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吳潔瑾 姜麗鈞
2014-08-25 22:50 來源:澎湃新聞
最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再過6天,上海中小學就將迎來新學期。提前拿到一年級語文課本的家長和老師發現,語文課本比原來薄了很多,不僅刪掉了舊版本中全部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了6個單元40篇課文,篇幅總量減少了30%,識字量和寫字量也分別比原來減少了16%和45%。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上海市教委日前在答覆相關提案時稱,今年已將修訂低年級語文教材以及啟動小學語文教材整體修訂計劃列入工作要點內。
市政協委員建議刪減語文教材今年上海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普陀區洵陽路小學校長朱乃楣向市政協提交了《關於「切實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建議》。她表示,在研讀一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教材後發現,整冊教材共計課文45篇,全冊要認讀逾300生字,且大量生字集中在入學後的三個月內。
朱乃楣及其他一線語文教師分析,一年級孩子之所以學得累、老師教得累,是因課文篇目較多,「前松後緊」的教學時間令壓力逐步提升。另外,教師們認為,教材內容沒有把握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習規律,如拼音學習是在兒歌認讀中逐步出現,教材文多圖少,孩子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讀通。
朱乃楣建議,不僅僅是一年級的教材,對小學階段各年段的教材都進行「瘦身」。
對此,上海市教委在今年5月6日答覆稱,市教委教研室正在開展調研,傾聽一線教師對於當前版本小學教材使用情況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步修改工作提供依據。
關於對現有教材進行刪減的建議,上海市教委稱,目前,已啟動開展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修訂工作。將一年級語文的學習起點適當放低,學習總量再度適當減少,學習要求適當降低,學習坡度適當放緩。與此同時,市教委教研室正聘請資深課程專家組成專家團隊,開展小學語文教材整體修訂工作。
識字量減少16%,寫字量減少45%澎湃新聞提前拿到了最新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與舊版本相比,新版本頁數由原來的186頁縮減為122頁。舊版本每個單元最後都有 「古詩誦讀」環節,整本共有8首古詩,如《畫》、《草》、《登鸛鵲樓》等。而在新版本中,8首古詩均被刪除,共減少了32個生字。
此外,原來7個單元刪減為6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的5篇相對較難的課文也被刪除,如《小溪生病了》、《會說話的燈》等,共減少了39個生字。這樣 ,新版本的識字量從原來的353個減少至296個,減少了16%;寫字量則從215個減為118個,減少了45%。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國內其他版本的語文教材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課文篇數為20篇,其中包括兩首古詩,如《畫》和《靜夜思》,生字表量為400字。江蘇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僅有13篇課文,其中包含一首古詩詞《江南》,共255個生字。以上兩個版本課文數均明顯少於滬教版,但人教版和蘇教版在課本篇首安排較長篇章集中學習拼音,而滬教版則是在安排兩周的入學準備後,再邊學課文邊學拼音。
「瘦身」有利於加強課外閱讀澎湃新聞採訪發現,雖然大部分家長對上海市教委向教材「開刀」的減負措施表示歡迎,但也有家長表示疑慮。孩子即將升入幼兒園大班的寶山區家長顧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的孩子已經學過十幾首古詩,一年級語文課本的8首古詩難度不大,沒有刪除必要。」
「古詩是很好的文學形式。」顧先生表示,之所以要讓孩子提前學習古詩是因為聽說考民辦小學有可能要考古詩。同時,他也認為,但如果高年級整個教學、考試的要求不變,那麼等於一年級減掉的「負擔」還得在高年級再「背上去」。
對此,靜教院附校一年級年級組長、語文老師吳聆聆表示,一年級語文課本「瘦身」好處不少,原來8首古詩需要花8個課時,5篇課文則需花上10個課時,現在一個學期下來就多出了18個課時,可以讓孩子們的拼音學的更紮實,多出的時間還可以閱讀、寫字。」
對於古詩全部被刪除,吳聆聆也覺得遺憾,她認為可以適當保留一兩首,讓孩子們體驗古詩詞的形式。
市教委教研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新版本教材刪除了8首古詩,但並不能說古詩就退出了一年級上學期的語文課本,「我們在聽力材料中依然保留了這8首古詩,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聽,但卻無需背誦識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市教委,語文教材,識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