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博士何江:湖南鄉村從傳統到自動化,就是快進版歐洲工業革命

2021-01-12 觀察者網

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人之後,何江出名了。他從一個貧困的中國農村走來,通過教育改變人生軌跡,走進世界最頂尖的學府,正是人們願意熱衷於追逐和討論的故事類型。

然而,在最新出版的自傳《走出自己的天空》中,何江並沒有如眾人所料去描繪一個成功學的故事,而是將筆觸落在他所成長的中國農村,記錄正在發生快速更迭的鄉村舊生活。

在9月1日的媒體專訪中,何江表示,小時候湖南鄉村仍然保留了非常傳統的農作方式,後來慢慢引入機械化、自動化農作方式,這在一個歷史學家眼裡這就是一個快進版的、歐洲的工業革命,中國在三十年內上演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經歷的歷程。

何江在畢業典禮上

以下是澎湃新聞的訪問內容。

澎湃新聞:自從你的畢業演講發表以後,媒體做了很多報導,甚至到你的家鄉,採訪了你的家人、老師、鄰居。你覺得自己的經歷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吸引了公眾的高度關注?

何江:當時我沒想到會傳播這麼廣。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看,我想可能是「農村學子」和「哈佛」這兩個詞的碰撞使人們產生了關心。很多人還是很難把這兩個詞聯繫到一起,這激起了他們了解背後故事的欲望。媒體問得最多的問題還是圍繞我的成長和教育經歷,並且熱衷於討論教育公平、「寒門貴子」這些話題。

澎湃新聞:你曾經介紹過,最早對你的經歷表示出濃厚興趣的其實是美國人,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尼爾·弗格森,能分享一下他和你交流的內容嗎?

何江:五六年前弗格森教授在哈佛做了一次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演講,特別提到中國這幾十年在經濟上的崛起。但他們看到的數據是大層面的,對底層的鮮活事例了解得比較少。演講後我與他交流,他了解到我的求學背景,表示很感興趣。

我是1988年出生的,那時候湖南鄉村仍然保留了非常傳統的農作方式,後來慢慢引入機械化、自動化農作方式,這在一個歷史學家眼裡這就是一個快進版的、歐洲的工業革命,中國在三十年內上演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經歷的歷程,正是這個對話觸動了我寫這本書的想法。

澎湃新聞:你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這段經歷似乎處在某個特別的歷史進程當中?

何江:我和弗格森教授聊過天以後又過了一段時間,才隱約感覺到。其實是需要和自己曾經生活的世界拉開一段距離,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遠觀之下才逐漸有這些感受。寫這本書花了三、四年的時間,中間來回修改了很多次。當時還沒有畢業演講這回事。

何江的故鄉湖南省寧鄉縣停鍾村

澎湃新聞:在《走出自己的天空中》,你對大眾最關心的「成功故事」似乎沒有著墨多少,而是記敘了很多童年回憶,寫你的村莊,寫你做織漁網工的母親、捕魚的父親、你的弟弟,村裡的老房子、烏江河……為什麼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寫自傳?

何江:我其實並不完全把這本書定義為我的自傳,這是我個人對鄉村經歷的一個總結。我最開始寫書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我應該寫一個勵志故事,但我自己比較牴觸這種方式。雖然雞湯有時候會溫暖人心,但讀者看完不會從中得到真的收穫。如果大家好奇我怎麼從農村一路走到哈佛、麻省理工,那大概需要真正地了解,我的家庭是什麼樣的,我當時求學的經歷是如何,我所處的村莊、成長環境是什麼樣的。

我認為每個人的道路是無法複製的,每個人會有很獨特的人生經歷。大概只有通過白描式的書寫,才能更好地表達一個人的成長,同時也許能夠帶給別人一點靈感。

澎湃新聞:那你如何選擇你所描繪的對象呢?

何江:最開始其實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寫這本書,後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才確定下來。第一章「假如春天能夠留住」就是直抒胸臆地,把我從出生到哈佛的歷程寫下來,是一個白描式的回顧,這是我的成長軌跡。然後是我和身邊親人交流對話的過程,我的父母、弟弟就自然而然地就進入到書寫的視野中去。常常有人問我我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其實看了這一段就知道了。比如我的父母沒有外出打工,我和弟弟沒有成為留守兒童,父母給我們講外面的事,伴我們讀書,這些其實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從自我,到家庭,再推而廣之到我所生活的村莊,我寫「秋天的訪客」,寫「盛開生命的房子」,其實就是寫更大範圍的一個成長環境。

何江筆下「盛開生命的房子」

澎湃新聞:你透露了很多關於家庭的細節,是否和家人商量過?

何江:寫到父母親人的部分,我都會把初稿給他們看,請他們來閱讀、反饋,並且跟他們求證確認一些細節。盧梭寫《懺悔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真,只要是他的感受和經歷,好的壞的都寫,我寫作的時候也受到這個影響。沒有細節的話我感覺不真誠。

澎湃新聞:除了盧梭,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文社科閱讀有哪些?寫這本書還受到誰的影響?

何江:海明威,梭羅,陀思妥耶夫斯基,何偉。這本書受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何偉的《江城》影響最大。人文社科方面的閱讀有《萬曆十五年》、《人類簡史》、《槍炮鋼鐵細菌》、《自私的基因》、《局外人》等等。

澎湃新聞:你最喜歡書中哪一個部分?

何江:我個人最喜歡第四章,「盛開生命的房子」。這章寫的是我小時候生活的老房子,通過它可以看到我小時候成長的環境。那看起來是個很清貧簡單的房子,卻有很美好的回憶,那是單調的城市生活很難獲得的樂趣。

何江的家人

相關焦點

  • 何江為中國農村 「立...
    何江,出生於湖南寧鄉壩塘鎮停鍾新村,父母種田打魚,沒有任何起跑優勢,卻一路「開掛」,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赴哈佛大學研讀生物化學,碩博連讀,如今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主攻生物領域。過去29年,何江從湖南寧鄉農村進入縣城、省城、再走到美國波士頓,尼爾·弗格森對他說,「這一路,好像完成了一次快進版的工業革命,」並建議他把「這一路」寫下來,他說,「你能不能以中國鄉村的經歷為藍本,寫一個你成長所認識的鄉村的變遷?」這就是本書的肇始。
  • 如何理性看待何江哈佛畢業演講
    而與其同臺演講的,哈佛大學所挑選出的優秀研究生代表,是來自於中國內地。他的名字叫何江,出生於湖南長沙,200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並在校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其後到哈佛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系攻讀碩博士。
  • 何江:首位哈佛畢業典禮登臺演講的華人
    2016年5月26日,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何江,成為首位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華人學子。 何江自認為自己有些「一根筋」。這一點,或許遺傳自父親——從來不懂得走捷徑,家裡的田地裡,除了水稻,再也沒有種過其他品種的農作物。 到了哈佛大學,何江又像剛上高中那會兒,焦慮不已。中國學生大多喜歡跟中國學生聚集在一起,這樣的話,很難找到機會練習英語。 何江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反正就是想多講講英語」。
  • 何江:從寧鄉到哈佛 他走出自己的天空
    從中國湖南寧鄉縣也走出的一位哈佛學子,不久前曾火爆網絡,他是哈佛建校以來第一位登上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學生——何江。他把自己的經歷寫入《走出自己的天空》一書,講述了一個「寒門貴子」的故事。來自經濟史學家的建議何江成長於湖南鄉村,大學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之後獲得哈佛全額獎學金、碩博連讀,師承著名華裔科學家莊小威,如今在美國麻省理工進行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何江寫自己的故事是應著名的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之邀。在哈佛,除了做科研之外,何江非常注重實踐,經常去聽哈佛商學院關於經濟和商業的講座。
  • 中國科技大學校友何江首登哈佛畢業典禮演講臺(組圖)
    一名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何江,2016年5月26日,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畢業生發言。圖為演講現場。何江是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生,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在MIT作博士後。作為三位畢業生代表之一演講,是對他自己的一個挑戰,也是代表中國學生的一個亮相。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一所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 中國大陸學子何江首登哈佛畢業禮演講臺—新聞—科學網
    何江即將在哈佛大學演講的消息傳開之後,科大校友通過波士頓校友會和新創基金會轉達兩個建議:1)希望何江在演講稿中提及中國科大;2)快去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這些都將有助於提升中國科大的威望。當27日提出這兩個問題時,何江笑說「其實在消息宣布時,稿件已經過多輪修改定稿了。(芒果臺找你了麼?)芒果臺沒找,但確實有真人秀節目找過來,我感覺自己不太適合」。
  • 中國大陸留學生首登哈佛畢業典禮講臺:何江,來自湖南農村
    中國教育報美國波士頓5月26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哈佛大學第365個畢業典禮日。在綠樹陽光和3萬多名哈佛人的注視中,來自湖南農家、上大學才頭一回進城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身著紅黑相間學位袍,微笑著登上了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的講臺,成為這所世界頂尖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臺的中國學生。
  • 一隻蜘蛛引發他科學知識分布不均衡思考,一中國農村到哈佛留學生
    他是「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來自湖南農村的麻省理工博士後何江。這是一個1988年出生的中國留學生!演講者是來自中國的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何江。能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登上演講臺,使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何江是哈佛建校300多年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生。他在演講的時候說道:「在畢業典禮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座的畢業生,都會暢想我們未來的偉大行程和冒險,對我而言,我在此刻不可避免的還會想到我的家鄉。」1988年,何江出生在湖南寧鄉的農村。
  • 專訪何江:從湖南農村到哈佛演講臺再到福布斯創變者榜單
    何江是首個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大陸學生。2017年伊始,一位來自中國農村的28歲年輕人登上了美國福布斯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創變者」(Forbes 30 Under 30)的榜單。他是第一個作為演講者站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臺上的中國大陸學生何江。
  • 湖南「寒門貴子」何江: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第一人,現怎樣了
    在典禮當中,一位黃皮膚少年也緩緩走到臺前,而他正是出生於湖南的何江,除此之外,與何江同臺演講的,還有著名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正是這次演講,讓何江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眾多關注,他成為了哈佛曆史上第一位享有這份殊榮的中國學生,而在這份榮譽背後,同樣也是數不清的艱辛和汗水。
  • 從戈鯤化到何江,140年來中國人觸碰哈佛塔尖的歷史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10點,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何江作為優秀研究生代表發表演講。
  • 何江哈佛畢業典禮演講完整版 騰訊獨家採訪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10點,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生何江作為優秀研究生代表發表演講。何江是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這位1988年出生於湖南農村的中國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在中國科技大學獲得了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後,進入哈佛大學碩博連讀,如今又獲得了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畢業演講。
  • 何江:首位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大陸生
    畢業典禮演講人,是哈佛學子可獲得的校內最高榮譽。哈佛校方確認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當天,與他同臺演講的特邀嘉賓是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何江本科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人」,這不是何江第一次獲得一所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他還曾經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 從哈佛博士何江身上,看父母該給孩子的4個優秀品質
    他的名字叫何江,在2016年5月26日,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作為中國本土學生代表,登上畢業典禮演講臺,講述中國故事。這是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他也成為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學生,當天與他同臺演講的,還有著名導演史匹柏。
  • 「寒門貴子」何江: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第一人,現在過得怎樣
    就是這樣,從古到今有多少寒門「貴子」,也有與宋濂相似的經歷。何江是第一個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中國人,他從小就在湖南寧鄉縣的一個小山村裡長大。家庭貧困的何江同宋濂一般不在意物質上的滿足,也不因其他同學生活條件較好而心生窘迫,自卑。即使是去城裡讀高中之前,何江的認知中只有鄉下和讀書,看不到高樓和汽車。
  • 哈佛學霸,一個真實的何江
    ,其母校寧鄉一中昨舉行座談會,師友講述他們眼中的他   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    最近,走上哈佛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第一人何江博士火了。在3萬多名哈佛人的注視中,來自寧鄉農家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身著紅黑相間的學位袍,微笑著登上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的講臺,成為這所世界頂尖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臺的中國大陸學生——畢業典禮演講人,是哈佛學子獲得的校內最高榮譽。
  • 哈佛畢業生何江:博士後結束打算申請大學教書
    對話人物  何江  198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寧鄉縣停鍾新村的一個農民家庭,2005年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就讀生物專業,2009年進入哈佛大學生物系碩博連讀。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上午10點,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
  • 哈佛演講畢業生何江:博士後結束會考慮回國工作
    而這一直被認為是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美國時間2016年5月26日,何江走上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舞臺。隨後媒體報導,他是哈佛首個在畢業典禮中演講的中國大陸學生。  昨日,新京報記者通過微信聯繫上何江。  對於演講主題定為科技傳播中區域間的不平等,何江說,現在科技已經很發達,有些地方卻無法享受到。
  • 11年了,中科大畢業後,獲得哈佛全額獎學金的湖南男孩,如今怎樣
    11年前,有這樣一位來自農村的貧困男孩,就是一個不斷地挑戰自己的人,他克服困難,從農村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獲得了哈佛的全額獎學金,成為哈佛的一名博士生。2016年5月26日,他站在哈佛博士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優秀畢業生代表,做了《改變科技知識分布不均》主題發言,引來無數的讚美聲,成為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第一人。他就是何江,來自湖南長沙寧鄉縣的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故事發生在多年之前,但是現在依然感動著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