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都說高考是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所以很多人以為高中三年是決勝階段。實際上,他們想錯了。因為現在的中考更重要,因為分叉口提前到了中考,決定著考生未來到底走什麼路。
不信看一看今年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的公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其中再次強調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規模大體相當。
這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中考後,考入普高和進入職高、技校、中專等學校的學生將會是一半一半。也就是說,不用等高考,有50%的學生就將會被強制分流進職業教育。
所以說,別說高考決勝,有些競爭在中考就結束了。
一、對於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的「誤解」
其實,之前網上有人說中考要取消了,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上高中。也有人說,越來越多的人上不了高中了。實際上,這些個「誤解」,來源於對之前教育部發布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的錯誤解讀。
這份計劃中提到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所以有人以為這就代表中考沒意義了,因為都全面普及了呀。實際上呢,這是對高中階段教育的誤解,因為高中階段教育既包括了普高,又包括職業教育。因此,中考依然很重要,因為要實現普高和職高的分流。
同樣的,說越來越多的人上不了高中並不準確,應該說和過去相比,能上普高的人數變少了。
二、普高和職高,名額一半一半
前面提到過,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同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規模大體相當。也就是說早在幾年前,這個規劃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處於過渡階段,有不少地方大概比例是在6:4,但是今年,多地已經強調必須調整成5:5。也就是普高和職高,名額一半一半。
這一調整,也是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環節這會使得大家之前看不起職業高中,而且優秀的教師不願意去職業高中教學的現象逐漸減少,職業高中在辦學水平、學校氛圍、育人模式、教學研發等環節都會有質的提升,老師和學生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三、並不是說「大學太好考了」
所以說,現在的情況根本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那樣,大學太好考了。「未來全民教育一定會普及,不需要考試就能輕鬆進入高中,甚至直接步入大學」這樣的想法其實太天真,如果單看大學的錄取率,確實比過去高了不少。但實際上在高考之前,還有中考,中考已經淘汰掉一半的考生。
很多人覺得中考十分簡單,怎麼會出現一半人進入不了呢?這其實是個「錯覺」,以江蘇省為例,作為教育大省和示範基地,江蘇每年中考都是篩除一半以上的初中生,這些學生要麼選擇復讀,要麼就不得不進入到職業高中了,而且江蘇的中考試題難度特別大,很多人都表示這樣的題型高中生都不一定會解答,但不可否認的是,殘酷的模式只為選拔更加優秀的精英,很多省市近年來也如此效仿,整體來看,造成中考進入到高中的概率也就佔到50%左右。
由此可見,未來的初中教育是值得家長和學生注意的,否則,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不能自主選擇學校的情況,甚至因為成績不理想而只能進入職高。當然也不是說職高不好,但還是更建議大家考入高中。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一下職高和高中的區別。
1.學習側重點不同
普通高中的學習重點,在於文化課和書本上的知識,旨在培養學生順利通過高考,進入到大學,然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從而深耕和鑽研,最終成為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而職業高中的教學目的,更加偏向於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這個很好解釋,職業高中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校學習一門手藝或者技術,以便步入社會後,能順利在崗位中進行實操,從而能夠確保就業。
換句話說,職業高中的學習壓力不是很大,更多的是需要掌握一技之長就可以了。而普通高中對於學習的要求一般十分嚴格,因為高考是頭等大事,而且競爭比較激烈,所以以學習成績為重點。
2.學習氛圍和環境不同
很多人對於職業高中存在偏見,認為職業高中裡面的學生都是「問題少年」,要麼整天無所事事,要麼就是天天曠課逃學,上網成癮等等。這其實是誤解,現如今的職業高中早已規範化和標準化,不論是先進的實操場景,還是專業的指導教師,整體來說還是可以的。
相比之下,普通高中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比職業高中要好得多。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身邊的人都是愛學習的同學,老師也會日常灌輸和監督大家,輔助大家一起朝著目標前進。為了讓學生步入理想的大學,普通高中的老師為學生營造的學習環境還是很優質的。
綜上所述,大家還是要趁著年輕努力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並不是一句空話,從古至今都印證了這一點。並不是說職業高中不適合所有的學生,只不過,如果學習成績足夠優秀,在將來就有自己的談判砝碼,能夠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很多時候,讀書都是我們的跳板,是我們可以輕鬆掌控局面,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砝碼。好好讀書,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你是如何看待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區別的呢?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