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人說建築是跟自然的一種對立,但是這個建築從更大的角度來說,是對自然的一種呼應,存在於自然當中。」
原田真宏
原田的代表作「樹屋」,內部空間被一根圓柱主導,屋頂螺旋狀圍繞著這根圓柱上升展開。
「建築和自然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要我對其下一個定義的話,那麼在做一個建築其實就是在做一個嶄新的自然。」生於1973年的日本青年建築師原田真宏做客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在「大師之旅」新銳建築師講演會上這樣說。
原田畢業於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先後在隈研吾建築事務所、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艾裡阿斯·託哈斯·圖爾、磯崎新設計室等世界知名設計公司任職。在2004年,他與妻子原田麻魚共同創立了以富士山為名的Mount Fuji建築設計工作室。創業至今,他所接手的最大項目的尺度或許甚至不能和中國當下同齡建築師的日常作業相比;但是,他卻從一座座或基地狹小、或地形奇特的私人住宅設計中確立了自己的風格。
船、車、父親的宅
說起來,原田的建築生涯和交通工具脫不開關係,也和自己的父親脫不開關係。原田的父親是一位船舶設計師,而他從小就覺得船隻看起來要比城市的建築更順眼,因為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必須具有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它能把東西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這是它的功能性,是它的社會屬性。但是船隻又有一定的自然屬性,它能夠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自由航行,那它與大海和自然肯定是有著一定的聯繫的。但是我們的城市、我們的住宅慢慢地忘掉了自然的屬性,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城市並沒有達到這樣一種很好的平衡感。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就決定做一位好的建築師,讓我們的城市和住宅在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方面能達到這樣一個平衡。」原田說。
在他從西班牙回到日本之後,父親拿出了自己本來打算買一輛新車的錢,相當於10萬元人民幣,委託原田造一件用來展示自己的陶藝手工品的小屋。造好以後,原田為其取名為「XXXX HOUSE」,因為整個的建築是以不斷交疊的X形的牆體結構來構成的。雖然選用最為廉價的建材,但是牆體的不斷的折邊,在起到加固作用的同時,也讓這座小房子的空間充滿趣味性——自然光投入折邊的間隙形成斑駁交叉的視覺效果,兩側的大面積玻璃還能展現院中即景。
樹上、山中、海邊
雖然從處女作就開始引起日本建築界的關注,但真正為其在國際揚名的則是他在東京一個先天不良的基地上做的一處名為「樹屋」的住宅。這塊地被周圍的樓房緊緊圍繞起來,成為一個頗為尷尬的L形。最終,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森林裡的大樹的枝幹——整個建築的外形樸素,可是結構上卻非常特殊。在打開三角形的小門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房間的整個內部空間是被一根直徑達一米的圓柱主導的,屋頂螺旋狀地圍繞著這根圓柱上升展開,就像一把可以伸展的傘。「就像森林裡的一棵樹一樣。」 原田說,在螺旋的過程中,他還設計了一處長方形的天窗,經過特殊考量,正對周圍的房子的小花園,「因為這個基地非常小,那麼把窗戶設計在這裡的時候,窗戶上會出現花園這樣一個景色。」在樹屋的內部結構上,原田除了將廚房等固定的功能區做了固定之外,並沒有劃出明確的臥室、會客區,而是等待屋主自己來劃分。
除了這所樹屋,他在海邊建造的名為PLUS的周末度假屋曾經被世界級媒體評為最佳住宅。實際上,那也並非是一個理想的基地,從如今建好的建築來看,這處住宅形態奇突,但又簡潔通透,兩個堆疊的長方形互相支撐又互相穿越,經過精細打磨的大理石成就了建築的立面,使得山水的景色能夠被反射其上。如果說,細節之處是建築師的悉心雕琢,那麼結構本身實在並非建築師刻意的別出心裁,而是因為這是一處山中的坡地,幾乎沒有一處平坦。原田於是想到了運用兩個疊加的方塊來構建建築主體的方法。經過分割平行而出的走廊和巨大的玻璃移門,確保了山中、海面的景色都能被屋內的人一覽無餘。「有人說建築是跟自然的一種對立,但是這個建築從更大的角度來說,是對自然的一種呼應,存在於自然當中。」原田說。
在講演會現場,原田還透露了自己一個從未發表過的最新項目——一個山中的造船廠,結構埋於山體之中,卻又向前懸掛伸展開來。他希望藉此為山中的居民提供一個聚集的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