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像春天的雨,雖然有點冷但充滿了希望。像夏天的雪糕,很美味但因為不捨得吃最後融掉,化在了地上。像秋天一覺睡到了傍晚,醒來滿眼都是孤寂。像冬天的雪人,春天來了一切就結束了。
暗戀是只屬於一個人的愛情,有時比兩個人的愛情還要狂熱。一個人把自己的全部的愛沒有條件不要求回報未經允許地偷偷傾注在另一個人身上,這種行為本身就悲壯得如同一場行為藝術。
為什麼一個人能暗戀另一個人長達幾年的時間?有時候別人正式戀愛都談到了分手,而暗戀者的暗戀尚未終結,為什麼暗戀的生命力可以如此強大?
因為「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最讓人著魔。
我們能持續暗戀一個人,是因為不確定對方是否喜歡自己。對方的一個微笑,能讓你開心一整天。對方的一個信息,能讓你緊張大半天。對方和別的異性走得太近,會讓你難過好幾天。你暗戀的人能瞬間把你帶進天堂,下一秒又可能讓你跌進地獄。
你在腦海裡問了自己成千上萬遍:「Ta到底喜不喜歡我?」,你能找到多少對方可能喜歡你的證據,就能找到多少對方不喜歡你的證據。你始終都無法確定對方喜不喜歡你,就只能在暗戀中越陷越深。
在心理學上,有研究人員做過一個實驗,給40名女生看一些男生的資料,並隨機告訴女生每個男生對她們的態度:有「非常喜歡」,有「感覺一般」,有「說不準,也許很喜歡,也許只有一點感覺」,然後研究人員又讓女生評價每個男生的吸引力。
結果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最吸引女生的不是帥,也不是優秀,而是取決於他們對女生的態度。女生們更容易被喜歡她們的男生所吸引,但是,相對於那些「非常喜歡」自己的男生,對女生態度不大確定的男生,反倒被女生認為是最具有魅力的。
不確定性自帶吸引力,這大概也是愛情中欲擒故縱能讓人慾罷不能的原因。
為什麼「不確定性」會讓人著魔?心理學家認為,答案可能與突顯性有關,即你思考某件事的頻率。
補充一下,心理學上把你經常想到的信息稱之為突顯的信息,這種行為會強烈地影響我們對於自己的情緒和感覺的評估。
卡倫·霍妮在《偷心:為什麼愛情總讓人如此瘋狂》一書中提到:「某人對你的興趣的不確定性會促使你不斷地揣測對方到底喜不喜歡自己。因為你總是在想那個人是不是喜歡你,結果就使得你想到這個人的頻率要比你已經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歡自己要多很多。而我們又習慣將想到某個人的頻率視為是否喜歡這個人的指標,這樣一來你就會認為自己很喜歡對方。」
簡而言之就是:因為不確定,所以老想,又因為老想,你就自證喜歡人家。其實是你自己把自己繞進去了。
無論是暗戀,還是搞曖昧,還是分手後覺得對方可能還愛著自己的,都是掉進了不確定性的陷阱裡,拖泥帶水無法自拔。如果你老想著他到底喜不喜歡你,只會讓你自己越陷越深,越來越難走出來。
「我喜歡他,他到底喜不喜歡我?」對自己好點,別想了,要想也是讓對方想,你負責喜歡你自己就好。
實在不行,要麼就果斷表白,成功了就談戀愛,成仁了就換個人談戀愛。記住,只要你把突顯性關掉,該忘的人就沒有忘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