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歌曲進教材 被評讓小學語文教材貼近生活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翻開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記者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一年級語文第一頁是導學部分,《我愛學語文》取代了原來的《我愛上學》。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記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語文出版社社長、語文版課本修訂版主編王旭明表示:「現在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用一個詞概括就是『假』,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違背語文教學規律的教學、教材、教師和評價在大行其道,教材危機表現為強化話題,卻忽視知識傳授;強化學生活動,缺技術訓練。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語文觀,才能編輯出好的教材。」(6月15日《中國青年報》)

  贊成

  樂見教材去偽存真

  中國教育,尤其是小學啟蒙和中學知識的灌輸,基本上沒有考慮學生的特點,而是以成人式功利思維的灌輸,去強制學生去學習,去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或成人觀念框架的人才。因而,從小學開始,一些思品類和愛國類課文的選擷,往往是經過成人淨化乃至造假的內容。

  去偽存真,讓小學語文教材貼近生活,尤其是貼近孩子的生活,而非以政治家、道德家的高標準,去讓孩子承受和其年齡不相稱的語文教育。

  語文出版社的這套小學一二年級教材,縮減了10%的篇目,減輕了學生負擔;更新了25%的課文,強調了貼近性和趣味性。小學語文教材的去偽存真,則更難矣。因為傳統中國教育,從過去的私塾蒙學到如今的教育,大抵都是傳道為主,授業、解惑為次。讓語文教育,契合孩子心理,回歸語文本身,讓孩子在喜聞樂見中學好祖國語言,而非附加太多道德外掛,確屬用心良苦。

  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以矯飾高蹈的思維編輯虛假的小學語文教材,從教育實踐的結果看,也效果不彰。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語文篇目,不僅未能達到宣教目的,反而成為新媒體時代被網民們冷嘲熱諷的對象。可見,對於孩子,不管語文教材,還是其他課本,都不可以拔苗助長,更不能想當然地按照理想主義的道德宣教,去定製所謂合乎主流意識形態的人才。否則,這樣的人才定製,就成了龔自珍筆下的「病梅」,呈現的是畸形病態的「德美」而非全面發展。

  一個女童因上國學班遭虐待的事件,固然是個體事件,但也凸顯小學教育功利化的教訓。不管是來自教育主管部門抑或學校家庭,按照自己的功利訴求,去要求孩子,就不再是理性的教育,而變成社會悲劇。

  小學語文教育,教材要去偽存正貼近實際,也要擔承其教育改革的正本清源重任。只有讓中國學生從孩子起就喜歡語文課,也可能衝淡所謂國學對現代語文的幹擾,亦可改變英語的喧賓奪主。

  張敬偉

  爭議中的「雞同鴨講」

  毋庸諱言,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的死板機械相配套的,是語文教材僵化落伍。現行語文教材之弊,用長期關心青少年閱讀,並編著有《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的著名作家葉開的話講,就是無法讓孩子實現「愉快的閱讀」,也無法在孩子們的心中「打開一扇明亮的窗口」。

  也許正是僵化落伍語文教材長期「薰陶」的副作用吧,語文教學改革包括語文課文的每一次微調,甚至於包括未付諸行動的動議,都引發軒然大波。鼓舞雀躍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為與時俱進激動者有之,像九斤老太一樣嘆息「一代不如一代」者有之。各佔立場、各抱地勢,勾心鬥角,喋喋不休。

  這一次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在延伸閱讀中收錄了周杰倫的歌曲《蝸牛》,再一次引來口水紛飛。我注意到網友的爭議,在迅速形成反對和贊成的選邊站隊之後,爭議的核心議題最後居然轉換成了「魯迅下周董上」。認真看了一下原報導,顯然這又是一些網友爭議中經常使用的偷梁換柱套路。一是這次教材調整中根本沒有直接出現「魯迅下周董上」式的換將換文。二是即使真有魯迅文章被撤下,周董歌曲被換上,也需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不能一概視之為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又要尊重少年兒童的閱讀習慣和理解能力。大師魯迅文章再精彩再有養分,可能也不是小學三年級孩子所能消化吸收的。而周杰倫的歌曲再通俗大眾,再上不了臺面,也不排除有流行歌曲很勵志很唯美文字很不錯,又很適合培養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

  這些年,語文教材微調爭議中之所以頗多這類「雞同鴨講」的事例,其根本原因還是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語文教育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於這次小學語文教材延伸閱讀中收錄周董歌曲之類「有趣的變化」,不妨聽聽孩子們怎麼想的吧。有年輕網友評價:老「周董」,慢《蝸牛》,都十幾年前的玩意了,延伸閱讀一下,何必視為洪水猛獸呢?孩子們的眼中,就連跟我們這些開明的贊成派說話,恐怕也是一種「雞同鴨講」吧。

  嚴輝文

  反對

  「新語文」不能靠噱頭

  選周杰倫的《蝸牛》,還不如《萬裡長城永不倒》呢!

  《蝸牛》確有它的出色之處。「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這裡面有一種讓人上進的意境。不過,要是入選以教育青少年為己任的語文教材的話,那就有些單薄和「小氣」了。古往今來類似題材的文章、詩歌,可謂數不勝數,為何單選周杰倫的作品呢?

  我想,這裡面可能無外乎兩個因素。一是周杰倫在華人圈裡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中的巨大影響力,一是《蝸牛》有代表某個階段青少年內心動態的意義。如果真的是這兩個原因,那王旭明所標榜的「真語文」又比他所抨擊的「假語文」高明多少呢?倘使這《蝸牛》出自一個名氣、影響力遠不如周杰倫的人之手,那這首《蝸牛》就基本上是一首平庸之作;倘若僅有《蝸牛》以及不多的作品能夠代表某階段青少年向上的激情的話,那只能說明那一階段我們文化工作者的不負責任。說句很不中聽的話,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選取《蝸牛》,很像是一種譁眾取寵式的「取悅於人」,就是個噱頭。畢竟,今天的少年有很多是喜歡周杰倫的。

  當然,《蝸牛》的「榮幸」也隱約代表著一種趨勢:「對港臺新流行文化的認可。」就如同當年金庸武俠小說,最終進入主流教材一樣。但是,與金庸武俠相比,周杰倫的流行歌曲似乎還很幼稚,它們所經過的時間洗禮還遠遠不夠。再過十年,周杰倫還會如此火熱嗎?說到港臺流行音樂,我想起了我兒時的那些歌曲,像《我的中國心》、《萬裡長城永不倒》等等。那些歌曲,曲調雄渾,內容催人奮進,一腔愛國之情影響了幾代人。現在想一想《萬裡長城永不倒》以及電視劇《大俠霍元甲》,心中依然有熱血奔騰的感覺。從它的影響看,從它代表的社會心態看,我感覺,《萬裡長城永不倒》同樣有資格甚至更有資格入選語文教材。

  我並不反感周杰倫的音樂,我更喜歡王旭明的語文激情。但是,周杰倫的《蝸牛》真的比《萬裡長城永不倒》更有資格入選語文教材嗎?這雖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卻很值得我們發問。要知道,「新語文」,不是靠噱頭和取悅於人生存的。

  姜伯靜

  教材改動不可太頻繁

  我們改動教材不要太頻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要推行循環使用教材。而教材一旦頻繁變動,就無法推行教材循環使用。教科書循環使用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還能有效地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目前,我國課本的使用壽命只有半年,而發達國家的課本平均使用壽命是5-10年。

  語文教材做到不頻繁變動其實不是不可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些年有媒體報導,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1932年版的《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本賣斷市了,連出版社都沒貨。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在網上收穫好評一片。一個七八十年前的教材都能受到熱銷,這說明很多人對這樣的教材還是很喜歡的,並沒有因為時過境遷就認為這樣的教材和時代脫節,為什麼這樣,就是因為他們把語文教材就是當作語文教材,如果當作思想、社會、自然,那麼這樣的教材顯然是和現代社會脫節的,是不適合現代社會的。

  而當前的語文等教材之所以頻繁變動,就是在教材之外賦予了太多的東西,如語文教材賦予了太多的思想教育,從而出現了假大空。教材是要與時俱進,但教材的穩定性也不可或缺。我們希望教材的編寫者能注意到這些。評價一個教材不是編寫的時候,而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現在說好不一定就是真的好,而能長期保持穩定才是對好教材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

  肖華

  ■三言兩語

  ●脫胎換骨,更貼近生活了!

  ——胡美華

  ●簡直就是胡扯。

  ——牛忿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這是《蝸牛》的歌詞,顯然不合乎實際規律和自然現象,蝸牛晝伏夜出,喜陰暗潮溼,最怕陽光直射,哪有蝸牛盼著陽光照耀的?教材選文要精益求精,避免一些淺顯的瑕疵才好。

  ——秦回江

  ●周杰倫教育,要從小抓起?

  ——張軍瑜

  ●不管怎樣,學生都不應該成為教材「趕流行」實驗中的小白鼠。

  ——文曦

  ●周杰倫也配上課本?《蝸牛》怎麼成了他的作品。想教育學生侵犯智慧財產權呀!那麼多好東西不用,這教育真是沒戲了。

  ——肖飛

  ●我好想去上那節課!

  ——歐梅香

  ●蝸牛這首歌是很勵志的,寓教於樂,有什麼不好?

  ——伍進

  ●周董的《蝸牛》居然被收錄到小學語文教材了,想當年我們學的都是什麼狼牙山五壯士,時代已經轉變了。

  ——劉漢光

  ●那些眼紅《蝸牛》進語文教材的,和只知道周杰倫吐字不清的,您樂意躺在歷史的車輪子底下仰望巨人,沒人阻止你們。

  ——莫多陽

相關焦點

  • 滬小學語文課本或"瘦身" 周杰倫歌曲入選教材
    近日,周杰倫歌曲入選語文出版社的小學語文教材,再次引發人們對小學語文教材的關注。昨日,記者從上海有關部門獲悉,上海小學並不使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而上海也正在醞釀新一輪的語文教育改革;今年9月上海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可能「瘦身」,此舉可使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負擔減輕。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脫胎換骨":收錄周杰倫歌曲
    小學語文教材「脫胎換骨」,收錄了臺灣流行歌手周杰倫的歌曲。2013年7月,語文出版社召集所有專家和編輯力量,啟動語文版小學、中學教材修訂的攻堅戰。目前,語文版新版教材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已經通過教育部驗收。2005年,周杰倫演唱的歌曲《蝸牛》被收錄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之列,曾引起社會爭議。
  • 環球時報:我為何選周杰倫歌曲入教材
    原標題:王旭明:我為何選周杰倫歌曲入教材   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以下簡稱語文版教材),在修訂過程中將臺灣歌手周杰倫的《蝸牛》歌詞以延伸閱讀的方式選入,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反響。周杰倫歌曲緣何進入語文教材?   作為80後歌手,周杰倫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自強不息,自學成才。
  • 周杰倫歌詞入選語文教材 課文如何兼顧時代性經典性引爭議
    周杰倫歌詞入選,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日前,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引發關注。從魯迅文章減少,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流行歌曲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屢成熱點,課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如何兼顧?各方爭議。
  • 七成網友支持周杰倫歌曲入教材 歌詞積極向上
    原標題:七成多網友支持周杰倫歌曲入教材 歌詞積極向上 日前,語文新版教材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已經通過教育部驗收。據悉,此次的修訂變化較大,比如,二年級上學期收錄了歌曲《天路》,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目前,語文新版教材在廣東、湖南、福建等部分地區使用,共面向2000多萬名學生。
  • 周杰倫寫動物最好的一首歌,被收錄進了語文教材裡,網友:很勵志
    周杰倫寫動物最好的一首歌,被收錄進了語文教材裡,網友:很勵志。出道多年的周杰倫,給歌迷們帶來了眾多的經典歌曲,傳唱度很高的歌也是多不勝數,成為了無數人的青春回憶。周杰倫在還沒有正式出道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音樂上的創作了,那時候他的主要工作是給其他歌手寫歌。
  • 評論:「脫胎換骨」的教材修訂誰說了算
    日前,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引發關注。從魯迅文章減少,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流行歌曲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屢成熱點,課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如何兼顧?各方爭議。  課文中的「時代印跡」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部主任鄭偉鍾透露:「此次教材修訂是脫胎換骨的,對於所有參與編寫的人員來說是思想觀念的一次衝擊和扭轉。」
  • 語文教材修訂:"我愛學語文"取代"我愛上學"(圖)
    這首膾炙人口的《蝸牛》,是周杰倫的一首歌,很受年輕人喜歡。近日,這首歌再度登上網絡的熱門榜,原因是它出現在了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的延伸閱讀中。此次語文教材重新修訂,一些內容的增減,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語文教材的演變史  新中國成立以來,前50多年的中小學教材都是全國統一編寫的,即所謂的「一綱一本」時代。
  • 嘲笑周杰倫的「土味」歌詞?他二十年前的作品就已經被寫進教材
    不過周杰倫本人似乎並沒有把粉絲的話放在心上,還在ins上回應說自己只是想輕鬆一點:別看這次粉絲們都調侃新歌的「土味歌詞」,正如周杰倫在ins上所說,幾年前由他作詞、作曲的《蝸牛》就已經入選語文教材,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站出來「力挺」周杰倫,盛讚他的歌曲雅詞古韻,文化意味十足。
  • 周杰倫《聽媽媽的話》入選臺灣小學一年級教材
    周杰倫(資料圖) 中新社發 梁宇軒 攝   近日,,周杰倫的新歌《聽媽媽的話》入選臺灣小學一年級教材,理由是其歌詞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
  • 《蝸牛》進教材值得咀嚼玩味
    來源:鄭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杜雯雯   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出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二年級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收錄了周杰倫的《蝸牛》。
  • 周杰倫的《蝸牛》已經加入教科書
    在三年級的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蝸牛》,剛好臺灣歌手周杰倫也有一首歌也叫做《蝸牛》,於是經過討論,擬將《蝸牛》的歌詞以延伸閱讀的方式入選,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反響。周杰倫歌曲緣何進入語文進教材?周杰倫是臺灣80後歌手,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自強不息,自學成才,是年輕人奮鬥和成長的楷模。
  • 王源寫進教科書,最強一位佔據12頁教材,還有一位成反面教材!
    教科書內容其實王源並不是第一個進入教材的明星,也不是最特別的,像劉德華、楊冪也都進過教材。下邊就一起來看看進入教材重比較特別的明星名人吧!反面教材人物:韓寒!這個進入教材的方式也是挺逗人的,大家能找出其中四處錯誤嗎?進入教材次數最多的明星:周杰倫
  •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別把眼睛光盯著周杰倫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這首來自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因其旋律動聽,歌詞勵志,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日前,有消息稱,語文出版社正在修訂的語文教材中,計劃收錄這首歌詞。  這個消息一時引發社會各界的議論,當下,什麼樣的內容能進教材?教材對語文教育的影響有多大?
  • 歌曲被寫進教科書的明星,許嵩《千百度》還行,而周杰倫更厲害!
    生活中,當我們閒下來的時候,都會選擇聽音樂放鬆心情,因為音樂是互通的,歡快的音樂往往讓我們變得更加快樂,不過說起音樂,就讓我們來看看,歌曲被寫進教科書的明星,許嵩《千百度》還行,而周杰倫更厲害!
  • 語文教材近年刪減43篇經典 被周杰倫作品取代
    日前,負責主編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從明年9月起,北京部分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典詩詞將由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個小學階段不少於100篇。  與此對應的則是上海小學教材刪去古詩。一時引起熱議。
  • 兩位實力歌手,無人不知,其中他的歌5次選為學生教材,1次選為日本教材
    但居多的歌曲還是許嵩的,他的一首首歌在我們的心裡就是經典。 其中許嵩的歌曲《千百度》出自專輯《蘇格拉沒有底》。這首《千百度》有形收錄入人民出版社何二元主編的人民出版社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修訂版流行歌曲二手之中。 《廬州月》這首歌也是非常的好聽,其中的故事內容也是十分動聽。歌詞也十分的精彩,也正是如此。
  • 惠濟區舉行上學期小學中段語文統編教材培訓
    (教研室)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教育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更好地幫助教師了解統編教材,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優化教學與教研方式,9月16日,惠濟區組織三、四年級全體語文教師參加小學中段語文教材教法培訓活動,活動採用分散學習和集中研討的形式進行。
  • 新中國成立以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的發展歷程與經驗
    碩果纍纍:全國通用小學語文教材自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我國的中小學教材由國家規劃或委託統一編寫,基本上統一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教材。嚴格意義上說,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共有7套。第一套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改編老解放區的《初級小學國語課本》《高級小學國語課本》。
  • 新晃100名小學一線語文教師共研新教材教法
    華聲在線訊(科教新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鍾才學)2019年9月,全國小學開始統一使用國家新編語文教材。到目前,3個月的「新教材」使用期間,一線語文教師不斷探索、碰撞、磨合,引發了許多困惑和焦慮,感覺「新教材」難教。為了解決這一實際難題,讓一線語文教師迅速適應、用好「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