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繼「3+3×3-3+3」、「9-3÷1/3+1」之後,又一道數學題把國外網友難到抱頭。
8÷2(2+2)等於多少?16還是1?
7月29日網友「pjmdoll」發帖徵集這道數學題的正確答案。
評論區疊樓疊了快3天,大家還在為答案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小學數學中,做四則混合運算要嚴格遵循運算順序:有括號先算括號內項目,沒有括號則先乘除後加減,同級運算中從左往右計算。
所以這題應該先算小括號中的「2+2=4」,剩下的同級運算按順序計算,即「8÷2×4=16」。
另一部分人持相反意見。
由於乘號被省略,按照中學學習的整體計算,他們將「2(2+2)」視為一個整項,得到答案等於1。
最大的爭議點就集中在,是否將「2(2+2)」視為一個項。
在一份34萬人參與的投票中,有近6成的網友認同進行整體運算。
也有老師認為,這道題單出題而言本就不嚴謹,數字之間的乘號不可以省略。
如此寫法容易造成網友產生歧義。
只有因數是數字和字母同時出現的情況下,才可以簡寫成點或直接省略。
如果答案要等於1,「2×(1+2)」外還需要有一個中括號才能成立。
再看不懂,換成分數形式的的寫法是不是就清楚的多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
有人曬出了一張圖:同一個計算公式,在兩個計算器中,卻分別得出了16和1的答案。
感覺智商再一次遭到了碾壓……
別懵,大神網友在線答疑解惑。
計算器遵循CHn(鏈式)和AOS(算法)兩種模式。正常默認情況下,兩者得出結果都是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但在AOS模式下,計算器可以優先處理更高級運算,例如「點積」。
在這個公式中,如果計算器處於AOS模式,並將「2(2+2)」視為兩個向量的點積,才會進行優先計算。
早在今年3月,當時有一道類似的題目也讓許多中國網友吵翻天。
小學二年級的計算題,「6÷2(1+2)」,答案到底是1還是9,家長們各執一詞。
從事數學教學13年的韓偉老師當時表示,很多人把「2(1+2)」看做一個整體,是受到了中學課本的影響。
「中學課本中有說過,數字與字母相乘,可以省略乘號,並且可以看成一個單項式,但此題中全是數字,也就不存在單項式一說。」
既然不是單項式,那理應視作乘號存在,就要嚴格按照運算法則,從左往右計算。
重慶大學數學博士康磊認為,按常規來說,這題應理解成乘號存在。
「很多人做錯還是因數學計算邏輯不清。」康磊表示,可能是人們在答題時只記得「先乘除,後加減」,忽略了「由左至右」的運算規則,這也是未來數學基礎教育需要加強的點。
既然數字與字母相乘可省略乘號,視為單項式,那大連家長群中的這道題,又為什麼等於0.5啊……
如果把2X看成一個整體來計算,2X=20÷5=4,所以X=2。
然而老師給出的答案卻是0.5,同樣是因為同級運算從左往右計算,所以該式應為20÷2×X=5。
但大連教育學院的小學數學教研員解釋稱,因為小學階段學習的都是簡易方程,不處理未知數是除數或減數的情形,這樣的方程,在初中階段一般會寫成分式方程,幾乎沒有這種寫法。
即使是這樣的寫法,也用不到運算法則的順序,在代數式裡,2是X的係數,2X是一個整體,不是省略了乘號,所以X就等於2。
學生有歧義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要用算術的方法去解決代數的問題,不理解未知數係數的規定,因此小學階段一般不考核這樣的題目。
網友抱頭:啊,腦殼疼……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