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曉斐
一轉眼家裡的神獸們上學已經有一個星期了。從入學前的慌張,焦慮,莫名的緊張,到入學後的踢跳,不適應,興奮,歡喜。真的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面對神獸們剛剛入學,咱們做父母的也真的是焦慮擔心,輾轉反側。夜不穩,吃不香,就瞅著孩子能順順噹噹,安安穩穩的慢慢習慣。
每位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大可不必太過於擔心,也不要太過於關注。以平常心和平靜心對待,當我們可以以平靜心去對待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當平常一樣。父母的情緒沒有焦慮和起伏,孩子的內在就一定會穩穩噹噹。
如果一開始父母就有緊張和恐懼感,那麼接下來你會發現孩子一定會呈現各種符合你緊張和恐懼的行為。因為他的內心感受到了你的情緒,那麼外在就會對這種情緒做出反饋。那可能家長們就要問了。那我該怎麼樣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更好的陪孩子平穩過度呢?
首先,父母要了解,因為疫情孩子大半年的時間都是居家。這種封閉式相對閉塞的親子環境,會造成家庭成員之間更多的接觸和融合。一方面它有利於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另一方面會造成孩子脫離親子關係後短暫的分離焦慮。特別對於過往情緒起伏較大的孩子。那麼,父母首先要了解這一點,然後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心理建設,提前有計劃的推進孩子外出,到學校,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做好進入校園集體的準備。
接著,對於已經進入校園的孩子們,爸爸媽媽在接送孩子和到家後的時間裡多跟孩子聊聊天,引導孩子表達自己在學校裡的見聞。在交流的過程中自然的告訴孩子校園生活與家裡生活的不同,為接下來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打下良好的情緒基礎。
還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說說上學和在家不一樣的地方,或不一樣的感受。再根據孩子的表達幫助引導孩子解除他的困惑和疑慮。
接下來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開學後的作息計劃。從孩子開始到家長自己,有關作息時間肯定跟以前都會不一樣。從自己做起和孩子一起做調整,然後按計劃執行共同協商制定的方向和目標。在作息時間上跟孩子相互督促,彼此支持。
當然,還需要父母適時的關注孩子入學後的各種狀態,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不讓孩子帶著為難,帶著不願意,帶著委屈或憤怒等等情緒。有的時候,被忽視的情緒會在某一個點集中爆發。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狀態也是需要有適度的關注。
最後,需要告誡一下我們每一位愛孩子的家長們。孩子的融合和適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只有根據孩子自身的狀態,逐步的給到孩子適應的時間。允許孩子循序漸進,一點點來。
好啦,希望我們所有的寶爸寶媽們,都能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真心守護孩子們順利平安的度過。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記得尋求專業的幫助哦。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