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日本建築師原田真宏:建築是對自然的呼應

2020-12-24 騰訊網

[導讀]「有人說建築是跟自然的一種對立,但是這個建築從更大的角度來說,是對自然的一種呼應,存在於自然當中。」

原田真宏

原田的代表作「樹屋」,內部空間被一根圓柱主導,屋頂螺旋狀圍繞著這根圓柱上升展開。

「建築和自然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要我對其下一個定義的話,那麼在做一個建築其實就是在做一個嶄新的自然。」生於1973年的日本青年建築師原田真宏做客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在「大師之旅」新銳建築師講演會上這樣說。

原田畢業於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先後在隈研吾建築事務所、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艾裡阿斯·託哈斯·圖爾、磯崎新設計室等世界知名設計公司任職。在2004年,他與妻子原田麻魚共同創立了以富士山為名的Mount Fuji建築設計工作室。創業至今,他所接手的最大項目的尺度或許甚至不能和中國當下同齡建築師的日常作業相比;但是,他卻從一座座或基地狹小、或地形奇特的私人住宅設計中確立了自己的風格。

船、車、父親的宅

說起來,原田的建築生涯和交通工具脫不開關係,也和自己的父親脫不開關係。原田的父親是一位船舶設計師,而他從小就覺得船隻看起來要比城市的建築更順眼,因為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必須具有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它能把東西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這是它的功能性,是它的社會屬性。但是船隻又有一定的自然屬性,它能夠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自由航行,那它與大海和自然肯定是有著一定的聯繫的。但是我們的城市、我們的住宅慢慢地忘掉了自然的屬性,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城市並沒有達到這樣一種很好的平衡感。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就決定做一位好的建築師,讓我們的城市和住宅在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方面能達到這樣一個平衡。」原田說。

在他從西班牙回到日本之後,父親拿出了自己本來打算買一輛新車的錢,相當於10萬元人民幣,委託原田造一件用來展示自己的陶藝手工品的小屋。造好以後,原田為其取名為「XXXX HOUSE」,因為整個的建築是以不斷交疊的X形的牆體結構來構成的。雖然選用最為廉價的建材,但是牆體的不斷的折邊,在起到加固作用的同時,也讓這座小房子的空間充滿趣味性——自然光投入折邊的間隙形成斑駁交叉的視覺效果,兩側的大面積玻璃還能展現院中即景。

樹上、山中、海邊

雖然從處女作就開始引起日本建築界的關注,但真正為其在國際揚名的則是他在東京一個先天不良的基地上做的一處名為「樹屋」的住宅。這塊地被周圍的樓房緊緊圍繞起來,成為一個頗為尷尬的L形。最終,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森林裡的大樹的枝幹——整個建築的外形樸素,可是結構上卻非常特殊。在打開三角形的小門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房間的整個內部空間是被一根直徑達一米的圓柱主導的,屋頂螺旋狀地圍繞著這根圓柱上升展開,就像一把可以伸展的傘。「就像森林裡的一棵樹一樣。」 原田說,在螺旋的過程中,他還設計了一處長方形的天窗,經過特殊考量,正對周圍的房子的小花園,「因為這個基地非常小,那麼把窗戶設計在這裡的時候,窗戶上會出現花園這樣一個景色。」在樹屋的內部結構上,原田除了將廚房等固定的功能區做了固定之外,並沒有劃出明確的臥室、會客區,而是等待屋主自己來劃分。

除了這所樹屋,他在海邊建造的名為PLUS的周末度假屋曾經被世界級媒體評為最佳住宅。實際上,那也並非是一個理想的基地,從如今建好的建築來看,這處住宅形態奇突,但又簡潔通透,兩個堆疊的長方形互相支撐又互相穿越,經過精細打磨的大理石成就了建築的立面,使得山水的景色能夠被反射其上。如果說,細節之處是建築師的悉心雕琢,那麼結構本身實在並非建築師刻意的別出心裁,而是因為這是一處山中的坡地,幾乎沒有一處平坦。原田於是想到了運用兩個疊加的方塊來構建建築主體的方法。經過分割平行而出的走廊和巨大的玻璃移門,確保了山中、海面的景色都能被屋內的人一覽無餘。「有人說建築是跟自然的一種對立,但是這個建築從更大的角度來說,是對自然的一種呼應,存在於自然當中。」原田說。

在講演會現場,原田還透露了自己一個從未發表過的最新項目——一個山中的造船廠,結構埋於山體之中,卻又向前懸掛伸展開來。他希望藉此為山中的居民提供一個聚集的廣場。

相關焦點

  • 俞眼看世界:日本建築師系列——石上純也
    ——石上純也   序   最近,我與景觀師朋友分享一系列日本新銳建築師的思想,我認為這是對中國當代景觀設計師有啟發價值的。   他代表日本新銳建築師的思考方向。   How   他是如何設計的?
  • 石上純也的自由建築與日本現代建築中的「自然」
    石上純也既繼承了日本現代主義建築中的細膩、輕盈,與自然相融合的特色,同時亦以多樣的方式探討了景觀與自然、空間的透明性與曖昧性、建築的地方性與全球化等議題,並不斷拓展了建築的定義。 2009年,石上純也憑藉其首個獨立建築項目「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榮膺第61屆日本建築學會獎。
  • 名美美術教育——日本建築師的中流砥柱妹島和世
    她是全球歷史上第二位、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女性建築家。 #建築 是街景最自然的延伸 作為21世紀日本建築學界舉足輕重的大佬,妹島和世所經手的知名建築不勝枚舉,遍布全球幾乎能囊括藝術愛好者所有的「打卡聖地」。 再春館製藥 所女 子宿舍約
  • 日本當代建築師的現代主義試煉
    對愛好建築的朋友來說,日本建築是很多人的心頭所愛,無論是獨特的建築風格,還是國際上享有聲譽建築大師的代表作品,都令人嘆為觀止。 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承認,日本的建築和技術是世界一流的。日本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的傳統文化,有著固有的獨特的建築觀,同時又存在著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尤其是日本匠人那種細膩、追求極致的完美主義,很大程度還原建築的本身的魅力。 今天,將在文章裡介紹幾位著名的日本建築師和他們的代表作,希望大家在旅行時能夠邂逅這些美妙建築。
  • 隈研吾,讓建築消失的建築師
    大廈也是日本唯一一座集政府辦公樓、超高層居民大廈、商業設施於一身的免震建築物。創造出這個「日本唯一」的不是別人,就是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師隈研吾。隈研吾不僅在日本社會頗有聲望,在中國的建築界也如雷貫耳。筆者作為《環球人物》的特約記者,還是「Toshima Ecomusee Town」的入住居民,產生了要和這位建築師來一次親密接觸的想法。
  • 第四屆中國建築傳媒獎入圍名單揭曉:年輕建築師應堅持自己的特有語言
    中國當代建築師的代表劉家琨、張永和、張雷高票入圍實踐成就大獎;曾志偉(臺灣)、莊慎、朱競翔(香港)則因持續貢獻高品質的建築實踐,躋身青年探索獎;而林建築、大理沙溪復興工程系列實踐等憑藉各自的強勁探索特點,獲得技術探索獎和社區貢獻獎入圍資格。  中國建築傳媒獎總監南島介紹,按照《第四屆中國建築傳媒獎章程》,中國建築傳媒獎對中國兩岸三地的落成建築全面納入評獎範圍(包括外籍建築師作品)。
  • 日本新生代建築師 藤本壯介:歡迎來到未來
    日本的現代建築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進入21世紀已有四位建築師榮獲普利茲克獎,可謂是人才輩出。在人才濟濟的日本建築設計領域,要被眾人關注認可並不容易,但藤本壯介年紀輕輕便脫穎而出,被稱為成為日本新生代最具才華的建築師之一。
  •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
    而背後設計的,就是日本大師級建築師隈研吾,以擅長的手法打造的國立競技場,成為世界最大的木結構之一,靈感更是源自明治神宮而生!新國立競技場的原來計劃,本來是由世界知名的建築師Zaha Hadid團隊獲得,但設計耗資極大,加上一系列如日元貶值、建材不足及人工成本上漲問題,總工程費竟高達三千億日元!而日本政府根本承受不了如此高昂的成本,加上民意普遍反對如此燒錢,因此當時日本總理安倍晉三決定推倒重來!
  • yHa建築師將日本清酒啤酒廠的建築轉變為品嘗和展覽空間
    日本工作室yHa Architects建築師在佐賀縣前稻米工廠內插入了一個鋼製長方體,牆壁和樓梯,以創造一個品酒品嘗和 展覽空間。畫廊佔據了鹿島縣許多與清酒釀造業有關的廢棄建築之一。yHa建築師的這項翻新工程 是對建築物的最新改造,該建築物最初被設計為碾米廠,但最近被用作倉庫。被列為城鎮內具有文化意義的建築物,建築師不允許更改外觀,因此他們將重點放在內部裝修上。
  • 如何讓建築更好地融入環境,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給出了案例
    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在烏鎮藝術展期間帶來了一件戶外裝置作品《另一水面》。60 個鏡面不鏽鋼材質做成的圓凳內外 4 層構成了一個圓形,在陽光的反射下呈顯出水波的形態。
  • 空間趣味設計 新銳設計師五十嵐淳新作
    【太平洋家居網 設計頻道】手繪的花朵從泥土中緩緩生長,看似平凡普通,卻帶著堅韌的生命力,正如他的事務所網站的首頁,五十嵐淳的建築作品所帶來的大自然中獨有的「清風」,讓心心醉。五十嵐淳先生受「大師之旅」新銳建築師系列講演會之邀,作為第13回活動的主講嘉賓,專程來到上海萬科中心,近距離的分享了他的精彩作品和獨特設計理念。
  • 李興鋼:勝景幾何——與自然交互的建築 | 江蘇•建築文化講堂...
    ,現任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 天津大學客座教授 / 博士生導師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導師。好的建築師應該懂得建築與自然高度和諧共生,而不是追求建築的過度人工化,破壞或拋棄與自然的關聯性。一個好的建築師的作品既要面對現實,也要面對未來。 回到今天我講的題目:建築和「自然」應該是交互的關係,「交互」指的是一種互動、感應、互成的關係,兩種因素密切關聯,而不是相互矛盾或各自獨立。
  • 建築師蓋裡和他的10座代表性建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酷最狂的建築師蓋裡在90歲生日時呼喊的一句「我愛工作」,在這個2020年接近尾聲、冬天已然來臨,大家都疲憊不堪的時刻,希望能起到一點雞血的作用,因為蓋裡的作品總能讓人興奮。
  • 建築師隈研吾:建築「隙間」鼓勵自由、開放的生活
    [導讀]「如何在建築中醞釀出隙間,是我目前最重視的一點。」隈研吾表示,「20世紀為了追求強度和精度,建築放棄了隙間(使用混凝土),最終令其難以適合社會和生活的變化,變得脆弱、不自由。」來自日本的隈研吾既是一位匠心獨具的建築師,也是誨人不倦的建築理論家。他寫的書《十宅論》讓讀者在理解住宅設計的同時也更理解自己的生活;《負建築》則對大興土木背後對於物質的迷戀進行反思。他的設計作品常常以木材、竹子等作為材料,並呈現出一種充滿了孔洞、縫隙的狀態。「如何在建築中醞釀出隙間,是我目前最重視的一點。」
  • 原研哉推薦的日本建築與園林有哪些?
    ,原研哉不時還會探訪一些傳統及現代的日本建築、園林,並將體驗一一記錄下來。哪些案例代表了他心目中「日本的景色」?從傳統到現代,下面是原研哉的選擇。一想到巖石蘊含著地球組成的記憶,似乎也明白了它們被收集起來「被平放」成空間與水平線之間的呼應。」
  • 韓國建築師承孝相的「貧者美學」 沒有建築是永恆的 土地上的記憶...
    事實上,對這位韓國當代重要的建築師而言,流放與放逐,是他建築思考裡很重要的議題。他甚至十次前往建築大師柯布西耶在歐洲的最後一棟落成建築——位於法國裡昂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感受建築如何為心靈和身體提供安靜的居所。近期,由履露齋建築師事務所、UED雜誌社聯合主辦的UED承孝相專輯《人文的建築》新刊發布會暨學術對談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
  • 濟州島,用建築成就的自然之味
    很多人都以為濟州島只有美景、美食及石頭爺爺的傳說,卻不知,濟州島還是一個集合了諸多建築大師作品的設計之島。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Genius Loci」、旅日韓裔建築師伊丹潤以風、水、石等為主題設計的美術館和教會等眾多建築師一手設計建造的建築物,使濟州的風景增添了新的色彩。對此,有人稱濟州是「現代建築的競技場」。安藤忠雄在濟州島涉地可支的建築作品Genius Loci.
  • 棒球英豪:有女孩子主動之帽子給原田,可原田還是氣衝衝的離開
    只是我們在那個年代是快不懂的,畢竟那時候才上小學嘛 別說,這裡當年有大叔的人哦 不過,戲中有個人的戲份還是很多的,就是原田
  • 老牌演員原田芳雄因病去世 11日曾帶病宣傳新片
    第2頁:《大鹿村騷動記》成其遺作[提要]日本影星原田芳雄病逝,享年71歲。《追捕》中的矢村警長形象深入人心  搜狐娛樂訊 北京時間7月19日,日本老牌演員原田芳雄先生於今晨在東京某醫院因病去世,享年71歲。
  • 有關中國的建築與中國的建築師
    面對即將湧入的世界各地的建築師,中國的建築與中國的建築師,尤其我們年輕一代的建築師,應該怎麼辦?這裡擔心的問題有兩個範疇,一是如何從本土出發,創作真正適合中國文化的建築;一是在與西方建築師的競爭中,我們是否會在日益全球化的建築設計市場上淪為「二等設計公民」?   這很可能是個令人悲哀的話題。回顧世紀百年,建築這個行當從來就是多風多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