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設個人旅行博客 低空飛行 後,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就以穩定的頻率、高質的圖文,持續地向世界輸出日本之美。就連疫情期間,原研哉也不忘更新,內容更是越寫越深入。
除了絕大多數時候推薦的旅館外(讓原研哉心儀的日式旅館長什麼樣?),原研哉不時還會探訪一些傳統及現代的日本建築、園林,並將體驗一一記錄下來。
哪些案例代表了他心目中「日本的景色」?從傳統到現代,下面是原研哉的選擇。
001
伊勢神宮| 三重縣
對話崇高的媒介
「伊勢神宮並非存在於經史典籍或清規戒律中的聖域,而是讓人可以心無雜念地直面生命或宇宙的媒介,崇高、神聖。古代日本人興建內「空」的社(譯註:日語亦稱「屋代」)以代替雄偉的偶像或殿堂,視為神明的歸所,讓人在清淨的空間中感受宇宙與生命的神聖。」
日本人自古便認為智慧存在於自然之中。神明即是典型代表,他們時而飛在空中,時而坐鎮十裡八村。直言神社的核心是「空」,但人們可從中感到神明的存在,這是因為「空」之中蘊含有可以充盈的可能性,而無處不在的神明絕不會與其失之交臂。」
「中空的「社」(日語亦稱「屋代」),以及環繞四周的「垣」(指牆),和昭示為門的「鳥居」,由此構成神社。參拜者過橋步入聖域,穿過若干鳥居,抵達四面圍垣的正宮。人們止步於此,向白色帷帳內無從看到的空間吐露自己的祈禱,與眾神交流。人們的祈禱以及心中神明的樣子各有不同,而神宮都會超然接受。
在八百萬神明中獨放異彩的,即是被比作太陽之女神的「天照大御神」。神宮圍繞祭祀「天照大御神」的內宮和祭祀「豐受大御神」(侍奉天照大御神的神仙)的外宮,另有14所別宮,以及相關攝社、末社、所管社在內共計125社構成。供奉的神明據說有141座之多,總稱「伊勢的神宮」。正式名為「神宮」。為區別於其他神社,被稱為伊勢神宮。」
002
後樂園| 岡山縣 岡山市
城主趣向,傳承至今
「岡山的「後樂園」、水戶的「偕樂園」、金澤的「兼六園」,並稱為日本三大名園。均為江戶時代的大名建造,採用「池泉回遊式」的大規模庭園。我本人就生長在距離後樂園不遠的「城下町」,深受庭園風情的薰陶,多年遠離故土,如今再次遠眺,不覺倍感新鮮,並引以為傲。
後樂園被認為是在1700年最初建成。由當時的藩主——池田綱政命令擅長治水和土木工程的家臣——津田永忠建造。儘管說到日本的庭園,常見於禪宗寺院中的枯山水別具一格的抽象風情確實集聚人氣,但在石材加工、運送,池泉以及築山等造園技術已得到顯著提升的江戶時代落成的池泉回遊式庭園也不容錯過。散步、休息之餘還可觀賞風景,這點別具風韻。據說當時岡山藩的石工技術已然很高,據傳設置在園西側「二色岡」的巨石————「大立石」,就是先分割成九十多個「小石」後運至此又恢復原狀的。石材造型之妙正是日本庭園的重要亮點。」
「庭園細節處蘊含的縝密與雅致,反映著生性認真的岡山人的風骨。圍柵和標識全部採用木材和竹材,其中的功夫、技巧,以及細心呵護的精神讓人油生敬佩。
在取名為「流店」的東屋,可將「野趣」玩出風雅。細柱支撐著上層;而一層,除柱和木地板房間外,沒有牆壁,就像將木地板房間縱向分為兩部分,河流被引入室內。據傳,這是源於「曲水之宴」(即吟誦上句後順水流下,下遊接住後吟誦下句)的雅趣,但即便如此,其流速也是太快了。很自然應該將其歸結為將自然之水引入館內的趣向,同時也由衷貼近了當時藩主的風流。」
003
江之浦測候所| 神奈川縣 小田原
水平線、光、石
「江之浦測候所是現代美術家——杉本博司的工作集大成之處。所謂「測候所」,即是將夏至和冬至時太陽運行的天象與建築融合而成的設施。拂曉時佇立在這裡便可知道,設施整體的樣子會感應光線,並隨著光線而動。這是聯繫光、石頭、建築、水平線、天體的運行、以及時間的宏大而緻密的美的實驗地。
杉本博司的代表作《海景》是從高臺之上俯視海面,在其中央設有水平線的構圖之下的一系列照片。江之浦測候所的核心是展示《海景》一系列作品的長達100米的畫廊。面向大海直線延伸的空間前方,現實的海景和照片一樣通過修剪呈現:夏至的日出從展示室的正面出現,光線將100米的空間構造直線貫穿;冬至日出的位置則被精密測量,訪客可從厚鐵板建造的隧道中跑出去,再次與完美修剪過的鮮活海景邂逅。」
「測候所以畫廊為中心,散布著鋪滿光學玻璃的能樂舞臺和茶室、等候室、門、或者使人想到古代遺蹟的裝飾物等,其中多數用到了石材。杉本博司喜歡石頭,他曾說:未來的素材是古建築材料。據說在平安時代匯集的《作庭記》中有「先將石頭立起來」的說法,但他在這裡好像意識到「將石頭平放」。使用的石頭多種多樣,包括從古墳時代到近代,從考古遺物到附近採集的根府川石。一想到巖石蘊含著地球組成的記憶,似乎也明白了它們被收集起來「被平放」成空間與水平線之間的呼應。」
004
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圖書館| 東京都 武藏野市
建築本身即為藝術
「每年一到櫻花盛開的季節,腳步就會不自覺地邁向圖書館。武藏野美術大學既是我的母校,也是自己作為教員工作了將近20年的地方。每到這個季節,我總會被圖書館四周栽種的櫻花和映襯著櫻花的玻璃圖書館營造出的那種難以名狀的絢麗景色所吸引。
茶色玻璃像鏡子一樣映出綻放的櫻花,建築物與櫻花的界限近乎混同的魔幻景象豁然眼前,讓人分不清哪裡是櫻花,哪裡是建築。」
「圖書館由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落成於2012年。建築師將原有的美術館、民族資料館,以及新設圖書館和圖像庫整合為這座「美與智慧的複合設施」,即如今的「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圖書館」。室內設計也展現出不輸外觀的獨特個性。走進大門,迎面是巨大的中庭空間,裡面擺放著空空如也的書架。不要以為是因藏書尚少,而為以後藏書增加預留的空間。這裡是標誌著圖書館「書架」功能的象徵空間。因此今後這裡也不會被書籍填滿。
藤本壯介的創意初衷是「書的森林」,刻意編織迷局引導人們邁入書的宇宙;打造空間,使之創生出與未知的相遇。落成後的建築的確如此,在不知不覺中被吸引進入建築,並在書的森林中慢慢「迷失」。」
005
水庭| 櫪木縣 那須
作為建築的自然
「庭園,體現著自然與人工此消彼長的分界嶺。人工完成的造型,不斷受到自然的侵蝕,被持續引向越發混沌的初始狀態;反觀人類,則努力想要阻止自然的侵蝕,其中就孕生出無盡的競爭。「庭園」作為自然與人工相生相剋的結果,應運而生,獨具風情。建築師石上純也設計的「水庭」追求極致,使庭園在當代文化藝術的脈絡中醒目耀眼。
「水庭」的所在地原本是森林,前人曾在這裡開墾水田。據說近年被用於牧場。水田的輸水系統是引近旁上黑尾川的河水,利用傾斜地形將水灌溉至梯田。如今,重新煥發出引水口的功能,將引來的河水灌入160座水池中。最開始只是引入了上方的8座水池,之後由這8座水池,通過管路貫穿至所有水池,實現了有效且精密的水循環利用,並使引來的水回流至下方的河流。」
「臨近水邊栽種枹櫟和山毛櫸等落葉樹會引起根部腐爛,導致樹木枯萎。因此建築師在全部160座水池的底部都鋪設了防水材料,想辦法避免水滲入,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整個景觀。此外為了支撐樹木,還在地裡埋設了鋼筋。換言之,「水庭」就是一幢由高科技加持的建築。據說移植過來的318棵樹木全部經過精密測算,並經建模後確定栽種位置。
映襯著棵棵樹木身姿的水庭,既是建築同時也是富有生命的自然,新的生態系統已經開始在此顯露出勃勃生機。鳥的鳴叫聲環繞四周,無數小蝌蚪暢遊在池水中,青蛙隱身於草叢裡。沿石板路漫步途中,坐在石凳上品味水庭,一種唯此無他的愉悅感便油然而生。鋪設的石材顯然全部經過設計,自然在此「潤物細無聲」地融入人類智慧。「水庭」的完成度也由此獲得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