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何以「大而不能倒」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金融其實很簡單】

陳志武/文

在當今世界,熟知「大而不能倒」的邏輯極其重要:如果你規模小,就只能聽別人的;而如果你規模太大,別人就必須聽你的!這就是「規模製勝」的簡單道理。那麼,這個潛規則是怎麼流行起來,或者是何時成為明規則的呢?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大而不能倒」只是潛規則。2008年9月15日,這一天被稱為「雷曼時刻」——美國具有150多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地震,使次貸危機演變成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美國道瓊指數下跌了20%多。各國決策層進入深度焦慮。

當時的雷曼兄弟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總資產6000多億美元。按照國內銀行業標準看,算不上巨頭。但是,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並不巨大的投資銀行的倒閉,卻把全球金融市場帶入深淵,讓各國似乎都見到了棺材。這就是大型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的體現。

這些經歷成為許多政客和非金融人士要求救助大型金融機構的理由。在雷曼兄弟倒閉之後,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沒有讓規模更大的金融機構「美國國際集團」和花旗集團倒掉,而是不惜花政府資金大舉救助,以穩定金融體系作為目標。

那麼,更深一點看,大型金融機構為何「大而不能倒」呢?倒閉的危害有多大,救助的後患又如何呢?

大型金融機構為何「大而不能倒」

大型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銀行的倒閉,往往會給其他金融機構以及經濟和社會帶來挑戰,威脅社會穩定。

以前我們談到,如果一家銀行倒閉甚至是在可能倒閉時,都會引起儲戶的擠兌和恐慌,然後波及其他銀行等等。所以,1930年代開始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只是存款保險有金額限制,只能覆蓋部分存款,超出上限的個人儲戶和企業儲戶的資金就得不到保障,將很難收回,因此,銀行倒閉會給成千上萬儲戶帶來直接損失,也會給銀行的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股東帶來數千億元的投資損失,這些都直接影響社會穩定。

其次,一家重要銀行的倒閉,容易引發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連環倒閉。即使沒有傳染式擠兌,也由於各金融機構之間往往有大量的相互交易,比如各類金融衍生品契約,倒閉銀行作為相對交易方的金融合同要麼無法履約,給其他交易方帶來損失,要麼就被凍結,等待漫長的破產清算。就像雷曼倒閉後,市場人士都在測算各家其他金融機構有多大頭寸受影響,這種猜疑導致金融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凍結。

在這種時候,倒閉銀行和其他受牽連的金融機構會甩賣大量金融資產,這對整個金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呢?——這必然導致多類金融資產價格大跌,讓持有大量此類資產的金融機構也遭受重大損失,也面對破產倒閉風險。這就是所謂的大型金融機構「複雜而不能倒」。

以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為例。美國國際集團同很多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和基金公司,籤訂了大量CDS合約(creditdefaultswaps,也就是「信用債擔保合約」),由美國國際集團給銀行等提供信用債的擔保。如果美國國際集團破產,那麼,從它那裡購買了信用債擔保的銀行等就不再有擔保了,銀行資產的風險就大幅增加,需要立即補充資本來覆蓋新風險。這就危及整個金融體系,進一步放大危機。為避免這一結果,美國政府就不得不花巨資救助美國國際集團。

再次,就是會嚴重挫傷實體經濟。一旦銀行系統出現凍結,銀行的借貸、結算以及其他銀行業務就都會收緊,沒法正常開展。你知道,銀行的供血是經濟正常運行的關鍵。而如果一家重要銀行倒閉,那麼其他銀行也會變得非常謹慎,暫緩給企業和家庭提供新貸款、加速收回現有貸款,或者縮簡訊貸期限、改變貸款條件。銀行供血功能的收縮迫使企業壓低投資甚至減產裁員,對宏觀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系統性風險指的是對金融穩定產生威脅的風險。這種威脅會涉及到金融系統的絕大部分,也會波及到整個經濟。由於擔心大型金融機構倒閉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很多國家都會強化對銀行的監管,也對瀕臨破產的大銀行提供救助。這就是「大而不能倒」。

「大而不能倒」引發道德風險

從維護金融穩定、避免系統性風險的角度看,救助大型銀行免於倒閉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救助大型銀行的代價是什麼呢?

最主要的代價就是道德風險以及由此製造的更大風險。「大而不能倒」問題的本質是,大型銀行的債權人和股東相信,銀行將會受到政府的援助而不會倒閉,他們的資金放在大型銀行是安全的。於是,他們就會放鬆對銀行的監督,因為反正有中央政府的保護。就這樣,「大而不能倒」銀行將會發放風險很高的貸款,並在其他高風險業務上下賭注,從而讓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這種不良行為就是「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風險」。

一些學者研究日本的銀行借貸行為發現,由於政府的援助,日本的銀行易於將信貸資源分配給財力低的借款者,而這種行為助長借款人變差、沒動力做好事情。總之,這些行為使資源配置到低產出領域,阻礙經濟增長。

如果政府無法將救援大型銀行與改革金融機構結合起來,救助行為只會鼓勵大型銀行重複高風險運作,損害社會資源。

那麼,如何做到既確保金融體系穩定,降低系統性風險,又避免「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風險呢?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強調:「為了保證市場約束力能夠有效控制風險,我們必須允許金融機構破產。但現在有兩個因素,使人們開始期望監管措施防止金融機構破產:一是它們相互關聯,所以不能破產,二是它們規模太大所以不能破產。我們必須採取措施改變人們的這種觀念,當然這就需要我們降低這兩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

2010年11月,金融穩定理事會向G20首爾峰會提交了一攬子政策建議。首先,要提高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自己對衝損失的能力,主要是通過提高這些金融機構的資本要求、應急資本和自救債券等方法實現,也包括更高的流動性要求和更加嚴格的大額風險暴露。其次,提升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強度和有效性,涵蓋監管的目標、監管的獨立性與資源投入、監管的具體權力、監管的持續性、並表監管、監管技術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再次,各國應建立有效的危機處置框架。最後,就是強化核心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包括支付體系、證券交易與結算體系、中央交易對手等,目的是弱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性,降低風險傳染的程度。

在中國,相應監管部門和央行都積極推動改革,以穩固整個金融體系的自我調劑機制,規避系統性風險。但是,「大而不能倒」尤其是「剛性兌付」等政策所帶來的隱患還繼續存在。

今天的要點有三。其一,銀行具有很強的外部性。也就是,跟一般工商企業不同,金融機構的相互關聯度很高。一家銀行的倒閉也能對經濟運行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大型銀行更是如此。如果大型銀行倒閉,容易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甚至影響到整個經濟。其二,當前的大型銀行,已經從「大而不能倒」轉變為「複雜而不能倒」,雷曼兄弟就是一個案例。最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從巴塞爾新協議到金融穩定理事會,都在努力解決「大而不能倒」的問題,力求降低大型銀行的倒閉概率。但是,跟存款保險一樣,「大而不能倒」也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鼓勵銀行從業者和金融消費者去冒險。再者,在「大而不能倒」的銀行政策框架下,老百姓都更願意把錢存到大型銀行,遠離小型銀行。長此以往,銀行業、金融業會越來越高度集中,達到誰都是「大而不能倒」的銀行,使整個金融業成了實際的國有行業。那麼,小型銀行還有空間發展嗎?如何發展呢?金融創新和競爭的空間還有多大?

(本文為向知《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講座文本)

相關焦點

  • 大銀行是否依然大到不能倒?
    問題就在於,各國政府是否已經可以處理複雜的國際銀行問題,保證國際大銀行活著的時候全球擴張,活不下去時也能有序破產,而不至於傷及經濟根本?——「大到不能倒」已成為過去式?「大到不能倒」讓監管者和金融從業人員擔憂了幾十年之久,但直到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和民眾才真正體會到「大到不能倒」的厲害。歐美一些大型金融機構陷入危機甚至直接倒閉,誘發了金融系統性風險。最終很多政府之後全球監管機構都在關注「大到不能倒」的問題。
  • 防範「大而不能倒」《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辦法》出臺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後續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更是在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 強化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成為全球範圍內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從2011年起,金融穩定理事會每年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並已經形成比較明確的監管政策框架。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4家銀行均已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
  • 「大而不能倒」銀行評估標準落地,後續將制定附加監管方案
    哪些銀行大而不能倒成為中國的系統性重要銀行,正式有了評估辦法。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央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12月3日正式發布,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
    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表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規模大、複雜程度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度強,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對金融體系產生較強的傳染性,對宏觀經濟運行也可能產生較大的衝擊。因此,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成為全球範圍內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
  • 「大而不能倒」銀行評估標準出爐:四個一級指標,每年評估
    中國哪些銀行大而不能倒成為系統性重要銀行?這些銀行後續將迎來哪些監管措施?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起草了《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評估辦法》),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11日。
  • ...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可通過限制合作銀行數量解決
    他指出,一方面加強風險隔離,清理證券公司資金池業務,銀行理財公司子公司化。另一方面,嚴禁高利剛兌型債券類資產。樓繼偉認為,去槓桿治理亂象的方向不能動搖。他指出,今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突然暴發,作為應對措施,我國和世界各國都採取了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導致階段性的槓桿率高企。
  • 金融科技|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文/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的金融科技應用取得很大成績近年來,即使在最偏遠的農村地區,每個成年人也都有自己的銀行帳戶。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存款、取款和匯款幾乎都實現了實時到帳。網上消費蓬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更加方便。數字信貸從根本上改善了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貸款服務。銀行等機構利用大數據開展智能風控,減少對抵押物的依賴,大大提高了融資的可得性。
  • 七國集團同意解決銀行太大而不能倒 向日本亮綠燈
    為期2天的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11日在英國中南部小城艾爾斯伯裡落幕,會議討論了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及全球銀行業改革等問題。七國集團輪值主席、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主持了會議,並在會後的發布會上表示,七國集團代表承諾將維護和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確保其長期性與可持續性。
  • 巴塞爾擬議新規定 以嚴加管束「大到不能倒」銀行機構
    FX168訊眼下全球監管機構正考慮上調對全球大型銀行的資本要求,實施更加嚴格的債務融資限制,旨在嚴加管束「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機構。  近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已經基於銀行業務的風險程度,對30家以摩根大通和滙豐為首的大型銀行實施了更高的資本比率。
  • 大而不能倒風險首次被提出,資本無序擴張,劍指哪些資本大鱷?
    這些天,「大而不能倒」風險被首次提出,所謂的大而不能倒,就是某些資本已經做大到了扎進了人民的根基,如果所有的國人都在使用某些資本大鱷的產品,尤其是國民的錢全部流入到了這些公司中,那意味著這些公司已經做到了富可敵國。
  •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及時精準拆彈「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將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切實解決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
  • 樓繼偉最新演講: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還直指下一個...
    樓繼偉還指出,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此外,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等人分別做了主題演講。樓繼偉: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據第一財經,樓繼偉指出,如果單一數據金融平臺佔有的市場份額過大,可能會導致大量的信貸壞帳。如果有平臺服務上百家銀行,其效率最高,但是風險最大。我們不得不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 樓繼偉重磅發聲:為防止大而不能倒,可限制數據金融平臺合作...
    此次論壇上,有不少發言和建議值得關注,我們來看重點內容: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 可限制與單一平臺合作的銀行數量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今日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表示
  • 郭樹清提出「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信息量很大
    什麼是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大而不能倒」不是一個新詞。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華爾街的很多大企業都處在「大而不能倒」的境地。它們有很多問題,但如果任由其倒閉,則金融市場可能會出現系統性的崩潰,最後只能由整體納稅人埋單。
  • 《大而不倒》讀書筆記
    今天把作業中的一篇讀書筆記發上來充個數,寫的不對的地方大家多提意見,以下正文:本次領軍課程推薦了三本書供大家學習,我對其中的一本《大而不倒》興趣很濃,利用業餘時間讀了一遍,感觸很深。《大而不倒》是美國作家安魯·羅斯·索爾金的著作,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領銜翻譯。本書常年排在亞馬遜暢銷書第一位,是全球政要和金融大佬們的必讀書籍。
  • 何以:趙默笙是如何打破何以琛大學不談戀愛的原則,追上何以琛的
    在《何以笙簫默》中,何以琛是法學系出名的大才子,不僅人長得帥,學習成績也是特別好,作為法學系的「校草」何以琛受到了很多女同學的青睞,不過何以琛卻沒有打算在大學期間找女朋友。小編認為和何以琛相愛,趙默笙就顯得很普通,很平凡了。
  • 「大而不能倒」將穿緊身衣,金控集團、互金巨頭也具有系統重要性
    如今距離2008年金融海嘯已經過去10年,那場次貸危機中,「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放大了風險、傷害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由於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將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 長情的男人何以琛:你這個愛情的瘋子
    《何以笙簫默》裡有一幕:以琛誤以為默笙又要不辭而別,他看到行李箱後的發瘋失控過後,望向她慌亂的眼神,像個怕被遺棄的孩子般倒在她的懷裡哭。也許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他隱忍克制的爆發和害怕失去的無助,共情了何以琛孤苦怨恨走過的那七年。
  • 滙豐銀行恢復裁員3.5萬人,不再「大而不倒」
    近日,滙豐控股行政總裁祈耀年表示,「我們不能無限期地暫停失業,這一直是個『並非是否,而是何時』的問題。」他補充說,滙豐銀行2月份首次宣布的措施「今天更為必要」。全球銀行業困境事實上,近年全球銀行業的裁員問題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