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際網路思維激蕩傳統出版變革
★傳統出版只有專注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集合優質內容資源,打造核心業務,才能在新的內容為王時代大有作為
★關注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確定細分領域,集中優勢資源,抓住核心需求做深做透。信息資源分得越細越有價值,信息越龐雜、越豐富,編輯的價值也就越大
★出版企業可以借鑑網際網路口碑營銷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經營核心用戶群,解決傳統營銷方式用戶轉化率低且極易流失的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與交流方式,也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網際網路讓工業進入4.0時代,讓傳統出版走向數字出版,讓媒體呈現融合趨勢,不同媒介之間的邊緣日漸模糊,並出現新媒體,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身處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出版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如何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變革傳統出版,集合優質內容資源,加快出版轉型與升級,推進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是每個出版人共同面對並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於「網際網路思維」有很多定義,但它被公認為具有以下特徵: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社會化思維、平臺思維、大數據思維、跨界思維、免費思維等。網際網路思維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它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產品、用戶、市場、營銷等整個產業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運用網際網路技術進行重新審視的一種思維方式,它與工業化時代遵從標準化、規模化的思維模式具有本質差異。當今,在世界進入數位化生活的大時代,改變思想觀念和商業理念,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傳統出版,是出版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
專注內容
做實核心競爭力
網際網路時代,出版的核心依然是內容的精益求精,內容的精耕細作始終是出版的基礎課。專注發展,就是抓住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打造核心業務。在當下,傳統出版企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妄自菲薄,只看到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忘記了自身在內容方面的深厚積累,而這些內容的積累是傳統出版的核心優勢,這種優勢是很難被其他行業所超越的。網際網路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信息過剩、冗餘的時代,它需要專業的編採人員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而只有專業機構才能有持續穩定的內容生產和集聚能力,才能夠保證內容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傳統出版只有專注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集合優質內容資源,打造核心業務,才能在新的內容為王時代大有作為。
以世界出版為例,近年來世界大型出版集團都在整合資源,減除傳統的、非主營業務,集中財力物力,著力打造核心業務。如2012年,世界第一大教育出版集團培生集團出售了旗下紙質出版時代的金字招牌企鵝出版社,買入與教育數位化相關的商業英語學習軟體公司——環球西文公司和教育服務商美國在線等IT公司,專注發展數字教育業務。近年來,國內出版機構也在不斷兼併重組,但多青睞於多元化投資與併購,主營業務並不突出或有所弱化,這種模式是否可持續值得商榷。
重視用戶
將體驗做到極致
網際網路時代,將出版的主體和載體捏合得更緊密。有人把這總結為「用戶思維」,指在價值鏈各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無論是開發一種產品,還是提供一種服務,都應該站在用戶的立場去考慮,而不是站在提供者的立場上考慮。
長期以來,傳統出版一直處於信息鏈的上遊,掌握著信息資源和傳播渠道,以專業的編輯按照自己的要求定期為讀者提供產品,確定傳播內容。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傳統出版中的3個主體即作者、出版者、讀者之間實現了更緊的聯繫,甚至是可逆的「消費需求——生產定製」的新的製作方式,它打破了傳統出版單項的、高高在上的傳播方式。作為出版者,我們應該感知這些變化,歸納這些需求,形成與用戶的良性互動,從用戶那裡獲得真正的需求輸入,並根據需求整合內容資源,打造出相應的知識產品。
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不去注意並分析這些數據信息,還沉迷在往常的「等待選題——設計生產——投入渠道——等待結果」的被動狀態,無疑將被時代遠遠地拋在後邊。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讀者對信息內容的消費日趨數位化和個性化,與此相對應,分眾化和碎片化逐漸成為用戶需求的主要趨勢,讀者關注的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獲取,而是如何從複雜的信息環境當中吸取解決問題的信息內容,並將這些信息動態重組為相應的解決方案。因此,關注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確定細分領域,集中優勢資源,抓住核心需求做深做透成為必須。信息資源分得越細越有價值,信息越龐雜、越豐富,編輯的價值也就越大。
好產品不是自以為好的,而是建立在用戶體驗之上。從用戶的角度看,優秀的產品必須是貼心的。只有站在用戶的角度開發產品,創造好的用戶體驗,讓用戶在消費過程中感受到愉悅、驚喜,體會到遠遠超乎預期的人性化服務,用戶才能被牢牢吸引,進而才能對產品和品牌理念形成情感和價值認同。如北京多看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電子書閱讀器,在電子書市場堪憂之際,「多看」專注精品數字閱讀,以專業級的版面設計、多樣化的字體和排版、精美的高清圖片、優雅的圖片繞排給讀者帶來了視覺享受,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做出了2個億的價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將數字產品的閱讀體驗做到了極致。當然,有時候好的用戶體驗並不需要高精尖的技術,如蘋果手機並沒有高端的通信技術專利,但是,賈伯斯將蘋果手機的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做到了最易用與最便捷,從而一舉改變了手機的操作方式,創造了一流產品。
網際網路時代,好產品亦建立在「快」之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一直生產紙質產品,我們將很難應對新的時代。「敏捷開發」是網際網路產品開發的典型方法,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允許在持續迭代中完善產品。如果用數字載體的方式來製作產品,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今天出臺新的法律規定,明天就可以更新到資料庫裡;今天作者有了一個新的思想,很快就可以在在線培訓材料中更新。
口碑營銷
增強信任與黏性
網際網路口碑營銷是指通過論壇、博客、微信等網絡渠道,對產品、品牌、服務等進行討論、傳播與推介,使用戶對產品、服務等形成一定看法,即一定的口碑,然後口口相傳發展客戶。口碑營銷方式使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信息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產品通過用戶特別是粉絲團體在網際網路(微信、微博等)分享推薦,形成病毒式傳播,進而促進產品的銷售。口碑營銷宣傳不是靠密集投入的廣告,而是讓用過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自己說好,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更易被用戶接受。顯然,當產品或服務的相關信息通過親戚、朋友、鄰居、同事等社交關係傳達到用戶的時候,會增強用戶對產品或服務的信任感。同時,讓用戶參與品牌傳播,把用戶培養成粉絲,認同品牌和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黏性,讓口碑傳播效果最大化。口碑營銷成功的案例有許多,如google、小米手機等,二者幾乎不做告知式的廣告,而是通過用戶口口相傳發展客戶。
網際網路口碑營銷對傳統營銷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它使以單向的、廣播式的方式製造熱門產品從而引導消費的傳統營銷模式失去了主導消費者的能力。出版企業可以借鑑網際網路口碑營銷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經營核心用戶群,解決傳統營銷方式,如廣告、海報、徵訂單等,用戶轉化率低且極易流失的問題。網際網路時代,微博、微信已經從一開始的心情記錄和簡訊交流逐漸轉變為對優質內容的傳播與推薦,出版企業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二維碼等微營銷平臺,推送產品信息,帶動粉絲關注、點擊和消費,同時,通過品牌話題、遊戲互動、有獎競猜、線下活動等方式,讓用戶參與品牌傳播,形成粉絲經濟,進而提高用戶黏性,使產品與服務獲得用戶的高度認同,促進銷售。
總之,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知識的載體已經不限於紙墨,服務的體現已超越面對面的交流,這樣的時代變換固然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傳統出版企業應轉變觀念,積極應對,以適應時代變革的要求。
(作者系法律出版社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