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教育部舉行學校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邀請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三位專家「同框」,他們均表示贊成現在複課。
三位專家均表示,全面開學勢在必行,現在的時間節點選的非常好。
從最新公布的開學時間安排來看,很多省市的中小學生的開學時間都安排到5月之後,在5月中旬後將全面開學。
關於開學,對學生來說,安全肯定是放在首要位置的。
但對於學生的學習,特別是處於一、二、三年級的孩子,學習也是萬萬不能停滯不前!
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知道這樣一條規律:
一年級的成績,決定三年級的分數;三年級的分數,反映高考的水平。
一年級是道坎,二年級是個坡,三年級是座峰!
抓好小學前三年,比之後苦抓10年更有用,這篇文章請給我低年級的家長務必讀一讀!
01
一年級是道坎
很少家長意識到一年級的重要性。因為一年級所學的知識最少,分量最輕,似乎不用怎麼學,孩子就可以輕鬆考100分。
有教育專家說過:一年級高分是假象,其中有很大「水分」。
考的多數都是記憶內容。
題目都不難,孩子聽課了就會做。
語文沒有閱讀和作文,數學只是加減乘除,容易得分。
一年級怎麼學才能真正打好基礎,這才是我們要注意的。
01
一年級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柏拉圖說過:「人類在幼年時期,人格和個性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響,想要塑造成什麼模樣,就可以塑造成什麼模樣。」
剛進入校園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不知道學習要怎麼做,沒有形成各種習慣,也不會自主學習。
正因為一切為零,從零開始的教育才更加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從一年級開始給孩子打好了基礎,後面的教育才能出效果。
02
一年級孩子的典型特徵
有老師總結過一年級孩子的特徵:
對小學充滿好奇,但因為不習慣而難以適應;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做到專心聽講,自覺學習;喜歡被表揚,很信任老師;十分依賴父母,較難獨立完成作業;
正因為對大人的依賴性強,父母的教育與指導能直接幫助孩子形成行為習慣。
一年級狠抓孩子一個月,比六年級盯一整年更有效!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要明白,一年級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轉型期。
為了讓孩子儘快適應校園生活,必須幫助他們樹立學習意識,培養學習習慣,找到學習方法,獲得學習動力。
培養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要養成以下習慣:專心聽課,積極發言,不懂就問,愛護課本,認真作業,尊重老師,謙虛求學。
孩子的一年級也是家長的一年級,給孩子養成好態度、好習慣,孩子一定受益匪淺。
02
二年級是個坡
升到二年級,不少家長發現,孩子的「滿分優勢」沒了,分數總在95分上下徘徊。分析試卷時才發現,語文容易在看圖說話上被扣分,數學則直接暴露出孩子的「粗心」。
二年級是「糾錯」的關鍵時期,也是狠抓習慣的關鍵時期。
在這一年裡,大人付出得多,孩子也能收穫得多。
如果說一年級是習慣的「開始」,那麼二年級就是習慣的「鞏固」階段,家長需趁熱打鐵。
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僅靠一年級的幾個月是不可能讓習慣完全成型的,因此二年級還得繼續。
孩子上了二年級,面對比一年級多了一倍的作業量,會開始出現寫作業磨蹭的現象,因此家長還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有計劃地學習。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一句話:
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只有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才能有半小時玩的時間;
幫助孩子把作業拆分,循序漸進地讓他們完成,無形之中減輕他們的壓力;
每天飯後,花幾十分鐘幫助孩子梳理當天所學的知識,讓他快速進入作業時間;
給孩子定好細緻的目標,讓他把繁重的課業壓力轉化為動力……
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家長們可以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嘗試。
另外,二年級的孩子在培養習慣上要比一年級容易很多,因為他們已經逐漸懂得何為學習,因此在這一年裡可以加大對他們好習慣的培養,為接下去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年級可以培養的習慣包括有:
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每天閱讀書籍的習慣;
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善於記筆記的好習慣 。
有沒有發現,這些學習習慣都是在學校老師指導下必須完成的日常行為?所以家長只需要監督孩子做到就可以。
在這一年內儘可能多地去配合老師的教育,孩子會展現出他最好的學習狀態。
03
三年級是座峰
如果說六年級是座大山峰,那麼三年級就是座小山峰,很多孩子會在這裡摔跤。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我家孩子現在就是三年級,頭痛啊,閱讀理解不會理解,作文也是重災區!」
很多孩子一二年級經常考高分,上了三年級成績卻一落千丈,讓家長摸不著頭腦。
那是因為遭遇了「三年級滑坡」。
01
為什麼會出現「三年級滑坡」?
也叫做「三年級現象」,是指孩子上了三年級後,不僅成績滑坡,各方面的表現都明顯變差,開始偷懶,不愛學習。
要知道,三年級的知識量幾乎是一二年級的總和,難度也翻了倍。
從簡單的識字寫字到複雜的閱讀寫作,從簡單的加減乘除到複雜的四則運算,學習難度的翻倍,意味著孩子的學習要進入新的層次。
那些基礎沒打好的孩子,自然會學得很吃力。處於過渡時期的孩子,因為學習態度不同,慢慢地會拉開差距。
成績好的孩子會更加努力,越學越好;成績一般的孩子會屢受打擊,從而懈怠。
02
哪些孩子會出現「三年級滑坡」?
有老師這樣強調:滑坡的背後,滑的是成績,缺的是習慣。
這四種孩子最容易出現「三年級滑坡」。
第一種:基礎差的孩子。
一二年級學的是淺顯的知識,三年級就開始學習抽象的知識。
基礎差的孩子,不僅對著閱讀和作文一籌莫展,可能連最基本的題目都做不好。
第二種:明顯偏科的孩子。
孩子出現明顯退步,一般從偏科開始。
只要有一門短板,就很難讓總成績名列前茅,而且差的學科也會影響到好的學科的學習。
第三種:積極性差的孩子。
上了三年級,老師不會再面面俱到,需要學生更自覺、更主動地學習。
如果孩子等著老師教,等著老師布置學習任務,就會落後於學習積極的同學。
第四種:學習能力差的孩子。
上了三年級後,家長能幫忙的已經很少了,更多的要靠孩子自己學習。
如果沒有好的學習能力,孩子會學得很吃力。
03
如何跨越三年級這座峰?
特級教師王崧舟認為,具備以下三種品質的孩子,對「三年級滑坡」有強大的免疫力:
第一,效率;
第二,習慣;
第三,專注。
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除了督促孩子不拖延,不磨蹭外,家長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幫助孩子提高效率。
如要求孩子按計劃學習,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平時也要勞逸結合。
優化孩子的學習習慣。
一二年級養成的好習慣,要繼續落實,並且一直保持下去。
還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糾正他們錯誤的壞習慣。
關注孩子的專注程度。
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能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學習。
打造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不幹擾孩子,不過度幹預,讓孩子學得更專注。
家長最好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多多鼓勵,不要嘮叨批評;
要輕鬆愉快,不要過分緊張;
要重視態度,不要強調分數;
要合理定位,不要期望過高。
教育孩子不能急於求成,務必從小抓起。
家長的全力配合,是孩子最大的福氣。一至三年級是一段不斷往上攀登的徵程,每一步都要走好,走踏實。
- END -
免責申明:文章內容和相關素材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者免費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