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超過實際損失30%的違約金,不能一刀切

2020-09-06 易居房產團隊張濤律師

正文▼

在判斷約定違約金是否過高以及調低的幅度時,一般應當以對債權人造成的損失為基準。司法實踐中對此掌握的標準一般是,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認定為「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但對此不應當機械適用,避免導致實質上的不公平。此時,可以綜合考慮辯論終結前出現的以下因素

(1)合同履行情況。在合同履行瑕疵較為輕微,例如違約時間很短,可以適當調整違約金的數額。如果部分履行對債權人意義甚微,則應審慎酌減違約金。

(2)當事人過錯程度。債務人主觀過錯程度較小或者債權人也有過錯時,可以適當調整違約金的數額。在違約方屬於惡意違約的場合例如雙方當事人籤訂合同後,在履約的時候突然價格上漲,賣方違約將貨物賣給別人而不賣給原已籤訂合同的買方,違約金的調整應當體現出對惡意違約的懲罰。在違約但非違約方也有過失的場合,違約金的調整就不應過多體現懲罰色彩。

(3)預期利益。預期利益實現的可能性較大時,酌減違約金應當更為審慎,此時,應考慮債權人的一切合法利益,而不僅僅是財產上的利益。

(4)當事人的主體身份。如果債務人是商事主體,其對違約風險的預控制能力更強。《德國商法典》第348條就規定,商人在其營業中約定違約金的不得依《德國民法典》的規定減少,這可能過於絕對,但至少在此時,違約金應當更為審慎。在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以格式合同為載體的交易關係之中果違約金債務人是消費者,當事人締約地位強弱、是否適用格式合同也是可以斟酌考慮的因素。

(5)其他因素。例如,債務人給付約定違約金達到了可能嚴重影響債務的生存的程度;債務人因違約而獲利的,也可以予以考慮。在實際損失無法確定時,可以斟酌考慮合同標的總價款、一定倍數的租金或者承包金、通常利率一定倍數、投資性質合同中的投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等。借款合同的期內利息法定限額規則,基於禁止法律規避的考慮,也應延伸適用於針對遲延還款所約定的違約金。但是,除借款合同之外的雙方合同,作為對價的價款或者報酬給付之債,並非借款合同項下的還款義務,不應當以受法律保護利率的上限判斷違約金的是否過高的標準。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對上述因素予以綜合權衡,避免簡單地採用固定比例等「一刀切」的做法,防止機械司法而可能造成的實質不公平。

應當注意的是,當事人關於定金的約定,適用定金罰則後也可能會出現出高於造成的損失的情形,此時可以參照適用本款規定,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最高院相關案例

(2019)最高法民再307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本案四川好彩頭公司逾期支付貨款數額為23307760元,如依據雙方合同約定,以日0.2%的標準計算違約金,違約一年的違約金約為欠付貨款總額的73%。在德利寶公司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其實際損失數額的情況下,應認定按照雙方約定的違約金計付標準計算的違約金數額過高。四川好彩頭公司二審中明確提出了合同約定違約金過高,應予調整的請求,二審法院未予調整不當,本院予以糾正。由於四川好彩頭公司逾期不支付貨款存在違約和過錯,德利寶公司在本案中並無過錯,綜合考慮德利寶公司實際損失客觀存在,在兼顧雙方合同履行情況、當事人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因素的情況下,本院酌定本案違約金數額以四川好彩頭公司逾期支付的貨款23307760元為基數,自2016年12月1日起,按年利率24%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止。因此,四川好彩頭公司應向德利寶公司支付貨款23307760元及違約金,違約金數額以23307760元為基數,自2016年12月1日起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止。


(2018)最高法民終1120號

關於一審判決違約金是否過高的問題。本案《股權轉讓協議》第五條第4項約定,如不按時付款,剩餘款項超一天按千分之二進行處罰。基於貴州新西南公司的調減申請,一審法院結合案件實際情況,將違約金的計算標準調減為「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上浮50%」,並無明顯不當。貴州新西南公司上訴認為顧文元、陸水初、章儉的實際損失為銀行貸款利息,並因此主張違約金計算標準應調減至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上浮30%,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2014)民申字第1726號

本院認為:本案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違約責任條款,即「延期付款按日千分之三付滯納金」。在合同有效的情況下,一般而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約定確定違約方的責任。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4條第二款明確規定,「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適當減少」。本案中,中鐵十六局在一審過程中因認為違約金過高提出了調整的請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二審法院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酌情減少違約金的數額,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的1.95倍計算違約金數額,並無不妥。二審判決所述「1212896.62元」,是指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計算出來的違約金數額,並非是雙方當事人同意的最終違約金計算數額。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合同編釋義•當事人約定違約金超過損失30%的理解與適用
    ,根據現行民法典的相關規定,不應當機械地將超過實際損失30%的違約金認定為「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而予以調整。司法實踐中對此掌握的標準一般是,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認定為「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但對此不應當機械適用,避免導致實質上的不公平。此時,可以綜合考慮辯論終結前出現的以下因素:(1)合同履行情況。
  • 解讀民法典:不應當機械地將超過實際損失30%的違約金認定為「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而予以調整
    在判斷約定違約金是否過高以及調低的幅度時,一般應當以對債權人造成的損失為基準。司法實踐中對此掌握的標準一般是,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認定為「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但對此不應當機械適用,避免導致實質上的不公平。
  • 最高院: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應如何理解?
    在調整時,應當以違約造成的損失為基準。約定的違約金可以高於造成的損失,但不能「過分高於」,這體現了補償性為主、以懲罰性為輔的違約金性質。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延伸閱讀:  「違約金」和「賠償金」能否同時適用?看最高法案例!
  • 【法律實務】​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
    此外,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8條規定,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最高法判例:行政協議未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標準或損失賠償額的計算...
    因行政協議沒有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標準或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的規定,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準計算問題的批覆》,可以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2.
  • 土地開竣工違約金如何計算
    那麼土地開竣工違約金如何計算?下面由甲吉才律師進行解答:一、土地開竣工違約金如何計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於2020.12.31失效)如果合同雙方對違約金有約定,按照合同約定處理。但如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違約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的,可以請求法院降低。
  • ​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新規解讀)
    此外,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8條規定,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法院微提醒】如何約定違約金才能獲得法院支持?看要點+最高法案例
    它的功能是免除守約方對於損失的舉證責任,對違約金進行調整時,應當以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作為基準,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考量當事人過錯程度、合同履行情況、預期利益、當事人締約地位強弱、是否使用格式合同和條款等因素。守約方主張違約金,而違約方認為約定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損失的,應當對過分高於損失的事實承擔客觀的舉證責任。
  • 讀典互動|違約金的上限應如何確定?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通常都會約定違約金。因為違約金既可以督促當事人履行合同,又可以補償一方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還可以制裁違約方,對於合同雙方都是一種約束,可以有效保障交易安全。
  • 違約金、滯納金及利息損失在裁判文書中的應用
    同時在裁判文書的製作時,也有不能準確表述的情況。如何正確理解和使用這些術語,是提高法律文書寫作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準確執法、嚴肅執法的必然要求。下面我僅就它們各自的定義及在實踐中的應用做一簡要論述。  一、違約金、滯納金及利息損失的概念及在裁判文書中的表述。
  • 違約金和損失賠償可否同時主張
    違約金和損失賠償可否同時主張?下面由李家有律師進行解答:違約金和損失賠償可否同時主張如對同一違約事實同時適用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那麼賠償的數額將超過造成損害的數額,此時之違約責任則具有懲罰性,不符合「補償性為主,懲罰性為輔」原則。
  • 最高法院關於買賣合同違約金責任十六條裁判規則精解
    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8條的規定,如果約定的違約金數額低於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請求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不能超過實際損失,即此種情形下,違約金以補償實際損失為限,並且增加違約金後,當事人不能再主張賠償損失。此時的違約金屬於補償性質。
  • 最高法判例:土地出讓合同中違約金條款的效力與適用
    2.違約金的計算基數。在行政機關不能證明已返還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應當以出讓合同約定的相對人繳納的土地出讓金作為違約金的計算基數。3.出讓合同中違約金條款的適用。出讓合同的籤訂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其所約定的權利義務對雙方均有約束力。
  • 定金金額超過實際損失,能否主張調整?
    庭審中,李某認為籤約不過一周時間,張某並沒有什麼損失,雙倍返還定金的違約責任過重,請求法院按實際損失進行調整,李某的主張能得到支持嗎?同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條還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因此,定金雖然也屬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但是與違約金並不屬於同一概念,李某要求對定金予以調整,不符合定金的性質及適用規則,而且也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所以李某主張按實際損失調整返還定金的要求,不能得到法庭的支持。
  • 【NO.93】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新規...
    此外,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8條規定,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如何認定「違約金」是否過高?法律法規等要點大匯總
    司法實踐中對此掌握的標準一般是,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認定為「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但對此不應當機械適用,避免導致實質上的不公平。主張違約金過高的違約方應當對違約金是否過高承擔舉證責任。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2.嚴格依法規制高利貸,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貸款人同時主張的利息、複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過高,顯著背離實際損失為由,請求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調減的,應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 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新規解讀)
    ,不因雙方當事人均構成違約而不能適用;當事人同時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的,可以確認該約定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在違約金和約定損失賠償之外,再行主張損失賠償的,應當視當事人能否舉證證明其因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大於違約金及約定損失賠償的數額,確定是否支持其訴訟請求。
  • 合同有約定,戶口卻未按期遷出,違約金怎麼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 2020年合同約定違約金上限是多少?合同約定違約金與法定違約金的區別
    但如果造成的損害比較嚴重,則此時違約金可以上浮至30%左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籤署合同的時候,總會增加一條風險條款「違約金」以便約束交易雙方的行為,這是為了保障守約方的權利,體現合同的公平性。  合同法解釋(二)規定:約定違約金的數額不能高於違約損失的30%,也就是說,違約金不能超過違約造成的損失的1.3倍。
  • 如何認定「違約金」是否過高?法律法規等要點大匯總|轉需
    【違約金過高標準及舉證責任】認定約定違約金是否過高,一般應當以《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的損失為基礎進行判斷,這裡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除借款合同外的雙務合同,作為對價的價款或者報酬給付之債,並非借款合同項下的還款義務,不能以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作為判斷違約金是否過高的標準,而應當兼顧合同履行情況、當事人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因素綜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