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修訂:"我愛學語文"取代"我愛上學"(圖)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語文教材修訂:"我愛學語文"取代"我愛上學"(圖)
2014-06-23 09:22:0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4年06月23日 09: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這首膾炙人口的《蝸牛》,是周杰倫的一首歌,很受年輕人喜歡。近日,這首歌再度登上網絡的熱門榜,原因是它出現在了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的延伸閱讀中。此次語文教材重新修訂,一些內容的增減,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語文教材的演變史

  新中國成立以來,前50多年的中小學教材都是全國統一編寫的,即所謂的「一綱一本」時代。在這期間,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各地的中小學通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統編語文教材,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出版並長期使用的全套語文教材,開創了許多第一,例如,使用教材的教師和學生的數量第一、編寫專家的實力與人數第一等。

  2001年,教育部發布《關於啟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通知》,正式放開了教材的編寫權。此後,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材啟動實施「一綱多本」制,即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由一些出版社組織編寫義務教育學科教材,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即可發行。各地區或學校採用哪個版本教材,原則上可以根據地域特色、學生特點自主選擇。一時間,在教育部語文大綱框架內,各套語文教材都把追求特色作為目標之一。語文教材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趨勢。語文教材一枝獨秀的時代結束,百花齊放的時代開始。

  教材修訂的評論聲

  語文教育出版社不僅將歌曲《蝸牛》納入三年級語文教材的延伸閱讀,還做了其他一些有意思的變化。例如,一年級語文的導學部分用《我愛學語文》取代了原來的《我愛上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等。據了解,目前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以下簡稱語文版教材)在廣東、湖南、福建、廣西、雲南、河南、寧夏等部分地區,供2000多萬學生使用。

  據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部主任鄭偉鍾介紹,新換的課文更注意文質兼美,貼近兒童生活,符合一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於學生審美情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這次修訂的過程中,出版社採取投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專人訪談等多種形式,傾聽來自教學一線的聲音,了解教材實驗區的意見和建議:哪些課文應該保留?哪些課文應該增加?哪道練習題應該改進?……鄭偉鍾認為,這些反饋有助於把握修訂的方向和程度。

  語文版教材的此次修訂是一種實踐創新,引發各方網友關注,不少人點讚,覺得時代在變化,教材的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這是語文教材接地氣的表現。山東臨沂市外國語學校的劉老師認為,入選的歌詞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文質美,還能感受到國家的飛速發展以及青年人在迷惑彷徨中依然努力追求夢想和嚮往美好的毅力。在廣西南寧市青秀區某小學的韋老師看來,對於閱讀教學來說,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注入與時俱進的新內容,孩子們感覺親切、有共鳴,會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同時也有一些質疑之聲,認為小學生的思想還未完全獨立,更易於被動地接受引導,加入過多的流行文化元素會削弱語文教育的歷史積澱。在兒童文學作家樊發稼看來,入選小學語文課文的歌詞,應該是既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又經得起推敲的經典,而周杰倫的這個作品顯然並不具備兒童文學的特點。

  教材編寫的新思考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表示,這次語文教材的修訂並非脫胎換骨,更多的是對新時代語文教學的一種探索。應該看到,與語文教材的類型和數量豐富多彩相反,語文教材編寫理論的研究寥寥無幾,形成了教材先行、理論匱乏滯後的局面。

  臨沂大學附屬小學的劉老師是一位從教25年的語文教師。她覺得現有小學語文教材總的來說欠缺一些活潑有趣、生氣勃勃的選文,比如精美的散文、古詩文以及經典的外國文學譯文。她認為,還應注意引進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和實踐延伸到課外、家庭和社會,注重思想品德薰陶和人文精神的培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語文不僅是中小學生最重要的一門課,相較於其他學科,它還更多地承載著傳播中華文化的任務。如何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將語文素養、傳統文化、時代特色、人文關懷等滲透到情感中,這是新時期對語文教材編寫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姜力菲

相關焦點

  •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我上學了》學習,我愛祖國,我愛學習!
    兒子讀一年級了,翻開他的語文課本,有種似曾相識之感,我上世紀八十年代讀一年級,曾經記得第一課《我愛北京天安門》。如今兒子讀一年級了,課本比以前精美多了,內容豐富,文字多,插圖多而美。如何才能學好語文呢?作為父母我該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呢?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脫胎換骨":收錄周杰倫歌曲
    一年級語文第一頁是導學部分,《我愛學語文》取代了原來的《我愛上學》。《我愛學語文》裡有3幅圖片:第一幅圖是兩個小朋友在寫字,一個對另一個說,我會寫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圖畫的是兩個小朋友在圖書館裡讀書,一個說:「我愛看故事書」,另一個捧著科普書說:「我要上火星玩兒」;第三幅圖畫的是兩個學生在交流識字,一個說:「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樣,真有趣!」另外一個小朋友說:「我愛背誦故事。」
  • 京華時報:語文教育改革教材修訂只是開始
    原標題:語文教育改革教材修訂只是開始 語文教學的改革不是僅靠教材改革就能完成的。知識真正到達孩子,孩子真正接受教育,還需要教師思想觀念的改革。 童年的記憶是深刻的,可能每個人都對中小學教材有很深的記憶。比如,彩頁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南京長江大橋》《火燒雲》……當然,還有眾多琅琅上口的古詩。
  • 小學一年級我愛學語文教學設計
    我愛學語文一、教材分析本課圍繞「我愛學語文」的主題,由3幅圖和4個詞語組成,分成兩個板塊。第一、二幅圖以良好的讀寫習慣為主題。生:教小獅子學寫字。師:大家說說看,學校裡的哪門功課最適合小獅子學寫信?生:語文課。師:那我們邀請小獅子和我們一起來學語文吧!(出示課題:學語文)師:語文課上都學什麼呢?
  • 05 我愛學語文 部編版一年級上
    一、導入1、講故事《不會寫字的獅子》,提出問題,需要學什麼?——語文2、板書:我愛學語文二、看圖說一說1、猜一猜:語文課上,我們會做什麼?2、出示圖片,觀察並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小組討論——讀書、寫字、講故事、,老師補充聽故事。
  •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入學教育《我上學了》課件
    我上學了:兒童離開家庭,離開幼兒園,進入學校學習,角色發生了轉換,對自我需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同時也面臨對新環境的心理適應.入學教育以兒童的口吻「我上學了」引領兒童走進學校生活,凸顯了兒童的主體地位。通過畫面觀察與聽讀「我是中國人」,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激發愛國之情。這是對入學第一天小學生的人生洗禮。我是小學生:兒童歌曲《上學歌》,它曾伴隨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走過童年時代。歌詞通俗易懂,曲調簡潔歡快,凸顯「我是小學生」這個主題。
  • 語文出版社社長:語文教育問題導致"不會說話"(圖)
    王旭明:我認為學生課外閱讀或者找家教等,都取代不了學校的語文教育。我特別強調學校的語文教育,如果不按照語文這個學科的規律和特點辦事,那就會走向反面。反過來就是說,我們如果不按照語文特點和規律辦事,就會導致全社會文化、傳統文化的一種斷層,不會講話、不會寫文章、不會與人交往。
  • 滬版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刪去8首古詩,小學語文將整體修訂
    滬版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刪去8首古詩,小學語文將整體修訂 澎湃新聞記者 吳潔瑾 姜麗鈞 2014-08-25 22:50
  •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新學期小學語文教材四大看點
    部編本新小學語文教材,引起最多議論的莫過於「先學漢字再學拼音」,顛覆 了幾十年來的學習邏輯。
  • 人教版語文教材刪掉魯迅文章(圖)
    不過,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老師們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作了較大調整。在一線教學者看來,新教材更接地氣,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課文:更換9篇改動1篇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30篇課文,有9篇被更換,一篇文章有改動。
  • 【語文版中小學教材「大換血」】我能記得一輩子的書,是語文課本
    5月23日上午,語文出版社宣布其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已進入《2016年義務教育用書目錄》。新修訂的全套教材40%的課文被更換,增加了古詩文及中華傳統文化比重。對此,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中小學並不使用該版本教材。而綿陽、自貢、資陽等地一些學校則使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 透過課文《我愛學語文》,掌握學習的正確姿勢,感受學語文的意義
    本課內容圍繞「我愛學語文」的主題,由3幅圖畫和4個詞語組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通過圖片中學生的示範作用,學生認識正確的讀書和寫字的姿勢,同時明白讀和寫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第二部分圖片中4個戴頭飾的同學其中一個在講故事、另外三個在聽故事。
  • 【跟讀視頻】一年級語文上冊 我上學了
    —— 跟讀視頻設計理念 ——一、我上學了對讀書、寫字姿勢的指導,起步階段的持續要求十分重要。開學之初,可以讓學生模仿圖畫中的小學生練一練,在之後的長期教學活動中,都要注意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教師要不斷督促,常常提醒,以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習慣。教學目標:1.
  • 孩子一上學,我發現這套《繪本課堂》真是剛需!學好語文必入!
    之前,我在活這麼大第一次被人說「讀書少」這篇文章裡也吐槽過:雖然我帶果果從小讀繪本,但一上學就因為修辭、故事邏輯、寫作的豐富性不夠,被老師說「讀書少」,要注意補充。上學期和好友吐槽後,她推薦了我一套《繪本課堂》,是和語文教材配套的教輔,但在孩子每天學的課文基礎上,拓展得更寬,更深,更有趣。
  • 語文教材近年刪減43篇經典 被周杰倫作品取代
    北京:小學教材將大幅增古詩詞  「並非聽了主席建議才修訂」  負責主編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前日表示,從明年9月起,北京市小學到初中的《語文》教材都將增加詩詞內容。  任翔表示,教材修訂並非臨時決定。「我們不是聽了習主席的建議才修訂的,只是巧合。」任翔稱,早在去年10月,她所在的團隊就已開始啟動教材編寫工作,目前教材已編完,並於今年8月通過了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任翔還稱,教材編寫並非她一個人說了算,而是有一個編寫團隊,所有意見均為團體決定。
  • 周杰倫歌曲進教材 被評讓小學語文教材貼近生活
    翻開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記者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變化。一年級語文第一頁是導學部分,《我愛學語文》取代了原來的《我愛上學》。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記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
  • 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在廣東,包括廣州、粵東等多個地區小學正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所以今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將率先實踐此項改革。新教材為什麼要這樣變?教材這樣變化到底好不好?
  • 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  題: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楊穩璽 張大川 施雨岑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增選古詩文、增加衍生閱讀量……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語文教材,將自2017年秋季學期起投入使用,此前義務教育階段在各地使用的不同版本教材將被逐步取代。新編語文教材出爐引發各界熱議,語文教育接下來會如何變化,教師和學生又該如何「教」與「學」?
  • 用上語文新課本 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圖)
    小學一年級語文先學漢字  28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島大學路小學,看到一年級學生已開始上課。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今年使用的語文教材是教育部的統編教材,新教材外形上比老教材大了一圈,封面設計也比較活潑。「相比原來的蘇教版教材,統編教材在編排上更加合理實用。 」青島大學路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董文靜介紹。以往一年級新生入學後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
  • 湖南省邵陽市2020年中考作文:《我愛語文》主題演講稿
    溫儒敏先生帶領團隊花費四年時間編審修訂了全國初中語文教材。今天,考場上的你是這套新教材的首批學習者。最近,溫老師準備舉行一場「我與語文」主題演賽。請你參與本次活動,寫一篇演講詞,記敘你的語文生話,體現你的深度思考,表達你的獨特看法,抒發你的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