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霞浦老城區
每條巷道,每一座古民居
都有一個厚重的歷史
它們為霞浦人文風情增添色彩
霞浦城區這25座民居
背後都凝結著一個家族的生動故事
1、福寧山民會館
福寧山民會館」是全國唯一跨省、跨地區的畲族公益團體,也是閩、浙、贛畲族民眾聯合組建的社會公益組織。
會館兼備公所、祠堂、旅舍、活動中心等等多種性質,具有聯誼、接待、集會、祭祀、議事、訟訴、諮詢、救濟……以至畲歌流傳等等多種職能。
會館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建。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霞浦縣松城街道旗下街3號(新6號)
2、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建成。解放後,被霞浦一中使用,改成校舍,現為危房,保存有山門、前座、天井、後座等。
其大門額上牆體有楷書「鄭氏宗祠」四字,天井中保存清代鄭氏宗祠碑1通,碑文記述建祠經過和鄭氏家史。
現為縣級文物保護點。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旗下街4號(新7號)
3、鄭氏民居
鄭氏民居與鄭氏宗祠毗鄰。清代為滿族人居住,辛亥革命後,旗人被趕走,房屋被鄭娛景購買,至今房產屬鄭氏居民所有。
該建築比較完整,從大門到後院基本保持原貌,特別是迴廊、廳堂神龕更具特色,映射出清代旗人在霞浦居住的遺蹟。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旗下街7-8號
4、林步雲古居
林步雲厝與東關街相鄰。厝鄰街部分為原東關供銷社,前為民居。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
為西式漢房。歇山頂、穿鬥式磚木結構。前門外牆飾以西式窗臺,屋內二層回型欄杆別具一格。後門牆體鑲嵌排樓格式。
大廳卷棚兩側梁構雕刻精美,保留完好,雀替吻獅鏤雕精美,神態自若惟妙惟肖。該厝前落部分保留完整,後落鄰街部分被改建過,而且破損較多。
地址:松港街道東關下街261號
5、陳幻雲故居
陳幻雲故居,坐北朝南,建於清代。陳幻雲,系霞藉著名書法家遊壽之夫。據《遊壽傳略》一文記載:1937年到1940年,遊壽先生隨丈夫陳幻雲先生撤退到江西臨川,曾參加「抗日後援會」的組織工作。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當時,遊壽的丈夫陳幻雲在江西臨川地方法院任首席檢察官,遊壽在臨川懷著滿腔的抗日熱情參加了雷潔瓊組織的婦女抗戰救國運動。
後來,陳幻雲調重慶司法院司法行政部任編審,遊先生又隨他去了四川,應胡小石之邀,任四川國立女子師範學院講師。特別是她的丈夫陳幻雲於1964年病逝後,孓然一身的她,將全部身心都寄情於學術著述、陶然於金石書畫帶來的慰藉之中。
地點:霞浦松港街道東關上街150號(義烏城煌後)
6、盧光裕故居
盧光裕故居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大門前兩旁放置著一對石鼓,浮雕鶴鹿等圖案,雕刻精美。
盧光裕,原名雀友,霞浦古善裡人,武技第一,被清朝朝廷升為侍衛。後調山東膠州營副將,官至布政司。
地點:霞浦松城街道縣后街88號
7、遊壽故居
遊壽故居,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乾隆年間重修。前座小廳基本保持明代建築風格,後座大廳原與前座同是明代老屋,清代前期因被颱風颳倒,由於家世沒落,只得用原來的柱椽梁瓦加以修復。
大門上匾額刻有遊壽手跡「炳燭齋廬」,當代著名工筆畫家鄭乃光所題楹聯「四代書香今賢古善,滿門桃李塞北東南」,後落西側廂房名曰「教經堂」。
在這間小小的屋子裡,走出陝西道監察御史遊光繹,乾隆進士遊光纘、道光進士遊大琛和當代著名教育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遊壽教授。除此,還有九個舉人。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縣后街36號
8、縣后街王厝裡
王厝裡房屋坐北朝南,始建於清代,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穿鬥式硬山頂磚木結構,典型的南方民居建築,石板構成高達的門框。
大門之內為迴廊、天井、中廳、後廳以及左右廂房。
地點:霞浦松城街道縣后街20號
9、許氏舊居
許氏舊居原為許姓房屋,後賣給方家,解放後又轉賣給多家。坐北朝南。硬山頂、穿鬥式磚木結構。清代建築。
依次由大門、天井、大廳、天井、後院組成,現大廳保存比較完整,特別是鬥拱、大廳卷棚兩側梁構雕刻古樸氣派。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縣后街12號
10、遊樸故居
明代遊樸,生明天啟五年,福寧州人(三十一都柘榮黃柏長管村人),萬曆進士,官曆郎中、布政使,其住宅之一,在福寧州(今霞浦)曲井頭東湖裡。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遊樸回福寧州,在州城曲井頭東湖裡擇址建宅落成。
遊樸宅平面呈「楔」字形,整座外圍牆前半部為空鬥牆,後半部為土牆,均採用尖鬥式砌法,按明清建築法在空鬥牆上應砌成驪鞍形風火牆,牆下裝飾蛤蟆弄作為簷口出水,這些都被省工省料去。
前座層面為單簷歇山頂,後二座均採用民間建築技法即明三暗六硬山頂貳式屋面(即群眾常說上下出簷厝)整個廊前不作懸柱和複雜鬥拱處理,廊頂不裝飾卷棚,整座沒有雕梁畫棟,飛簷翹角裝飾一切從實用、牢固、樸實、節約出發,反對華而不實,過著家風儉樸生活。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府前路72-2號
11、登俊巷陳厝裡
陳厝裡為陳亦川、陳亦溪兄弟之房。這座房子坐北朝南,建於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傳統結構井然不變,四面空鬥磚牆,大門前三層石階,大廳前五層石階,後座三層石階以及在大廳門樓廳梁柱鬥拱,石礎和後座原倉樓。雙層屋簷,以及北面翹角式圍牆,古風猶存。
陳亦川胞兄陳亦溪於上世紀初赴日本就讀醫科大學,畢業後回到祖居時,將這間門樓廳右側樓房改為西式小洋樓,如今這間小洋樓西北面百葉窗,完整無損,為這座清代老屋點綴著一縷新姿。
據當年地下黨城工部的老同志敘述,由於陳亦溪次子陳侃是霞浦地下黨的骨幹成員,在霞浦解放前夕,1948年前後,霞浦地下黨組織,為了避人眼目,經常在這間西式洋樓召開秘密會議,聽說有一位上級黨組織派來霞浦的城工部負責人,曾經有一段時間秘密地住在這裡。應該說這間小洋樓是當年保留下來的紅色基地。
根據登俊巷的老鄰居回憶,以往這座陳宅大門,常年貼上一付紅對聯:「聚魁繩祖武,登俊啟人文」的傳統楹聯。說明陳家先祖,出了幾位武秀才,可謂「書香門第」,如今這座老屋,住著陳家後代四戶共32人。
他們日常飲用的水,全靠老屋後座保留下來的古井之水,這口井系三合土古井。圓形,井欄直徑95公分,井欄圓周寬14公分,高18公分,井水清澈如鏡,四季不沽,通過水泵抽水,百年古井成了陳家的小自來水廠。
這座富有傳統風格的四扇磚木陳亦川老屋,前為登俊巷,後為培德巷,雄跨兩巷之間,保護完整,古風猶在。
地址:霞浦縣城關登俊巷1 2號
12、章紹同故居
章紹同,福建霞浦人。中共黨員。三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1967年畢業於福建省師範學院藝術系,1981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現為福建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副會長,福建省電影家協會主席,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曲。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登俊巷8號
13、邱峻故居
邱峻,字竹巖,原名鍾傅,清光緒十年(1884年)出生於霞浦縣城西街登俊巷。光緒33年,應郡試獲第一名,被選送全閩示範學堂就讀,畢業後回鄉執教,不久,考入北京法政學堂,畢業後參加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活動,改名邱峻。
民國21年,邱峻就任閩浙監察使署主任秘書,不久接任第三戰區軍風紀巡察團秘書,當選為國民黨福建省黨部監察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改任閩臺監察使署主任秘書。民國37年(1948年)3月,被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出席南京國大會議。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俊星街登俊巷15號
14、道堂宮彭厝裡
道堂宮彭厝裡,據說此厝原為外國傳教士住所。還據說IXP老大小時候經常來這提水。目前,這座房子最大特點就是在所有剩餘的空間裡種上各種的花。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道堂宮9號。
15、登仁坊卓厝裡
登仁坊卓厝裡,這是我縣比較典型的民居。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登仁坊15號
16、曲井頭15號
曲井頭15號民居,進深35米,寬7.5米,總面積262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兩層民房,整個建築從外觀到內部廳廊窗雕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曲井頭15號
17、曲井頭王厝裡
王厝裡民居,進深78米、寬11.8米,總面積920平方米。坐北朝南。從南至北依次為大門、天井、大廳、天井、後廳。清代建築。
大廳為抬梁式,梁架上鬥拱裝飾精美,一鬥三升,局部撐拱上雕有花卉纏繞。
此厝後院有一條小曲巷通向曲井頭,兩邊泥牆上嵌滿歷代瓷片、陶片,值得一走。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曲井頭33號
18、曲井頭當鋪舊址
曲井頭當鋪舊址,清末民初,為蔡少溪經營的裕春當鋪。當鋪興盛時,有員工10餘人。分管看物、估價、寫票計算、保管和勤雜事務。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通訊連住所,七八十年代為武裝部家屬住房, 現為縣直管公房。 站崗的士兵已經不在,「為人民服務」還很醒目。
閣樓上的故事是我初中寄宿夜生活一個不可缺少的話題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曲井頭50號
19、鄭家貢元厝
鄭家貢元厝,與93號相連的100號為鄭家祖厝。此民居最大的特點就是左右兩屋坐向相反,極為罕見。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河尾街93號
20、文昌閣高厝裡
文昌閣高厝裡是清代的建築。後天井緊挨北城牆舊址。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文昌閣15號。
21、府前路陳厝裡
府前路陳厝裡,清代陳桂潘厝。原為三進合院,現大廳保存較好,廳面闊5間,深7柱,抬梁結構,柱礎及鬥拱人物、花木等雕刻栩栩如生。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府前路89-1號
22、府前路謝厝裡
府前路謝厝裡是清代時期的建築物。房子的鬥拱雕花較精美。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府前路97號
23、府前路王厝裡
府前路王厝裡,為清代建築物
地址:霞浦府前路81號
24、後巷施厝裡
後巷施厝裡,為清代建築物。進深21米,寬12米,總面積252平方米。從南至北依次為大門、天井、前廳、天井、中廳、天井、後廳、天井,現前廳保存較好。
大門到大廳為「之」形曲巷道,較為罕見。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西關後巷129—133號
25、府前路鄭厝裡
府前路鄭厝裡 ,為清代建築物。後院防火牆上攀附兩棵當地人稱為「牆爬絡」的百年植物,甚為稀有。該厝原為王阿義厝,後為鄭家所有。
霞浦有一句俚語:「王阿義家財——有家不懂敗」,講的是到了王阿義這一代,祖上家業留下太多,以致不事勞作,整日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比如用燈芯草燒火燉豬腳,拿眾多陶甕從屋頂滾下取樂,這樣的敗家行徑枚不勝舉。
最後家道中落,在王阿義手上把祖業房產變賣給鄭朝忠,這也是「王緒鳳(音譯,為王阿義祖先)蓋房,鄭朝忠住」之典故的來歷。此厝的興衰頗有警示世人之效。(引用舊雨新知語)
地址:霞浦松城街道府前路95號
來源:愛尚霞浦整理編輯:霞浦圈
· 吃喝玩樂購 盡在霞浦圈 ·
合作 / 推廣 / 新聞 /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