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校長:吳直福
吳直福,現任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正中學校長,原常山縣城關中學校長、常山縣教師進修校校長、教研室主任、常山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先後榮獲浙江省優秀教師、衢州市優秀共產黨員、衢州市名校長、衢州市「十佳」青年校長等榮譽。
2013年8月,懷揣著教育夢想,吳直福校長來走進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來到當時處於籌建規劃中的學正中學,一年後,擔任學正中學的第一任校長。
一晃已經近三個年頭過去了,如今無論老師還是學生,說起吳校長,第一個印象是特別親切,和吳校長一起生活、學習的日子裡,校園裡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老師順心工作,學生快樂學習,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吳直福校長希望把幸福教育帶給每一名學生和老師。
走進學正中學,白、灰兩色建築上點綴磚著紅色鋼結構,讓整個校園顯得異常秀麗而又活潑,學校內各類實驗室,體操室,以及書法、美術、音樂專用教室等一應俱全,還擁有一個400米的標準操場。
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博學固基、厚德正身」八字校訓,吳直福校長向記者詮釋其含義:「博學固基、厚德正身,意思是幫助學生探索積累廣博的知識,為學生今後的一生發展穩固基礎;培養學生寬厚的道德胸懷,使學生今後立身處世能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和法制要求。」
和開發區眾多學校一樣,學正中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生活環境千差萬別。關愛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幸福健康成長,這是吳直福校長最大的期願。「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 對身邊的老師們,吳校長最常說起這句話,他希望老師們能夠把愛給每一名孩子。
吳校長認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必須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而這顆愛心的原動力基於兩個字:尊重。
第一,基於對教師職業的尊重。教師從事教育事業需要奉獻精神,需要愛心的付出。
第二,基於對學生人格的尊重。雖然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之處,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他們的人格需要得到尊重。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把愛的陽光照進每一名學生的心田裡。
第三,基於對學生發展的尊重。尊重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差異發展是每個老師的責任,但是個性化教育需要老師付出持久的艱辛,需要老師付出足夠的愛心。
「現在的老師,在教學上並不缺少理論知識,做好教育工作,需要的是經驗的積累,是熱情的迸發,是要有一顆愛教育,愛學生的責任心。」吳校長說:「所以,作為校長,我需要給老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幫他們解決後顧之憂,提供發展平臺,讓他們能夠全身性得投入到教育事業裡。」
如何為老師打造良好環境,全身心投入學校教育事業,吳直福的思路很簡單,做好服務,以老帶新。
在學校老師中間,吳校長擔當著「店小二」的角色,經常性地跟老師們進行交流,從談工作到拉家常,幫助老師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為了增加老師凝聚力,吳校長組織學校開設了一系列的教師團體活動,從元旦包餃子迎新年比賽、三八節手工製作比賽、辦公室衛生比賽,到友好學校交流,課堂教學評比等等,很多老師會第一時間將自己的獲獎經驗跟大家一起分享,甚至將自己的獲獎作品送給同事、領導作為禮物,吳校長辦公桌上就因此多出了不少盆盆花花。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增進了教師之間的凝聚力,消減了學校一線老師和管理層之間的隔閡。
作為一所新學校,學正中學除了引進地市級優秀教師、教壇新秀和高教齡的資深老教師以外,還有著一批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年輕教師隊伍。為了讓這支年輕隊伍儘快成長起來,在主要學科上,吳校長實施了「兩老帶一新」的新教師培養模式。新教師進校的時候,認兩位資歷相對深厚的教師作為師傅,師傅們手把手帶領徒弟完成備課、聽課、評課、甚至作業設計等環節。學校還經常開設「推門聽課」活動,新老教師可以互相走進對方課堂,相互捕捉到課堂閃光點,提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給予了新老師良好的學習和進步機會。
而在每周四的「學正論壇」上,老師們還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提出來,全校將集中研討、解決這些問題。
近三年來,在吳校長的帶領下,學正中學的大部分老師工作狀態都是朝七晚八,陪著學生的時間比家人還多,一心一意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傾注愛心。
「八年級的幾位老師,新老師報導後,就當了班主任,之後兩年來,早上七點多到,晚上八點回,每一天都堅持下來了,我看著非常感動。學生們能夠在學正中學各得其所,收穫成長,是對我們老師愛心付出最好的回報。」吳直福校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