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幾所職業院校發生的「群架」事件,讓人們對職業院校的印象分又下降了幾分,人們很是擔憂,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孩子能學到什麼東西。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在現在的中考競爭中,全國大部分的錄取率在5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只有40%,也就是初中生有一半或者一多半的人上不了高中,就更別說考大學了。
學習好,上高中考大學,當白領;學習不好上高職,學技術,當藍領,這看似很合理的分流制度,卻也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男生晚熟的問題。
男生比女生成熟較晚,這已經是被科學證實的事了,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的發育水平,只能達到女孩3歲半的水平,不管是男孩的生理髮育還是心理髮育,都落後於女孩,所以從幼兒園到初中,都是女孩的天下,而男孩卻成了「麻煩」的代名詞。
但是,另一項研究表明,晚熟的孩子智力發育速度很快,換句話說更聰明,這也是為什麼在高中,很多男生成績突飛猛進,女孩反而跟不上了,到了大學階段,男孩的優勢就更明顯了。
但是現在的中考,考試內容大多是機械記憶,按部就班,反覆訓練,這種模式非常適合早熟的女孩們,她們更容易發揮優勢。而對於晚熟的男孩來說,因為貪玩導致成績不好,最終被分流到職業院校。
而職業院校的學習氛圍,又很容易讓男孩迷失自我,所以很多家長就拼命地給孩子報輔導班,即便上不了公立高中,花點錢也要上私立高中,總之不能讓孩子去職業院校。這也是為什麼職業院校雖然有國家的優惠政策,還需要初中老師「介紹生源」才能延續。
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從三個層面改變:
一個是國家層面,重塑職業院校的形象,現在職業院校能夠參加春季高考,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還有就是提高藍領的待遇,讓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能有相應的收入和地位。
再一個是社會層面,讓社會上的人重新認識職業院校,讓人們認識到即便去了職業院校,也是有很多機會的,比如三二連讀,五年一貫制,參加春季高考。
最後就是個人層面,要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對於男孩子晚熟這個特點,可以這樣做:
1、可以晚上學一年,對男孩的發展更有利。
2、在培養男孩子方面,父親能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思想,對孩子成長和成熟,非常有幫助,所以父親不可以缺席。
3、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和自學能力,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學習方面要想有後勁,自律意識和自學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父母和老師不可能天天跟在孩子身邊督促,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