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是履行學校領導與管理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是學校的管理者、決策者和學校領導集體的帶頭人。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裡面突出的是校長在學校建設與發展、定位與格局中的影響作用。校長的育人理念,教育質量觀,實施的管理模式、德育教育途徑、安全管理網絡等會直接影響到一所學校的精神面貌與具體行為。
一、校長應具備的基本理念
我國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標準中明確指出:「校長要樹立以德為先、育人為本、引領發展、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校長就是要把這些基本理念「化」到學校的每一項工作中去。
立足「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把促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遵循教育規律,注重教育內涵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激發每一個學生的自我期許,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校長作為學校改革發展的帶頭人,擔負著引領學校和教師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重任;將發展作為學校工作的第一要務,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實施科學管理、民主管理。學校要始終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引領每一個師生的價值取向,滿足師生實現在校發展的最大化,終身發展潛力的最大化。尊重人,引領人,成就人,在成就人中成就事。
注重教育管理理論與學校管理實踐相結合。突出學校管理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與完善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和調適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能力;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強化專業能力提升。推動學校逐步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
二、校長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現代學校管理要求校長必須具備學校管理的基本能力:科學管理學校、規劃學校發展、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優化內部管理、調試外部環境等方面的能力。
管理注重精細化、規範化、科學化,有效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辦學效益。規劃學校發展,提出學校長遠發展規劃,遠景發展目標。基於教師個性化教育探索,促進教師隊伍專業發展不斷提升;基於學生個性化發展,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在課程建設上不斷完善校本精品課程;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德育特色與品牌更具特色,並能發揮區域引領與示範作用;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與評價體系等方面有顯著提升,學校辦學品質進一步優化。
三、精細化管理夯實學校內涵發展之基
學校的發展必須靠務實、精細的管理來推進。學校管理以規範、科學、民主為內核,建設精細化與人本化相結合的學校管理文化。
學校要發展,管理團隊是關鍵。一個好的學校管理團隊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前提和保證。學校管理團隊的凝聚力、領導力、執行力和創造力直接影響著校風、教風、學風,決定著學校的發展狀態。加強學校管理團隊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講團結,形成凝聚力;講學習,提升領導力;講實幹,增強執行力。創建一支具有理性頭腦、作風民主、親和力強、辦事效率高的智慧型管理者團隊。學校管理做到縱到底、橫到邊、聯成網,提高管理效能。
注重教師隊伍及教育教學管理。基於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打造一支業務精良、樂於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富有生機的學校需要凝聚力和向心力,學校要構建教職工的向心環境,從內心深處喚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起精神支柱,把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把所學知識及智慧、精力和才幹付諸實踐,轉化成教育力量。要統一認識,形成共同的發展目標。抓實教學常規,向實效要質量。實施有效培訓,建立教師學習成長共同體,深化課堂教學研究,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師素質。在實踐中,校長要不斷地反思,創造性地組織和開展管理,將各自條線的工作做細、做精、做強,在成事中成人。
發揮工會、教代會等的橋梁紐帶作用,增強學校凝聚力和內核力。注重通過多途徑進行校務公開、黨務公開和信息公開等工作,同時發揮教師民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各項工作廣泛聽取和徵詢教師的意見和建議,讓教師主動參與到學校發展的各項決策當中,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發展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力,對學校的發展舉措認同度高。
四、引領教師隊伍專業發展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培養機制,立足區名師工作室這一平臺,實現分層發展、梯隊建設。
注重師德建設,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四有」教師為要求,開展學校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教學能手等系列評選活動,開展師德主題活動、教師讀書論壇、校本培訓等,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提升師德水平。
注重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引領教師內涵發展。確定發展目標和措施,並做好階段性的評價、反饋和調整,促進教師內涵與學校發展的同步性、一致性,圍繞個性化教育要求,聚焦核心素養提升,促進教師自我持續不斷地成長。
注重課題引領,提升教師科研能力。以課題引領、項目研究推進為策略,完善學校教科研網絡管理機制和體系,真正使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工作與教育科研工作進行有機融合。同時聚焦教師科研意識能力的提升與發展要求, 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實踐,助推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
注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提升教師信息素養。以創建智慧校園為抓手,以全面推動教育信息化應用為要求,努力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推進構建以信息化為載體課堂教學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為關鍵核心。
加強分層培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學校不斷完善校本培訓機制,加大校本研修力度。根據工作需求,制定符合學校發展的校本培訓課程,同時務實培訓模式,健全制度,加強培訓活動的全程化管理,及時總結,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的均衡發展,整體提升學校師資力量。走「教、研、訓」一體的校本培訓之路,依託項目引領,打造優質教育教學團隊。
五、「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築牢學子人生的起跑點
立德樹人是學校根本任務,也是新時代賦予學校的基本教育要求。學校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嚴格要求全體教師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堅持教育大於教學的理念,一切為了師生發展,堅持以良好習慣養成教育、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為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責任教育為核心,以規則教育為目標,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積極開展各項德育活動,在活動中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意志品質。不斷完善學校育人體系,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形成科學、規範的管理網絡,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體驗快樂、發展個性。讓學生在提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成為「懂規範、樂學習、善交往」的美德好少年。
六、精細規範不斷優化教學教研方法
學校核心工作是教學工作,教學工作的核心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健全管理制度、夯實德育基礎、安全管理保障的基礎上,學校突出教學工作的主體地位,聚焦課堂教學、校本教研,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廣大學子的主體地位。不斷地改進、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逐漸改變了課堂教學,改變了課堂教學就會改變學校。課堂高效,教育才會高效,課堂不斷創新,教師專業才會成長,學生才能學會創造。這樣才是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萬丈高樓平地起,海納百川始於溪。要做一名合格校長,除了具備辦好學校的基本理念、基本能力之外。還要提高政治站位,敢於擔當,有較強責任心和事業心,為人正直、務實肯幹、治學嚴謹、思想先進,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等。更要有與全體教師團結一致,同甘共苦,堅持到底的決心,才能把學校辦成教師善教、學生樂學、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新時代好學校。
來源: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