知到它的氣息,只是,任你怎樣檢索都查找不到想要的那個詞。心理學上稱之為「舌尖現象」(「tip-of-the-tongue」)。
認知層面下的「舌尖現象」認知心理學研究發現,記憶活動包括編碼、儲存、檢索和解碼過程。在記憶過程中,人體的大腦像電腦一樣,先將各種外界學習材料自動編成形碼、聲碼和意碼,然後,再將這三種碼分別放到大腦組織中不同的部位去儲存。當人們需要回憶時,大腦便將這三種碼分別從不同的部位檢索出,解碼後再聯結出原來的形象、名稱和意義。記憶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記憶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在檢索過程中,形、聲、意碼中某一種碼無法檢索出或三者檢索後無法聯結,記憶中的物體就會變成「缺胳膊」或「少大腿」,差這麼一點點,就形成了「舌尖現象」。
有關「舌尖現象」的發現1. 舌尖現象」的發生與年齡有關,相比年輕人,年紀大的人更容易產生「舌尖現象」。年輕人平均每星期發生「舌尖現象」的次數是0.98次,而老年人的平均次數為1.65次。
2. 負面情緒也會引發舌尖現象,當人處於壓抑的情緒時,會比處在中性情緒狀態時產生更多的「舌尖現象」。壓抑情緒越深,「舌尖現象」的狀態就越不容易緩解。
3. 大腦信息量過載,我們的大腦在一段時間內只能處理一定數量的信息,過多的刺激會降低它的處理速度。如果超過它能處理的範圍,就容易導致注意力渙散、新記憶難以鞏固等現象,從而導致「舌尖現象」的出現。
怎樣減少「舌尖現象」的發生1. 努力想一些與之相關的信息,即使與話題的關聯不是很緊密也不要緊。比如,你跟朋友在談論最新發行的電影,這時他問起這部電影中某個男主角的名字,而令你鬱悶的是,你昨天才看過這部電影,甚至記得他的名字有幾個字,可就是想不起這個名字,而且越想越想不起。這時候,要想克服這種舌尖效應,你可以試著回憶這位演員在其他電影中演出的場景和情節,以及你在看電影的時候還幹什麼了,跟誰一起看的等細節,甚至回憶一下你們談論時是誰還評論了一下這位演員。把這些信息綜合在一起,很輕鬆地就可能想起那個名字了。
2. 實驗研究表明,我們對詞語的熟悉度、使用頻率都可能影響「舌尖現象」的發生率。在平時,我們要記紮實知識,切不能讓記憶「缺胳膊」「短腿」,之後及時複習、分散複習、系統複習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
3. 將知識點看作一盤秀色可餐的美食,充分調動自己的視覺、味覺多重感官去聯想記憶,由此及彼,聯繫的線索越多,卡殼的可能性就越少。
4. 當人們處在壓抑的情緒下,可能會比處在一般的中性情緒狀態時產生更多的「舌尖現象」。當真的發生這種現象時,平復下情緒,放鬆一下心情,給大腦放個「小假」,一會兒,記憶深處的那個詞就會找到正確路徑,從你舌尖上跑出來了。
襄陽比利夫心理專業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家庭教育諮詢,情感婚姻家庭諮詢,失眠,抑鬱,強迫,焦慮等諮詢,尋求諮詢幫助是熱愛生活,追求高品質人生的表現!美麗人生從心開始,把心打開,讓愛永駐!比利夫心理諮詢與您心靈有約,旅途的終點永遠是你的內心。諮詢預約電話:15570605561
地址:襄陽市樊城區長虹路谷山大廈
A座1105室
乘車路線:13、25、26、533、534路,到樊城區政府下車。或到襄陽供電公司,步行300米左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