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藥創新藥迸發!25個1類新藥大有來頭,拿下23個ANDA,5個海外新藥亮了

2021-01-10 騰訊網

精彩內容

作為國內領先的綜合型製藥企業,石藥集團積極轉型創新藥研發與開拓海外市場,不斷推進國內外新藥臨床試驗。在國內,石藥集團1類新藥恩必普年銷超50億元,在研新藥一半以上為抗腫瘤藥,25個為1類及1.1類新藥,最快開展至III期臨床;在海外,公司拿下中國首個獲得FDA完全批准的創新藥,ADC藥物、雙特異性抗體、first-in-class人源化單抗等創新藥獲批臨床,5個新藥獲得孤兒藥資格認定,此外23個ANDA已在美國獲批。

在研項目300餘項,未來3年預計上市新品50餘個

圖:石藥集團研發費用(單位:億元)

石藥集團年報數據顯示,近幾年來公司研發費用逐年增加,年增長率均在20%以上,研發費用佔成藥業務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第一季度研發費用達5.68億元,同比增長23.2%,佔成藥業務收入比重為11.3%。

公司在中國及海外設立四大研發中心,擁有十大核心技術平臺,研發團隊1800餘人。在研項目300餘項,其中小分子創新藥40餘項、大分子創新藥50餘項,新型製劑20餘項,主要聚焦在腫瘤、自身免疫、精神神經、消化和代謝、心腦血管系統及抗感染等治療領域。

目前石藥集團有39個產品正在開展臨床試驗(包括28個創新藥及11個新型製劑),7個產品正在進行生物等效試驗。公司表示,未來三年預計將上市新產品50餘個,其中市場空間超過10億元的重磅品種將不少於15個。

國內:猛攻抗腫瘤藥,25個1類新藥在研

恩必普(丁苯酞系列產品)是用於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1類新藥,2019年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超過50億元。

表1:石藥集團(含子公司)在研新藥

米內網數據

顯示,石藥集團國內在研新藥涵蓋抗腫瘤、抗感染、消化及代謝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治療領域,其中抗腫瘤藥佔據一半以上的比例,可見臨床急需的危重症用藥是公司重點布局的方向;從註冊分類看,25個為1類及1.1類新藥,6個為2類新藥。

抗腫瘤領域,SKLB1028是一種新型多靶點蛋白激酶抑制劑,分子結構全新,為特殊審評及重大專項品種,FLT3突變的急性髓性白血病適應症正在開展II期臨床,全球尚無FLT3靶點藥物上市;SYHA1801、SYHA1807、SYHA1803均為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全球尚無同類產品上市,目前均在國內開展I期臨床;M701、M802均為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目前均在國內開展I期臨床;米託蒽醌脂質體、紫杉醇陽離子脂質體、長春瑞濱脂質體、表柔比星脂質體均為脂質體品種,與傳統劑型相比,可顯著降低毒副作用及提高療效。

消化系統及代謝領域,DPP-4抑制劑DBPR108研發進展最快,2型糖尿病適應症正在進行III期臨床;另一款2型糖尿病藥物TG103是公司從天境生物引進的創新型重組人源胰高血糖素樣肽-1(hGLP-1)Fc融合蛋白,目前在國內開展I期臨床;SYHA1805是一種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目前全球尚無同類產品上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適應症已獲批臨床。

呼吸系統領域,重組抗IgE單克隆抗體為全球首個哮喘靶向治療藥物奧馬珠單抗的生物類似藥,諾華與羅氏的原研產品2019年全球合計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CSPCHA115是一種高選擇性和強效的前列腺素D2受體拮抗劑,可阻斷IL-4、IL-5、IL-13等白介素,哮喘和變應性鼻炎適應症已在國內開展I期臨床。

心腦血管領域,SYHA136為新型口服抗凝藥物,預防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的適應症已在國內進行I期臨床試驗;1類新藥匹諾塞林用於治療急性腦卒中,目前正在國內開展II期臨床;丁苯酞新適應症-血管性痴呆的臨床實驗已進行到III期;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阿託伐他汀鈣是複方製劑,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為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藥,阿託伐他汀鈣為他汀類降血脂藥,兩者合用可治療高血壓合併血脂異常。

抗感染領域,Q101-聚乙二醇重組人幹擾素α2a是由40KDa的Y-PEG-NH2和重組人幹擾素α2a通過穩定的共價鍵連接而成的特異性定點修飾的聚乙二醇重組人幹擾素-α2a,可單藥或聯合用藥治療B肝,也可與利巴韋林聯用治療C肝;RMX2001是公司與海和生物聯合開發的第二代惡唑烷酮類似物的新型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很強的體外體內活性,結核適應症已在國內開展I期臨床。

神經系統領域,阿姆西汀是結構全新、作用靶標明確(5-HT/NE雙重再攝取抑制劑)的手性化合物,與度洛西汀相比具有抗抑鬱活性強、起效快,肝臟毒性和胃腸道不良反應低等優點。

國外:首個創新藥獲批上市,拿下23個ANDA

作為國內領先的綜合型製藥企業,石藥集團在醫藥行業洗牌整合之際,積極轉型創新藥研發與開拓海外市場。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新藥臨床試驗不斷推進,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成為首個獲得FDA完全批准的中國本土創新藥,該產品於2003年在國內獲批上市,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及分散片合計銷售額超過10億元。

2019年3月,石藥集團向FDA提交玄寧(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新藥上市申請,成為我國首家向FDA提交NDA的醫藥企業;2019年12月,玄寧獲得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高血壓,成為中國首個獲得FDA完全批准的創新藥。

表2:石藥集團在海外獲批臨床的部分新藥

石藥集團海外在研新藥中,丁苯酞(肌萎縮側索硬化症)、DP303c(胃癌)、ALMB-0166(急性脊髓損傷)、ALMB-0168(骨癌)、米託蒽醌脂質體(外周T細胞淋巴瘤)5個產品均獲得FDA頒發孤兒藥的資格認定並展開新藥臨床試驗。

DP303c是石藥集團自主研發的由一個對HER2有高度選擇性的抗體和一個細胞毒素偶聯而成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是治療HER2陽性胃癌的新型靶向藥物。2018年2月,該產品獲得FDA頒發的孤兒藥資格,目前在美國開展I期臨床。

ALMB-0166、ALMB-0168均為first-in-class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靶點為半通道膜蛋白Connexin43(Cx43)。ALMB-0166擬用於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缺血性中風及其它多種臨床急需的神經性疾病。該產品於2018年獲得FDA頒發的孤兒藥資格,2019年10月獲批在澳大利亞進行首次人體臨床試驗;ALMB-0168能通過激活Cx43蛋白釋放抑癌性物質而起到治療骨癌和癌症骨轉移的作用,2019年該產品先後獲得FDA頒發的孤兒藥資格和罕見兒童疾病資格,2020年2月在澳大利亞獲準開展臨床試驗。

M701、M802均為雙克隆抗體藥物,其中M701可同時靶向EpCAM及CD3,目前已在美國獲批開展惡性腫瘤腹水的臨床研究;M802可同時靶向HER2和CD3,擬用於治療乳腺癌、胃癌等惡性疾病,目前已在美國獲批開展臨床研究。

此外,丁苯酞軟膠囊在美國已啟動II期臨床試驗;伊立替康脂質體、鹽酸米託蒽醌脂質體等新型製劑也已在美國開展臨床試驗;奧馬珠單抗生物類似藥(SYN008)已在澳大利亞完成生物等效研究。

表3:石藥集團ANDA獲批情況

除了創新藥,石藥集團在ANDA上也收穫頗豐,目前公司已有23個ANDA文號獲得FDA批准,涉及21個品種(以藥品名稱計),此外還有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埃索美拉唑鎂膠囊、帕利哌酮緩釋片等多個ANDA待獲批。

來源:米內網資料庫、上市公司公告

註:數據統計截至7月17日,如有疏漏,歡迎指正!

本文為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否則將追究侵權責任。

稿件要求詳詢米內微信首頁菜單欄

米內精選

相關焦點

  • 本土創新藥首獲FDA完全批准,石藥提速出海,2元/片降壓藥能打開多大...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源 於玉金 北京報導我國本土新藥海外上市創造了新紀錄。2017 年兩票制下,石藥對玄寧逐漸收回自營,收入增速大幅提升。2018年,玄寧銷售額達11.5億港元,增速高達71.2%,2019年前三季度,玄寧收入 7.7 億元人民幣,增速有所放緩。據悉,2014年,石藥啟動美國臨床,今年2月份向FDA提交新藥上市申請。在美國經歷了長達5年的臨床、10個月的標準審評時間,玄寧成為FDA批准的首個左旋氨氯地平。
  • 2020盤點:164個「1類新藥」首次IND,正大天晴、東陽光藥…
    2020盤點:164個「1類新藥」首次IND,正大天晴、東陽光藥…來源:藥智網|中華小吃    2020年,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我國藥品行業的發展並未就此而中斷,尤其在創新藥方面,更是再創新高。截至12月20日,共164個中國1類新藥,以首次註冊申報IND狀態獲得我國CDE承辦,遠超過去同期3年。
  • 恆瑞醫藥vs石藥集團:中港醫藥龍頭深度對比
    恩必普、玄寧、歐來寧、津優力、多美素等新藥在在上市後也有優異的表現。石藥集團核心產品中,恩必普收入超過20億,歐來寧收入超過10億,玄寧收入約為5億,多美素2017年預計也將成為超過5億的重磅品種,津優力和諾力寧未來也有較大的潛力。恩必普進入2017年醫保目錄,加上未來在海外市場的銷售,該品種有望成為中國創新藥中第一個年銷售額達到5-10億美金的重磅藥。
  • 2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即將獲批
    2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即將獲批,骨質疏鬆症迎來新藥,恆瑞、海思科…來源:藥智網|森林本周看點1.國際藥品動態2.兩個個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在國內,多個新藥、仿製藥審評審批取得新進展,更多動態如下:國內審評審批·新動態本周CDE有33個受理號(25個品種)報生產辦理狀態更新,其中諾誠健華奧布替尼片、恆瑞醫藥氟唑帕利膠囊、海思科環泊酚注射液和羅氏艾地骨化醇軟膠囊備受關注,更多動態如下:
  • 一周批准6個新藥 制度變革倒逼新藥審批提速!這些醫藥股受益
    來源:券商中國12月23日至27日,國家藥監局完成了6個新藥的行政審批或發證,還有至少2個新藥進入最後的審批程序,預計年底前後將發藥證。新藥審批在年底大提速,表面上看有年底突擊審批之意,實際上,與國家藥監局新藥審批改革有關,預計明年一季度還有一批新藥通過審批。
  • 那些年上市的1類新藥如今都怎麼樣了?
    據藥智數據,自2008年到2018年(截止9月10日)CDE共計批准了92個(以受理號計,下同)1類新藥(文末附具體名單),其中以1.1類申報的藥品有40個。在新藥當中1類新藥的關注度一直很高,那麼這些批准生產的1類新藥上市後情況如何?根據時間維度,我們先來簡要看看其中一些藥品的情況:1.
  • 中國1類新藥研發管線速覽 — 東陽光藥
    12個小分子實體1類新藥,東陽光對中國新藥開發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據藥渡數據Pro V2.0顯示,12個NCE新藥涉及多個治療領域:腫瘤、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和代謝疾病。根據官網顯示其關注的四個治療領域即感染、心血管、腫瘤和代謝;12個1類新藥涉及臨床的各個階段:臨床申請2個,臨床一期8個,臨床二期1個和臨床三期1個。
  • 【FDA】4個新藥3個為全球「首款」,今年以來46款創新藥已獲批
    2020年至今,美國FDA已經陸續批准了46款創新藥物,數量與2017年全年並肩,位列近十年FDA創新藥物榜單第三位,2020年最後一個月將獲FDA批准的新藥數量也十分令人期待。 圖1.近十年FDA批准的新藥數量
  • 石藥(01093)2.0時代:創新藥主驅動,原料藥錦上添花
    行業:醫保和藥審政策向創新藥和高端製劑傾斜從2016年開始,中國醫療行業政策頻出,落實力度也比以往大有增強。各監管部門從用藥結構升級、招標頻率和醫保覆蓋、行業準則的規範化三方面著手,對有研發實力和產品組合優秀的龍頭製藥企業提供了極大的鼓勵。
  • 最近11年獲批上市的1類新藥比此前23年翻10倍
    2008-2018年,我國有41個1類新藥獲批上市,這41個1類新藥中,有10個都是2018年獲批的。2019年,又有12個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掐指一算,重大專項實施以來的11年,研發成功的新藥超過了專項實施前23年的10倍!
  • 中國首個美國FDA完全批准新藥實現批量出口
    中國網財經10月23日訊 近日,一輛輛貨車開出石藥集團歐意藥業生產廠區,這裡面裝載的是石藥集團生產的馬來酸左氨氯地平片(商品名:CONJUPRI),它們即將被發往北京,坐上飛往美國的貨機到達大洋彼岸。這意味著,國內首個被美國FDA完全批准新藥(NDA)實現大批量出口美國!
  • 科技部重大專項司:14個1類新藥來襲,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好...
    科技部重大專項司:14個1類新藥來襲,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好藥、新藥 科技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01日 14:07 A-A+   央視網消息:2017年2月以後共有14個1類新藥獲批,呈現出井噴式增長。截至2019年7月,累計139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其中1類新藥44個,數量是專項實施前的8倍。
  •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生物藥篇)
    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並成功上市,「中國1類」新藥家族正在逐漸壯大,我國新藥自主創新能力正在綻放光芒。此篇將集中介紹我國近年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大分子生物藥,希望對君有益。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大分子生物藥有哪些?
  • 2018年10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目前JAK(酪氨酸蛋白激酶JAK)抑制劑中國1類化藥有5個,具體情況如下:   靶向URAT1(尿酸鹽重吸收轉運子)的中國1類化藥有5個,具體情況如下:
  • 3月份國產化學新藥進展:2個NDA 11個IND
    3月份新藥臨床申請一共涉及到11個產品,還有2個新藥上市申請分別是恆瑞醫藥的瑞馬唑侖和華昊中天的優替德隆注射液。從趨勢來看,依然是抗腫瘤藥物申請呈爆發狀態,一共9個(正大天晴的申請暫列入);心血管類1個;感染類的有2個,但是二者屬於不同的劑型;麻醉類1個。
  • 廣生堂5款新藥研發全速推進 B肝新藥I期臨床即將展開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4月23日,廣生堂發布公告,公司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的臨床試驗與研究獲批,標誌著I期臨床試驗方案已經通過審核確定,試驗獲準進入實質性開展期。目前,該藥I期臨床試驗已確定承接公司及負責人,並於今年1月召開I期臨床試驗啟動會,臨床試驗開展在即。
  • 中國創新藥表現亮眼|2020上半年NMPA批准新藥大盤點
    中國創新藥:「自主研發」成趨勢在獲批的 27 款新藥中,中國創新藥表現亮眼,佔據 9 個,其中 4 款為化學藥品,2 款為生物製品。由百濟神州(蘇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澤布替尼膠囊(商品名:百悅澤)是首個國產 BTK 選擇性抑制劑。
  • 石藥擬中選品種多 復星新藥入圍
    石藥擬中選品種多,復星新藥入圍 摘要 【第三次藥品集採誰是大贏家?石藥擬中選品種多 復星新藥入圍】本次採購共有189家企業參加,產生擬中選企業125家,擬中選產品191個,擬中選產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95%。
  • 這59個新藥獲批臨床了_藥界動態_健康一線資訊
    ◆ 8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103 個受理號,涉及 59 個品種(附名單)本月獲批臨床新藥品種Insight 資料庫(https://db.dxy.cn)申報進度庫顯示,2020 年 8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103 個受理號,涉及 59 個品種,下圖為具體名單:
  • 中關村三大創新藥獲批上市,今年以來新藥落地數量全國第一
    2月11日,國家藥監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批准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凱因)生產的1類創新藥鹽酸可洛派韋膠囊(商品名:凱力唯)上市。3月18日,北京凱因的索磷布韋片(商品名:賽波唯)獲批上市。間隔1個月,北京凱因2個藥品相繼取得生產批件。凱力唯聯合賽波唯,形成首個C肝泛基因型全口服中國方案-凱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