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媛帶著自己的寶寶打完疫苗剛回到家裡,就從新聞上看到了長春長生「問題疫苗」的消息,心裡有些發慌了,就匆忙的帶著孩子再次返回到打疫苗的防疫站。直到防疫站的醫生告訴她當地並沒有「問題疫苗」的存在,媛媛這才放下心來。然而,她還是心有餘悸地向醫生詢問了孩子打疫苗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醫生告訴媛媛:大多數的孩子打疫苗後,並不會出現身體不適的反應,少數會出現以下輕微身體不適的症狀。
一、少數的孩子在打完疫苗一天之內會出現體溫升高、身體沒有勁、心情鬱悶、困意連連等現象,個別孩子也可能出現肚子痛、上吐下瀉等消化系統疾病,這時孩子的體溫都在38.5℃以下。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慌,要讓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一般一到兩天就能恢復正常。如果孩子的體溫超過38.5℃,並且連續二天不退燒,還有比較嚴重的嘔吐等症狀,父母就必須帶孩子到醫院就醫。
那麼,為什麼孩子打疫苗後會出現發熱呢?其實,疫苗就是一些經過特殊處理的病原菌或毒素,打入人的身體後,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使孩子具備抵抗病原菌的能力。這其中的發熱現象就是免疫系統被動的自我反應,所以才出現身體高熱的不良症狀。當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發熱現象,一般發熱的原因並不是疫苗製劑本身有問題,只是孩子對疫苗過敏,還有就是打疫苗時和疾病重疊了。
二、一般認為皮疹是在打某些相關疫苗後較常見的全身反應,比如打麻疹疫苗和水痘疫苗後,孩子一個月內會出現水痘。這是由疫苗自身帶有減毒特性,打入身體後引發類似疾病的正常輕度感染。出現這種情況父母不用慌,這種打疫苗後的反應比真正疾病要輕得多,一般不必匆忙為孩子治療,幾天後就會自動痊癒。
三、只有極少數情況下的不良反應才需要就醫,比如:過敏性休克、暈厥、血管性水腫、變態反應性腦脊髓炎、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感染等。而對於一些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的孩子,千萬要絕對禁止給孩子打疫苗。對於一些已經打疫苗的孩子,不建議打完後立刻回家,應該在原地停留半個小時,沒有異常反應後再帶孩子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