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課本的古詩存廢之爭

2020-12-2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一年級課本的古詩存廢之爭

上海市教委 古詩並非刪除而是重新編排

記者 顏維琦 曹繼軍

幾乎每一次中小學語文課本篇目的增減都會引發關注。新學期開始,關於上海小學語文教材「瘦身」的議論已經持續了好幾天——一年級語文教材從186頁「瘦」到了122頁。令很多人不解的是,舊版教材中「古詩誦讀」的8首古詩全部刪除,佔被壓縮的64頁內容中的8頁。

「減負」是好,但「減負」為何要向古詩「動刀」?在小學一年級新生小可的媽媽看來,如此「減負」,似乎減錯了方向。

同時,在採訪中,多位長期關注語文教育的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把「古詩誦讀」從一年級教材中移除,可能會向教師傳遞一種信號:「古詩不重要,學不學無所謂」,某種程度上會削弱中小學的詩詞教育。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根據2004版《上海市中小學語文學科課程標準(試行稿)》編寫的。教材組發現,由於編寫持續時間較長,教材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如課文篇目過多、部分課文篇幅過長、帶讀字過多、教學時間過緊、教學要求被隨意拔高等。

為此,教材組在一系列問卷調查、實地觀課、教師訪談和專題研討後,對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進行了修訂。與舊版相比,新版除了刪除8首古詩外,課文篇目總數從45篇減至40篇,識字量從353個減至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少到118個,具有單元練習性質的「快樂語文宮」從7個減為6個。

比如,刪去篇幅相對較長的課文,對教材中的12篇課文逐字逐句斟酌,刪去不太易理解的詞語;調整偏旁、部首出現的位置。如「寶蓋頭」挪到了教「家」字的一課,「女字旁」挪到教「姑娘」兩字的一課,便於老師生動講解,也便於孩子形象記憶。修訂後,整本書篇幅減少了近30%。

針對舊版教材中「古詩誦讀」的8首古詩全部刪除的爭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告訴記者,事實上,此次對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並非刪除古詩,而是將這些古詩重新編排至各學期,改變古詩教學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級小學生將學習20首古詩,小學階段5年內共學習80首古詩。

他給記者打開了由語文特級教師過傳忠誦讀的《小學語文古詩誦讀(試驗本)》,這套音像資料已配套出版並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學教學用書目錄」。「今後,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將通過課前兩分鐘、語文拓展課和學科活動等時間,以學生聽錄音或教師的示範誦讀,並跟著讀讀、誦誦的方式學習古詩,重在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積累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情感美和音韻美。」薛峰說,「我們希望減少學生不必要的認讀和記憶負擔,也給老師更多的發揮空間。」

「改革的總目標是減負,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孩子,讓他們在完成基本的識字後,進行更多自主自由的閱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說,教材「瘦身」,是為了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讓學習更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回應家長和社會的期望,將「零起點」教學和等第制評價落到實處。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教委已組織團隊,將在今年下半年對整套小學語文教材作全面評估,徵集更多一線教師對教材的意見,同時要求學校通過「開放日」、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互動,及時調整學校的相關工作。

家長質疑 減掉古詩的語文還是語文嗎

記者 姚曉丹 本報通訊員 高田

新學年開始了,上海市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舊版教材中「古詩誦讀」的8首古詩全部刪除。

「奧數還在,古詩卻沒了。」

「減掉古詩的語文還是語文嗎?這叫識字!」

儘管上海市教委對此給出了詳盡解釋,輿論卻沒有因此平息。從刪魯迅到刪古詩,語文教材的每次改革都牽動人心。改革的方向在哪兒?如何改才能讓廣大學生家長更滿意?日前,記者走訪了當事人。

家長:被刪減的內容難在哪兒?

每一個人,從懵懂的孩提時代走向成熟,恐怕都是從「上大人孔乙己」「一人口天地手」開始的。

語文課本開宗明義,識字,知禮,是所有學問的基礎。開蒙階段到底是知識重要還是興趣重要也許見仁見智,但是古詩文就這樣從小學一年級課本中消失了,不少家長表示有些難以理解。

北京人大附小一年級學生家長餘軍浩說:「從家長的角度,我們想知道推出此次上海教材『減負』改革,中間有多少家長和社會力量參與?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在學校裡能學習到最基本的文化知識,通過學校教學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潛能。我們不禁要問,教材簡化了,難度降低了,能為學生提升多大的興趣,挖掘出多少學習潛能?我們更擔心的是,這些剛入學的孩子會不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淺嘗輒止、遇難退卻呢?而我們最想知道的是,那些被刪減的內容,到底難在哪兒?」

教師:真正的減負應是改進教學方式

被刪減的內容是不是很難?是不是一年級孩子不易接受的?記者把家長的疑惑告訴了一線語文教師。

鄭州大學附屬小學語文教師李老師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一年級課本中的古詩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時都已經學過,班上百分之九十都會背,一年級再學只是起到鞏固的作用,若為了減負就刪除古詩,顯然沒有意義,因為負擔早就前移了。」

但是,也有不少老師表示,語文教材負擔太重,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北京海澱區某重點小學語文老師彭老師說:「刪掉部分課文我是同意的。現在的學習內容太多,一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在識字和興趣培養,不在篇章閱讀上,這確實起到了減負作用。但對於教材把古詩全部刪掉,我是不贊同的,我覺得至少應該保留在教材裡,作為選學內容。因為古詩朗朗上口、內容又生動有趣,學生學起來負擔不是很重,且小時候的學習最容易形成永恆記憶,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傳統文化積累。」

語文減負應該怎麼減?李老師認為,應該從改進老師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上入手,單獨改教材是不全面的。「比如教師能增加課堂互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學校、社會對於教師的評價方式不單純依賴學生成績。這些都非常重要,僅僅教材減負無法達到真正的減負效果」。

專家:應誦讀優秀且淺顯的古詩

小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是否有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課程研發中心副主任顧之川告訴記者:「根據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要求:『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因此,應該讓小學生適當誦讀一些優秀且淺顯的古詩。」

長期從事中小學教育的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也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教育方法得當的情況下,學生一年就能夠不費力地學習完小學階段的全部詩詞。因此,程方平認為:「刪掉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是不合理的,既不符合教育規律,也不利於傳統文化繼承。」

相關焦點

  • 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2014-08-27 13:30:46作者:責任編輯:耿慶源   據新華社電 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 杭州語文教材不變
    昨天,一條微博「上海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全部古詩」在網上熱傳。消息來自上海的《新聞晨報》: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教材刪除了每個章節後的「古詩誦讀」部分,共有《尋隱者不遇》《登鸛雀樓》《夜宿山寺》等8首古詩被刪。此外,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刪除古詩江蘇明年也要改,但古詩不會刪掉
    昨天有報導稱,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古詩,課文篇目也有減少,識字量和寫字量都不同程度減少。而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的一年級語文課本將從明年秋季學期開始改,難度也會降低,但不會刪除古詩部分。  此外,蘇教版的小學三至六年級數學,都用上了新改版的課本,難度降低;五六年級的英語教材也變臉了,增加了童話和環保板塊,課文也變短了。
  • 中國高考英語改革引發存廢之爭
    中國高考英語改革引發存廢之爭   中新社太原10月23日電 (李新鎖)日前,中國北京、山東、江蘇等多省市陸續傳出高考英語改革方案,降低高考英語考試的權重,牽動民眾神經,並引發英語教學存廢之爭。
  • 江蘇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2015年將修改 古詩不會刪
    《尋隱者不遇》從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刪除 網絡圖片  昨天有報導稱,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去古詩,課文篇目也有減少,識字量和寫字量都不同程度減少。而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的一年級語文課本將從明年秋季學期開始改,難度也會降低,但不會刪除古詩部分。  此外,蘇教版的小學三至六年級數學,都用上了新改版的課本,難度降低;五六年級的英語教材也變臉了,增加了童話和環保板塊,課文也變短了。
  • 死刑存廢之爭的三重衝突和解決之路 法學中國
    關鍵在於,死刑不僅是對「生命」這一人類亙古不變的寶貴權益的反思,更與社會的整體犯罪態勢、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和民族文化特徵、社會道德理念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連,而上述這些因素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之內都在不斷地變化,這也給死刑存廢之爭帶來源源不竭的動力。可見,死刑存廢之爭,既有人類共同情感和價值理念的共性,又有不同國家、地區歷史階段相結合的特殊性。
  • 一年級教材該不該刪古詩?
    中小學即將迎來開學,上海市一些提前拿到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的家長和老師驚喜地發現,語文課本比原來輕薄了很多,不僅刪掉了舊版本中全部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了6個單元40篇課文。正方難懂的古詩也是負累滬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早該「瘦身」了。
  • 上海一年級上學期《語文》古詩全被刪引爭議
    從今年9月份,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瘦身」:除刪除原教材最後單元的5篇課文外,《畫》、《草》、《登鸛雀樓》等8首古詩也不見了蹤影。此外,一年級識字量從原來要求的353個減少到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至118個。 這個給教材「瘦身」的舉措在網上引發熱議。
  • 北京一年級語文課本古詩詞明年增加兩倍
    原標題:北京一年級語文課本古詩詞明年增加兩倍   習近平前天在北師大看望師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任翔說,古詩的編排將和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按照春節、端午、中秋、清明等傳統節日設置相應的單元。比如中秋節就會誦讀《中秋月》等有關中秋的古詩。同時還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解傳統文化和習俗。每首詩所配的畫也簡單明了,讓學生明白古詩表達的意思。此外,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新版的語文教材裡都增加了古代經典詩詞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如《弟子規》、《三字經》和《百家姓》等」。
  • 一年級語文課本的古詩,讀音變了,為什麼字也變了?家長想不明白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本裡編錄有一首《一望二三裡》的古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五言詩短小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描繪出陽春三月,詩人在鄉間野外看到的怡麗春光和迷人的風物,表達出詩人的閒適和享受生活的樂觀態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詩中每一句裡面都有一個量詞,新穎有變化。
  • 滬版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教材刪去8首古詩,小學語文將整體修訂
    提前拿到一年級語文課本的家長和老師發現,語文課本比原來薄了很多,不僅刪掉了舊版本中全部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了6個單元40篇課文,篇幅總量減少了30%,識字量和寫字量也分別比原來減少了16%和45%。
  • 評論: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基因
    來源:廣西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近日,上海市小學一年級語文新版課本中古詩集體「退役」——刪除了舊版本中《畫》《草》《登鸛雀樓》等全部8首古詩。
  • 上海教委回應教材刪改:通過聽力教材學古詩
    滬版一年級語文課本目錄 圖:澎湃新聞  □晨報記者 李星言  昨天,本報報導上海市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新版語文課本中刪去8篇古詩,在家長圈和網絡上引起巨大反響,不少網友在為這項減負舉措叫好的同時市教委回應,8篇古詩退出一年級語文課本,目的是為小學生減輕識字和背誦的壓力,但在小學一年級的聽力磁帶中仍保留了這8篇古詩,老師會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體驗古詩的音韻美。  為什麼刪除  不費力認字,領略音韻美  「現在哪個孩子不會背幾首古詩,為什麼要從課文中刪除呢?」
  • 高職生收入超名校生 985、211存廢之爭引爆網絡
    高職生收入超名校生 985、211存廢之爭引爆網絡 2014-11-17 10:42:46他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認真思考「985、211工程」的存廢問題,並進一步清理其他教育工程、計劃。
  • 湖南岳陽出現多家鄉村私塾 再掀私塾存廢之爭
    私塾存廢之爭經久不息  近年來,各地陸續出現的私塾引起了教育界和家長們的關注,也引發了一系列爭議。  支持者稱,現在的小學教育只是為了分數的「應試教育」,沒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講國學注重人格教育的私塾可以彌補這種不足。私塾的出現,是對當前教育產業化、功利化趨勢的一種糾正。
  • 總書記不贊成課本去掉古詩詞之後-搜狐文化頻道
    因為半個月前的上海,一顆與課本刪去古詩詞相關的「石頭」,曾激起千層浪。8月26日,新學期正要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的《語文》課本面世。為給低年級學生「減負」,舊版教材中的《登鸛雀樓》《江雪》等8首古詩未再出現這本新課本中。作為家長兼老師,拿到女兒帶回的課本,王俊秀就看到了這一改動。「古詩退出課本」引起眾多網友、家長和專家的反響。
  • 下半年升入一年級,提前預習課本知識好不好?老師:有哪些利弊?
    根據規定,幼兒園不允許小學的知識,孩子下半年開始要讀一年級,開學後怎麼辦?語文課也不是簡單的拼音認字,試卷都會有閱讀理解,還有必須背誦的古詩,必看的課外讀物。如果孩子識字少,閱讀理解看不明白,根本不會回答題後面的問題。因為牽扯到幼升小的問題,很多所謂的好一點的小學起點也比較高,所以,有的幼兒園照教不誤,有的幼兒園天天陪著孩子做遊戲、畫畫、唱歌,玩一些戶外的簡單運動。
  • 中學語文課本將現更多古詩詞 教育界人士持肯定態度
    圖為今年9月1日,該校一年級學生身穿漢服上第一堂國學課。鄒麟 攝  「中小學語文教育將加重國學內容」不再是坊間傳說。前日,語文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成都召開的2014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透露,由該出版社出版、明年9月起使用的新修訂初中語文教材中,國學篇目所佔比重將由目前的約25%增至約35%,該教材已經送至教育部審批。
  • 《上學歌》「唱」進語文課本
    小學一年級上冊使用的教材為教育部2016年審定,將要先學漢字,再學拼音,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不僅新增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時古詩文選篇的題材也更加多樣化。 其中,小學一年級上冊使用的教材為教育部2016年審定,將要先學漢字,再學拼音,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不僅新增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時古詩文選篇的題材也更加多樣化。     「即將使用的小學一年級教材,不僅更加明確了拼音在語言中的地位,更注重教學內容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市奎文小學德育主任歐陽固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